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阅读2007高考化学试题评析及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08644818 上传时间:2022-10-09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3.6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开阅读2007高考化学试题评析及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公开阅读2007高考化学试题评析及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公开阅读2007高考化学试题评析及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公开阅读2007高考化学试题评析及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公开阅读2007高考化学试题评析及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公开阅读2007高考化学试题评析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开阅读2007高考化学试题评析及(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2年全国高考模拟参考部分2007高考化学试题评析及08年高考化学试题命题预测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实验学校 付建伦(一)分析2007年广东地区高考化学科的命题特点:一、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查:12007年广东考试大纲明确指出:考试中“容易题、中等难度题与难题的比例约为3:6:1”所以今年广东省高考特别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查,表现在单项选择题1-10题中,其内容主要是化学必修1必修2选修1选修2中的基础内容,包括原子结构、基础实验及其计量的应用、原电池原理的应用、绿色化学理念的形成、以及以工业生产和生活中的素材为背景对基础知识进行的考查;在不定项选择题(11-20题)中则重点涵盖化学必修1必修2选修1选

2、修2 和“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中的基础内容,包括离子方程式的书写、电化学基础知识的进一步应用,分子结构及分子式的相关计算、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知识的应用、元素周期律及元素化合物知识应用的考查、盖斯定律的应用等,完全符合考试说明的要求。2在非选择题部分则“以能力测试为主导,将在测试考生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的知识、技能和方法的基础上,全面检测考生的化学科学素养。”的要求进行考查。二、紧扣考试大纲,将必考和选考内容落到实处,注意了考试范围的覆盖面、灵活性,又不盲目加深。 1)化学实验基础是今年高考知识的重点内容之一,体现了教育教学改革所要能达到的三维目标怎样落到实处,并且怎样从不同的角度加以考查。

3、【真题1】(2007高考广东化学卷第21题)硫酸铵混合溶解浓缩蒸发趁热过滤滤液Na2SO4冷却结晶滤液NH4ClNH4Cl产品过滤干燥过滤氯化钠 以氯化钠和硫酸铵为原料制备氯化铵及副产品硫酸钠,工艺流程如下:氯化铵和硫酸钠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如上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欲制备10.7gNH4Cl,理论上需NaClg。(2)实验室进行蒸发浓缩用到的主要仪器有、烧杯、玻璃棒、酒精灯等。(3)“冷却结晶”过程中析出NH4Cl晶体析合适温度为。(4)不用其它试剂,检查产品NH4Cl是否纯净的方法及操作是。(5)若NH4Cl产品中含有硫酸钠杂质,进一步提纯的方法是。【解题思路】(1)n(NH4Cl)=

4、10.7/53.5=0.2(mol)M(NaCl)=0.2*58.5=11.7(g) (3)由氯化铵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情况,可知冷却结晶析出NH4Cl晶体的合适温度为3340。 (4)检查NH4Cl产品是否纯净可依据NH4Cl受热分解的特性来检查。【答案】(1)11.7 (2)蒸发皿 (3)35(3340都可得分)(4)加热法;取少量氯化铵产品于试管底部,加热,若试管底部无残留物,表明氯化铵产品纯净 (5)重结晶【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以及对实验室常用仪器主要用途的了解,考查学生应用基础知识解决简单化学问题的能力以及学生对图表的观察、分析能力。【真题2】(2007高考广东化学卷

5、第22题) “碘钟”实验中,3I+ S2O32- = I3+SO42-的反应速率可以用I3与加入的淀粉溶液显蓝色的时间t来度量,t越小,反应速率越大。某探究性学习小组在20进行实验,得到数据如下表:实验编号c(I)/molL-10.0400.0800.0800.1600.120c(S2O32-)/molL-10.0400.0400.0800.1200.040t/s88.044.022.044.0t1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的目的是。 (2)显色时间t1=。 (3)温度对该反应的反应速率的影响符合一般规律,若在40下进行编号对应浓度的实验,显色时间t2的范围为(填字母)。 A22s B224

6、4s C44s D数据不足,无法判断 (4)通过分析比较上表数据,得到的结论是。【解题思路】认真分析表中数据不难看出,每一纵行三个数据的乘积为一个常数,便很容易求出t1为29.3s;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影响的一般规律是温度升高,化学反应速率加快,故(3)小题选项A正确【答案】(1)研究反应物I与S2O32-的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2)29.3s (3)A(4)反应速率与反应物起始浓度乘积成正比(或显色时间与反应物起始浓度乘积成反比)【点评】考查学生对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外界因素,如浓度、温度及其规律的认识和理解,考查学生对图表的观察、分析及处理实验数据、归纳得出合理结论的能力。2)图表的分析应用

7、成为今年高考化学试卷的一个重中之重,图表分析正确与否是关键,全面考查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的应变能力。2007高考广东化学卷第24、26题就是例证,如:【真题3】(2007高考广东化学卷第26题)羟基磷灰石Ca5(PO4)3OH是一种重要的生物无机材料,其常用的制备方法有两种:方法A:用浓氨水分别调Ca(NO3)2和(NH4)2HPO4溶液的pH约为12;在剧烈搅拌下,将(NH4)2HPO4溶液缓慢滴入Ca(NO3)2溶液中。方法B:在剧烈搅拌下将H3PO4溶液缓慢滴加到Ca(OH)2悬浊液中。3种钙盐的溶解度随溶液pH的变化如下图所示(图中纵坐标是钙离子浓度的对数)回答下列问题:(1)完成方法A和

8、方法B中制备Ca5(PO4)3OH的化学方程式: 5Ca(NO3)2 + 3(NH4)2HPO4 + 4NH3H2O = Ca5(PO4)3OH+ 5Ca(OH)2 + 3H3PO4 = (2)与方法A相比,方法B的优点是:。(3)方法B中,如果H3PO4溶液滴加过快,制得的产品不纯,其原因是:(4)图中所示3种钙盐在人体中最稳定的存在形式是(填化学式)(5)糖黏附在牙齿上,在酶的作用下产生酸性物质、易造成龋齿,结合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分析其原因。【答案】(1) 10NH4NO3 3H2O Ca5(PO4)3OH+ 9H2O (2)唯一副产物是水,工艺简单 (3)反应液局部酸性过大,会有CaHP

9、O4产生 (4)Ca5(PO4)3OH (5)酸性物质使沉淀溶解平衡:Ca5(PO4)3OH(s) 5Ca2+(aq) + 3PO43-(aq) + OH-(aq)向右移动,导致Ca5(PO4)3OH溶解,造成龋齿。【点评】考查学生对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和酸碱反应的了解;考查学生书写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能力、读图解析和方案评价能力,以及化学平衡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本题求解的切入点是先弄清楚横坐标pH值和纵坐标钙离子浓度的对数代表什么意思,就能轻松得出答案。3)对于多官能团化合物的性质是考核的核心内容结构决定性质,研究透各类有机物的典型代表物的结构特点,并以此拓展到其同系物、相似物的结构与性质,就能

10、灵活驾驭其中的规律,因此常说有机化学就是“官能团”化学。该类题目的特点有两个:一是由有机物的结构推有机物的性质;二是通过性质反推有机物的可能结构。此类题要求识别有机物的官能团及了解结构简式的含义。在高考题中尽管给出的有机物较为复杂,但只要抓住了官能团的性质,题目不难解答,即解题的依据是各类官能团的重要特性。2007年高考广东化学卷第27题、第28题表现尤其明显。而28题为选做题,更侧重于考虑官能团之间的相互影响,也显示出了新课标地区教改后考试的特点,如:【真题4】(2007高考广东化学卷第27题)NCH3NCH2CHnN OCH2CHnNCH2CH2OHNCH=CH2克矽平是一种治疗矽肺病的药

11、物,其合成路线如下(反应均在一定条件下进行): I II III IV 克矽平NHCH3(1)化合物I的某些化学性质类似于苯。例如化合物I可在一定条件下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生成,其反应方程式为(不要求标出反应条件) (2)化合物I生成化合物II是原子利用率100%的反应,所需另一反应物的分子式为。 (3)下列关于化合物II和化合物III的化学性质,说法正确的是(填字母) A化合物II可以与CH3COOH发生酯化反应B化合物II不可以与金属钠生成氢气C化合物III可以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D化合物III不可以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4)化合物III生成化合物IV的反应方程式为(不要求标出反应条件

12、) (5)用氧化剂氧化化合物IV生成克矽平和水,则该氧化剂为NHCH3NCH3【答案】(1) + 3H2NCH2CHn(2)CH2O(答HCHO者也得分) (3)A CNCH=CH2(4) n (5)H2O2(或 过氧化氢、双氧水)【点评】考查学生对常见的乙烯、乙醇、乙酸、苯等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如苯与氢气的加成反应、乙烯的聚合)的了解。考查学生根据结构式确定有机化合物分子式的能力,考查学生对考纲要求的典型的有机化合物的组成、结构、性质的综合应用能力,以及信息迁移能力和学生的绿色化学思想。4)选考的内容不随意拔高,让中学阶段的学生更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总之,2007年高考中化学科考试,由于

13、是广东等课改地区课改后的第一年,所以,更加重视基础知识的考查,明年会是什么样的情况呢?我们不得而知,但也可以大胆地作一定的预测。(二)2008年命题趋势预测:1重视基础知识的同时,注重试题的开放性 试题再新颖、能力要求再高也离不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载体作用,所以预计2008年广东高考试题中也会在注重双基的基础上,体现新课程改革的特色。 开放性化学试题主要包括两类:一类是试题内容的开放性,其主要特点是走出化学学科教材范围,与科学、技术、社会等广泛联系,运用化学视角去解释或解决一些与生产、生活、社会等方面有关的化学问题;另一类是试题解法的开放性,其主要特点是改变传统试题的结构或解题途径,使试题条

14、件不足或者过剩或者答案不唯一,从而使思维指向不单一,解题途径多样化。开放性试题一般都比较灵活,解答这类题目时一定要冷静思考、发散联想,用学过的知识仔细分析、对比,在情境中合理寻找正确设定,然后再简要作答。2重视实验的探究性 探究性实验题常常重过程轻结果,目的是让考生学会如何去做,如何对信息进行加工。一般通过对无机化合物的化学性质、无机未知反应和实验方案的探究,来考查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其一般解题思路是:先通过对比找出实验的不同之处(操作步骤、现象等),然后揭示实验现象的本质,再从本质上设计相应的实验来验证。其中一些题目将是基本理论、原理置于实验探究活动之中,只要熟练掌握基础知识,理解其原理,此类题目就会迎刃而解。3有机化学知识的复习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 有机知识的运用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在对原料和产品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运用有机官能团相互转变的规律,设计正确路线,制造有机产品,是有机知识的灵活运用,也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例:苯酚微溶于水,易溶于苯,是一重要工业原料,若作为废液排放,则会污染环境。(1)如何从煤焦油中提取苯酚。(2)如何从工业废水中回收苯酚。 分析:煤焦油是芳香族烃及其衍生物组成的混合物,苯酚易溶于煤焦油中,从煤焦油中提取苯酚的基本方法,是将含酚焦油用NaOH溶液处理,使其转变为苯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