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的习俗活动有哪些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08637460 上传时间:2022-11-1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6.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元宵节的习俗活动有哪些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元宵节的习俗活动有哪些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元宵节的习俗活动有哪些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元宵节的习俗活动有哪些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元宵节的习俗活动有哪些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元宵节的习俗活动有哪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元宵节的习俗活动有哪些(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元宵节的习俗活动有哪些 元宵节的习俗猜灯谜灯谜是元宵灯节派生出来的一种文字游戏,也叫灯虎。将谜面贴在花灯上供人猜测,谜底多着眼于文字意义,并有谜格24种,常用的有卷帘、秋千、求凤等格,已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民俗文化。耍龙灯也称舞龙,也叫龙灯舞。它是我国独具特色的传统的民间娱乐活动。在我国汉代民间就已相当普遍了。其表演,有单龙戏珠和双龙戏珠两种。在耍法上,各地风格不一,各具特色。走百病又称烤百病、散百病。 即信仰性的活动。参与者多为妇女,他们结伴而行或走墙边,或过桥过走郊外,目的是驱病除灾。逐鼠因为老鼠常在夜里把蚕大片大片地吃掉,人们听说正月十五用米粥喂老鼠,它就可以不吃蚕了。于是,这些人家在正月十

2、五熬上一大锅粘糊糊的粥,有的还在上面盖上一层肉,将粥用碗盛好,放到老鼠出没的顶棚、墙角、边放嘴里还边念念有词,诅咒老鼠再吃蚕宝宝就不得好死。据称这项活动过去主要是养蚕人家流行的。送孩儿灯简称送灯,也称送花灯等,即在元宵节前,娘家送花灯给新嫁女儿家,或一般亲友送给新婚不育之家,以求添丁吉兆,因为“灯”与“丁”谐音。这一习俗许多地方都有,陕西西安一带是正月初八到十五期间送灯,头年送大宫灯一对、有彩画的玻璃灯一对,希望女儿婚后吉星高照、早生麟子;如女儿怀孕,则除大宫灯外,还要送一两对小灯笼,祝愿女儿孕期平安。走桥在有些地方有走桥的习俗。要连着走过3座桥,据说和十六日的“走百病”的习俗差不多。在十六日

3、晚上,无论男女老少都要走一走逛一逛,周用还有一首走百病的诗:“都城灯市由来盛,大家小家同节令;诸姨新妇及小姑,相约梳妆走百病。俗言此夜鬼穴空,百病尽归尘土中;不然今年且多病,臂枯眼暗兼头风。踏穿街头双秀履,胜饮医方二钟水;谁家老妇不出门?折足蹄珊曲房里;今年走健如去年,更乞明年天有缘;薪州艾叶一寸火,只向他人肉上燃;去年同伴今希有,几人可卜明年走?长安主人肯居停,寂寂关门笑后生,但愿中秋不见月,博得元宵雨打灯。”踩高跷是民间盛行的一种群众性技艺表演。表演者不但以长木缚于足行走,还能跳跃和舞剑,高跷分高跷、中跷和跑跷三种,最高者一丈多。据说踩高跷这种形式,原来是古代人为了采集树上的野果为食,给自

4、己的腿上绑两根长棍而发展起来的一种跷技活动。迎紫姑“希望是人生的乳母”。紫姑是民间传说中一个善良、贫穷的姑娘。正月十五,她因穷困而死。百姓为同情她、怀念她,便出现了正月十五迎紫姑的风俗。每到这一天夜晚,人们用稻草、布头等扎成真人大小的紫姑肖像。妇女们纷纷站到紫姑常做活的厕所、猪圈和厨房旁边迎接她,象对待亲姐妹一样,拉着她的手,跟她说着贴心话,流着眼泪安慰她,情景十分生动,真实的反映了劳苦民众善良、忠厚、同情弱者的思想感情。吃元宵“快乐的皮,幸福的馅,团团圆圆捏一块儿;问候的汤,祝福的火,幸幸福福煮一起”。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作为食品,是元宵节的一项重要习俗。汤圆,又名汤团、元宵。吃汤圆的风

5、俗始于宋代,当时的汤圆称浮圆子,亦称汤圆子、乳糖圆子、“汤丸”,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宝。元宵即汤圆,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黄桂、核桃仁、果仁、枣泥等为馅,用糯米粉包成圆形,可荤可素,风味各异。可汤煮、油炸、蒸食,有团圆美满之意。陕西的汤圆不是包的,而是在糯米粉中“滚”成的,或煮司或油炸,热热火火,团团圆圆。汤圆作为元宵节的应节食品,所以人们又称它为“元宵”。观灯汉明帝永平年间,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宫中和寺院燃灯。此后,元宵放灯的习俗,在唐代发展成为盛况空前的灯市,当时的京城长安已是拥有百万人口的世界最大都市,社会富庶。宋代,元宵灯会无论在规模和灯饰的奇幻精美都胜过唐代,民族特色更强。以后历代的元

6、宵灯会不断发展,灯节的时间也越来越长。唐代的灯会是上元前后各一日,宋代又在十六之后加了两日,明代则延长到由初八到十八整整十天。到了清代,宫廷不再办灯会,民间的灯会却仍然壮观。日期缩短为五天,一直延续到今天。可谓“花灯高高挂,挂出新年万紫千红幸福花;红烛熊熊烧,烧出新年顺风顺水红运道。”元宵节的意义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元夜、灯节。中国的传统节日, 每年农历的正月十五日便是此节。按汉族的传统,在这个皓月高悬的夜晚,人们要点起彩灯万盏,以示庆贺。出门赏月、燃灯放焰、喜猜灯谜、共吃元宵,合家团聚、同庆佳节,其乐融融。相传,汉文帝(前179前157年)为庆祝周勃于正月十五勘平诸吕之乱,每逢此夜,必出宫游

7、玩,与民同乐,在古代,夜同宵,正月又称元月,汉文帝就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这一夜就叫元宵。司马迁创建太初历,将元宵节列为重大节日。到了隋、唐、宋等朝代时,这个节日更是盛极一时。隋书音乐志日:“每当正月,万国来朝,留至十五日于端门外建国门内,绵亘八里,列戏为戏场”,参加歌舞者足达数万,从昏达旦,至晦而罢。当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变迁,元宵节的风俗习惯早已有了较大的变化,但至今仍是汉族传统节日。襄樊人历来在元宵节有放孔明灯的习俗。一般在正月十五这天,猜灯谜活动是从古代就开始流传的元宵节特色活动。每逢农历正月十五,各家各户都要挂起彩灯,燃放焰火,后来有好事者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因

8、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迎合节日气氛,所以响应的人众多,而后猜谜逐渐成为元宵节不可缺少的节目。“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作为节日特色食品,在中国也由来已久,最初称为汤圆,后因多在元宵佳节食用,所以也称元宵,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宝。常见的元宵用糯米粉包成圆形,馅料丰富多样,如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黄桂、核桃仁、果仁、枣泥等等,可荤可素,风味各异。可汤煮、油炸、蒸食,象征红红火火,团团圆圆。元宵节也是中国传统节日中一个浪漫的节日。元宵灯会在封建的传统社会中,给未婚男女相识提供了一个机会,传统社会的年轻女孩不允许出外自由活动,但是过节却可以结伴出来游玩,元宵节赏花灯正好是一个交谊的机会,未婚男女借着赏花灯也顺便可以为自己物色对象。元宵节的习俗有哪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