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评价的研究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08645672 上传时间:2023-10-0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6.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评价的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评价的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评价的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评价的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评价的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评价的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评价的研究(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评价的研究结 题 报 告课题组组长:蔡炳良课题组组员:蔡炳良 张来祥 李桢 赵宝琴 王进 赵宏强 李艳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评价的研究结 题 报 告课题组组长:蔡炳良课题组组员:蔡炳良 张来祥 李桢 赵宝琴 王进 赵宏强 李艳一、课题的提出 1问题的由来新课程课堂教学层面遭遇到的最大挑战就是无效和低效问题,更主要的是对于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评价体系出现缺失,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评价没有能得到应有的重视。这些状况导致了课堂教学评价的混乱,也造成了教师教学的混乱,严重妨碍了新课程的实施和课堂有效性的提高。这种状况只有得到根本改变,方能促进教师的加速成长、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为提高

2、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迫切需要对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评价作研究。探讨和制定科学有效而又符合实际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全面反映师生间教与学互动的各个层面,不仅可以更好的渗透新课标所倡导的先进教学思想,而且也可以使传统的课堂教学成为真正实施素质教育的平台。公正客观的课堂教学有效性评价体系,能打破课堂教学的传统习惯。在科学的评价体系指导下,以培养学习者创新能力为指导核心,通过科学的教学设计将新思维和新理念渗透于课堂教学之中,那么这将成为新的突破。有助于教师的教学能力的提高,有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2本课题试图解决的问题及其意义对于教师,需要一个公正、客观的评价标准来评价自己的课堂教学,更重要的是老师自觉养成

3、经常反思与总结的好习惯,做到天天反思、堂堂反思,对照有效性教学的评价表,不断地追向“自己的教学有效吗”、“有没有比我更有效的教学”,能借助这个标准,达到提高自己课堂教学能力的目标,让评价成为促进教师教学行为转变的有效机制。对于学生,需要通过教师有效的课堂教学,提高学习数学的能力,同时减少课外因无效或低效教学而被占用的学习时间,把时间还给学生,真正做到减轻学生学习负担,实现素质教育。从学校角度来看,优化教学资源,提升教学质量,促进整体教学能力的提高。对构建创新课堂搭建良好的平台,使学校的教育教学与管理呈现出多元化、立体化与可持续化发挥作用。3理论依据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多元教学评价,强调评价方

4、式的多元化、评价参与者的多元化和评价内容的多元化,实质是全面真实地评价对象的潜能、学业成就,以提供教学改进的信息,促进教学双方的发展。Campbell(1996)曾概括这种评价方式的5项基本原则:(1)评价是多角度的;(2)评价关注不同阶段的成长;(3)评价要反映教学信息;(4)正式与非正式评价同等重要;(5)评价是主动的自我评价。课题的研究坚持从解决问题的实际需要出发,以课程改革理念为指导,围绕“改革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这一评价改革的总目标。促使参与者积极投身评价改革的实践, 二、研究目标1形成提高有效性的理论基础。提高大家对

5、于新课程内容的理解,加深教师对于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把握,领会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评价理念,充分理解实施评价改革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力争充分体现出新世纪对教育评价的新要求,更好地实现其教育和促进发展的功能。2具有可操作性的操作机制。关注过程,关注教学效益,关注教学策略,从而形成有效教学的评价标准,建构发展性的有效教学评价体系,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形成一套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评价表,使得教师可以依靠该表进行自我的课堂评价,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1)学生方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能力。(2)教师方面,总结出个人的经验,形成可推广的理论。三、研究内容教师必须关注教育教学的有效性,围绕“用较少的师生的精力和

6、时间,取得较大的进步和发展”这一宗旨,全方位地提高学生的有效学习效率。教学的有效性,不是取决于教师“花最少的时间教最多的内容”,而是取决于在单位时间内对学生的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的进展情况。有效性教学旗帜鲜明地反对缺乏效益的“奉献”,因为这种意义上的“奉献”其实是在耽误学生的进步与发展。 有效教学有一套策略。它需要教师掌握有关的策略性的知识,以便于自己面对具体的情景作出策略和选择,它并不要求教师掌握每一项技能。不过教师还应当按照新时代的要求尽可能地去充实提高相应的新的教育教学技能。 在评价过程中,要运用多角度、复合式的评价,要做到:终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相结合的原则;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的原

7、则;学习者评价和教者自我评价相结合的原则;教师自评和互评相结合的原则等。还要注意评价方式的简明性、可操作性和反馈性、导向性、激励性以及发展性原则等等,做到真正有利于引导教师改变教学方式,奠定教师终身发展的基础。四、课题研究价值: 1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评价的研究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既要能反映出教育教学目标是否达标,又要能反映出评价的真正实质,而且还应该简便易行,做到不但要关注学习者在某一方面的收获,还要照顾到教育者的差异;既要让每一位教师者获得成功的体验、能力的发展,更要让在教学过程中表现突出者脱颖而出,要体现个人在过程中所发挥的具体作用,使评价的教育功能充分地发挥其激励作用和

8、导向性。2课堂教学评价既是一个理论问题,又是一个实践问题,要实现评价标准的科学化、规范化和评价手段的现代化,需要一个很长时间的研究和探索。本课题研究的指向,是要寻找一种“普适性”的规律,提供一整套可供人学习、借鉴、模仿的规则和操作方法,通过它启发教师对教育本质的理解,唤起教师的教育自觉,发展教师的教育智慧。五、研究方法:1调查研究方法调查课堂教学的现状,总结各学校的课堂教学的评价表,发现问题,确定操作变量,推广新的思路、运用的新方法、形成的新思想、取得的新经验,构建课堂教学有效性评价表。调查利用课堂教学有效性评价表实施有效教学后的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发展情况,为有效教学提供实例依据,并反馈、调整有

9、效性课堂教学的实际操作,对课堂教学有效性评价表作进一步的完善。2实验观察方法通过操作变量的实施,观察变化,前后测定对比,分析因果关系,使认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构建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评价体系,完善课堂教学有效性评价表,再利用课堂教学有效性评价表作为理性结论指导教学实践。3行动研究方法力求解决教学中出现的新问题,边实践边总结边研究,及时反馈、修订行动方案,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行动。六、研究过程:1启动阶段(2012年7月2012年8月)(1)组建课题研究小组。(2)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和研究策略。(3)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相关理论和知识,讨论交流意见,统一认识。(4)进行前期论证,修改完善方案。2理论探

10、究阶段(2012年8月2012年9月)(1)启动既定方案,制定阶段性计划。(2)组织课题组成员上研究课。(3)组织学习,定期交流。(4)适时修改研究方案,调整研究策略。(5)阶段性总结,形成初步研究结论。3反思矫正,实践应用阶段(2012年9月2012年10月)(1)对研究过程进行深入探讨,反思矫正。(2)研究成果的鉴定和推广。4总结阶段(2012年10月2012年11月)(1)撰写研究报告。(2)收集研究资料。(3)课题结题工作。七、主要成果:本课题研究所达成的成果可以归结为四个方面:(一)依据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评价的研究,编写了一套针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评价表。作为本课题重点研究的方向,

11、我们结合现有的各地、各校已有的课堂评价表格,努力分析其所包含的教学理念,探究这些课堂评价表所展现出来的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侧重点,引领我们把握课题研究的方向,明确自己的研究目标。我们在对于已有课堂评价的基础之上,又努力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探究新课程下课堂有效性的具体体现。我们总结出一套针对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各种课型的评价体系,并积极运用到实际的教学工作中,通过课堂实践的检验,不断予以修正,历时两年的努力,初步得出了一套较好的能够反映目前课堂教学要求的评价表,对于课堂教学给予了一定的帮助。(二)通过对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评价的研究,改变了现阶段的课堂教学模式,提出了“以学定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

12、。通过对于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评价的研究,我们不断转变高中数学课堂地教学方式,得出了一个新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以学定教、当堂训练”。这个教学模式分为四个阶段:1课外延伸(1)教师实行集体备课,商讨预习案,定预习目标、定自我检测目标;课前提前一至两天发放预习案。(2)提出教师、学生的课后反思,教师反思教学目标的达成,学生反思知识点的接受,知识的运用,能力的提高。2课堂检查在课前收上来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并在课上针对课前预习案的检查情况进行解疑。3课堂探究教师提点,学生分组讨论,从感性到理性,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同学一起研究问题,以固化知识,教师做适当指引,帮助学生掌握知识。4当堂训练在知

13、识内容已能较好解决之后,针对所学内容给出23题大约能在10分钟内完成的训练,以强化知识的应用。我们以“以学定教”的预学案的设计为载体;真正使学生“听数学”转变为“做数学”、“感知数学”、“ 实验数学”,帮助学生在做题中观察、探索和发现研究对象之间的数量变化与位置关系,强化感知、丰富表象,使抽象的知识变的容易理解,以达到理想的学习效果,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提前进入知识准备、思维意境状态,自觉完成知识的建构,发展知识潜能;这样使学生的学习兴奋点,向课前、课后延伸。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更加浓厚,学习积极性增强,探究意识强烈,耐挫能力提高,合作意识、互助氛围形成;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数学的主

14、人,做到三个教师可控制变量优化,促进学习质量的整体提升。 (三)通过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评价的研究,促进了教师教学水平和教学理念的转变,进一步提高了教师的教学研究能力。1教师的教学设计思路、教学行为方式发生了变化。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注重让学生从自己设计问题入手,引发学生去思、去疑、去设计、去探索,同时以教学素材为载体,通过对问题的探索,得出结论的猜想,然后让学生通过逻辑论证,证明猜想的正确性,进而得到结论及性质;然后让学生运用所得性质去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目的的把学生的思维引导到用结论及性质解决问题上来,在这过程中,通过师生合作讨论研究,充分让学生表述自己的观点,共同分析解答,找

15、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通过问题的变式延伸,适当的引导,让学生通过化归,紧紧抓住数学思想方法这条主线将建构知识、能力、情感系统;并有目的的指导学生学法,创设使每个学生都能发挥创新的平台,开放式的课堂兼之分层评价的激励,能够及时反馈与调节本节课教学效果与学生的掌握情况。2自觉运用信息技术整合教学过程,教育理念发生了变化。在现代教学理念下的数学课堂教学,是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思维训练为核心,以丰富的信息资源为基础,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研讨,主动创新,获得知识和技能上的提高,满足学生兴趣、情感等诸多方面的需求,提高数学素质和信息素养。由于信息技术自身具有传输的网络化,信息呈现的多样化,信息存储的物质化等特点,在数学教学中合理运用信息技术,使得数学课堂教学的改革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使得我们在数学课堂教学改革中的许多美好愿望能够得以实现。“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整合”,也使我们对信息技术的运用更加科学合理,有机会寻找到更好的数学教学改革的方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以一个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的身份出现,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信息技术变成了学生的认知工具。整个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互动的过程,协作探究是主要的学习方式。3“以学定教”数学教学模式,使分层教学成为教师的自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