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201401-02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08707815 上传时间:2024-01-3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201401-02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201401-02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201401-02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201401-02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201401-02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201401-0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201401-0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确保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20140103)“用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确保广大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不久前闭幕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把食品安全放在更加重要位置来谋划,四个“最”铿锵有力,一个“确保”掷地有声。这样的宣示与承诺,对农产品生产提出了更高要求,回应了全社会对食品安全的关切,更彰显了党和政府勇于担当、为民纾困的坚强决心。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中央着重强调,能不能在食品安全上给老百姓一个满意的交代,是对我们执政能力的重大考验。各级干部必须高度重视食品安全,本着对党和人民负责的态度,下最大气力抓好。食品安全涉及的环节和因素很多,但源头在农产品,基础在

2、农业。农产品生产是第一车间,源头安全了,才能保证后面环节安全。抓食品安全,必须正本清源,抓好农产品质量这个基础性工程。食品安全,首先是“产”出来的。长期以来,农业面源污染,工业和生活各种排污,破坏了生产食品的环境,对食品安全形成威胁。只有土地干净、清洁生产,才会有优质农产品。大力治地治水,净化农产品产地环境,切断污染物进入农田的链条,就能把住生产环境安全关;严格控肥、控药、控添加剂,严格管制乱用、滥用农业投入品,就能把住农产品生产安全关。不管是整治生产环境,还是重塑生产过程,从根本上说,都需要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现代农业建设,为农产品质量安全夯实基础。食品安全,也是“管”出来的。面对生产经营

3、主体量大面广、各类风险交织的形势,靠人盯人监管难以奏效,多头分管、责任不清、职能交叉等问题也消解了监管效力。这就要求我们创新管理、凝聚合力,形成覆盖从田间到餐桌全过程的监管制度,建立更为严格的监管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度,抓紧建立健全追溯体系,从而织出一张确保食品安全的天罗地网。徒法不足以自行,面对管理有漏洞、执法不作为、违法成本低等突出问题,针对农村等重点领域、薄弱环节,更要严厉打击食品安全犯罪,下猛药、出重拳、绝不姑息,让利欲熏心者得不偿失,让诚信守法者受惠获益。食品安全是个社会问题,捍卫“舌尖上的安全”,需要方方面面付出不懈努力。产品有品质、品牌有信誉,人们的信心就会逐渐提振;充分发挥群众监

4、督、舆论监督作用,不断加大监管力度,让犯罪分子如过街老鼠无处藏身,才能形成维护食品安全的铜墙铁壁。实践证明,抓和不抓大不一样,真抓和虚抓大不一样。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把中央关于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的各项部署落到实处,让“盘中餐”令人放心,让生活质量更上台阶。让创新鼓起梦想的风帆(2014年01月07日)每一个中国人,都不会忘记这个时刻。2013年12月14日,嫦娥成功落月,玉兔信步虹湾,松软月壤上第一次留下中国足迹,一个古老民族数千年的太空梦想,写到了更高远的星空。“我们把玉兔号的足迹刻在了月球上,也把中华民族非凡的创造力刻在了人类文明发展的光辉史册上”,1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会见探月工程嫦娥

5、三号任务参研参试人员代表,高度赞扬他们为祖国立下的卓越功勋,殷切勉励广大科技工作者攻坚克难、不断创新,为实现中国梦做出更大贡献。奋斗是梦想的动力,创新是理想的风帆。探月工程任务连续成功,正是航天领域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大成果。玉兔操作系统,“每一行代码都是我们自己写的”;月面行走路线,靠新算法进行“高精度定位”探测器80%的产品和技术都是我国自主研发的最新成果,“中国创造”已经与探月工程一起,载入世界航天事业的史册,成为道路自信、中国信心生动有力的注脚。独立研究、独立制造、独立实验,嫦娥三号任务,是我国航天领域迄今最复杂、难度最大的任务之一,不仅为我国航天事业发展树立了新的里程碑,也在人类

6、攀登科技高峰征程中刷新了中国高度。嫦娥探月的雄浑足音,背后是中国航天科技半个多世纪自主创新的恢弘交响。东方红系列卫星翱翔太空,长征运载火箭100多次成功发射,10年来10名航天员天地往返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始终走的是一条自力更生、自主创新的道路。在独立自主的旗帜下,正是创新的要求,挺起了我国科技强国的坚强脊梁;正是创新的实践,造就了一支朝气蓬勃的科研力量;正是创新的品质,熔铸成“特别能攻关”的精神血脉,让中国人的逐月之旅如此顺畅。从“嫦娥”登月到“蛟龙”探海,从高铁飞驰到科技兴农,近年来,一系列创新突破提升了国家实力,也让世界惊叹“创新势头在地理上正向东方转移”。面对复杂的改革环境、艰巨的发展

7、任务,今天的中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创新驱动。无论是稳中求进推动转型发展,还是守护环境建设“美丽中国”;无论是完善制度提升治理能力,还是激发活力构筑文化强国,都需要谨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寄语,“迎接挑战,最根本的是改革创新”,都需要最大限度地支持和鼓励创新创造,让全社会的创造活力不断奔涌,让各行各业创新人才脱颖而出。科学探索中,向着未知领域进发,每一点进步都离不开创新的精神;民族复兴征程上,向着现代化目标进军,每一次前行又何尝不需要创新的力量?改革最本质的要求就是创新。迢迢飞天路,悠悠中国梦。当嫦娥把五星红旗带上月球,让我们满怀信心投身全面深化改革的时代洪流,以创新鼓起梦想的风帆,让中国梦

8、驶向更灿烂的明天。把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20140117)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受到了全党和全社会的高度关注,引起巨大反响,各地区各部门正在结合实际,制订方案,抓紧贯彻落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任务,关系到民族的命运和国家的前途,关系到每个公民的价值取向,应该从小抓起,从教育入手,而且要贯穿于国民教育的全过程。人不学,不知义。做什么人,立什么志,具备什么样的道德素养,拥有什么样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是关键。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国民教育的基本任务,没有这样的

9、价值观作为教育的主导,就不可能培育出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仅限于基础教育,还应该深入职业技术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各个领域,落实到教育教学和管理服务的每个环节。只有覆盖到所有教育平台,形成长效的教育机制,不断用各种方式和载体加以引导和熏陶,才能立德树人,引领社会全面进步。青少年有其身心特点和成长规律,因此,要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就需要根据青少年的特点,构建德育课程体系和教材体系,创新教育方式和教学方法,多用生动的形式、感人的事例,深入浅出地讲解。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更需要形成大中小学相互衔接的课

10、程,以坚持不懈的德育和美育,将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和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植根于学生的心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还要引导家庭和社会主动配合学校教育,让良好的社会风气与学校的教育成果相辅相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国民教育中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实践的养成不可或缺。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益德益智的科研发明、力所能及的爱心活动,都可以让青少年深刻领悟价值观在人生中的重要意义;各类实践教育基地、高职实训基地、社会活动基地,都可以让青少年将价值观融入日常学习生活里;网络、校园文化、学校周边人文环境,都可以使价值观鲜活地印刻在青少年的形象思维中。因此,注重实践教育、开

11、发实践课程、让课堂知识与社会实践密切相连,建设有情操有品位有时代特征的校园文化,加强网络文明建设,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教师是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在国民教育中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首先需要师德高尚,如果老师、校长的品德低劣,培育核心价值观便无从谈起。为此,必须完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健全教师任职资格准入制度,将师德作为教师聘任和考核的首要标准。要引导广大教师自觉增强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荣誉感,真正做到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培育昂扬向上的公民品格四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0140217)形成健康的社会风尚,需要每个公民的协力;打造奋发的时代气质,离不开亿万人民的参与。今日

12、中国,“到此一游”触动的深刻反思,“扶起老人”引发的热烈讨论,无不折射国人对道德良知的珍视、对高尚品格的向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正是从公民层面提出的价值准则,涵盖了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等各个方面,是每一个公民都应当树立的道德规范和价值追求。再大的社会,也是由个人组成。个人的价值选择,是社会价值观念的基础所在、根本所系。涓流汇海、积土成山,每个人秉持怎样的道德意愿、践行怎样的理想信念、追求怎样的人格品质,决定着一个社会的面貌、形塑着一个时代的气质。积小我为大我、聚个体为群体、集小气候为大气候,才能绘就社会主义中国的美好价值图景。回顾历史,“中国

13、奇迹”的书写、“中国故事”的讲述,都离不开万千胸怀报国理想、坚持道德操守、激扬蓬勃朝气的普通人。青春报国、托起飞天梦的科技功臣,扎根农村、带领乡亲致富的大学生村官,精益求精、为“中国制造”增光添彩的产业工人,殚精竭虑、为服务群众不辞辛劳的基层干部,一诺千金、宁肯散尽家财也决不拖欠农民工工资的“信义兄弟”正是一个个有理想、有情怀、有担当的个人,支撑起共和国大厦的脊梁,筑牢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根基,催动着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步伐。当前,社会深刻变革、开放不断扩大,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有理想迷失、信念动摇者,有道德堕落、观念扭曲者,有腐朽落后思想文化沉渣泛起,也有拜

14、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暗中滋长。但越是纷繁复杂,越要站得住脚跟,越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思想的压舱石、价值的定盘星,培育昂扬向上的公民品格。有怎样的价值观念,就会有怎样的行动。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精神,才能承担时代赋予的使命;有“善学者能,多能者成”的敬业作风,才能把握人生出彩的机会;有“以信立身、以诚处世”的诚信品格,才能赢得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有“取人为善、与人为善”的友善态度,才能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这样的价值,让我们能更好地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将人生带入更高境界。人民有信仰,国家才有力量。深化改革重任在肩,民族复兴曙光在前,每个公民都从自己做起,把握好

15、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人生之舵,必能鼓起梦想之帆、驶好梦想之船,为事业的进步、国家的前行凝聚起最磅礴的力量。呼唤莫若实干心动不如行动(20140218)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在于实践。良好道德风尚的形成,就在我们驰而不息的努力之中。党的十八大以来,24个字的“三个倡导”,在人们心中引发强烈共鸣,兴起了关于价值观的热烈讨论,更以强大的精神力量凝聚起全社会崇善向德的共识。无论是赞扬道德楷模、“最美人物”,表达对崇高价值、淳朴风气的向往,还是关注“扶人”问题、批评“挺黄”言论,深化对道德失范、社会丑恶现象的反思,都说明核心价值观寄寓国家理想、凝结社会期待、诉说共同愿望,是思想道德领域的“最大公约数

16、”。呼唤莫若实干,心动不如行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当其时,需要我们乘势而上、奋发有为。为者常成,行者常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来都不是高高在上的教条,道德的力量蕴藏在每个人的心中,唯有付诸行动才能实现价值。将各个层面的价值理念彰显于国家发展、社会运行、个人生活的过程与细节,增厚道德土壤,实现社会风气的净化,实干是最响亮的语言,行动是最有力的证明。公务员为群众办好的每一件实事,是敬业的诠释;商家为消费者提供的每一件商品,是诚信的代言;看见需要帮助的人热心上去搭把手,是友善的暖流我为人人,人人为我,每个人都是道德建设的奉献者,也是道德风尚的受益者。以实际行动彰显价值追求,让价值理念转化为价值风尚,我们就能享受到良好价值观带来的福祉,这个社会就会更加美好。传递正能量,还需化解负情绪。核心价值观的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