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学生带进数乐园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08634200 上传时间:2023-03-2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把学生带进数乐园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把学生带进数乐园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把学生带进数乐园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把学生带进数乐园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把学生带进数乐园》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把学生带进数乐园(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把学生带进数学乐园在我的印象中,数学是最简单、最好学的一门学科。然而当我如愿以偿成为一名数学教师时,却发现学生最头疼、最怕学的就是数学。尤其是面对初步接触数学知识的小学生,在他们转瞬即逝的注意力集中里,很难把一道复杂的数学综合题讲完;相反,抽象的概念、枯燥的语言成了他们的催眠曲,一次一次无所顾忌的哈欠使老师无可奈何,匆匆收场。因此,在日常教学中陪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在生动愉快的气氛中集中精力,积极主动地学习数学,就成为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也是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根保证。根据小学生爱玩爱动的心理特征,结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新要求,从实践教学的一点一滴里,我觉得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

2、教学,更能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实现学生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从而把学生带进数学乐园。一、引导动手,诱发求知欲望学生学习数学知识,都是在接受书本知识时,充分运用感觉器官,直观形象地感知课本里提供的学习材料,然后由表象到实质逐步内化为自己的知识,特别是低年级学生,具体形象思维占优势,更需要有可感知的具体事物来理解,消化知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运用直观手段,使学生充分感知直观的材料,让他们亲自动手,创设情景,在丰富的思维活动中,诱发他们的求知欲,启发创新,积极研究,从而顺理成章地接受知识。比如,在数学有余数的除法时,为了在学生的头脑里建立有余数除法的概念,我为学生准备了9个纸盘和

3、9个苹果,第一次让学生把9个苹果放在盘里,每盘放几个苹果自己决定,但每盘的苹果数要相等,学生很顺利地完成了;第二次让学生分组进行,每盘放2个、4个、5个几种不同分法,在操作过程中,他们产生了新问题,有了新想法,各个思维活跃,众说纷纭,不少人希望老师出主意,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望。此时老师再请学生到到台前演示,并告诉大家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分不完”的情况大量存在,这种分不完的情况就可以用数学知识“有余数的除法”来解决,那么有余数的除法怎么做呢?从而为下一步的学习讨论做了感兴趣的准备,使这节抽象的课迎刃而解,记忆犹新。二、组织游戏,激发学习热情小学生连续集中注意力只能保持15分钟左右,但如果组织他

4、们做游戏,就能吸引注意力,保持几个小时。因此在教学中让学生利用游戏活动来学习数学知识,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为了加深对“倍”的概念的理解,我挂起一幅画着许多动物的图画,带着学生一起做“逛动物园的游戏。可爱的小动物深深吸引着孩子们,他们带着我事先准备好的问题数着、算着,争先恐后地发言:“小鸟和熊猫比,熊猫有2只,小鸟有10只,是5个2只,所以小鸟的只数是西欧熊猫的5倍。”一人带头, 大家响应,同学们纷纷发现知识:“小鸟的只数是小猴的2倍”、小鸟的只数是大象的10倍:通过这次游戏,学生获得的知识是通过自己的眼、口、脑发现的,心理没有负担,也容易集中学生的有意注意理解问题,应用知识快。像这类

5、游戏还有:小小运动会、评选优秀邮递员、摘苹果、夺红旗、接力赛等等,让学生在玩中学到了不少知识,有时还会创新出意想不到的结果。三、设计练习,促使积极参与教学数学概念是容易的,提问学生都知道,但是要把基础知识变为技能,应用到实践中去,就特别艰难,虽然反复练习,有些理解能力差的小学生还是不懂,不会举一反三,而单调重复的练习,往往又会使学生产生厌烦的情绪;如果在练习巩固中有多种分析技巧,就有可能提高学生大脑其厂皮层的兴奋,使他们的注意力保持长久,提高练习效果。因此,练习时我经常对学生进行5分钟听算,或让学生用打手势的方法进行口算,一边加强听力训练、注意力的培养,一边用脑计算,口说答案,培养思维的协调、

6、综合技能的应用;为了让同桌相互学习,增进友谊,做应用题让学生“悄悄算”:先让单号组同学把结果悄悄告诉同桌,同桌认为正确就点点头,不正确就遥摇头,再计算,双方统一不了结果就问老师。这样课堂上既安静又积极,还锻炼了思维,尤其是男女生比赛时,各个你争我赶,收获也大。四、创设情景,培养解决问题的意识其实学生怕学数学的主要原因就是不会解决问题,也就是不理解运用题的蕴义,不会列算式,这就需要我们在解决问题时注重问题的情景创设,引发学生的兴趣,激活思维,理解运用题的意义。例如,数学同步练习上有一道题:小船限4人,每小时9元,大船限9人,每小时20元,我们班有60人,怎么租船最省钱?好多学生都如坠雾里,无从下

7、手,甚至有的学生还我爸爸妈妈也不会做。事实这道题的综合性很强,不仅要分配人数,还要确定船的价钱,更要突出“最省钱”,我由简到难创设了这种情景:(1)如果我们只坐小船需要租几条船?用了多少钱?学生很快就算出需要租15条船,用了135元钱;(2)如果我们只坐大船,需要租几条船?花多少钱?剩下了几人?剩下的这些人是坐大船好,还是坐小船好?应该怎样租船?这时学生的思维清晰了,由单纯的一种租船想到租两种船;由此我又提出第三中情景:租6只大船,2只小船时,一只小船上的人还坐不满,如果再把两只大船上的人分配到小船上去,是否刚好坐满大、小船?这时又需要多少钱?通过这几种情景创设,同学们不但理解了题意,迅速做完了题,还很快比较出最后一种方法最省钱。这种情景创设,把知识点融化在情景中,让学生根据自己生活的经验、能力大小、知识掌握的情况,由点到面,由简单到复杂,从直观到抽象,既清晰又综合,达到了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效果。总之,要想使学生爱好数学,认真积极地学习数学,情不自禁地走进数学乐园,就需要我们不断总结经验,从日常教学的得失中发现新方法,不断使学生产生更大的兴趣,吸引他们一直学下去当然这更需要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共同努力,共同探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