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特长生语文试题(综合)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08634432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二特长生语文试题(综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初二特长生语文试题(综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初二特长生语文试题(综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初二特长生语文试题(综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初二特长生语文试题(综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二特长生语文试题(综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二特长生语文试题(综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档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 初二特长生语文试题 第一部分:积累运用(34分) 1.根据拼音写出正确的汉字(4分).y扬顿挫( ) .一li白发( ).器宇xun昂( ) .hn首低眉( )2.选出没有错别字的一项( )(3分) A.油光可鉴杏无消息 B.文皱皱翻来复去 C.广袤无垠诚惶诚恐 D.陶渊明 冥思哭想3.选出释义有误的一项( )(3分)A.匿名(不署名或不署真实姓名) B.禁锢(束缚,限制)C.轩昂(形容精神饱满,气度不凡)D.客死(死在客人家)4.查字典,“疾”有四个义项:疾病;痛苦;痛恨;猛烈,急速.依次判断下列加点的两个“疾

2、”字的含义,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奋笔疾书深恶痛疾A.B.C.D.5.选出加点的词语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3分) A.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褒词贬用,对清国留学生的丑态进行嘲讽) B.大概是物以希为贵罢我到仙台也颇受了这样的优待.(以猜测的语气揣摩自己在日本受到的优待,流露出作者作为一个弱国国民的辛酸之感) C.我小时身体弱,不能跟着野蛮的孩子们一块儿玩.(蛮横不讲理,表达了作者对他们的厌恶之情) D.在这广漠的人海里独自混了二十多年,没有一个人管束我.(作者能混出个人样而又没有人管束,说明母亲对儿时的“我”管教严

3、格,让“我”受益匪浅)6.在括号中写出下列各句的表达方式(表达方式有:记叙/抒情/议论/描写/说明,4分).东京也无非是这样.( ).这种生活的痛苦,我的笨笔写不出一万分之一二.( )啊!世界上还有比我更幸福的孩子吗?( ).“我的讲义,你能抄下来吗( ) 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3分) A据初步统计,目前社会上已有近20左右的人将储蓄视为未来的养老保险金。 B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电脑已成为人们不可缺少的工具,在人们的学习和工作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C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当前课堂教学改革成败的关键。D通过这次社会调查,使同学们不仅了解了农业的历史和

4、现状,而且学到了劳动人民的优秀品质。8.某餐馆门口贴着一副对联,上联是:“_,弃之可惜”,下联是“杯中酒口口都香甜,量力而行”。请你把中学生都很熟悉的一首诗中的有关语句作适当删减填入上联,使之构成对偶句式。(3分)9、课外阅读检测(4分)下面是清代文学家蒲松龄为自己撰写的座右铭: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你能指出对联中典故里的主人公是谁吗? 10.仿照下面这句话的句式,仿写两句话,组成一个排比句。(4分)人生如一本书,应该多一些精彩的细节,少一些乏味的字眼; _,_,_。11.阅读下面的两则材料,完成探究练习(9分)材料一:据新华社电,

5、奥地利作家、剧作家埃尔费里德耶利内克女士摘得2004年诺贝尔文学奖桂冠,成为诺贝尔文学奖史上第十位女性。诺贝尔文学奖给耶利内克带来的不仅是无上的荣誉,还有超过100万欧元的巨额奖金。在被问及获奖后的计划时,耶利内克说她不打算去旅游,一个人所拥有的最有价值的东西就是时间,我的乐趣不需要花钱。材料二:据青年时报报道:英国剑桥大学已决定授予著名小说家金庸先生荣誉文学博士名衔。金庸先生在获授剑桥荣誉文学博士学位后,随即向该校提出申请,请求到该校继续攻读博士课程,剑桥校方表示无此必要。但金庸先生坚决请求入校就读,最终得到校方同意。金庸先生告诉记者,入剑桥攻读博士课程,志在求学,而非为求学位。(1)请你从

6、这两则材料中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2)请写出你对这个问题的探究结果或解决的办法:(3)假如你是这两则材料中其中的一位,你将会怎么做?第二部分:阅读理解(66分)阅读(一) 维也纳森林的故事 冯骥才 维也纳人的骄傲与福气之一,是他们生活在层层叠叠的绿色包围之中。森林不单是维也纳人度假的去处,平日黄昏,人们也常常驱车到城市东北角的卡伦堡山上,大口呼吸林海中清新湿润的空气。放眼远眺,绿海无边,每一棵树都是一朵绿色的浪花,多少树木才汇成这海一样无边无际的森林?维也纳人整天眼睛被城市的奇光异彩所眩惑,此刻觉得绿色真是一种净化眼睛和心灵的颜色。 世人只知道这片森林受益于施特劳斯的名曲维也纳森林的故事而名

7、扬天下,引来千千万万旅游者,为这座城市赢得外汇。哪里知道维也纳人与这片森林互惠互助,相依相存,这片森林也给了那位“圆舞曲之王”以创作的灵感、冲动和深情。 维也纳森林到底有多大?有人说面积40平方公里,有人说方圆百里。其实这个被称作“森林王国”的奥地利,拥有370万公顷森林,整个国土的44被森林所覆盖。处处森林相连,谁能找到这维也纳森林的边缘? 一出城市,到处是这样的景象:向阳的山坡上,林色鲜翠;背阳的山坡上,森森然像一片埋伏在那里披甲戴盔的兵阵。森林之间是大片大片的开满鲜花的牧草,很难看见土的颜色。维也纳森林是指维也纳城市近郊一带,地势最高不过海拔400米,很少针叶树,多为阔叶林,榆槐桉桐等数

8、十种树木,交相混杂,每逢春至,树上开花,小鸟欢叫,各种野生小动物奔跃其间。这景象与南部蒂罗尔州那种高山峻岭松柏参天,雪溪喷泻,全然两样。这里的森林清新柔和,温文尔雅,倒与维也纳这个城市的味道更相调和。 森林不单使人赏心悦目,还神奇地调节着气温。在维也纳,( )太阳怎样灼热,( )站到树阴里便立刻清爽宜人。中午与早晚,温差非常分明。( )炎夏时节,日落之后,空气会很快凉爽下来,维也纳人在夏天夜里也要盖被子睡觉,( )是一场雨后,天气如秋。 我在游览维也纳郊外一座皇家猎宫时,骤然风雷交加,大雨疾降,忽见大片草地冒起浓浓白烟,林间更是烟雾飞扬,很是壮观。这种景象以前很少见到。导游告诉我,这是因为森林

9、和草地吸收阳光的热量,冷雨一浇,顿成烟雾。我才知森林与草地作用的非凡。 维也纳人明白,宜人的气候不只是上帝的恩赐,更由于祖祖辈辈对这种恩赐倍加珍爱。早在1852年奥地利就颁布了森林法,一百余年沿用至今。这实际上就是严格的森林保护法,科学性与应用性结合得很完美。比如采伐,伐掉的那一片林木的空地,正是需要阳光射入,促使森林更好生长之处。所以,奥地利人从来不缺乏木材,也不缺乏绿色。 如果留心观察,还会发现维也纳人对房前屋后的草地就像对居室内的地毯一样爱惜。你很难发现一小块枯草。他们甚至不肯使用汽车里的空调,担心废气污染草木与空气。在这个百万人口的大城市里,无论何处,张目一看,总有鲜艳的花木在视野之内

10、;放眼望去,空气透明,视线无阻,只要目力所及,那些远远站在楼顶上的一座座雕像的面孔,都能看得一清二楚,绝无尘烟障目 一天黄昏,我在城市公园正欣赏露天音乐会,忽然大厅顶上发出声声呜叫,音调似猫,其声宏大。扭头望去,原来是一只大孔雀站在上面。孔雀是逞强好胜的飞禽,她要与乐队一比高低。这引得人们都笑起来,但无人驱赶孔雀,乐队更起劲地演奏,随后便是乐队与孔雀边奏边唱,奇妙之极。 还有比这更美好的表达大自然与人类和谐与亲密关系的颂歌吗? 这不正是维也纳森林的故事最动人的深层内涵吗?1判断正误(4分)世人知道维也纳森林,是因为施特劳斯的名曲维也纳森林的故事。 ( )维也纳人的所有骄傲与福气都来自他们的森林

11、。 ( )维也纳森林的面积是370万公顷,占国土的44。( )维也纳森林是指维也纳城市内被绿色所包围的地方。( )2维也纳人与维也纳森林的关系是什么?(2分)3联系上下文,给第五段的括号内选择恰当的词语,然后把序号填在括号内。(3分)A尽管 B只要 C即使 D无论 E只有 F特别4作者从哪些方面写了维也纳森林的特点?(4分)5结尾句的“深层内涵”指什么?(3分)6读了本文,带给你怎样的启示?(限100字以内) (3分)阅读(二) 靠窗的位置 朋友从动荡不安的耶路撒冷回来后,就迫不及待地带着他的妻子约见我。我们已经许多年没见面了,因此心情都颇为激动。 那天,我见到了他,他显得有些疲惫,显然是没有

12、倒过时差来。但是他的兴致却很高,嚷嚷着要好好逛逛。于是,我们一群人就开始在城里东游西走。累了的时候,我们就会挑个休息的地方坐着喝点儿东西,然后,再继续逛。我们看上去像一群贪婪的观光客,迫不及待地感受着这座无比熟悉的城市的景致。朋友似乎显得更为急切,即便每次停下脚步坐下来休息的时候,只要有临窗的餐桌,他都忍不住抢先坐在靠窗的位置,不停地打量着外面的风景。 恰巧那天,小侄子和我一同去逛。每次他也抢着要靠窗坐着。但朋友总不让他靠近窗户,俨然是个贪婪的大孩子。 下午,我们找了一家饭馆吃饭。这一次,朋友还是抢先坐在了靠窗的位置。可是我的小侄子忍不住了,闹腾着也要坐在靠窗的位置。 于是我就对朋友说:“你让

13、他坐窗边吧。” 朋友眼中闪过一丝忧虑,说:“坐窗边多危险啊!” “没关系,这窗户这么厚,而且都是固定好的,怎么也不会掉下去的” “可是”朋友还要说话,他的妻子忽然笑了起来,指着他的脑门儿说:“这里是中国啊!你真是又犯糊涂了。“ “哦哦”朋友也大笑起来,忍不住直拍自己的脑袋,一副恍然大悟的样子。 看着他们这样,我反而糊涂了。我忍不住问他们:“你们笑什么啊?我怎么没听懂啊?” “他时差倒过来了,脑子又犯糊涂了。”他的妻子一脸爱怜地看着他,笑着解释说:“你要知道,耶路撒冷经常有恐怖袭击,我们每天都诚惶诚恐地活着,就连每次吃饭都不愿意挑靠窗的餐桌,如果不得不坐在靠窗的餐桌时,他总是很大男人地坐在靠窗的

14、位置,这样的话,遇到恐怖袭击,可以把我挡住”听到这里,我心里顿时涌起一股巨大的感动。原来朋友每次抢着坐靠窗的位置,其实只是下意识地将安全留给我们,把危险留给自己。 此刻,朋友早把靠窗的位置让给小侄子了。但他看上去还是有些不习惯,依旧不停地打量着小孩儿,眼中满是怜惜与疼爱。显然,那个硝烟弥漫的异国早已经把朋友的心打磨得战战兢兢,而我却分明看见,在他这颗战战兢兢的心里,却装满着对亲人、对朋友勇敢而博大的爱意。 1.本文的线索是什么? (3分)2.“朋友从动荡不安的耶路撒冷回来后,就迫不及待地带着他的妻子约见我。”朋友的“迫不及待”,暗示了什么?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表达作用?(3分)3.“我们看上去像一群贪婪的观光客”。“贪婪”一词是否存在感情色彩的不当?为什么? (3分) 4.试在文中画出与画线句相照应的句子。(3分)5.在构思上,文章巧妙地运用了巧合与意外,使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