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实习生带教总结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08649182 上传时间:2024-01-1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科实习生带教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内科实习生带教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内科实习生带教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内科实习生带教总结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内科实习生带教总结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内科实习生带教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科实习生带教总结(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内科实习生带教总结两周的时间实在太短,短得我还没有进入角色,便要匆匆离去。回头看看这两周的生活,只能用一个字来形容忙!都说呼吸内科是最忙的科室, 尤其是刚好碰上这种淫雨霏霏而又寒气袭人的天气,呼吸道疾病的发病率更是成几何增长, 每天光是去记进进出出的病人都得耗费不少的精力。 开始是相当的不适应, 觉得自己越是忙越是容易出乱,虽然开始只是打打下手,也没什么事情可以干,当时很多事情第一次都没弄清楚,难免会错漏百出,更难免被老师批评。带我的老师是科室里最忙的人,很年轻,是个三十几岁的副主任医师,管的病人最多, 每天难得见到她有闲暇的时候, 这也直接导致了我们这几个小跟班每天看上去也很忙。 在病人眼里

2、, 吴老师是个相当好的医生,她每天大部分的时间都泡在医院里,即使是下班,也经常延迟一两个小时才走。单单是二月份,经她手的病人就有 97 个,占了全科室的将近三分之一。我很欣赏她的工作热情,但是在我眼里,她并不是一个好老师,至少目前不是。进科前,我去跟过二附院的两天实习,或许是教学医院的缘故,那里的医生除了对病人很负责,对学生的教学也很负责。我所期望的老师是一个能够对学生言传身授的人,在做好医院工作之余能够比较好的引导学生进入临床实践。 我的老师,除了工作还是工作, 我甚至找不到时间和她说话, 每时每刻都是很忙碌的状态,跟别说抽出时间来讲课了。 刚开始的时候,就有人和我讲,跟着她好无聊,学不到东

3、西的。那时候我是满腔的热情,认为只要自己积极主动一些,老师一定会给我讲不少东西的。后来发现我错了,在跟着她的时候,她不主动讲解,我也想不到问题来问,她也不会向我提问,就好像两个完全不相干的人,有事就叫我去打打下手,我更多的是跟着师兄师姐混。 我说我忙,其实就是忙着打打酱油开单、术前准备、量血压、跑腿神马的。但是我知道她并不是不想讲,而是教学意识没那么强, 更多的是把医疗工作放在第一位, 在跟她出去会诊的时候偶尔会跟我讲解会诊病人的情况。在临床上,我很难将病人结合到书本上来,第一是我书本理论不太扎实,第二是从理论到实践之间出现了断层。如果是老师经常抽我书的话,我觉得十有八- 九我会回答不上来,但

4、是这并不重要,因为下来我可以翻书。 上级医生的抽问, 是难得的在不影响病人的情况下发现自己专业知识缺漏并加以填补的机会。可惜在呼吸科, 我没有这样的机会,也怪我懒,想不到什么问题来问。书本上所说的和临床上所出现的东西很多都不太一样, 而且书本上还分了很多所谓的重点难点,但是在临床上并没有什么所谓的重点疾病,很多书本上一笔带过的疾病一旦出现在一个科室内,那它就真成了重点难点了。 比如呼吸科的肺部真菌感染,这是很要命的病,很难治。还记得上周,天天打滚在 COPD、肺炎、肺癌、支气管炎、支扩里倍感无聊的科主任在接到一个疑似真菌感染的病例时, 那是相当的兴奋! 可是就目前的情况而言,那个病例的治疗也是

5、有些难度, 我甚至担心他能不能够走得出医院。虽然从头到尾我都有接触这个病人,但是他的情况、治疗、预后我都不知道是怎么样子的。或许我不该怪老师的“守口如瓶”,更应该怪自己把时间都用在了那些目前看来毫无意义的忙碌之中去了。每天的忙碌让我甚至忘记了自己来这里的真正目的学习! 以致到了最后几天觉得了无兴趣, 甚至有些消极怠工。这是对自己的不负责,是对自己的敷衍,以为手头上有点事情干了,时间就没白过了,殊不知干这些对自己毫无帮助的事情还不如找个地方翻翻书。 但很多时候还是会被这样的错觉所蒙蔽, 怎么办呢?但是自古以来拜师求学的都免不了打相当长时间的杂工, 在日常的点点滴滴中学到本事, 可惜时间太短,才刚

6、刚学会打杂,便要走了,进入下一个科室,要用更快的速度去适应才行!与坐在可是里听老师讲课最大的不同是,临床上我们面对的是形形色色活生生的病人。他们不是冷冰冰的课本,他们有情感,而且他们大部分人的情绪是被疾病所绑架的, 我们不能要求他们拥有和平常人一样的心态, 很多时候我们甚至要去迁就他们的无理取闹。 因为我们和病人都只有一个目的, 那便是互相合作,把病人的病情稳定下来,甚至治愈,但是更多的时候是去给予他们安慰。 记忆尤深的是一个老头子,他老伴病的蛮重的, 每天都要打抗生素和激素,每天早上都要来办公室问医生同样的问题,那就是“抗生素激素打多了,以后会不会有后遗症啊?会不会耐药啊?以后要是生病吃什么

7、药都没效了怎么办?”主任每天都得给他解释病情,说明必要性,但是他每天都还是不屈不挠地来问, 真是又可气又觉得悲哀。 这有让我联想到了另一个病例,一个老人高烧不退,又坚持不愿意打针,他孙子来找医生询问,重头到尾就是在纠结于“用来退烧药之后反复,影响了热型,会不会对疾病的判断产生影响?”听上去似乎很专业!说实话,医生最怕就是遇上这种对医学似懂非懂的病人或者家属, 解释起来特别费劲。这也得益于百度,基本上每个有条件的病人都会在去医院之前百度一下,增加自己对病情的了解。其实这是好事,医疗常识在普通大众之中应该得到普及, 这对于提高整体的卫生水平是很有帮助的。 但是网络上的信息很多都是不全面, 甚至是错

8、误的。 所以患者对于疾病断章取义式的认识确实让许多医生很头疼, 因为如果医生的治疗方式如果和网上有什么出入的话, 患者就会觉得医生在敲诈自己。 用一个老师的话来说,如果上网查一下就知道怎么治病的话那还要医生来干什么?在临床上我面对着一个在学校永远都不会遇到的课题患者的死亡。 oncall36 小时里有这么一句话,我们可以平静地面对病人的离去,但是我们永远都无法面对失去亲人的家属。 对于离去的病人,我们明白他已经摆脱了痛苦,但是对于病人家属,我们的“无能为力”间接的把他们拉进来痛苦的深渊! 此时此刻我们说再多做再多都显得苍白无力。更何况,要做到平静地面对病人的离去,又岂是易事?在那一刻,我又什么

9、都做不了,心中充满无力感,甚至怀疑医生存在的意义。第一次患者的离开是和我插肩而过的, 那天只是去匆匆的看了一眼,便跟着老师去做气管镜了。第二次是一个 AECOPD合并尿毒症的患者, 虽然离开医院的时候还活着, 但是我们都知道他的结局。患者是靠着呼吸机勉强维持着的, 家属准备先把人运走再办出院。家属知道患者的情况, 并没有和医院闹。 看着家属用一个个破烂的袋子收拾东西的时候,一边口里叨念着家里的状况,心里真的很难受,可是我们又能做什么呢?朋友说要不把他们的情况报给电台吧, 说不定能得到什么好心人的资助或许还有希望。 可是我们都知道这只是一个说出来安慰自己的心愿,一点都不现实。第三次,也是我第一次

10、参加了抢救,也是第一次真真切切面对生命的离去! 那是一个肺癌晚期的病人,来的时候挺精神的,那时候还没查出是晚期肺癌,儿子如影随形的在身边伺候着,父子对于医生也相当的敬重,谢谢不绝于耳,有时都弄得我有些受宠若惊。 病人之前是在广东工作的, 所以我也感觉有一点亲切感,大概是性格的原因,我也没去和他们有太多的接触。现在想想是不是该庆幸?无意间避过了一次更重的打击。 都说医生不能和病人建立太多的私人感情, 因为经不起这般反复。 那天查房时人还好好的,在忙乎的时候突然就听到病房里有人哭, 当时知道他的病情,也是刚查出来的,以为是家属接受不了这个病哭了,没太在意,后来去看的时候才发现在抢救, 那是已经是没

11、有的了, 我们所能做的就是不断的做胸外按压, 维持那么一点生命体征好送回家去, 这也是家属的唯一愿望,大概是当地人的风俗吧。 看着面部一点一点的发绀,手下的按压显得徒劳无功, 当时家属还一边哭着和医生说谢谢, 我真不知道该拿什么去承载这份感激!每个人对自己的生活都有自己的期望,有着不同的期望才会有希望,或许这就是我们或者的动力。病人的期望是能够把病治好,恢复正常的生活,不让自己爱和爱自己的人担心, 能够承担去照顾他们的责任,而医生的期望则更加理性一些, 那就是尽可能的减轻疾病给病人带来的痛苦。 但是并不是每个期望都能够达到, 但一个期望落空的时候,我们必须学会坚强, 坚持,因为后面还有千千万万个病人等着我们去协助他们实现期望。下个科室,心血管内科,加油!打酱油也得打点高质量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