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节奏训练》音乐教案五篇(范例推荐)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08690196 上传时间:2022-11-27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22.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节奏训练》音乐教案五篇(范例推荐)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2023年《节奏训练》音乐教案五篇(范例推荐)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2023年《节奏训练》音乐教案五篇(范例推荐)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2023年《节奏训练》音乐教案五篇(范例推荐)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2023年《节奏训练》音乐教案五篇(范例推荐)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年《节奏训练》音乐教案五篇(范例推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节奏训练》音乐教案五篇(范例推荐)(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3年节奏训练音乐教案五篇(范例推荐)节奏训练音乐教案1何为节奏?节奏,是音乐的基本要素,是音乐的骨架,是掌握旋律的基础,任何音乐都离不开节奏。在教学实践中,我深刻体会到音乐教学中节奏教学的重要性,准确的把握好节奏是小学音乐教学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节奏训练音乐教案五篇(范例推荐),供大家参考。节奏训练音乐教案1何为节奏?节奏,是音乐的基本要素,是音乐的骨架,是掌握旋律的基础,任何音乐都离不开节奏。在教学实践中,我深刻体会到音乐教学中节奏教学的重要性,准确的把握好节奏是小学音乐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在音乐教学中有针对性进行节奏训练,不仅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增强他们互相倾听、协作合

2、奏的能力,还可以很好地调动、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因此,准确把握好节奏是学生音乐学习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如何搞好节奏教学,它可不是教师单方面能够完成的,而是要通过师生双边活动共同来完成。我们教师不但要创新教法,而且要诱导学生自主的学法。注重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愉快的音乐实践中活动。只有这样,才能在教学过程中既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下面,谈谈我在教学中的一些探索性做法,在这里汇报给大家,与大家共勉。一、附点节奏的训练附点节奏对小学生来讲,是一个教学难点,学生很难掌握 在附点节奏教学上,可以加入朗诵,语言本身含有丰富、生动的节奏,从语言节奏出发来掌握音乐节奏是比

3、较容易的,应从有节奏的朗读开始。如:有节奏的朗读一些简单的诗词、歌词。 如有节奏的朗读诗歌: | |白 日 依 山 尽, 黄 河 入 海 流, | |欲 穷 千 里 目,更 上 一 层 楼。这样既进行了节奏练习,也培养了的词语创作能力,同时也体验了节奏感。通过这一首诗歌学生们举一反三,把*时学习到的诗歌接触的儿歌进行自主创编节奏。因为儿歌、诗歌不仅有优美的词句、真挚的情感和丰富的想象力,而且有和谐的韵律和鲜明的节奏,使人读起来朗朗上口。我经常在课堂中还会运用模仿小动物声音、大自然的声音等来训练节奏并做动作。如:模仿动物的叫声:如小鸡边走边叫 | |唧 唧唧 唧模仿风声、雷声、雨声: | | |

4、 |,呼 呼轰 隆 轰 隆 哗 哗 哗 哗。因为对于儿童来说,熟悉的事物更容易感知。这个过程我认为它不但提高了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力和创作力,而且学生很快就掌握了附点节奏的唱法。二、强弱节奏的训练小学生对强与弱理解不够透彻,用“重”与“轻”来讲,学生就容易理解了,如:24拍,可用多种方法来演示强弱规律: 课桌上重敲一下,再轻敲一下,而且是从左到右两个不同的地方;用双手拍击和分开来演示拍子的强弱规律;在指挥学生演唱时,“强节奏”手势高举猛劈下,“弱节奏”向上绕弧轻轻划等等。三、结合律动进行节奏训练律动教学是通过身体各种韵律动作来体验和感受音乐,从而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和韵律感。通过简单的身体运动伴随着音

5、乐对学生进行节奏训练,不仅能满足儿童好动、好玩的特点,也能达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自主创新的能力。如教学律动大海啊,故乡时,让学生手拉手、背靠背、随着音乐节奏轻轻摇曳,体会音乐表现的意境,再创作一些简单的动作(如小碎步、波浪手等),对学生进行舒展、轻盈的三拍子韵律的训练。再如我在教学春天来了时,贾芷若同学不仅会想到模仿鸟儿飞翔的动作,而且还会去通过动作聆听春天的声音、呼吸春天的气息。随音乐的节奏变化进行即兴表演。既训练了学生的节奏感、韵律感,又能启迪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合表现力。以上,是我教学的一点心得、一点体会。个人认为节奏教学是否成功,是通过师生共同策划,共同努力的结果。其实在节奏教学方

6、面还有许多值得我注意和探讨的问题,我们教师应该抓住学生潜在的节奏意识,加以挖掘,有效地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其创新意识和自主学习的能力。节奏训练音乐教案2内容摘要:节奏在音乐中的意思是音乐中交替出现的有规律的强弱、长短的现象。训练有素的节拍及节奏感是训练学生乐感的重要环节,对节奏各因素敏锐的感受和准确表达即可认为是良好的节拍节奏感。在音乐教学中,如何让学生快速理解基本的乐理知识,有效又愉快地进行节奏练习、节拍感的训练等都是很关键的问题。关 键 词:律动游戏,儿歌法、模仿法音乐的节奏是人的情感外化的一种方式。节奏运动往往同人的生理和心理活动相对应,它具有强烈的情感效应和独特的表现功能,因而节

7、奏不仅包含运动时间的长短时值,还包含运动幅度的缓急速度等因素。拥有良好的节奏感是形成音乐感知和音乐理解的条件和基础。节奏感的训练就是要培养和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内心节奏感,以达到加快识谱速度,形成节奏意识,获得基本的音乐体验及音乐感知和理解能力的目的。小学音乐教学节奏训练是小学音乐教学音乐素质培养的重要环节。节奏是音乐的脉搏,是组成音乐的基本要素之一,任何音乐都离不开鲜明的节奏。学生在唱歌、舞蹈、器乐等活动中,首先要面对的就是节奏,作为音乐教师我们深感到节奏掌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我们的音乐教学。在课堂上如果学生只是单纯地进行唱歌课,学习歌曲,不懂得识谱,那么就无法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但是对于上

8、乐理课学生又可能会因为枯燥、单调,往往只靠借助一定的死记硬背,一时的记忆在被动地学习。为了化解这一难点,我尝试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能够快乐地参与节奏的训练中,而且对节奏训练逐渐产生兴趣。以下是我的几种教学方法的归纳总结。一、儿歌法把难记而又最基础的乐理编成儿歌,让学生容易接受。首先无论是低段还是高段学生,都应该在一开始就让学生能认识几个最基本的音符单位。几个常用的时值由长到短分别是全音符、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接着再让学生明白它们之间的关联与不同。如在区分四分音符、八分音符时值的教学中,我出示了这样一首儿歌:音乐 妈妈 真粗 心, 取个 名字 调了 包。 又给 大家 添麻 烦, 请你

9、一定 记清 楚, 四分 音符 唱一 拍,别看 八比 四要 大,八分 音符 唱半 拍。朗朗上口,易学易记。又如,区分附点四分音符与附点八分音符的时值教学时,用了这样一首儿歌:四分 音符, 八分 音符。加个 圆点要 记清 楚,四分 音符 加圆 点,等于 一拍 加半 拍。八分 音符 加圆 点,等于 半拍加 半半 拍。当枯燥、单调的乐理知识化为一首首动听的儿歌并熟记于心时,学生会感觉音乐对他们而言不再是神秘。新鲜与好奇心主宰着他们的学习动机,学习也不再是被动。二、形象化,由生活、自然节奏启发音乐节奏的方法,这种方法让学生在情趣盎然的心态中进入音乐王国,把丰富多彩的自然音响节奏融入在形象化的音乐节奏中,

10、既直观明了,也颇有趣味性,既可以培养学生对音乐课的兴趣,也便于学生记忆与理解。1、动物音乐会。在一年级学生听辨音的长短时,我让学生看图念儿歌: 小鸭小鸭 嘎嘎嘎嘎 小猫小猫 喵 喵公鸡公鸡 喔喔喔喔 乌鸦乌鸦 哇 哇小狗小狗 汪汪汪汪 小羊小羊 咩 咩在念儿歌时,要求学生根据儿歌节奏敲击乐器或者用身体动作来表现。目的是让他们通过语言节奏,动作节奏以及是乐器的声音进一步分辨声音的不同长短,既活跃了课堂气氛,也收到了预期的效果。2、模声法。从学生真实的生活中去创造音乐,从中取材,这样才能吸引学生的兴趣与主动积极的学习欲望。因此,在节奏训练中,我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探索生活中声音的长与短,加以综合

11、。不同的节奏用不同的学生熟悉的“象声词”读出、拍出,这种方法便于学生的记忆、理解。学生读节奏时,不同的节奏型用不同的读法,使学生必须动脑筋想“是什么音符”,应该“读什么”,不动脑筋则读不出音节。此法突出了读音的形象性,尽量做到读起来上口,降低了教学难度,例如基本节奏型与读法: | | 读作:咚 咚 咚 咚 (模仿心跳声) 读作:嘀嗒(模仿秒针走动的声音) 读作:哒哒哒(模仿马蹄声) 读作:咚咚咚(模仿敲门声) 读作:沙沙沙沙(模仿下小雨的声音) | |读作:嘀 嘀 嘀 嘀(模仿汽车喇叭的声音) 读作:知了(模仿知了鸣叫的声音)低段是对节奏的感知和认识阶段,根据学生的生理特点,把所要求掌握的节奏

12、与生活相联系,会比较简单一些。这些声音都是学生熟悉的声音,所以在模仿过程中,学生的兴趣一直很高,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多次反复练习后,难的、复杂的节奏对他们来说就一点也不难了。三、划拍法,适合于中高年级。在小学的学习过程中,由具体形象思维向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的思维方式的转变,其关键年龄一般认为是四年级。因此,在低段熟练掌握基本节奏后,可以在中高段尝试学习较复杂的节奏及其运用。节奏练习时,可用“哒”字来念节奏,同时用手划拍,为了节奏正确,拍与拍之间的速度*均。我采用过渡的.方法,先用低年级的读法读两遍,以后发展到用“哒”,让学生们习惯了这种方法后,再直接用“哒”读节奏。例如: 走走嘀嗒 嘀嗒

13、走走 慢走哒哒哒哒 哒哒 哒哒 哒 0知 了 知 了 嘀嗒 嘀嗒 走 空哒 哒 哒 哒 哒哒 哒哒 哒 哒 哒 哒 哒 哒 哒 哒 哒 哒 哒 哒哒 哒 哒这种方法节拍感比较强,在音乐课中也是常用的方法。四、 节奏律动游戏处于小学阶段的儿童的心理特点表现为爱动、喜欢参与和表现自己,特别是低段的学生。从低段要求掌握的节奏来看,结构也比较简单,且富有律动感。因此,教师可以尝试把节奏与动作相结合,使理性的东西变成感性的东西,心理学研究表明,在学习过程中,参与学习的效果是最佳的。因此,教师可以指导学生玩节奏律动游戏,看到不同的节奏卡片用不同的动作来表示。1、简单的律动例: 用走表示(或敲锣等) 用跑表

14、示(或打鼓等) 用下蹲表示(或击钗等)练习: 游戏可分小组、个人、男女等、卡片数量也可由少到多,也可在速度上加以变化。实践表明,这种方法,能令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同时,牢固地掌握知识,教学效果显而易见。2、节奏的镜子练习。教师利用手、肩、臂、腰、脚等身体的各个部位,拍击不同动作的不同节奏,请生把节奏象照镜子一样重复一遍,把单项活动变成多项活动,丰富了节奏内涵,增强了趣味性。例:师生之间 | |(拍手)(打肩)(叉腰)(拍腿)四个动作一拍连贯的进行。又如:生生之间生甲 | | | |拍手 拍膝 拍手, 叉腰 拍手 拍膝 ,点头生乙 | | | |拍手 拍膝 拍手, 叉腰 拍手 拍膝 ,点头五、在故事中通过律动亲身感受各音符的时值以前在学习“ , ”时,总是让学生用“走,跑,跳”动作来感受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的时值,虽然学会也能很快的理解,但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是很高,课后我就想怎样让学生既感兴趣,又很直观形象的学懂呢?生动的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