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影《望道》心得体会八篇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08638045 上传时间:2023-11-13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4.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观影《望道》心得体会八篇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观影《望道》心得体会八篇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观影《望道》心得体会八篇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观影《望道》心得体会八篇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观影《望道》心得体会八篇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观影《望道》心得体会八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观影《望道》心得体会八篇(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观影望道心得体会周末我去看了电影望道。电影详细讲述了百年前陈望道先生首译共产党宣言的历史过程,展现了青年们为救亡图存进行的艰难探索。这是一个既关乎信仰,也关于青春的热血故事。1920年4月初,青年陈望道一头扎进义乌分水塘村一间久未修葺的柴房,翻译来自西方的思想典籍共产党宣言。他废寝忘食地思索、推敲,聚精会神地进行着翻译工作,以至于把母亲送来的粽子蘸着墨汁吃了都浑然不觉。“手沾墨水口来尝,信仰味道终觉甜”的故事就源自于此。电影以陈望道翻译共产党宣言、追寻真理为主线,在所呈示的30年的时间线索中,讲述了陈望道先生在浙江第一师范学校任教、主持新青年编辑工作、筹建复旦新闻馆等重要的人生经历,也展现了他

2、与陈独秀等人的革命友谊、与妻子蔡慕晖相知相伴的历程等。陈望道先生勇往直前、献身革命,在学术上不断追求、不断创新,他给世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值得我们珍惜和怀念。电影名“望道”所指的,不仅是陈望道,还有一群同时代的“望道者”。在那个国家民族面临生死危亡的非常年代,无数的中华热血青年,为寻求救国救亡的道路,出生入死,追寻革命的真理。电影展现的共产党人望真理、守大道的生动史实,令人肃然起敬。我们要学习陈望道先生对信仰的坚持和对事业的执着,坚定信念,认真学习,踏实工作。观看电影望道心得感悟为民族国家寻道、望道、守道,坚守真理与信仰。南通市民盟组织的红色观影活动,以共产党宣言首个中文全译本翻译者、复旦

3、大学原校长陈望道为叙事核心,展现了特定历史背景下,一群有志青年为追求真理勇敢斗争的故事。书未成行泪先流,无限情感聚心头。观看了望道这部感人至深的电影,我心潮澎湃,久久不能忘怀。回望峥噪岁月,救国、救亡、寻找真理,是先辈们一生不变的追求,这也让我辈能从先辈身上汲取希望与力量,在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不断奋勇前行。影片中陈望道为了自己的理想信念,守护民族大义,用毕生所学为中国共产党贡献出自己全部力量。望道先生拿到共产党宣言后,仅用20天就完成了翻译工作,并冒雨传递稿件,四处奔走印刷出版。通过望道先生的努力,仲甫先生的坚持,使我们拥有了第一本共产党宣言,这也代表中国走向了

4、一个新的阶段。星星这火可以燎原,影片中看到穿着一袭长衫的先生们走上街头,在平静儒雅的外表下,怀揣着赤子之心,用自己的力量为黑暗中的旧中国点亮前行的道路,还处在黑暗中的人传递火光,这是多么的难能可贵!当陈望道面对人身威胁仍然能坚定地说出“我一生以翻译共产党宣言为荣!,让我看到了前辈们血液中流淌着的“信仰”与“热爱”。那些坚定的信念和崇高的理想,值得后来人敬畏和尊敬。故事落幕,却无人起身,大家都在借着黑暗缓解难平的情绪;当灯光亮起,盟员们沉默不语地鱼贯离场。我想,这也是我看过最响亮的一场电影。因着他的振聋发喷,因着他的铿锵有力。望道观影有感革命从来都不是随随便便成功的,有革命就会有流血牺牲。这是我

5、看完电影望道后,脑海中浮现的一句话。正因为革命道路上荆棘密布,望道先生及众多革命志士的初心不改、不怕牺牲的精神才愈发难能可贵。电影以望道先生追求真理,寻求社会改革的跌宕起伏的一生为线索,不仅讲述了望道先生翻译共产党宣言、组织工人运动等事迹对共产主义革命的伟大贡献,更突出了一批又一批被共产党宣言唤醒的革命志士坚守真理、不忘初心、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伟大革命精神。透过电影,我仿佛经历了那个灰暗又惊心动魄的年代。我感叹于曾经被压迫的他们的生活之艰难,我感叹于曾经的他们奋起抵抗、顽强斗争的英勇,我感叹于他们坚守真理、忠于信仰的无畏我深深的敬佩他们。我明白了今天党的伟大成就是一代又一代共产党员不懈奋斗、

6、来之不易的成果。我明白了我们每一个共产党员都肩负着为共产主义奋斗终生的伟大使命。也许我们个人现在所作的和能做的是微小的,但我相信无数个“微小”必定可以汇聚成“伟大”。杨阿龙的精神有儿子杨逢林传承,这是影片中的一个细节。我想他们更是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的缩影。革命烈士、革命前辈们坚守真理、坚守初心、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必将有我们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传承。共产党人的信仰不会倒,革命的精神永不灭!望道电影观后感早春时节,万物生长,大江南北暖意融融。近日,党支部组织青年党员走进XX影城一起观看了影片望道。影片讲述了共产党宣言的中文首译者陈望道先生历经动荡变革,始终如其名“望道”一般“追望救国救民

7、之真理大道”的一生,全景式呈现出陈望道先生及其身边仁人志士寻找并坚持真理的征程。现场观影的青年同志们都深切感受了百年前以陈望道先生为代表的大批有志青年对理想的追求、对信仰的坚守,体会信仰与热爱的力量。陈望道先生翻译了共产党宣言首个中文全译本,成为我国马克思主义的第一批传播者之一,1920年8月共产党宣言中文译本是仅有几十页的32开小册子,但正是这本小册子第一次全面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原理,“向全世界公开说明自己的观点、自己的目的、自己的意图“,为当时苦难深重的中华民族点燃了新的希望,直接催生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更滋养了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影片中,对于如此重要的文献,陈望道先生翻译共产党宣言时

8、的认真态度在他对于宣言中的词语选择的严谨上就可见一斑,望道先生会因为一个词语的选择斟酌、推敲一个晚上,会因为过于投入,吃粽子时误把墨汁当成糖蘸着吃,如此,就是为了把宣言的旨意真实、完整的表达出来,要让我们中国人能真正理解共产党宣言,这种认真负责的态度也很是值得我们当代青年学习。我们从事XX工作,是客户眼中的专业人员,我们的本职工作会涉及到撰写审计报告或者评估报告等文字资料,报告中数据信息往往是相关经济行为中重要的依据,我们就要端正态度,认真对待每一份报告,对自己负责、对客户负责、对行业负责。认真不仅是一种态度,也是一种能力,更是赢得尊重的一种素质。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不只是陈望道先生治学、工作的

9、严谨、认真,更有对信仰的坚守。从新文化运动、“四一二”事件、抗战时期、复旦大学内迁重庆到新中国成立,一个人经历如此动荡、艰险、漫长的阶段,而不改初心、坚定信仰是多么不容易,陈望道先生正是那个从始至终鉴定信仰的人。当年同是中国马克思主义最早的研究者之一的戴季陶虽和陈望道先生有过交集,但却选择了中途退出,和陈望道先生走上了不同的道路,与共产主义分道扬镶。“四一二”事件中,陈望道先生不顾人安危,保护学生;面对威胁、金钱都未能动摇陈望道先生的信仰,正所谓历经沧桑而初心不改、饱经风霜而本色依旧。作为新时代的共产党员,我们要秉承革命先辈精神,勇当先锋,敢打头阵,用行动展现共产党人本色;增强责任心,把初心落

10、在行动上、把使命担在肩膀上,在其位谋其政,在其职尽其责,主动担当、积极作为,立足自身,肩负起属于我们的时代使命,为XX行业及其从业者得到应有的尊重奋楫前行,不忘初心,追望大道,唯信仰与热爱不可辜负!党员观影望道心得体会作为一名XX人,陈望道老校长在我心中一直以来都是灯塔般的存在。乱世中,他与时代同频共振,翻译共产党宣言,筹办复旦新闻馆;建国后,他坚守初心理想,作为复旦大学老校长,他带领复旦先辈阔步前行建设高校教育,并在1952年我国高校院系改革中力保复旦新闻系的存在。他提出的“好学力行”新闻系系铭成为了代代复旦新闻学子的行动指南,他发起的“新闻晚会”更成为了延续至今的新闻学院学术文化传统。望道

11、不仅是一部利用视听语言传向广大复旦师生传递力量的电影,它更成为了我们心中的一份情怀,一种感动。我相信,“唯信仰与热爱不可辜负”的力量可以穿越世纪,跨越时空。墨汁沾粽子,百年之后“真理的味道”,依旧很甜。未来,吾辈也必将康续望道精神,追求真理,远望大道,做真相的报道者,真理的捍卫者,乱世中他说,“要做黑夜的追光者”,而新时代里,我们也更要做“白昼的守护者”。平凡的人,铸就伟业的章。看到了百年前的旧貌,听先辈吹响了“英特纳雄耐尔”的集结号,我们的信念必将如万物生长,我们寻寻觅觅,在时代里生长。望道观影有感今天下午,在学校的组织下,我们集体观摩了电影望道,感触颇深。影片以陈望道的生平事迹为线索,表现

12、陈独秀、陈望道为领袖的一代新青年追寻真理、救亡图存的精神。在电影望道中我看到在许久之前的中国,以陈望道老校长为代表的一群青年的觉醒,推动了中国的变革。他们用青春宣言,去追望大道。望道是一个名字,亦是一种信仰。陈望道寻道也信道。他在千百种的思想中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并完成了共产党宣言的翻译。他坚信真理,宁折不屈的精神令人敬仰。影片也并不只是讲述望道的故事,更是在讲述千千万万乱世中觉醒的革命志士的故事。他们为了革命抛头颅洒热血,展现了“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士人气节,这份责任感和勇气也是当代青年应当学习的。硝烟四起的年代,一大批青年学者担起救亡图存的重担,我们很难想象是什么样的内驱力和信仰支撑着

13、他们在艰难困苦中前行;太平盛世,我们也应当居安思危,继承先贤之志,接过建设祖国的重担。祖国的未来蓝图当由我们画就。如何救民于水火,挽民族之沉沦,扶大厦之将倾,建崭新之国家?1920年上海,陈望道先生伏案耕读,以墨咽粮,潜心翻译的中文版共产党宣言问世,在宣传马克思主义方面起到了先驱性的作用,无数中国青年知识分子追随马克思主义,为共产主义事业义无反顾、奋斗终身,让我感受到了永垂不朽的望道精神。身为复旦附中的一名学生,对于陈望道老先生,不再停留在复旦大学老校长的认知上,更深层次地产生了一种无限敬仰和钦佩之情,一种身为附中人的归属感和自豪感油然而生。不知不觉,五四精神的火炬已经传到我们这一代青年手中,

14、这份从影片中汲取到的精神力量和青春热血将激励着我,更坚定了我勇做时代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的决心,以才学谋划大略,道德汇聚新风,实干铸造时代,齐心续写国家新辉煌!电影望道心得感悟今天,和家人一同观看了电影望道,在众多的红色题材人物形象中,对陈望道先生却有着不一样的情感偏爱。电影以陈望道先生翻译共产党宣言、追寻真理为主线,展现了陈先生一生中重要的人生经历,在浙江第一师范学校任教、主持新青年编辑工作、筹建复旦新闻馆,与陈独秀等人的革命友谊、与妻子蔡慕晖女士相知相伴的历程等。陈先生是共产党宣言首位中文全译本的翻译者,也是杰出的教育家、语言学家,一生都在潜心探讨、努力钻研语言学、修辞学、新闻学、教育

15、等专业学术理论。新中国成立后,他曾担任辞海主编以及长达25年的复旦大学校长职务。细腻精致的匠心制作为大众还原了真实的陈校长。在服化道具方面,剧组一比一还原了浙江第一师范教学楼和陈望道的家,并从细节上精心布置还原了当年的复旦大学教室和新闻馆;演员的造型细到额头前的一缕白发,均对比了历史老照片严格考据;导演查阅了大量历史文献,逼真地还原了首个中文全本宣言问世的画面。演员刘炜为了更贴近陈先生的人物形象,从眼神神态、准确使用词汇、甚至尝了真墨汁。记得其中有个镜头,一米阳光从屋顶投入屋内,印照在陈先生身上,他正伏案不舍昼夜、不问时间地翻译着共产党宣言。他犹如光束的中心点,照亮了当时黑暗的中华土地,引领着

16、青年们克服艰难向着光明前进。共情先辈为中华民族的复兴而奋斗。电影中的青年们他们平均年龄均只是二十出头的孩子,他们能够不惧生死、舍生取义、坚守那份信任,这是当代年轻人值得学习并继承的品德;面对当前国际局势的不确定性,作为高等学院的学子们应剔除利己主义的思想、克服万难投身钻研人类发展的各项事业中,为祖国的复兴强大贡献自己的能量。我清晰地记得在我农工党淡水路的革命纪念馆里正直地挂着孙文先生的词:“养成乐死之志气,革去贪生之性根”,它仿佛能够穿越百年的时空,让我们与那时的先辈们并肩而行,即使正目睹着背叛与牺牲,却依旧坚定与信仰同行。传承先辈们的信仰与热爱。作为医务工作者的我们,回忆十多年前面向庄严的国旗与神圣的红十字标志进行宣誓:健康所系、性命相托。当我步入神圣医学学府的时刻,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