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上》《小儿垂钓》课堂教学谈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08652755 上传时间:2023-04-20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2.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池上》《小儿垂钓》课堂教学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池上》《小儿垂钓》课堂教学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池上》《小儿垂钓》课堂教学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池上》《小儿垂钓》课堂教学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池上》《小儿垂钓》课堂教学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池上》《小儿垂钓》课堂教学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池上?小儿垂钓?课堂教学谈摘 要教学?池上?小儿垂钓?时体验诗中的情趣,感受古诗传达的蕴藉、清新之美,是教学的重难点。只要循着童真情趣,从儿童的视角入手,行走在儿童的世界里,就能将儿童的心探个终究,也能让儿童对文本理解得更透彻。关键词小儿 情趣 儿童视角?池上?小儿垂钓?两首古诗被安排在苏教版教材四年级下册,并合并为一课。这两首诗都描写了小儿生活中的小事,诗人着力捕捉小儿瞬间的动作、心情,并通过富有张力的细节描写,准确地勾勒出生动烂漫的小儿采莲图、垂钓图。体验诗中的情趣,感受古诗传达的蕴藉、清新之美,是我在教学中要打破的难点,也是重点。因此,要走进古诗中的小儿,就要揣摩其动作、情绪,复原童真

2、,重温童趣。一、复原生活,走进小儿的世界?池上?垂钓?两首古诗得意清雅,是为数不多的童趣盎然的诗作,在古诗海洋中熠熠闪光。但对现代的孩子而言,诗中所描绘的采莲、钓鱼的情境,因为接触较少,缺乏生活经历,因此在情感体验方面会有困难。为此,我从学情入手,先让学生把握诗人的情况,而后抓住文中的浮萍、撑小艇,激发学生的想象,使其在阅读中进展个性感知。师:说说古诗中你理解的和不理解的词语。生1:我知道浮萍是一种水里的植物。生2:我没见过。师:出示卡片这就是浮萍。这两个字有什么特点?生:它在水里长的,所以是三点水,也是一种草,所以还有个“草字头。生4:继续交流:撑小艇就是划艇。师:“撑和“划可以互换吗?这两

3、者到底有什么区别?大家试一下,拿一支铅笔当做竹竿,左右两只手一起用力,把竹竿撑到底部,想想你有什么感觉?非常沉重,需要使劲才行师:我们来看插图。这个小船要撑起来走,是要花费大力气的。你来读读这句话“小娃撑小船,看怎样才能读出感觉来。生:小娃 / 撑 / 小船读得较平淡。师:这个小船好不好撑?学生再读,将“撑字读重音,脸上有一种憋着劲的表情师:读得真好。想象一下,小娃撑着小船,他会怎么表现?生:脸会憋得通红。学生在朗读中抓住了“撑字,将其作为重点,表现出小儿力不从心的那种沉重感,这样就读出了古诗的韵味,将小娃那种得意天真表现出来。二、品词析句,感悟小儿的特点语文阅读讲究因文见义,因义明文。这两首

4、古诗同样都是写小儿,但诗人的视角不同,两小儿的性格也自然有所不同。这就为学生理解两小儿提供了契机。我从关键词入手,引导学生品词析句,探寻语文背后的童真世界。师:这两首古诗的主人公分别是谁?生:?池上?是小娃,?小儿垂钓?是蓬头稚子。师:哪个词句能说明这两小儿的特点?生:“偷采白莲回这句让我觉得小儿特别淘气。学生接着抓住“蓬头感知?小儿垂钓?中小儿头也不梳的淘气,而“侧坐莓苔草映身那么表现出小儿天真得意的样子,他生怕鱼儿被吓跑了,想坐在草丛茂盛的地方将自己遮挡起来。也有学生从“路人借问遥招手的“遥招手感受到,小儿像个小大人一样认真:怕鱼儿被惊走了,但又想帮助路人就招手示意让路人轻轻过来,小声告诉

5、对方该怎么走。通过两个小儿的形象解读和差异比照,学生将古诗中的文字与人物形象建立了关系,使写在纸上的文字变成了立在头脑中的一幅幅有趣的画面。三、多元促学,尊重“小儿个性解读语文学习的过程,是一个唤醒、激荡、同构的过程。学生与文本、学生与教师都会在文本的交融之下,积极投入其中,实现语言与意境的同构共生。学生对两小儿的形象有了深化的体验之后,我便引导学生进展情境演绎,使其走进诗境,将诗意表现出来。我先播放视频,然后说:“古代的诗歌是拿来吟唱的。大家看看这里是怎么演绎古诗的,然后讨论用哪种方式来表现这首诗。学生的兴趣立即被激发起来,并根据对两小儿的形象的理解,提出要运用哑剧的形式来表现?小儿垂钓?;而?池上?那么采用表演唱的形式,让人感受到小儿“偷采白莲的那种快乐和童趣。语文课堂既是一个语言品读、涵泳文字的过程,也是一个多元交融、多角度立体演绎言语智慧的过程。在上面的环节中,学生将不同的文艺形式与古诗结合起来,丰富了对古诗的理解,也开阔了古诗学习的视野。本文档【?池上?小儿垂钓?课堂教学谈】更多文档欢迎访问wendang.chazidian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