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有趣的汉字》(马金华)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08642734 上传时间:2024-01-0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学设计《有趣的汉字》(马金华)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教学设计《有趣的汉字》(马金华)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教学设计《有趣的汉字》(马金华)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教学设计《有趣的汉字》(马金华)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教学设计《有趣的汉字》(马金华)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学设计《有趣的汉字》(马金华)》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设计《有趣的汉字》(马金华)(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学设计(教案)模板基本信息学 科美术年 级五年级教学形式教 师马金华单 位博荣中心校课题名称有趣的汉字学情分析这一课是小学五年级的美术课,中高年级的学生正处在想象力与创造力的高峰期,既有很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又具备了一定的绘画设计基础,学生虽然在表现形式上有些困难,在教学过程中关键要启发学生对字进行联想,才能很好地表现出字的意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欣赏中国语言文字的美,了解汉字的演变过程,知道变体美术字不仅起到美化装饰的作用,而且表示字的内在意义。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总结、想象、创造,使学生大概了解象形文字的造字方法,并能设计出几个简单的变体美术字,力争表达出词语的意义,初步掌握文字

2、联想的设计方法,运用多种表现形式,进行文字联想设计。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欣赏汉字的造型美,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挖掘学生的创造力,引导学生运用多种绘画制作的表现形式进行文字联想设计。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组织教学(激情导入)引导欣赏(探究式学习活动)讲授新课(探究、合作、交流)布置作业,进行创作(24分)学生作业评价(2分)请学生三分钟说话1、 课前一名言 (爱好、兴趣)(1分)2、出示几个词语各说一句话(2分)比如:“祖国”、“家乡”、“班级”、“自然。”小结:这些词语写出来是汉字,说出来是情感,那么画出来会怎么样呢?欣赏:(大屏幕显示) 有趣的汉字拼画图片若干幅。提问:1、

3、画面给你怎样的感受?2、你能认出那些汉字。教师:这些汉字组成的画你们喜欢吗?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有趣的汉字这一课。板书课题:有趣的汉字。一、 提出问题:你认为还有哪些汉字适合用绘画的方式来表现?解决问题:(大屏显示)1、汉字的起源和发展2、汉字的造型特点。 3、结合书中“马”字的演变过程,看看“虎”字的演变过程。 二、 欣赏:1、出示几首唐诗组画2、出示名字组画作业要求:选择自己喜欢的汉字,创作一幅新颖的作品。组织学生展示交流并讲评。5.师总结本课所讲内容汇报课前收集的有关兴趣和爱好方面的名言学生:我爱我的祖国。学生:我的家乡实在美学生:我们的班级是团结的。学生:我们喜欢投向大自然的怀抱.学生欣赏

4、美术作品并回答问题组内交流讨论,再进行组际交流。学生汇报自己收集到的资料。从远古时代的岩画与符号到青铜器上的纹样与字符,再到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等一步步演化过程。了解汉字的造型特点。(直观、形象)学生通过认识个别汉字的演变过程,加深对汉字的认识和了解。学生猜出藏在画中的诗句和名字学生构思、作画展示自评互评稳定情绪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语言组织能力,进而渗透思想教育。 启发构思 开拓学生创作思路,调动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解决教学的重点、难点。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与自学能力。通过学生间的讨论、交流、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感受中国汉字的特有魅力解决教学难点。通过欣赏达

5、到启发目的,深入挖掘汉字中直观、形象的因素,进一步感受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拓宽创作思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通过互相欣赏,达到互相学习的目的,体验成功的快乐,培养评价能力。板书设计板书: 有趣的汉字1、 汉字的起源和发展2、 汉字的造型特点3、 “虎”字的演变过程作业或预习自我评价教学反思:根据本阶段学生年龄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要紧扣“联想”,突出趣味性,应用性。从文字的音形义及字的起源引发学生的创作学习兴趣,并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激发创作热情。教材举出的将汉字的笔画结构与自然物象特征相结合的例子,这种联想内容方式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绘画想象能力、表现能力、创造能力。 组长评议或同行评议(可选多人):李刚:这份教学设计完整、合理、有创新,实用。张艳华:这份教案很实用,可行。环节设计巧妙合理。毕继梅:教案合理、正确、有新意,适合学习使用。 评议一单位:博荣中心校姓名:马金华 日期:2013-11-1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