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物理力学计算题预测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08637908 上传时间:2022-11-30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135.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物理力学计算题预测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高考物理力学计算题预测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高考物理力学计算题预测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高考物理力学计算题预测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高考物理力学计算题预测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物理力学计算题预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物理力学计算题预测(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6高考物理力学计算题预测计算题通常被称为“大题”,其原因是:此类试题一般文字叙述量较大,涉及多个物理过程,所给物理情境较复杂;涉及的物理模型较多且不明显,甚至很隐蔽;要运用较多的物理规律进行论证或计算才能求得结论;题目的赋分值也较重从功能上讲,计算题能很全面地考查学生的能力,它不仅能很好地考查学生对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理解能力和根据已知条件及物理事实对物理问题进行逻辑推理和论证的能力,而且还能更有效地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及应用数学方法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因此计算题的难度较大,对学生的要求也比较高要想解答好计算题,除了需要扎实的物理基础知识外,还需要掌握一些有效的解题方法答题规范每年高考成

2、绩出来,总有一些考生的得分与自己的估分之间存在着不小的差异,有的甚至相差甚远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有很多,但主要原因是答题不规范表述不准确、不完整,书写不规范、不清晰,卷面不整洁、不悦目,必然会造成该得的分得不到,不该失的分失掉了,致使所答试卷不能展示自己的最高水平因此,要想提高得分率,取得好成绩,在复习过程中,除了要抓好基础知识的掌握、解题能力的训练外,还必须强调答题的规范,培养良好的答题习惯,形成规范的答题行为对考生的书面表达能力的要求,在高考的考试大纲中已有明确的表述:在“理解能力”中有“理解所学自然科学知识的含义及其适用条件,能用适当的形式(如文字、公式、,这些都是考)进行表达”;在“推理

3、能力”中有“并能把推理过程正确地表达出来”纲对考生书面表达能力的要求物理题的解答书写与答题格式,在高考试卷上还有明确的说明: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出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字计算的题目,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评分标准中也有这样的说明:只有最后答案而无演算过程的,不给分;解答中单纯列出与解答无关的文字公式,或虽列出公式,但文字符号与题目所给定的不同,不给分事实上,规范答题体现了一个考生的物理学科的基本素养然而,令广大教育工作者担忧的是,这些基本素养正在逐渐缺失在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这一现象应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本模块拟从考生答题的现状及成因,规范答题的细则要求,

4、良好素养的培养途径等方面与大家进行探讨一、必要的文字说明必要的文字说明的目的是说明物理过程和答题依据,有的同学不明确应该说什么,往往将物理解答过程变成了数学解答过程答题时应该说些什么呢?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给予考虑:1说明研究对象(个体或系统,尤其是要用整体法和隔离法相结合求解的题目,一定要注意研究对象的转移和转化问题)2画出受力分析图、电路图、光路图或运动过程的示意图3说明所设字母的物理意义4说明规定的正方向、零势点(面)5 .说明题目中的隐含条件、临界条件.6 .说明所列方程的依据、名称及对应的物理过程或物理状态.7 .说明所求结果的物理意义(有时需要讨论分析).二、要有必要的方程式物理

5、方程是表达的主体,如何写出,重点要注意以下几点.1 .写出的方程式(这是评分依据)必须是最基本的,不能以变形的结果式代替方程式(这2v是相当多的考生所忽视的).如带电粒子在磁场中运动时应有qvB=mg,而不是其变形结果Rmv式R=qB2 .要用字母表达方程,不要用掺有数字的方程,不要方程套方程.3 .要用原始方程组联立求解,不要用连等式,不断地“续”进一些内容.4 .方程式有多个的,应分式布列(分步彳4分),不要合写一式,以免一错而致全错,对各方程式最好能编号.三、要有必要的演算过程及明确的结果1.演算时一般先进行文字运算,从列出的一系列方程推导出结果的计算式,最后代入数据并写出结果.这样既有

6、利于减轻运算负担,又有利于一般规律的发现,同时也能改变每列一个方程就代入数值计算的不良习惯2数据的书写要用科学记数法3计算结果的有效数字的位数应根据题意确定,一般应与题目中开列的数据相近,取两位或三位即可如有特殊要求,应按要求选定4计算结果是数据的要带单位,最好不要以无理数或分数作为计算结果(文字式的系数可以),是字母符号的不用带单位四、解题过程中运用数学的方式有讲究1“代入数据”,解方程的具体过程可以不写出2所涉及的几何关系只需写出判断结果而不必证明3重要的中间结论的文字表达式要写出来4所求的方程若有多个解,都要写出来,然后通过讨论,该舍去的舍去5.数字相乘时,数字之间不要用“”,而应用“X

7、”进行连接;相除时也不要用“+”,而应用“/”五、使用各种字母符号要规范1 .字母符号要写清楚、规范,忌字迹潦草.阅卷时因为“V、r、不分,大小写“M、m”或“L、1”不分,“G”的草体像“a”,希腊字母“补d笔顺或形状不对而被扣分已屡见不鲜2尊重题目所给的符号,题目给了符号的一定不要再另立符号如题目给出半径是r,你若写成R就算错3一个字母在一个题目中只能用来表示一个物理量,忌一字母多用;一个物理量在同一题中不能有多个符号,以免混淆4 尊重习惯用法.如拉力用F,摩擦力用f表示,阅卷人一看便明白,如果用反了就会带来误解5 角标要讲究角标的位置应当在右下角,比字母本身小许多角标的选用亦应讲究,如通

8、过A点的速度用Va就比用vi好;通过某相同点的速度,按时间顺序第一次用VI、第二次用V2就很清楚,如果倒置,必然带来误解.6 物理量单位的符号源于人名的单位,由单个字母表示的应大写,如库仑C、亨利H;由两个字母组成的单位,一般前面的字母用大写,后面的字母用小写,如Hz、Wb六、学科语言要规范,有学科特色1学科术语要规范如“定律”、“定理”、“公式”、“关系”、“定则”等词要用准确,阅卷时常可看到“牛顿运动定理”、“动能定律”、“四边形公式”、“油标卡尺”等错误说法2语言要富有学科特色在有图示的坐标系中将电场的方向说成“西南方向”、“南偏西 45x轴正方向的夹角为135”或“如图所示”等.七、绘

9、制图形、图象要清晰、准确1必须用铅笔(便于修改)、圆规、直尺、三角板绘制,反对随心所欲徒手画2画出的示意图(受力分析图、电路图、光路图、运动过程图等)应大致能反映有关量的关系,图文要对应3画函数图象时,要画好坐标原点和坐标轴上的箭头,标好物理量的符号、单位及坐标轴上的数据4图形、图线应清晰、准确,线段的虚实要分明,有区别抓住关键词语,挖掘隐含条件在读题时不仅要注意那些给出具体数字或字母的显性条件,更要抓住另外一些叙述性的语言,特别是一些关键词语所谓关键词语,指的是题目中提出的一些限制性语言,它们或是对题目中所涉及的物理变化的描述,或是对变化过程的界定等高考物理计算题之所以较难,不仅是因为物理过

10、程复杂、多变,还由于潜在条件隐蔽、难寻,往往使考生们产生条件不足之感而陷入困境,这也正考查了考生思维的深刻程度在审题过程中,必须把隐含条件充分挖掘出来,这常常是解题的关键有些隐含条件隐蔽得并不深,平时又经常见到,挖掘起来很容易,例如题目中说“光滑的平面”,就表示“摩擦可忽略不计”;题目中说“恰好不滑出木板”,就表示小物体“恰好滑到木板边缘处且具有与木板相同的速度”等等.但还有一些隐含条件隐藏较深或不常见到,挖掘起来就有一定的难度了.1.高台滑雪以其惊险刺激而闻名,运动员在空中的飞跃姿势具有很强的观赏性.某滑雪轨道的完整结构可以简化成如图17所示的示意图.其中AB段是助滑雪道,倾角a30,BC段

11、是水平起跳台,CD段是着陆雪道,AB段与BC段圆滑相连,DE段是一小段圆弧(其长度可忽略),在D、E两点分别与CD、EF相切,EF是减速雪道,倾角上37.轨道各部分与滑雪板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尸0.25,图中轨道最高点A处的起滑台距起跳台BC的竖直高度h=10m.A点与C点的水平距离Li=20m,C点与D点的距离为32.625m运动员连同滑雪板的总质量m=60kg.滑雪运动员从A点由静止开始起滑,通过起跳台从C点水平飞出,在落到着陆雪道上时,运动员靠改变姿势进行缓冲使自己只保留沿着陆雪道的分速度而不弹起.除缓冲外运动员均可视为质点,设运动员在全过程中不使用雪杖助滑,忽略空气阻力的影响,取重力加速

12、度g=10m/s2,sin3=0.6,cos3=0.8.求:图17(1)运动员在C点水平飞出时的速度大小.(2)运动员在着陆雪道CD上的着陆位置与C点的距离.(3)运动员滑过D点时的速度大小.h【解析】(1)滑雪运动贝从A到C的过程中,由动能止理得:mgh(mgcos彳(mg(L1sina、1一2一hcoto)=?mvC解得:vc=10m/s.(2那雪运动员从C点水平飞出到落到着陆雪道的过程中做平抛运动,有:x=vet1*y=2gty一二tan0xx着陆位置与C点的距离s=ncos0解得:s=18.75m,t=1.5s(3拓陆位置到D点的距离s=13.875m,滑雪运动员在着陆雪道上做匀加速直

13、线运动.把平抛运动沿雪道和垂直雪道分解,可得着落后的初速度Vo=vcCOS叶gtsin9加速度为:mgsin0(mgcos卜ma运动到D点的速度为:vD=v2+2as解得:Vd=20m/s.答案(1)10m/s(2)18.75m(3)20m/s2.如图115甲所示,在风洞实验室里,一根足够长的细杆与水平面成上37固定,质量m=1kg的小球穿在细杆上静止于细杆底端。点.现有水平向右的风力F作用于小球上,经时间ti=2s后停止,小球沿细杆运动的部分vt图象如图115乙所示.试求:(取g=10m/s2,sin3=0.6,cos37=0.8)图115(1)小球在02s内的加速度&和24s内的加速度及.

14、(2)风对小球的作用力F的大小.【解析】(1)由图象可知,在02s内小球的加速度为:v2v1=20m/s,方向沿杆向上t1在24s内小球的加速度为:v3v2&一=10m/s,负方表小方向沿杆向下.2(2冶风力时的上升过程,小球的受力情况如图115内所示图115丙在y方向,由平衡条件得:Fn1=Fsin叶mgcos0在x方向,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cos0mgsin0(Fn1=ma1停风后上升阶段,小球的受力情况如图1-15丁所示图115丁在y方向,由平衡条件得:FN2=mgcos8在x方向,由牛顿第二定律得:一mgsin0-(FN2=ma2联立以上各式可得:F=60N.【点评】斜面(或类斜面)问

15、题是高中最常出现的物理模型.正交分解法是求解高中物理题最重要的思想方法之一.3.如图所示,长L=1.5m、高h=0.45m质量M=10kg的长方体木箱在水平面上向右做直线运动.当木箱的速度w=3.6m/s时,对木箱施加一个方向水平向左的恒力F=50N,并同时将一个质量m=1kg的小球轻放在距木箱右端L处的P点(小球可视为质点,放在P3点时相对于地面的速度为零),经过一段时间,小球脱离木箱落到地面.已知木箱与地面的动摩擦因数尸0.2,而小球与木箱之间的摩擦不计.取g=10m/s2,求:(1)小球从开始离开木箱至落到地面所用的时间.(2)小球放上P点后,木箱向右运动的最大位移.(3)小球离开木箱时木箱的速度.10【解析】(1)小球离开木箱后做自由落体运动,设其落到地面所用的时间为t,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