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修辞学整理2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08643712 上传时间:2024-02-03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6.9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汉语修辞学整理2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汉语修辞学整理2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汉语修辞学整理2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汉语修辞学整理2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汉语修辞学整理2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汉语修辞学整理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汉语修辞学整理2(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汉语修辞学整理2汉语修辞学整理二第四章修辞规律第一节修辞规律及其研究一、修辞规律的性质修辞规律的性质:人们在修辞过程中构建话语和理解话语、进行 交际时所要遵循的规则。修辞规律的层次性: 总的规律(符合动机、语境)和基本规律(口语、新闻、文学、广告 跨文化等)。修辞手段和修辞方法的规律。二、修辞规律的作用 总体:控制和支配修辞者的修辞行为1 控制话语组织,使话语符合汉语内部的结构和组织规律。2 使话语适切、有效,更好的传递信息。3有助于人们准确理解和欣赏话语,是评价话语修辞效果的依据。三、修辞规律研究概述古:孔子辞达而已矣、文质彬彬,言随意迁,意辞相称。三 大言语规律修辞与语境,修辞与语言手段,

2、修辞与语言目的、言 语任务之间的关系。语境学是修辞学的基础:明确目的、看清对象、 适应环境、注意场合。前后连贯、关注上下文。四、修辞规律 涉及修辞主体、修辞动机、修辞行为、修辞手段、修辞方法、语 言环境之间的关系。1 修辞应符合话语的结构和组织规律汉语的结构规律、语体 规范、风格要求2 修辞应与言语动机、言语目的相一致3 修辞应切合语境第二节修辞应符合汉语的结构规律一、话语应符合汉语的语音和文字规范(词语的音要说准、读准,语流音要准确听力中 如重读、轻读、声调等变化,语气要准确,书写要准确)二、话语应符合汉语的语法规范 现在不是很严格,更注重实际的交际结果。三、话语应符合汉语的语义规范 第三节

3、汉语应符合语体规范一、语体及其成因 定义:全民共同语在长期的语用过程中形成的言语功能变体体系, 叫做语体。成因:语体是人们在长期的语用过程中形成的,具有约定俗成性。 主要是由交际领域、交际方式、言语动机以及交际目的等因素决定。 (即交际特性,语境,交际方式决定)*不同语体的能动运用现象,通 常叫做预提交叉或语体渗透。二、语体研究溯源 从功能角度开始研究类似文体、风格 1语体不同于文体。文体是指文章的体裁、体式,如诗歌、散文、 小说、杂文、通讯、报告文学、论文等等。(文体局限于书面语,语 体口语书面语,语体的外延比文体广,小说诗歌等都是文艺文体,不 同文体表现一样的情感,可以用一种文体表述)2

4、语体不同于语言风格。语言风格是语言及其运用的各种综合特点 包括民族风格、语体风格、表现风格、时代风格、地域风格、个人言语风格等。3 语体的本质 *语体是一种客观存在,是一系列语言要素的综合,是统一语言品 种因交际领域不同而形成的功能变体体系。三、汉语的语体规范体系1语体的规范特征词语、句式、修辞方法文字、体态、其 他符号的修辞方式、修辞主体、语境、言语动机2 汉语的语体类型典型苏联分法:口语和书面语(文艺语体、 政论语体、科技语体、公文语体四个下位语体)老师的观点:从不同角度,交际方式(口语书面语声像)、传播信息的性质(实用艺术)、 交际领域(文艺公文政论新闻广告)3 各类语体的特征文艺是个是

5、典型,广泛使用艺术性修辞手段和修辞方法,广 泛使用各类词语涉及普通话方言诗词熟语,大量使用各种句式。科技准确、明晰,才能科学严谨的传达知识信息。公文适用于事务性的言语交际领域,不需要带感情色彩的修 辞手段和修辞方法。政论介于文艺和(科技、公文)之间的,多用于论说明理。 严密的逻辑性和生动的鼓舞性。四、修辞应切合语体规范1 修辞与语体的辩证关系2 修辞要切合语体规范(词语方面,句式方面类别和使用频 率、修辞方法方面)3 修辞切合语体规范的辩证性五、语体的渗透于交叉人们主动利用不同语体之间的差异,改变话语风格以达到理想交 际目的。1 语体的渗透于交叉(语体要素的渗透、语体的交叉呈现双 重或多重语体

6、特征的修辞现象,分为有动机引起和有交际领域语境类 型和任务存在的复合属性导致)2 交叉语体新闻语体、广告语体。第四节修辞应切合风格要求一、语言风格1 风格,事物各种表现特点的综合。2 语言风格语言风格,语言体系的综合特点,是语言的民族 风格;言语风格,分为语体、地域、表现、个人、时代风格,即人们 语言运用特点的综合,或者说言语的格调。3 语言风格要素:民族风格要素、语音、词汇、语法、语义4语体风格要素:语体的各种成分,包括语境、修辞主体、修辞手 段、相关的交际领域、修辞方式、修辞动机、信息性质等。二、言语风格的类型1 民族风格不同语言品种,声调,元音、语序、形态变化、 组合方式2 地域风格七大

7、方言,北方、吴、粤、客家、闽、湘、赣3 语体风格统一语言的不同语体(口,书)4 时代风格5 个人风格6 表现风格人们对话语特点的抽象概括,对修辞行为及话语 效果评价的类型。简约对繁丰,刚健对柔婉,平淡对绚烂,严谨对疏 放(豪放对柔婉,简约对繁丰,蕴藉对明快,藻丽对朴实,幽默对庄 重,典雅对通俗)相对性,交叉性三、语言风格与修辞的关系语言存在的基础是运用,是运用中产生的,其次,语言中蕴含了 风格要素,再次,预提作为语言交际领域的功能类型,是使用语言, 是修辞行为的结果,最后,语言风格离不开修辞。决定语言风格的主 观因素是修辞群体或个体及其修辞动机和修辞特点,决定语言风格的 客观因素是语境和修辞手

8、段、修辞方法的风格功能。五、修辞应切合风格要求1 风格对修辞的制约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辩证统一。2 修辞切合风格要求的含义话语构建应切合语言应切合规范 和要求,话语构建要保持风格特别是话语整体表现风格的一致性。3 修辞切合风格要求的辩证性第五节修辞应切合言语动机一、言语动机言语动机是言语者或者修辞者的心理层面,话语意义属于语言层 面。二、言语动机和目的在修辞过程中的作用 约制话语信息,约制话语形式或修辞方法。三、修辞应切合言语动机、言语目的1 话语构建要和言语动机、言语目的相一致(信息和形式)2 话语理解也要切合言语动机、言语目的第六节修辞应切合语境一、语境及其构成修辞交际行为实施的环境及

9、其相关因素,叫做言语环境,简称语 境。(语内环境话语内部的各种因素,上下文等;语外环境 社会因素,心理因素,主观,社会文化环境,客观)语境因素可以划分为:话语层次,修辞主体层次、社会文化层次二、修辞与语境的辩证关系互动:语境制约着说话者的话语组织、构建,同时也制约着听读 者对话语的理解。三、修辞应切合社会文化背景1 修辞应充分考虑历史因素2 修辞要切合文化习俗(包括宗教习俗)四、修辞应切合民族心理1 修辞要切合伦理观念2 修辞要切合其他民族心理五、修词应切合社会政治背景六、修辞应切合社会心理七、修辞应切合社会角色第五章话语构建第一节修辞原则研究一、修辞原则研究的历史与现状即选词择句,其核心是修

10、辞在微观文本层面的各种原则,也就是 修辞的微观原则。毛泽东:准确、鲜明、生动还有人提出宏观“得体” 正确、准确、适切、恰切二、修辞原则研究的局限性缺乏统一性,没有明确各项原则的具体内涵及其所关涉的修辞要 素,没有区分概念之间的层次关系,没有区分概念与各种语体之间的 对应关系。三、修辞原则研究分析得体是最高层次?有待商榷第二节话语构建的原则一、正确语音(发音和语气语调)和文字的正确,语法的正确,语义的正 确二、准确理解表达的意思,用词要准确三、适切话语要切合语境,同交际对象的社会因素、心理因素以及社会心 理因素相适应,同交际的时间地点场合,文化背景以及上下文相适应。四、恰切关涉的是话语和交际任务

11、之间的关系,旨在使话语完成交际任务 的效率,达到最佳程度。六、四项原则划分的理据1 修辞过程中话语构建所涉及的各种因素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2 修辞过程中话语修辞效果功能发生的实际情况及其层次性七、四项原则的辩证关系1 从动态发生时序看,话语构建是一次按照正确准确适切 恰切四个层次进行的。2从话语的功能发生角度看,上述四个层次之间也是如此为先后顺 序的。3话语构建的四个层次与各类语体之间的对应关系。正确是话语构 建的基本层次,涵盖所有言语交际领域,准确是话语构建的第二层次, 涵盖主要是实用性言语交际领域,适切是第三个层次,涉及话语与交 际对象及各种语境因素的关系,恰切是话语构建的综合性要求,是最

12、高要求。4从哲学的角度看,话语构建的四个层次分别涉及到了修辞交际行 为的三个不同理论范畴:真、善、美第三节词语选择一、区分词语的理性意义1 主义谨以此之间意义的细微差别2 主义词语意义的轻重3 注意词语所适用的对象二、注意词语的附加修辞功能 注意词语的语体功能差异,注意词语的态度标示、地域标示、语 域表标、行业标示、形象功能差异、时代标示、文化标示功能三、寻常词语的艺术化平中见奇、同义避复、正反对举、语音和谐第四节句际组合一、句子建构1 安排合理的语序2 保持局内结构平衡3 实时注意断句状语提前,并列连续或复指成分顿开,主谓 语顿开,定语移后顿开,转折处停顿。二、句际组合的原则1 狙击组合要尊

13、徐话语信息的内在逻辑性2句际组织还要保持话语信息量的适度性(避免冗余,防止缺漏)3句际组合要保持形式上的完美统一(结构形式上的统一性对称性, 聚集衔接富于变化,避免单调划一。三、句式匹配的方法 语气错综、肯否交替、长短相间、整散结合、松紧有序、雅俗共 赏、宜庄宜谐、抑扬顿挫、快慢有致第五节修辞格运用一、修辞格运用的原则1 修辞格运用应符合表达需要2 修辞格运用要切合语体规范3 修辞格运用应符合民族习惯二、修辞格运用的方法单用,连用,兼用三、修辞格创新一方面是创造新的辞格,一方面是辞格运用要求不断创新。第六章话语理解 第一节话语理解及其修辞价值一、话语理解 话语理解的本质就是听读者对话语以及相关

14、信息进行加工处理。 是交际对象的或者说听读者对话语及其他符号以及与话语或其他符号 相关的信息进行感知、知觉、类比、联想、判断、推理、评价的综合 处理过程。二、话语理解的修辞价值1 话语理解是修辞交际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2 话语理解是话语反馈以及其他行为反馈的必要条件三、话语理解研究的修辞学意义 说写行为与话语理解是有机统一的两个方面。第二节话语理解的内容一、话语意义 分为语言意义(字面义)、言语意义(语境义)、语言意义和言 语意义的关系(辩证统一)、言外之意、客观信息和主体信息。二、言语动机三、社会角色 民族角色、国别角色、性别角色、年龄角色、行政角色、血缘角 色、职业角色。四、个性心理 除情感

15、、态度、性格、气质外,还包括个性心理观念,如道德、 法制、审美观念。六、社会心理第三节话语理解的原则一、言境统一 联系其产生的原始语境,切合原始语境的各种因素理解,切合修 辞者的文化背景以及与之相对应的社会心理,同时也要考虑话语的预 提类型差异,区分不同语体类型的要求。二、言实统一三、言人统一四、言行统一孔子说过: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 而观其行。五、言德统一论文观点1、上联中的“身”、“宝”为“玉”,“身丹”为“炉”, “丙”、“火”为“烧”,“木”、“石”为“炼”,“命”、“心”为“延”,“千”、“万”为 “年”,“自”、“家”、“水”为“药”,其他类推。这副对联的 真实的意思是“玉炉烧炼延年药,正道行修益寿丹”,反映了道家修 身养性的理念。2、与宗教修辞手段相应,宗教修辞方法主要分为语言修辞方法、 音乐修辞方法、图像与雕塑修辞方法、建筑修辞方法、宗教心理修辞方法。3、这种建筑的“语言喻化”历史可追溯到19世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