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新素质培养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08649173 上传时间:2023-02-12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103.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生创新素质培养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大学生创新素质培养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大学生创新素质培养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大学生创新素质培养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大学生创新素质培养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学生创新素质培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生创新素质培养(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重视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2013-04-01 02:52 来源:光明日报创新是科学发展、文明进步的动力。当代大学生肩负着中华民族伟大 复兴的历史使命,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是大学教育的首要任务。培 养大学生创新能力,必须培养其理性的思辨精神,使之具备良好的判 断能力和批判精神,鼓励其在学习和继承人类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 勇于突破成规,勇于对现有知识质疑,敢于独辟蹊径,不断发现和创 新科学知识,推动社会不断向前发展。学与问: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前提大学教育并非中学教育的自然延伸,而是教师从传授各门功课的 基础知识到讲授各个学科专业知识的跨越,是从为应试而学习到为认 识和掌握真理而学习的跨越,

2、是学生由被动学习到自主学习的跨越。 爱因斯坦有句名言: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 解决问题也许仅是数学上或实验中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 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在学习的过程中,总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学然后知不足” 因此,向老师向同学向书本请教,就成为解决问题的重要方式。传统 文化强调“博学之,审问之”(礼记中庸),是学习的必然逻 辑。人在质疑解难的过程中,往往能培养独立解决疑难问题的能力, 而这正是当前大学生所缺乏的。今天我们的教育习惯于让学生死记硬背已有的知识,不激发学生 的思考能力和思辨精神,致使创新人才缺少生长的环境与氛围。培

3、养 大学生质疑精神,就是要大学生敢于挑战老师、挑战书本、挑战权威、 挑战固有,勤于思考、善于质疑,以科学的理性态度进行“每事问” 赞同正确的,否定错误的,并努力于新的创造,只有这样,我们才能 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优秀人才。思与辨: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础思辨是指思考辨析能力,思考是指分析、推理、判断等思维活动; 辨析是指对事物的情况、类别、事理等的辨别分析。中国自古以来就 重视对人思想认识的培养,而其基础是对思辨精神的培养,思辨精神 在创新能力培养中具有重要作用。我们知道,学习和思考是密不可分 的,礼记中庸继“博学、审问”之后,讲求:“慎思之,明辨 之,笃行之。”这是关于做学问长见识的三个重要

4、步骤,一是要辩证 思考、探求事物本真;二是鉴别是非黑白与真伪;三是实践知识,追 求大成。这里面包含了传统思辨的全过程和精神内涵。思辨之初始为质疑,质疑对于探究真理来说是可贵的。我国传统 伦理从人伦的角度要求孩子从小要内敛,对待问题谦虚谨慎,对待长 者和长者的观点要言听计从,这使多数孩子没有独立的人格和意志, 稍有质疑就会被制止,过分质疑就会被看作异端,年轻人有新发现, 往往不敢理直气壮地与权威理论相抗,好奇心被严重压抑,思辨精神 被销蚀殆尽。而独生子女家庭的孩子因很少脱离父母视线表现尤甚。 林语堂曾说:“中国人的智巧好像只知道悦服道德的自明之理,而他 们的抽象用语仁、义、忠、礼已属十分普遍,他

5、们的精密意义自然而 然已丧失在模糊的普遍性里。”他客观的说出了中国传统观念在一定 程度上影响了中国人的科学性。从人的思维角度说,人开展创新活动是一种观念和意识,而创新 也是对旧有的思辨和突破。这是人类一种积极的、富有成果性的表现 形式。中华民族传承几千年,这传承是在思辨和创新中得以延续的。 大学作为培养人才的摇篮和基地,肩负着实施创新教育和培养创新型 人才的历史使命,而缺乏思辨精神正是掣肘创新的重要因素。因此, 大学要坚持学术自由,要培养学生理性的质疑和批判,培养学生对真 善美的判断能力,对真理和卓越的追求,以及创新求实的思辨精神。探索与实践: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大学生要不断地了解已知,探

6、索未知。对比中西大学生创新能力 特点我们看出,西方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开放型思维和质疑精神,鼓 励学生质疑他们所学到的东西,但是忽略了基础知识的传授;中国学 生则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踏实严谨的求学态度,但在开放性思维和 独立思考的能力方面还有一定欠缺。这是因为西方文化尊重生命个体, 强调个性张扬,主张个人创造和个人奋斗,强调个人成就不可埋没于 集体,集体与群体的生存与发展应有益于个人价值的选择与实现。在 这种观念影响下,他们从小就训练孩子提问题,培养提问的习惯,并 且在孩子提出问题时,由父母、老师引导孩子自己找出答案。在这种 文化观念熏陶下成长起来的大学生,个性张扬,能够充分表现自己的 思想和才

7、智,独立的人格特征比较明显。从这一点看,我们应学习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取长补短,充分 发挥我国大学生基本功扎实的特点,逐渐改变教育教学方法,积极培 育大学生创新能力。要从尊重生命本质的角度出发,培养大学生创新 个性和创新人格;要营造平等、自由、民主、开放、进取的环境和氛 围;要改革教育教学方法,促进大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要在实践中 创新。一切知识都来源于生活,来源于劳动,而实践特别是社会实践 内容广阔,模式多样,场所、对象各异,形势变化多样,作为组织者 和参与者的大学生,在参加过程中脱离课堂和校园的束缚,更容易激 发他们的兴趣,活跃他们的思维,实践他们所学的知识,这样更有利 于培养大学生的创新

8、能力。(二) 司纪茹:谈谈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2改善教育环境,营造民主气氛创造人格的形成与创造思维的形成,有赖于长期综合性的陶冶与 熏染;而民主、自由、和谐、安全的精神环境,是创新素质成长不可 或缺的养料与气候。只有在民主的氛围当中,才会有人格的自由与舒 展,才会有思维的活跃与激荡,进而才有创新潜能的迸发。从某种意 义上来说,民主的精神氛围不仅是创新教育的背景条件,而且本身就 是最有利的创新教育。要从以下三方面着力营造民主气氛。(1) 管理体制的民主。大学生既是学校教育和管理的对象,又 是学校的主人。因此应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校管理事务的积极性,鼓 励学生参加有关学生管理决策的讨论决定,这样既可以

9、增长学生的才 干,又能充分发扬民主,提高学生管理工作成效。学校在专业设置和 课程设置方面既要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各种需要,又要迎合学生的多 样化职业兴趣,这样就要求学校多多听取社会各界人士以及教师、学 生的反馈意见,以提高教学管理质量,增强管理效能。(2) 师生关系的民主。师生关系是教育实施的基础,是教育环 境的集中反映。传统的操纵一依附式的师生关系让位于民主、平等, 朋友式的关系是创新教育的迫切需要。为此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一 是要教育者改变居高临下的习惯姿态,真心诚意地与学生平等交往与 交流,在和谐融洽的气氛中协调完成教学任务。二是要实现角色变换, 教师由教育的操纵者、主宰者转变为引导者,学

10、生由被动的主体转变 为自主学习的主人。三是放弃严格控制,让学生舒展天性,生动活泼 地成长发展。(3) 思想学问的民主。要让教学的过程成为培育科学精神和创新品质的过程。一是要淡化书本权威和教师权威,鼓励自由思考、自 主发现,着力培养学生质疑提问的习惯;二是要摒弃强制性的统一思 维、统一语言、统一行动,鼓励个性和独特,宽容探索中产生的错误 和荒诞,培养标新立异,敢为人先的勇气。3. 改革培养模式,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高等教育中,以传统的分科为中心,实行分科教学,学生所学的 只是确定的、系统化的甚至是陈旧过时的知识。实际教学中,教师的 主动性与学生的主体性位置没摆正,教师注重讲解,学生被动地学习, 其

11、积极性受到很大的限制。教学中不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实行统一 的大纲、统一的教材、统一的考试,在这种统一的规范下,培养出来 的学生知识结构和思维方式也容易雷同,缺乏个性、缺乏创见。因此 要进行变革。(1) 学生自主性学习为主,教师解惑为辅。学生自主性学习即 通过教师指导来实现,教师由讲转向导,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向自主 学习。具体可采用以下步骤:学生在教学前进行自主性预习,自己 质疑,自己提出问题;对于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留待课堂上请老师 解疑;教师根据学生提出和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化教学;学生学会 自我表现评价和自我控制。(2) 优化课程结构,改革教学内容。大学教师的主导作用是通 过引导、点拨的方式

12、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创新能力。教 师既是知识的传授者,也是创造教育的实施者。在课程结构的构建上 要最大限度地实现优化,如增大选修课程比例、浓缩专业课程、开设 人文综合课程、实施文理学科相互渗透、加强实践课程教学等。这样 可以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强化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和创造能力。4. 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当代大学生处于社会急剧变迁的环境之中,社会环境的挤压日益 凸显。如生活节奏快、竞争加强、贫富悬殊等造成的人际关系障碍, 以及情感调适不良、就业压力大等。诸如此类的问题导致许多大学生 心理失调,影响自身潜力的发挥甚至影响正常的学习生活。因此,把 系统的心理教育贯穿与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

13、加强良好的心理素质培 养,促进心理健康,是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1) 建设一支具有心理教育能力的教师队伍。重视在课堂教学 中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培养,并设立“心理咨询室”,随时帮助学生 解答心理疑难问题,为他们提出正确的调节方法,使其摆脱心理压力 从而以全新的面貌健康地面对生活、学习。通过心理教育,使学生塑 造健康的人格,重拾自信心,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克服心理障碍。(2) 对学生实施挫折教育。现在的许多大学生独立生活能力差, 依赖性强,情感脆弱,稍遇挫折和困难就悲观失望,甚至发生过激行 为。一个人是否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较强的抗挫折能力,不是与生 俱来的,而是后天生活磨炼的结果,是教育和训练的结

14、果。“应知天 地宽,何处无风云?应知山水远,到处有不平。”应该让学生认识到 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风顺,随时有遭受挫折的可能,因此要做好接受 挫折的心理准备,这样才能迎难而上,勇往直前。5 加强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组织能力社会实践活动一般是在一个比较开放环境下,面对不断变换的对 象进行的。教师的指导作用也相对弱化,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学生不 再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者而是活动的主体。在这种情形下,学生的积极 性被调动起来。他们对现实的感觉和认识的深度、广度都不是在封闭 的环境下所能比拟的。他们身上具备的各种基本素质和潜能会得到发 挥,合作意识和组织能力得以加强,因而容易产生创造性火花,表现

15、出创造举动。6多层次、全方位开展第二课堂活动第二课堂活动是对第一课堂活动的有益补充,是培养和提高学生 创新素质的重要途径。通过大力开展大学生科技活动,举办各种学术 讲座、学术沙龙、大学生科技报告会、出版大学生论文集,组织学术、 艺术、实践、体育等各类社团活动,举办“挑战杯”等各类竞赛活动, 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三)创新能力是指利用已积累的知识和经验经过科学的思维加工和再造, 产生新知识、新思想、新方法和新成果的本领。因此,创新型人才首 先必须具有创新性思维。如何培养创新性思维?是需要认真思考并解决的问题。可是国内 对这一问题的认识还十分模糊。创新型教育进行了多年,确实取得了

16、 一定的成绩和社会效果。但综观全国的大学生创新教育成果,主要是理工类学科实现越来越多的产学 研的结合。而经济管理类等文科创新还只是停留在表面:一方面停留 在各种改革方案和措施中,停留在强调教师要充分运用现代化多媒体 教学手段,加大课程教学的信息量,推动学科及交叉学科前沿理论知 识的传授,注重新教材的使用,尤其是国外的新教材的使用等。另一 方面停留在强调学生要参加社会实践,进企业、公司,写出实习报告。 可结果仍然是经管类学生的创新能力严重不足。问题何在?如何解决? 这是值得思考的问题。为此,我们进行了长期的教学改革和实践。除 了不断优化课程设置和学科结构,突出教学内容的前沿性、交叉性和 启发性外,我们教学改革的重点是在教学中,更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知识传授过程中,建立学习团队,以社会经济发展的实例引导学生 独立思考与团队集思广益相结合,相互启发,产生新思想、新思维,并 根据所学知识自行设计解决问题的新思路。在课堂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