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稳态试题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08657384 上传时间:2023-02-24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63.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体稳态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人体稳态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人体稳态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体稳态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体稳态试题(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2011 年江苏卷)下列关于人体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A. 抗原与抗体的特异结合发生在内环境中 B. 内环境成分含有C02、尿素、。神经递质等C 组织液渗回血浆和渗入淋巴的量相差较大D.血浆的成分稳定时,机体达到稳态2(2010 年江苏卷)无胸腺裸鼠是一种无毛变异小鼠,先天性无胸腺,常作为医学生物学 研究中的实验动物。下列表述中错.误.的是A. 无胸腺裸鼠具有正常的体液免疫功能B.无胸腺裸鼠应饲养在无菌环境中C. 无胸腺裸鼠对异体组织无排斥反应D.人类癌细胞可在无胸腺裸鼠体内增殖3. (2010年江苏卷)人体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下列现象属于内环境稳态失调 的是A. 寒冷时出现寒颤B

2、. 从平原到高原,有的人出现肺水肿症状C. 接受抗原刺激后,B淋巴细胞增殖和分化D. 饮水不足时,抗利屎激素释放增加4. (2011 年海南)关于哺乳动物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的叙述,错.误.的是A. 机体缺铁时,血红蛋白的合成量会减少B. 成熟红细胞中没有血红蛋白mRNA的合成C. 血浆中的氧和Na+通过主动运输进入红细胞D. 血红蛋白基金突变可导致镰刀型细胞贫血症5. (2011 年海南)关于哺乳动物下丘脑的叙述,错.误.的是A. 下丘脑具有内分泌功能B. 调节产热和散热,维持体温的相对恒定C. 感受细胞外液渗透压变化,条件动物体水盐平衡D. 分泌促甲状腺激素,调节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6. 可

3、被人体免疫系统直接识别的是A. 血液中O浓度的变化B.血糖浓度的变化C. 环境中温度的变化D.感染人体的流感病毒 7将记录仪(R)的两个电极置于某一条结构和功能完好的神经表面,如右图, 给该神经一个适宜的刺激使其产生兴奋,可在 R 上记录到电位的变化。能正确 反映从刺激开始到兴奋完成这段过程中电位变化的曲线是时 M/ms时(hI/tbs时间/nw时 faj/msA.C.D.8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血液中甲状腺激素增加时会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B. 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血浆中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C. 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释放到内环境中,然后作用于靶细胞D. 淋巴中的淋巴细胞可以通过淋巴

4、循环由锁骨下静脉汇入血液9成年大鼠血液中甲状腺激素浓度升高时,可能出现A. 体温升高、耗氧量减少B. 体温下降、耗氧量增加C. 神经系统兴奋性提高、耗氧量增加D. 神经系统兴奋性提高、体温下降10 (2011年江苏卷)右图是反射弧的模式图(a、b、c、d、e表示反射弧的组成部分,1、 II表示突触的组成部分),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 正常机体内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是单向的B. 切断d、刺激b不会引起效应器收缩C. 兴奋在结构c和结构b的传导速度相同D. II处发生的信号变化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11 右图为反射弧结构示意图,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 伸肌肌群内既有感受器也有效应器B. b 神

5、经元的活动可受大脑皮层控制C. 若在I处施加一个有效刺激,a处膜电位的变化为:内负外正f内正外负f内负外正D. 在II处施加剌激引起屈肌收缩属于反射12. (2011 年海南卷)突触后膜受体与相应的神经递质结合后,使突触后神经细胞兴奋, 在引起该突触后神经细胞兴奋的过程中A.Na+通过被动运输到突触后膜内B.K+通过被动运输到突触后膜内C.Na+通过主动运输到突触后膜外D.K+通过主动运输到突触后膜外13. (2011年海南卷)下列事例能够说明神经系统中的高级中枢对低级中枢有控制作用的是A. 针刺指尖引起缩手反射B. 短期记忆的多次重复可形成长期记忆C. 大脑皮层语言 H 区损伤,导致人不能听

6、懂别人讲话D. 意识丧失的病人能排尿但不能控制,意识恢复后可控制14. (2011 年海南卷) 原尿中葡萄糖、氨基酸等物质的浓度与血浆中的基本相同。原尿经肾小管上皮细胞的选择性重吸收和分泌作用后形成尿液。正常情况下尿液中不含葡萄糖。肾小管上皮细胞中的 葡萄糖通过被动运输的方式进入组织液。下图为肾小管及相关结构示意图。回答问题:(1)肾小管上皮细胞中的葡萄糖浓度(高于、低于、等于)组织液中的。(2)原尿中的葡萄糖进入肾小管上皮细胞的运输方式是,需要的参与。(3)肾小管上皮细胞重吸收水分的原理是,原尿中葡萄糖未能被完全重吸收从而导致尿量增加的原因是。15(2010 年江苏卷)人体血糖浓度的相对稳定

7、受多种因素影响。现有甲、乙、丙三人甲 正常,乙的胰岛 B 细胞被自身免疫反应所破坏丙的胰岛 B 细胞功能正常、体内含有抗胰 岛素受体的抗体。请回答下列问题:(1)甲在某次运动前后血糖浓度的变化如 右图所示。 bc 段血糖浓度 下降的直接原因是,cd段血糖浓度升高主要是由于血液中肾上腺素和 的明显 增加引起的。(2)用斐林试荆对甲、乙、丙三人空腹时尿样进行检测,水浴加热后观察到的颜色分别是。从激素调节机制分析.乙尿样检测结果产生的原因是。(3)给丙注射胰岛素 (填“能“或“不能”)有效调节其血糖水平,原因是1-5DABCD6D 7D8A9C10A11D12A13D14(1)高于 (2)主动运输 载体和 ATP (3)渗透作用葡萄糖要带走部分水分(高渗透性利尿)15(1)运动初期血糖消耗量多于产生量胰高血糖素(2)蓝色、砖红色、砖红色 乙的胰岛 B 细胞受损,不能正常分泌胰岛素,血糖浓度高(3) 不能 胰岛素不能与其受体结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