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人口结构的变动对财政政策代际平衡状况的影响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08644510 上传时间:2023-05-24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2.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人口结构的变动对财政政策代际平衡状况的影响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我国人口结构的变动对财政政策代际平衡状况的影响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我国人口结构的变动对财政政策代际平衡状况的影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人口结构的变动对财政政策代际平衡状况的影响(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内容 提要: 人口因素是决定财政政策可持续性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利用 auerbach(1991) 提出的代际核算体系来 分析 人口因素对我国财政政策代际平衡状况的 影响 ,结果显示提 高城镇化速度是缓解我国财政政策代际不平衡的有效措施之一,而将生育率保持在可持续生 育率水平对缓解财政政策的代际不平衡有帮助。关键词: 代际核算,代际平衡,城镇化,总和生育率一、引言各国政府都十分关注财政政策的可持续性和公平性,buchanan(1958)和 modigliani(1961)提出财政赤字可以衡量财富的代际分配情况,如果有财政赤字,意味着现 存代在花未来代的钱,而如果财政盈余,意味着现存代把财富留给

2、未来代。20 世纪 70 年代, 经济 学界开始对用财政赤字作为衡量财政政策的手段提出质疑。feldstein(1974)指出大量 隐形养老金债务没有记人政府的债务,从而降低了财政赤字;eisner、pieper(1984)认为赤 字没有考虑政府的财产Oblanchard(1993)等人提出自己对财政赤字的定义,并试图说服政府 接受自己的观点。而 kotlikoff(1984, 1988)指出财政赤字本身与代际政策没有内在的联系, 当采用不同的代际政策时财政赤字可以不发生变化,或者代际状况相同时赤字却可以大相径 庭。因此需要寻找替代财政赤字的 方法alanj. auerbach, jagade

3、esh gokhale和laurence j. kotlikoff(1991)提出一种新的解释代际平衡的方法一一代际核算方法,到现在短短10 多年的时间, 30个国家建立自己的代际核算体系,其中在亚洲日本、韩国和泰国已经构建了 自己的代际核算体系。核算结果显示泰国由于人口结构较为年轻,而且没有现收现付制的 社 会 保障体系,泰国的财政政策有利于未来代,现存代的负担大于未来代。而韩国的财政政策 是不可持续的,如果要维持下去,未来代的负担是现存代的60%到 120%。在已经建立代际核 算体系的国家中,代际不平衡状况最严重的国家是日本,未来代成员的负担是现存代的 2.7 到 4.4 倍。任若恩、蒋云

4、赞(2004)已经建立了 中国 第一套代际核算体系,核算结果表明我国的财 政政策无法实 现代 际平衡。为了实现代际平衡,我们必须做出一些调整,本文旨在考察人 口生育率和城镇化速度对财政政策代际平衡状况的影响。二、方法分析(一)代际核算方法的基本原理代际核算方法的基本依据是政府的代际预算约束式,即政府将来所有的消费的现值减去 政府现在的净财富必须等于现存所有代的社会成员在其剩余的生命周期内所缴纳的净税支付 总额的现值与未来所有代的社会成员在生命周期内缴纳的净税支付总额的现值之和。这里同 一年出生的男女为一代,净税支付总额指政府征收的各种类型税收与政府各种转移支付的差。 简单的说,代际预算约束式是

5、指政府所有的消费必须由现有财富及现在和未来社会成员的净 税支付来共同分担。用公式表示为:n t,k是k年出生的一代在t年的代际账户(generational accounts),即k年出生的一代在 t年以后(包括t年)所有剩余生命周期内净税支付额的精算现值。d是定义的最大寿命。因此 (1) 式等号左边第一项是现存所有代的代际账户和,第二项是未来所有代的代际账户值;等号 右边第一项是政府所有将来消费在t年的现值(其中g s代表s年政府的消费,r是贴现率), 第二项是政府在 t 年的净财富。 (1)式很好地反映了财政政策的零和性,任何一项财政支出必 须由现存代或者未来代来承担,因此用这个式子来考虑

6、福利及支出在不同代际之间的分配是 比较合适的。这样我们可以在现存的财政政策的框架下,求出现存各代的代际账户值,如果 政府未来消费的现值也可以获得(在一定的假设下是可以做到的),政府的净财富也可以得到, 这样我们就可以得到未来所有代的代际账户和,如果假设未来人口的人均代际账户值按生产 率的增长速度增长,我们就可以求出未来人口的人均代际账户。将未来人口的人均代际账户 值(扣除生产率增长率的因素)与现存代的人均代际账户值比较,就可以知道社会负担和福利 在各代之间分配是否公平。(二)人口预测方法介绍x a (t)为第t年度初a岁女性人口数,x a+1 (t+1)为第t+1年初a+1岁女性人口数。m 为

7、最高年龄。n a(t)为第t年初a岁女性人口留存率。n 00( t)为t年女婴留存率,hi( t)和ki(t) 分别为t年度i岁育龄妇女的生育模式及其出生婴儿中女婴的比例。(t)为t年总和生育率。 f(t)为人口迁移向量,即每年分年龄的农村女性向城镇迁移的情况。城镇男性、农村男性和 农村女性的预测方法与之类似。三、假设和数据(一) 人口预测基础数据来源1. 总和生育率估计:第五次人口普查的数据显示19912000年中国大陆妇女总和生育率 平均在1.22。由于考虑调查中可能存在漏报的可能,计生委多次都把全国的总和生育率调高 至 1.8。模型中基准假设为:全国的城镇总和生育率稳定在1.6 的水平,

8、乡村的总和生育率 稳定在 2.1 的水平。2. 出生人口预期寿命的估计:我国2000年出生人口平均预期寿命为:城镇男性74.01, 女性为78.3;农村男性68.98,女性72.33。根据联合国的估计, 发展 中国家每10年平均 预期寿命增加一岁,发达国家每15年平均预期寿命增加一岁。我们假设2020 年以前每10 年平均预期寿命增加一岁,2020年后每15年平均预期寿命增加一岁,2050年之后保持不变。3. 出生性别比的估计:国际社会公认的 理论 值为每出生100名女婴,其男婴出生数置 于102107 名之间。我国1998 年抽样调查显示全国活产婴儿的性别比高达1 17 ,这很大程 度是由于

9、瞒报、漏报女婴引起的。我们假设中国城市婴儿性别比 目前 为 105,农村婴儿性 别比在109,随着人们性别偏好的降低,我们假设到2050年中国城市婴儿性别比下降为104, 农村婴儿性别比下降为107。生育模式参照2000年全国育龄妇女的生育模式。4. 迁徙规模方案设计:我国1990年城镇人口比重为26.41%, 2003年达到40.5%,平均 每年提高1%,从 1996 年起城市化率更是平均每年提高1.5%。20012002中国城市发展报 告中提出到2050年,中国的城市化率将提高到75%以上。因此基准假设中,我们假设2020 年以前,城市化率平均每年提高1%, 20202050年城市化率平均每年提高0.6%,到2050年 城市化率达到75%,此后基本维持不变。21世纪初期应该是我国城镇化速度最快的一段时期, 我们假设21世纪前5年每年从农村向城镇迁移的人数高达1600万,之后每5年下降200万, 2030年下降至600万。 2030后每10年下降200万, 2040年下降至400万, 2050年下降至 200 万, 2050 年后迁移停止。(二) 其他数据和假设代际核算体系是一套全面的,面向未来的分析财政问题 的系统,这就决定了代际核算 体系中涉及变量众多,需要对变量做出合理的预测。表1 汇总了本文构建代际核算体系时的 其他假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