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七年级下学期语文2-3单元测试卷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08651123 上传时间:2022-12-1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4.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沪教版七年级下学期语文2-3单元测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沪教版七年级下学期语文2-3单元测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沪教版七年级下学期语文2-3单元测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沪教版七年级下学期语文2-3单元测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沪教版七年级下学期语文2-3单元测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沪教版七年级下学期语文2-3单元测试卷(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沪教版七年级下学期语文2-3单元测试(2013-3-27)班级 姓名 学号 成绩 (一)文言文阅读:(44)一、默写:(2*6=12)1、 ,独立蒙蒙细雨中。 2、枕中云气千峰近, 。3、门外青山翠紫堆, 。 4、一年好景君须记, 。5、 ,不信东风唤不回。 6、 , 吹尽寒沙始到金。 二、阅读文章回答问题:(14)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 A 。南阳诸葛庐, B 。孔子云:“何陋之有?”1、选文的作者是 朝的 。(2)2、原文中A、B两处应填入的句子是A B ;并翻译A

2、句: (4)3、解释加点词语:(4)有仙则名: 谈笑有鸿儒: 斯是陋室: 往来无白丁: 4、文中点明文章主旨的句子是: (2)5、本文采用对偶修辞,请列举一例 (2)三、阅读文章回答问题:(18)爱莲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A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B 。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1、选文的作者是 朝的 。(2)2、原文中A、B两处应填入的句子是A B ;并翻译B句: (4)3、解释加点词语:(4)可爱

3、者甚蕃 香远益 陶后鲜有闻 同予者何人 4、文中那句话最能概括莲的高贵品质: (2) 5、请给下列句中“之”字的用法归类, 和 两项相同, 和 两项相同。(3)A、何陋之有 B、无丝竹之乱耳 C、花之君子者也 D、牡丹之爱 E、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6、 “晋陶渊明独爱菊”与“予独爱莲”,这两者的处世态度有何异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不定项选择)(3)A、表现两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不随波逐流的处世态度。 B、表现两者都爱花C、表现陶渊明面对污浊的环境,选择了归隐; D、表现“予”强调人格修养,尽管周边的环境很不好,但人格可以是很高尚的。(二)基础:(12)一、根据拼音写汉字:1、ln d

4、u( ) 2、pnshn( ) 3、chu chng( ) 4、fi x( )二、给加点字注音:1、整宿( ) 2、诀别( ) 3、颓唐( ) 4、颤抖( )(三)现代文阅读:(44) 一、爸爸的花落了(节选)(11)爸爸也不拿我当孩子了,他说:“英子,去把这些钱寄给在日本读书的陈叔叔。” “爸爸!”“不要怕,英子,你要学做许多事,将来好帮着你妈妈。你最大。”于是他数了钱,告诉我怎样到东交民巷的正金银行去寄这笔钱到最里面的台子上去要一张寄款单,填上“金柒拾圆也”,写上日本横滨的地址,交给柜台里的小日本儿!我虽然很害怕,但是也得硬着头皮去。这是爸说的,无论什么困难的事,只要硬着头皮去做,就闯过去

5、了。 “闯练,闯练,英子。”我临去时爸爸还这样叮嘱我。我心情紧张,手里捏紧一卷钞票到银行去。等到从高台阶的正金银行出来,看着东交民巷街道中的花圃种满了蒲公英,我高兴地想:闯过来了,快回家去,告诉爸爸,并且要他明天在花池里也种满蒲公英。我捡起小青石榴。缺了一根手指头的厨子老高从外面进来了,他说: “大小姐,别说什么告诉你爸爸了,你妈妈刚从医院来了电话,叫你赶快去,你爸爸已经”他为什么不说下去了?我忽然觉得着急起来,大声喊着说: “你说什么?老高。”“大小姐,到了医院,好好儿劝劝你妈,这里就数你大了!就数你大了!”我把小学毕业文凭,放到书桌的抽屉里,再出来,老高已经替我雇好了到医院的车子。走过院子

6、,看到那垂落的夹竹桃,我默念着:爸爸的花儿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1、爸爸的花儿落了选自 ,作者是 (2)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第-中所回忆的事: (2) 3、在文中的“”处填上合适的标点符号,并说明其作用。(3) 4、文末写到:“爸爸的花儿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你是如何理解这两句话的?(4) 二、秋天的怀念(节选)(16)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

7、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活着有什么劲!”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坐下

8、,一会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唉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

9、女儿”1、第段中“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结合文本回答下列问题:当儿子不想好好活时,母亲想要“扑”灭的是 (2)母亲想要“抓”住的是 (2)2、第段中“那步田地”具体是指: (2)3、联系上文, 第段中为什么说“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 ”?(3) 4、第段中划线句是 描写,其表达作用是 (3)5、第段中,两个艰难的意思是否一样?试分析(4)第一个“艰难”: 第二个“艰难”: 三、小名大约我的出生与水有关,于是颇懂斯文的外公顺口给我起名叫淼儿。在“淼儿、淼儿”的呼唤中我慢慢长大了,到了要上学的年龄时,爸爸觉得该有个体面的学名才对,便为我取了个挺大众化的名字,可家里人还是“淼儿、淼儿”地叫。特别是妈妈叫得尤为响亮频繁。不知为什么,随着年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