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于结尾处显波澜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08658337 上传时间:2024-01-1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2.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于结尾处显波澜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教师于结尾处显波澜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教师于结尾处显波澜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师于结尾处显波澜》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于结尾处显波澜(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于结尾处显波澜(教师用)记叙文写作技巧谈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第四幕“法庭”一场,便是突转的例子。当高利贷主夏洛克拔出刀来准备从借款人安东尼奥身上割下一磅肉来抵债时,安东尼奥的辩护律师鲍细亚向夏洛克宣布:根据借据规定,只准割下一磅肉,不能多也不能少,还不准流一滴血,否则,夏洛克就得抵罪。这使整个局势发生了一百八十度的突转,结果,夏洛克失败了,安东尼奥胜利了。唐伯虎:这个婆娘不是人,九天仙女下凡尘。儿孙个个都是贼,偷得蟠桃献寿星。“心灵的选择”的满分文1、状元凉粉 城东石板桥下有一家凉粉店:状元凉粉店。听说,店主的儿子五年前成了本城的高考状元,状元凉粉就此得名。城里人都想讨个好彩头,听说,那儿的生

2、意很火。 一切只是听说而已,凉粉对于我这个农村穷学生来讲真是一种奢侈品,既吃不饱,又贵。 可今天,我却坐在状元凉粉店里,准备尝尝这种“珍馐”;另外我叹了口气:“唉,真倒霉,前天买参考书,贪便宜在街边小摊上买,黑灯黑火的,找了张20元假钞给我。” “小伙子,凉粉来啦,吃吧!”店主将满满一大碗凉粉端到我面前。说真的,这东西又白又滑,爽口宜人,还真好吃,真想天天吃个够。 “上学呢?”店主拿了条板凳坐下来。这时我才抬头打量了她,四五十岁,皮肤很黑,脖子上,手臂上都是些热毒疹。 “嗯,高三了!”这时,我又想起了兜中的那张假币,今天可要将你出手了! “快要高考了,要注意加点营养,可别亏待自己呀。”店主的话

3、使我想起了自己的母亲,她每次来看我,都会将家里老母鸡生的那几个蛋塞给我,而我知道,为了本人在城里上学,家里一年沾不到十趟腥“那我就更不能让这钱留在兜里!” “当家的,水开了!”店主被伙计喊到一旁打凉粉去了。我出于好奇,跑去看。只见一锅滚烫的热水向一个瓷缸里一冲,店主操起一根两指粗的木棍,插进瓷缸中的透明状胶体内,使劲搅拌,沸腾的水早已化成水汽,直扑店主,店主的手臂上顿时烫得通红 我被眼前的场景深深打动了。我想起在农村打铁的父亲,他也在灼热的环境下辛劳,为我挣来一分一分的学费 我犹豫了,到底要不要将这20元假钞用掉,使这位店主蒙受损失?不用吧,自己下半个月的日子可就难过了;用吧,抛给这位与我父母

4、一样劳苦的店主,让她的状元儿子少20元生活费,我也于心不忍。怎么办?我受着良知和生活压力的煎熬 结尾段: 终于,我咬咬牙,掏出身上仅剩的5元真币,“阿姨,给您钱!”“傻孩子,没看见墙上贴的高三学生免费的字条吗?下回再来,我给你炒两菜。” 回校后,我就把那假币撕掉。 为了店主的真诚,为了我的父母,为了自己,这次选择,值! 续写后面的情节,使得情节文章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2、灯停电了。我把头埋在那堆复习资料里,有气无力地说:“爸,有蜡烛吗?”黑暗中,我听到父亲在摸索什么,然后听到一声轻微的叹息:“蜡烛放哪儿去了?咱农村咋老停电呢?敏儿还有三个月就要考大学了,还得看书呢”听着父亲的唠叨

5、,我无奈地摇摇头,径直出去买蜡烛。回来时我发现电已经来了,屋顶上的灯泡正亮得通明,而写字台上一根短短的蜡烛也发着微弱的光,一上一下地跳动着。“敏,你刚走我就找到蜡烛了,这回你看书免得黑了”父亲一边说,一边习惯性地向上努力地睁着那双什么也看不见的眼睛。透过那跳动的烛焰,闪闪的泪光中,我发现父亲欣慰地笑着。猛地,我的心里一亮 结论:文章产生“波澜”的技巧 文章产生波澜的原因可以归结为巧妙地设置“悬念”。即主要借助人物之间的各种误会、错觉和事件的巧合、逆转等具体技巧,使文章陡生“波澜”,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让文章一波三折。所以说,文章结尾既是出人意料,又觉得在情理之中。比较原作与自己设计的结尾,看看

6、原作好在哪里?同时,思考文章要“有波澜”应该注意:1、从主题上讲,彰显人性中真善美的主旨; 2、从情节上讲,出人意料,波澜起伏的阅读感受; 3、从人物性格上讲,符合人物性格特征(店主的儿子曾经高三毕业,知道主人公的高三学生身份); 4、埋下伏笔。伏笔性句子:“唉,真倒霉,前天买参考书”“上学呢?”“嗯,高三了!”“快要高考了,要注意加点营养,可别亏待自己呀。” 文章要做到“有波澜”,应该: 1、符合主题的要求;2、符合情节的发展逻辑;3、符合人物性格的发展。 整体理解已知的情节,挖掘隐藏的伏笔,合情合理地续写,让“有波澜”的情节与原有的情节构成有机整体。 (四)小结 1、文章有“波澜”才能扣人

7、心弦,引人入胜,但“波澜”不是无缘无故出现的,“波澜”的产生应符合主题要求、情节发展和人物性格特征,注意前后的呼应,伏笔(铺垫)的埋设,合理推测事件的发展结果和人物的命运。 2、续写是对原作品的延伸,而不是颠覆。写作中应注意避免不切实际的卖关节,弄玄虚,其效果将是适得其反的。续大约4分钟 三、课堂训练 3、不想这样林经理以前老是夸儿子老实、懂事、乖巧。这个学期儿子上初中了,公司的业务也越来越忙,不知怎么回事,儿子竟然不听话了。才三个月,他就被老师“请”了三回:第一次跟同学打架,第二次晚自习旷课,第三次拒绝值日。每次教育儿子,儿子又表现得很听话:“爸,下次我不会了。”林经理便宽宽心,回公司去了。

8、没想这次,老师又打电话过来了:儿子故意砸坏了班上的花盆。把儿子领回家,他再也忍不住,狠狠心给了一巴掌:“你怎么说话不算数?屡教不改!” 儿子哭了,说:“爸,我其实不想这样我就是想见你你天天忙生意,家里很久都见不到你,我就是想见你!”4、让座我站在公共汽车里,身旁有个老大娘,两只手扶着椅背,也是站着。旁边的座位上却大模大样地坐着一个15岁上下的小伙子。他使劲盯着窗外,仿佛生平头一回见到这辆公共汽车沿途经过的街道似的。我开口对老大娘说话了,其实是说给那个麻木不仁的小伙子听的。“唉,现在的年轻人可真缺乏教养!”“说的是啊,说的是啊,”老大娘点了点头,“就是没有教养嘛!”“学校里是怎样教他们的?!”“

9、说的就是嘛,学校里是怎么教他们的?”老大娘同意我的说法。“大概他们的父母也是这种没教养的人。”我瞪着那小伙子说,可他却无动于衷。“有什么样的爸爸,就有什么样的儿子。”老大娘叹着气说。“真不像话!年轻力壮的小伙子坐着,却让老太太站在那里!”我的声音已经很高了。老大娘一会儿看着我,一会儿又看着那个小伙子。“喂,你这小青年,”我终于忍不住碰他的肩膀,“说你呢,还不给老人让座!”“你拽这孩子干什么?”老大娘突然冲我嚷起来,“你回家去教育自己的孩子好了,我的孙子你可别管!”如池塘灯影一文,文章写“我”深夜苦读,不免烦躁,偶然发现,池塘对面五层楼上中间的一个窗户闪烁着不变的光“每到入夜,最先亮起,每到夜深,其他房子都已合上夜的眼睛后,唯独它还睁大眼睛不知疲倦的眼。渐渐,我产生了一种竞争心理,看谁熬夜熬得久。但每次我都熬不住瞌睡,先躺倒了。不过,这竞争倒帮了我一个大忙,我顺利地通过了几门课程的结业考试。”毕业那天晚上,路过池塘边,又瞥见了那盏灯,“我”的心底里忽然萌生了一个念头,把我成功的喜悦跟灯下的竞争者一起分享。“如果是老年人,中年人,我就送他一句祝福;如果是一个豆蔻年华的青年,我就”当我气喘吁吁地爬上五楼,“心跳了一阵,脸红了一阵,终于大着胆子推开门”时,文章也就到了结尾:“啊?那是公共洗脸间的一盏灯!”只此一句,令人始料不及。这就是意外之笔的效果,于陡转之间给人无尽的想象回味余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