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门红茶资料介绍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08633750 上传时间:2024-02-26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3.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祁门红茶资料介绍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祁门红茶资料介绍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祁门红茶资料介绍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祁门红茶资料介绍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祁门红茶资料介绍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祁门红茶资料介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祁门红茶资料介绍(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祁门红茶资料介绍祁门红茶资料介绍茶叶的自然品质以安徽省黄山市祁门县历口古溪、闪里、平里一带最优。当地的茶树品种高产质优, 植于肥沃的红黄土壤中,而且气候温和、雨水充足、日照适度, 所以生叶柔嫩且内含水溶性物质丰富,又以3-4月份所采收的品 质最佳。祁红外形条索紧细匀整,锋苗秀丽,色泽乌润(俗称“宝 光”);内质清芳并带有蜜糖香味,上品茶更蕴含着兰花香(号称“祁 门香”),馥郁持久;汤色红艳明亮,滋味甘鲜醇厚,叶底(泡过的 茶渣)红亮。清饮最能品味祁红的隽永香气,即使添加鲜奶亦不失 其香醇。春天饮红茶以它最宜,下午茶、睡前茶也很合适。祁门茶叶,唐代就已出名。据史料记载,这里在清代光绪以 前,并不

2、生产红茶,而是盛产绿茶,制法与六安茶相仿,故曾有 “安绿”之称。光绪元年(1875年),有个夥县人叫余干臣,从福 建罢官回籍经商,因羡福建红茶(闽红)畅销利厚,想就地试产红 茶,于是在至德县(今池州市东至县)尧渡街设立红茶庄,仿效闽 红制法,获得成功。次年就到祁门县的西路、闪里设立分茶庄, 始制祁红成功。与此同时,当时祁门人胡元龙在祁门南乡平里镇 贵溪进行“绿改红”,设立“日顺茶厂”试生产红茶也获成功。并 取号牌“儒信园”,从此“祁红”不断扩大生产,形成了中国的重 要红茶产区。胡元龙也成为了 “祁红”鼻祖。至今已有100多年 历史。祁门茶叶条索紧细秀长,汤色红艳明亮,特别是其香气酷 似果香,又

3、带兰花香,清鲜而且持久。既可单独泡饮,也可加入 牛奶调饮。祁门红茶,是“红茶”中的佼佼者,向以“香高、味 醇、形美、色艳”四绝驰名于世,祁门红茶始制于清代光绪年间, 为工夫红茶的珍品。成品茶条索紧细苗秀、色泽乌润、金毫显露、汤色红艳明亮、 滋味鲜醇酣厚、香气清香特久,似花、似果、似蜜的“祁门香”以闻名于世,位居世界三大 高香名茶之首。祁门红茶按品牌拼音排序:浮生若茶新安印象、谷仓、徽商、 徽信、历口、茗泉冠饮、群芳醉天品国香、祁眉、祁之国香、润 思祁红、儒信园、天之红、一顶天红等。国际市场把“祁红”与印度大吉岭茶、斯里兰卡乌伐的季节 茶,并列为世界公认的三大高香茶。祁门红茶品质超群,被誉为 “

4、群芳最”,这与祁门地区的自然生态环境条件优越是分不开的。 祁门地处安徽南端,黄山支脉由东向西环绕,西北有大洪岭和历 山,东有楠木岭,南有棒根岭,山地面积占总面积的90%,平均海 拔高度为600米左右,茶园80%左右分布在海拔100350米的峡 谷地带,森林面积占80%以上,早晚温差大,常有云雾缭绕,且日 照时间较短,构成茶树生长的天然佳境,酿成“祁红”特殊的芳 香厚味。是在春夏两季。茶农们只采鲜嫩茶芽的一芽二叶,然后,经 初制、揉捻、发酵、等多道工序。红茶的加工与绿茶相比,最重 要的是增加了发酵的过程,揉捻细碎的嫩芽发酵后,由绿色变成 了深褐色,还要经过人们细心挑选、将茶梗剔除,加工一千克上

5、好的红茶,一般需要六千克鲜嫩的芽叶。18世纪国际茶叶市场以红茶为主宗,咸丰初年崛起的安化红 茶做工精细,品质甚佳,为中国三大正宗红茶之一,颇受市场青 睐。其时湖南出产的红茶统称湖红,与安徽的祁红、福建的 建红齐名,被视为中国红茶的正宗。1915年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 上荣获金质奖章。1915年巴拿马世博会是对中国影响最大的一届 世博会,中国展品分别陈列在8个专业馆和中国馆中。祁门红茶的核心产区祁门红茶,全县地区并非一致,分为三域,由溶口直上到侯潭转往祁西历口,在此区域内,以贵溪、 黄家岭、石迹源等处为最优,其茶叶底厚薄适中,味醇眷幽,色 润泽,发酵时间以1个半小时为准;由闪里、箬坑特到渚口,在此

6、 区域内,以箬坑、闪里、高塘等处为佳,其茶叶底薄,条线好, 味浓色佳,发酵只需1小时;由塔坊直至祁红转出倒湖,这区域以 塘坑头、棕里、芦溪、倒湖等处为代表,其茶叶底厚、味浓、色 暗、枝粗大,发酵须2小时以上,这类茶叶一般以制绿茶为佳。 贵溪至历口这一区域红茶,因其质量最优,过去外商每年来华购 茶,须待贵溪胡日顺贡贡、历口黄山、白岳3个箱到沪,乃开盘 采购,故此区红茶为祁门红茶之冠。祁门红茶的发展历史 祁门红茶翻开美国韦氏大辞典,“祁 门红茶”的译英词组悄然出现了。这上边清楚地记录着祁门红茶 的原产地一一中国安徽省祁门县。祁门产茶可追溯到唐朝,茶圣陆羽在茶经中留下:“湖州 上,常州次,歙州下”的

7、记载,当时的祁门就隶属歙州。祁门产红茶,事出近代。当时的英国、法国、俄国、丹麦等 国家都有着巨大的红茶市场。1875年前后,祁门人士胡元龙借鉴 了外省的红茶制法,在祁门加工出了红茶。英国是世界上饮红茶最多的国家之一,而饮下午茶更是一种 高雅的社交活动。在英国,人们在进下午茶点时,茶要点点润饮; 点心要细细品尝;着装要典雅入时,人们将饮茶视为一种高贵身份 的象征,而当时的祁门红茶是下午茶中的极品。1875年前后,祁门人士胡元龙借鉴了外省的红茶制法,在祁 门加工出了红茶,后由北平同盛祥茶庄引入北平,在市场获得了 成功。胡元龙(18361924),字仰儒,祁门南乡平里镇贵溪人。他 博读书史,兼进武略

8、,年方弱冠便以文武全才闻名乡里,被朝廷 授予世袭把总一职。胡元龙轻视功名,注重工农业生产,18岁时辞弃把总官职, 在贵溪村的李村坞筑5间土房,栽4株桂树,名之曰“培桂山房”, 在此垦山种茶。清光绪以前,祁门不产红茶,只产安茶、青茶等, 当时销路不畅。光绪元年(1875),胡元龙在培桂山房筹建日顺茶 厂,用自产茶叶,请宁州师傅舒基立按宁红经验试制红茶。经过 不断改进提高,到光绪8年(1883),终于制成色、香、味、形俱 佳的上等红茶,胡云龙也因此成为祁红创始人之一。瓷土亦是祁 门特产,同治4年(1865),胡元龙在祁东庄岭村,发现了 “太和 坑”瓷土矿,被定为御瓷专矿,祁门瓷土业因此得到大发展。

9、邓小平同志题字胡元龙为人急公好义,主持公道,济困扶危, 威望很高。戊戌维新后,科举废止,但祁门山区风气闭塞,无人 兴办学校。他乃大力倡导,邀聚南乡人士,于光绪30年(1904) 在平里创立梅南学校,开祁门办新学之先河。次年,祁门县高等 小学校,在其影响之下,亦筹创成立。贵溪村四境皆山,胡元龙 认为要改善群众生活,必须发展农业生产,开荒种地。当时荒山 皆为祠会占有,他打破封禁条规,集合村中百姓,宣传垦荒的益 处,签具公约。并自己带头,垦山千余亩,种植茶叶、茶籽、毛 竹、杉树,村人群起仿效,收入大增,生活改善。以后祁门各地 也都援例开垦,造成自垦自产自得之风,促进了生产发展。胡元龙曾对子孙说:“书

10、可读,官不可做”,并撰厅联一对曰: “做一等人忠臣孝子,为两件事读书耕田”,可见其轻视功名、注 重生产的思想,后人尊其为“祁红鼻祖”。清朝光绪年间以前,祁门只产绿茶,不产红茶。1875年,安徽夥县有个名叫余干臣的人,在福建罢官回原籍 经商,因见了红茶畅销多利,便在至德县尧渡街设立红茶庄,仿 闽红茶制法,开始试制红茶。1876年,余氏又先后在祁门西路镇、闪里设红茶分庄,扩大 经营。由于祁门一带自然条件优越,所制红茶品质超群出众,因 此,产地不断扩大,产量不断提高,声誉越来越高,在国际红茶 市场上引起了茶商的极大注意,日本人称其为玫瑰,英国商人称 之祁门。高档祁红外形条索紧细苗秀,色泽乌润,冲泡后

11、茶汤红浓, 香气清新芬芳馥郁持久,有明显的甜香,有时带有玫瑰花香。祁红的这种特有的香味,被国外不少消费者称之为“祁门香”。 祁红在国际市场上被称之为“高档红茶”,特别是在英国伦敦市场 上,祁红被列为茶中“英豪”,每当祁红新茶上市,人人争相竞购,他们认为“在中国的茶香里,发现了春天的芬”。祁红茶宜于清饮,但也适于加奶加糖调和饮用。祁红在英国 受到了皇家贵族的宠爱,赞美祁红是“群芳之最”。祁门红茶的等级标准 指产于安徽祁门县境内,是槠叶树 种生长的,以茶树芽、叶、嫩茎为原料,经过萎凋、揉捻、发酵、 干燥等工艺制成初制茶后,再经过三个流程十二道工序制作分级 拼配而成,以外形条索紧细均直,色泽乌润为主

12、要特征的工夫红 茶,成为祁门红茶,再根据其外形和内质分为:礼茶、特茗、特 级、一级、二级、三级、四级、五级、六级、七级。礼茶一一外形:细嫩整齐,有很多的嫩毫和毫尖,色泽润;香 气与滋味:香气高醇,有鲜甜清快的嫩香味,形成独有的祁红 风格;水色:红艳明亮;叶底:绝大部分是嫩芽叶,色鲜艳,整齐 美观。特茗一一外形:条索细整,嫩毫显露,长短整齐,色泽润;香 气与滋味:香气高醇,有嫩鲜香甜味,有独特的祁红风格;水色: 红艳明亮;叶底:嫩芽叶比礼茶较少,色鲜艳。特级一一外形:条索紧细,嫩毫显露,色泽润,匀整;香气与 滋味:香气高醇,鲜嫩含有独特的祁红风格;水色:红艳明亮; 叶底:嫩度明显、整齐、色鲜艳。

13、一级一一外形:条索紧细,嫩度明显,长短均匀,色泽润;香气与滋味:香味高浓,具有祁 红特有果糖香;水色:红艳明亮;叶底:嫩叶均整,色红艳。二级一一外形:条索细正,嫩度较一级少,色泽润;香气与滋味:香 味醇厚,有祁红的果糖香;水色:红艳不及一级明亮;叶底:芽 条均整,发醇适度。三级一一外形:条索紧实,较二级略粗,整度均匀,面张稍有松条;香气与滋味:香味醇正,鲜厚有收敛性, 祁红特征依然显著;水色:红明;叶底:条整,发醇适度。四级一一外形:条索粗实,叶质稍轻,匀净度较差,色泽带灰;香气 与滋味:香味醇正,有相应浓度,仍有祁红风味;水色:红明较 淡;叶底:均整度较差,色红而欠匀,夹有花青。五级一一外形:条索较粗,稍有筋片,匀净度较差,色泽带灰;香气与滋味: 香味醇甜偏淡,但无粗老味;水色:红淡;叶底:花青,稍含梗。六级一一外形:条索较松,夹有片朴,色泽花杂;香气与滋味:香 味粗淡,浓度不足;水色:红淡,明亮不够;叶底:红杂,较梗。七级一一外形:条索松泡,身骨轻,带片朴梗,色泽桔杂;香气与 滋味:香味低淡,有粗老味;水色:淡而不明;叶底:粗暗梗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