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改委实施创新发展行动工作总结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08636810 上传时间:2022-08-25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3.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发改委实施创新发展行动工作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发改委实施创新发展行动工作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发改委实施创新发展行动工作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发改委实施创新发展行动工作总结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发改委实施创新发展行动工作总结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发改委实施创新发展行动工作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发改委实施创新发展行动工作总结(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发改委实施创新发展行动工作总结 一、创优“四最”营商环境 1.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一是对另设门槛和隐性限制事项进行排查,市场准入负面清单直接衔接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二是制定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实施方案,调整联系会议制度及成员单位,对存量文件清理正在实施当中。三是在全区范围内开展了区招标采购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工作,已全面完成。 2.持续压减行政许可事项。按照省、市统一规范的调整意见,根据区级机构改革职能划转情况,对全区政府权责清单、公共服务清单和行政权力中介服务清单(2018年本)进行动态调整。印发关于开展2019年区级政府权责清单、公共服务清单和行政权力中介服务清单动态调整工作的通知,调整后,

2、政府权力事项由1480项调整为1384项(含共性权力9项),区政府公共服务事项由1234项调整为1338项(含共性服务事项5项),区级行政权力中介服务保留事项由107项调整为109项。印发区人民政府关于公布区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目录(2019年本)的通知区人民政府关于公布区公共服务清单目录(2019年本)的通知区人民政府关于公布区区级行政权力中介服务清单目录的通知,并将“三个清单”在政府网公布实施。 3.衔接落实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压减工作。印发关于开展2019年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事中事后监管工作的通知,明确工作范围、工作内容和工作时间等。依据最新目录及时调整辖区内获证企业名单,依据企业生产条件、

3、质量状况等因素将企业划分为四类,分别实施信用监管、责任监管、常态监管和加严监管四种方式。对调整出目录范围内的产品实施监督抽查,督促企业严格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 4.推进“证照分离”改革。进一步压减企业开办时间。一是全面推进“证照分离”改革。邀请市直部门对证照分离单位的联络员进行了培训,并督促各单位按照改革方案要求,做到工作不断,确保工作有序衔接、推进。二是进一步压减企业开办时间,全面推进企业开办提升行动,进一步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全面推进企业开办“一窗受理、一网通办、一次采集、一套材料、一档管理、一日办结”。三是建成实体大厅“一窗式”服务窗口。优化互联网“一站式”服务大厅,因我区行政服务大厅正

4、在建设,为进一步压缩企业开办时间,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积极与区税务局对接,由市场局设立专门窗口,在办理完营业执照后将税务需要的相关资料告知企业,并将整个企业开办流程及材料一次性告知;组织雕刻公章单位进驻大厅,并两个小时内完成公章刻制;对有需求办理税务业务的,市场局安排专人陪同到税务局办理相关手续;对需要提交的材料中的欠缺部分市场局和税务局采取容缺受理的方式,先为企业办理。实施后条件具备的或有需要的企业在材料齐全情况下,时间由三个工作日压缩为一个工作日,即领取营业执照、雕刻公章、税务信息认定三个环节为一个工作日。四是升级完善电子税务局功能,更新“全程网上办”清单,引导纳税人全程、全税种网上申报缴税。

5、简并办税资料,优化办税流程,严格落实首问负责制、预约办税、延时办税等六项制度,推行容缺办理制度,实现“最多跑一次”和“全程网上办”事项逐步增加。认真落实减负政策,积极推行所有纳税人勾选认证,实现一、二类出口企业“无纸化”退税,做好小规模纳税人自开增值税专用发票试点扩围及全面推行准备工作,确保减负政策落到实处。积极推广网上办税,加大新版电子税务局等涉税软件的培训力度,通过税企交流QQ群、 群远程为纳税人解决问题,让纳税人少跑马路、多跑网路。 5.深入推进“一网通办、万事通办”。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对各单位认领的监管事项进行任务分解,迅速推进进程。监管平台录入工作已经完成,截至5月底,区已完

6、成认领事项总数409项,录入检查实施清单183项,任务完成质量走在了我市其他区的前列。12月10日,组织区有关部门开展国家“互联网+监管”系统试用业务培训,指导参会单位增设使用账号、执法检查信息采集填报工作。 6.扩大市场主体信用信息应用,实施市场主体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惩戒。2019年,共有38户企业获批信用贷;“税融通”业务联席会议共办理4批次共2880万元,涉及7户企业;区市场监管局、国家税务总局区税务局等部门开展“容缺受理”,开辟“绿色通道”。2019年,全区共归集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双公示信用信息1059条。发布失信被执行人名单1487例,对1582人限制高消费,敦促被执行人履行义务,执

7、结28件,到位金额1650万元。在拖欠工资、食品安全、质量、环境保护等开展联合惩戒,5户企业进行了信用修复。 二、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1.完善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体系。印发区促进现代农业机械和高端制造产业集聚发展基地建设政策的若干规定。 2.负责现代农业机械、新材料产业的研究与推进,完善上下游产业链,做强核心创新链。2019年,现代农机基地核心区共引进重点农机项目6个(其中20亿元项目1个,亿元以上项目4个),总投资27.7亿元。分别是总投资20.5亿元的中联重机智能农机装备研发与产业化升级改造项目;总投资1亿元的康顺机械年产1000万套精密农机轴承生产线项目;总投资1.5亿元的际华()

8、农业科技新能源粮机装备及粮油检测设备建设项目;总投资3亿元的朗坤兰德玛克智能装备大数据云平台智能精密免耕播种机生产基地建设项目;总投资1.5亿元的济南润友模塑农机零部件项目;总投资0.2亿元的聚力新兴产业发展服务中心项目。 3.做好2019年度支持“三重一创”建设若干政策相关事项申报。2019年,组织申报了4个新建项目类别,分别是远景塑胶制品有限公司年产500万套精密注塑件项目、新兴新材料产业园有限公司DN80-150mm管件自动化生产线项目、通利预应力科技有限公司预应力混泥土用钢绞线、预应力混泥土用钢丝项目和东方雨虹建筑材料有限公司保温装饰一体化及XPS板生产研发项目。 4.组织参加2019

9、年“创响中国”省创新创业大赛。根据省发展改革委合肥市人民政府省科协省投资集团关于举办2019年“创响中国”省创新创业大赛的通知,组织聚创新材料有限责任公司、市海格瑞德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瑞驰兰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贝昂科技有限公司、艾达索高新材料有限公司5家公司报名参加。其中贝昂科技有限公司、艾达索高新材料有限公司入围2019年“创响中国”省创新创业大赛省内赛区复赛。 5.完成省级重大新兴产业基地、工程的推进任务。2019年10月11日,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转发省发展改革委关于下达“三重一创”建设重大新兴产业工程和重大新兴产业专项2019年省级引导资金计划的通知(芜发改高技2019569号)下达我区

10、第三批省重大新兴产业工程-“区海洋工程装备”2019年省级引导资金410.53万元,主要承担单位造船厂有限公司84.13万元、玉柴联合动力股份有限公司319.2万元、福记恒机械有限公司2.68万元、上海打捞局潜水装备厂4.52万元。 6.申报2019年省工程研究中心。根据省发展改革委关于开展2019年省工程研究中心和工程实验室申报及验收评估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我区申报2个工程研究中心,分别是格丰环保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格丰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农业大学和省环境科学研究院申报“省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工程研究中心”;中机精密成形产业技术研院()股份有限公司申报“中机精密成形产业技术工程研究中心”。

11、 三、推进重点研发创新平台建设 1.全力打造现代农业装备产业技术研究院等6个重大公共研发创新平台。2019年8月,关于下达2018年度市重点研发创新平台补助计划的通知(芜产创201925号)下达我区第一批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研发创新平台2018年度补助资金1541.94万元(其中市级补助资金1135.71万元、区级配套406.23万元)。分别是:现代农业装备产业技术研究院593.29万元(区级配套188.09万元);特种农业装备产业技术研究中心0.9万元(区级配套3.32万元);农机传感器与智能装备产业研究中心41.78万元(区级配套11.06万元);环保科技产业技术研究中心-97.65万元

12、(区级配套6.29万元);中机精密成形产业技术研究中心195.83万元(区级配套55.63万元);防水材料检测研发中心401.56万元(区级配套141.84万元)。 2.做好2019年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研发创新平台谋划。2019年,我区谋划报送3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研发创新平台,分别是伦丰电子触摸屏产业技术研究院、德邦大为新型农业装备研究院、艾达索先进复材技术研究产业化平台。中联重机参与组建的洛阳智能农业装备研究院有限公司,获批2019年第二批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 四、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专项政策 1.加强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引进。2019年,引进高层次人才团队3个,1个团队(陈舟团队)获得省

13、高层次人才团队B类(600万元)股权投资。 2.加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培养。开展校企合作培养模式,中联重机分别与信息工程学院、师范大学签订合作协议,培养应用型和创新型人才,与农业大学签订“中联重科杯”第五届全国大学生智能农业装备创新大赛冠名协议;格力电器启动格力产业园员工技能实训中心项目建设。3.兑现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政策。在市人才办、市战新办等单位的指导下,我区认真完成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专项政策的落实工作。收集5家企业的申请,分别是中科智能感知产业技术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中机精密成形产业技术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德邦大为()农机有限公司、中联重机股份有限公司、谷王烘干机械有限公司,共计34

14、人。 五、实施中国制造2025战略 1.推进制造强省战略。2019年,全区23家企业39个项目获批制造强省及民营经济发展项目。 2.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一是平台建设取得新进展。2019年我区新增玉柴、集瑞、卧牛山、新材料产业园4户省级企业技术中心。二是做好创新项目建设工作。集瑞联合重工获批省级新产品认定,造船厂获批省技术创新示范企业,玉柴联合动力、格力电器、中联重机、瑞集物流、远景塑胶申报2019年支持机器人产业发展若干政策相关项目。三是积极为企业申请项目资金。2户中小企业获批为市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3.支持数字经济发展。申报省级数字经济项目。中联重机、艾瑞德农业装备获批支持数字经济发

15、展专项资金,格力、集瑞、新兴铸管3户企业获批市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完成企业登云30户。 六、建立健全军民融合发展体系 1.强化工作统筹统管。组建区军民融合发展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构建上下对应、便于协调的军民融合发展组织管理体系。加强政策引导,设立军民融合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增强军民融合企业投资能力,推动军民融合项目建设。激发融合创新潜能。加强项目支撑能力。坚持项目带动,重点支持产业优势明显、科技含量高、辐射带动作用强的军民融合项目,实施一批军民融合重点项目,加快培育新的增长点。申报海洋工程和高技术船舶军民融合产业基地。 一是设立了区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和办公室。二是推动造船厂与陆军军事交通学院交研

16、所签署产学研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在科技信息共享、产品合作研发、科研成果转化等方面进行合作,重点实现在联合投送、国防交通、车辆装备等军民融合领域的深入合作。组织造船厂参加“2019华东高技术成果交易会”,通过本次交易会,引导多方技术、多种力量更好地推进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产业基地技术创新发展。三是大力推进大型海上浮式平台样机研制(多用途浮箱)、新型两栖系列工程装备研制(两栖运输车)、230型重型舟桥项目、新一代海洋综合调查船研制项目、新型通用登陆艇研制项目、6600吨直流电推智能化LNG双燃料不锈钢化学品船研制项目、7000吨LNG双燃料滚吊船研制项目、海洋工程设计与制造信息化系统项目、LNG(含柴油天然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