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幼儿绘画心理与特征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08633185 上传时间:2023-11-17 格式:DOC 页数:132 大小:4.5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章幼儿绘画心理与特征_第1页
第1页 / 共132页
第二章幼儿绘画心理与特征_第2页
第2页 / 共132页
第二章幼儿绘画心理与特征_第3页
第3页 / 共132页
第二章幼儿绘画心理与特征_第4页
第4页 / 共132页
第二章幼儿绘画心理与特征_第5页
第5页 / 共1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二章幼儿绘画心理与特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章幼儿绘画心理与特征(1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章 幼儿绘画心理与特征教学要点:幼儿绘画发展具有阶段性;幼儿绘画创作活动的心理过程教学时数:6课时教学内容:一、幼儿的生理、心理特征与绘画发展轨迹(一)儿童的生理、心理特征和绘画能力分为三个阶段(二)幼儿表现图像、色彩、构图、构思的发展轨迹(三)幼儿之间存在着不同的发展速率二、幼儿绘画能力的观察与分期(一)涂鸦期:1岁半至3岁(二)表象符号期:3至5岁(三)意象表现期:5岁至8岁三、幼儿绘画创作活动的心理过程(一)艺术视知觉阶段(二)艺术体验与反思阶段(三)艺术表达阶段四、多姿多彩的心象世界(一)幼儿绘画与智力(二)幼儿绘画与性格爱好(三)幼儿绘画能力与教育教学重点:幼儿绘画能力的观察与

2、分期教学难点:幼儿绘画发展具有阶段性精品.考核内容:幼儿绘画发展经历了哪几个不同的阶段?教学建议:1、欣赏3-6岁幼儿美术作品,寻找其区别与发展过程。2、通过绘画观察幼儿智力成长状况3、通过绘画窥视幼儿的内心世界,了解幼儿绘画潜能,探索与之相适应的科学教育体系本章主要学习内容:基础理论、实践探索、他山之石、拓展阅读、案例分析、在线交流、专家论坛。基础理论第一节 幼儿的生理、心理特征与绘画发展轨迹第二节 幼儿绘画能力的观察与分期第三节 幼儿绘画创作活动的心理过程第四节 多姿多彩的心象世界第一节 幼儿的生理、心理特征与绘画发展轨迹一、儿童的生理、心理特征和绘画能力分为三个阶段1直觉动作阶段这个阶段

3、一般在儿童三岁以前,即婴儿期,是儿童认知显现的初级形式阶段。这种认知是跟动作相联系的,在儿童绘画过程中表现为不受或少受运动神经和视觉控制的肌肉动作表现,在自我意识基础上凭感觉作画,画其所知非所见,无任何明确意图、计划和思维的控制,是在经常变化的游戏过程中进行的,游戏动作停止,思维、绘画活动也停止了。从儿童认知过程中,可以发现儿童学画并非象认字、识数那样,必须依靠老师教授。绘画是发育正常儿童的本能所致,他们往往在随心所欲的自娱中发展,本能地驾驭绘画语言,以此来表达自我的思想情感。这正是成人常常对儿童绘画不经教育,无师自通的一种魔法式的现象感到疑虑的原因。精品.由此可见,这是一种直觉动作思维。这个

4、阶段的儿童,表现有强烈的求知欲望,绘画主要以几何线条或几何形进行描绘。这种线和形也是粗线条、符号式的。例如,处在这个阶段的儿童看到彩笔和纸,都会有一种发自内心的冲动,跃跃欲试,常以徐疾的线条和稚拙的几何形进行无拘无束地涂鸦,整幅画面无系统,无秩序。儿童通过涂鸦得到视觉的、动作的、模仿意识方面的满足。在绘画的同时,儿童的握笔、用笔的能力不断提高,眼、脑、手的一致性不断发展。这个阶段是儿童绘画的启蒙阶段,在教学中要特别注意根据儿童的生理、心理特征,迎合儿童游戏作画的情趣,引导儿童自由自在地在玩中画,画中玩,为下一阶段学画打好基础。精品.2主观象征阶段这个阶段一般是在儿童45岁,即幼儿期。儿童的认知

5、特点是具体形象性以及初步抽象概括的可能性开始萌芽,尤其是儿童具体形象思维迅速发展,对形状有了初步的认识和理解。在不断地摆脱单纯的线和形的同时,努力赋予线和形的具体内容,并在整个幼儿期认知活动中占据主导地位。这个阶段的儿童已经可以握笔写字、画画了,但对所画的物象毫不顾忌其结构、比例的准确性,只凭自己的主观意象画,具有更为明显的主观性特点。能用一些简单的形象,画出一种类似“符号”的作品,这些“符号”也就是把所画的物象简化为最简单的基本形,概括为一种象征性图式,赋予象征意义。进而能把一个图形与一个以上的图形组合起来,达到人们能够认识的象征阶段。儿童常常在“自我中心”和表现欲的推动下,非目的性的随意画

6、出其主观想象中的物象。例如,这个阶段儿童能把一大一小两个圆(象征小鸡的身体和头)组合在一起,再加上两个三角形(象征小鸡的翅膀)就画成了一只小鸡。这种象征性的物象,尽管画得还不成样子,但这一阶段较之前一阶段更为重要。因为,在儿童绘画中产生了意义、象征,是一个从意象到具象的过渡阶段。在教学中要注意因势利导,鼓励儿童按自己的意愿,画自己喜好的物象,以此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提高儿童绘画能力。精品.3随意写实阶段这个阶段一般是在儿童6岁以后,即学龄期。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和智力的发展,儿童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渐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的重要时期。但这种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直接与感

7、情经验相结合的,仍然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在老师的引导下,能根据一定的目的、任务,自觉地进行主客观相吻合的、以物象外部特征为依据的绘画。也能进行简单的构图,形象趋于写实,色彩逐渐接近现实。但缺乏对对象细致深入的观察,不能完整地表现对象。这个阶段是儿童绘画的发展期,特别要注意培养儿童在抽象的基础上理解各种图形、大小、形状及其相互间的位置关系,避免“照猫画虎”,更不可把儿童绘画引入“样式化”、“概念化”的俗套。要在随意写实的基础上,给儿童充分自由想象、绘画的空间。精品.以上三个阶段是一个儿童在心理特征上,从表象到意象再到抽象的认知发展过程,而在绘画实践上却又是一个从抽象到意象再到具象的深入提高

8、的过程,从而初步揭示了儿童绘画的心理特征和阶段规律。由此可见,每个阶段都有明显的规律,一般是一个阶段接着一个阶段,后一阶段不能代替前一阶段,既不能超越,也不会倒退。同时,儿童绘画能力的提高也是与儿童生理、心理发展和年龄的增长相适应的,不是孤立进行的,是在其他各种能力的提高的同时而得到相应提高的,并呈现出阶段性。所以,儿童绘画与其自身的心理发展有着密切的、不可分割的关系。认识儿童绘画心理特征,遵循儿童绘画的阶段规律,对研究儿童绘画并由此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是极为必要的。唯有通过对儿童绘画的正确认识并结合儿童在各阶段表现出的心理特征和绘画能力,才能因材施教、逐层深化、不断提高儿童绘画教学水

9、平。二、幼儿表现图像、色彩、构图、构思的发展轨迹儿童的生理、心理特征和绘画能力经历了不同阶段,其过程是连续渐进的,呈现此消彼长的态势。它们的特点受到幼儿感觉、空间知觉、颜色知觉与注意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的制约。现就幼儿造型时,在表现图像、色彩、构图、构思中特点与发展轨迹作一简介:1幼儿在表现图像中的发展轨迹(1)笼统地用一个图形来表示精品. 早期幼儿运用的图像最多的是圆,圆被用作表示一切事物,并和一些简单的线条组合,以后逐步用方、半圆、梯形、椭圆、长方等一线条组合表示物体。 (2)图形逐步分解 幼儿用图形表示物体各部位的分化日趋明确。这些图形通常是以互不关联的形式出现,每个图形都是封闭的

10、、没有共同的边界。在画一个图形时,幼儿并不注意与其他部分之间的大小、方位的关系,因此,在将图形组合成物体时,常出现与客观事物极不符合、不合理的现象。 (3)用图形组合成各种图像 各种几何图形是幼儿组成图像的基本形式,认识和组合这些图形,表明了幼儿认识的发展与整体意识的产生。通过图形的不同组合来表现动态的世界 (4)用简单的轮廓线取代图形幼儿在逐渐把握描绘物体的基本特征后,开始尝试用简单的线条勾出物体的轮廓来取代呆板的图形,使图形融合起来。这一时期是幼儿美术创作十分重要的时期,将会出现大量令人佩服、眼花缭乱的图像。 2幼儿在表现色彩中的发展轨迹 色彩是美术作品的基本要素之一,在幼儿美术中更占有重

11、要位置。 (1)认识颜色,但不理会颜色 开始幼儿能说出一些颜色的名称,从最明显差别的颜色开始,逐步扩大认色范围,但他们在美术活动中常并不理会颜色,作品的色彩大都单调,很少换色。 (2)偏爱颜色精品. 幼儿开始从注意图像设计到注意颜色以后,表现出特别偏爱颜色,尤其是偏爱选用红、黄、绿等鲜艳的颜色,并喜爱在作品上选用许多颜色,时常使作品色彩杂乱和不协调。 (3)学会观察,选择与物体相似的颜色。 从分辨物体的固有色着手,将工具材料与客观物体的颜色建立对应。随着幼儿感知颜色能力的逐步提高,他们逐步会分辨颜色的细微差别,体会色与光的关系。幼儿对他们感知的颜色是经过加工处理表现的,并不是生活的原型。所谓选

12、择与物体相似的颜色,是带有一定的主观感受的,没有概念化的标准。 应特别注意的是:教师在幼儿无意识地选色时,切忌刻板地规定某个物体应涂成某种颜色。例如:太阳必须涂红色,树涂绿色等。因为这样做的结果会降低幼儿对色彩刺激的敏感,影响幼儿在感知的基础上,通过想象去进行创造。(4)学会配色配色是在更多地感知颜色的基础上通过想象进行创造,表现作品的气氛和个人对颜色的爱好。配色有一定的规律,此时幼儿尚不能理解这种抽象的配色色规律。他们从对颜色的审美感出发,依赖直觉体验,基本上是从对比明显的颜色调配开始,探索原色之间、原色与间色的对比,同种色深浅,变化运用复色等多种配色方法。(5)开始出现整体的色调在配色中,

13、幼儿开始注意整幅作品中颜色的调配,逐步体会颜色与内容之间的联系。3幼儿在绘画构图中的发展轨迹构图是表示作品中物体空间位置之间的关系,是一种高级的思维活动。精品.(1)杂乱早期幼儿不具备构图的意识,作品中大都是许多互不关联的图像,并且不受空间位置的约束,在成人看来会觉得它们似乎杂乱无章。(2)把所有的物体并列地安排在一条地平线上幼儿开始围绕一个主题进行思考,出现了最原始的构图,表现事物之间的左右关系,这种构图往往比较呆板。(3)摆脱地平线幼儿对物体之间空间位置的认识,从表现左右关系扩大到表现上下关系,并在画面上用上下关系来表示物体之间的前后位置,地平线的重要性随之降低,幼儿在摆脱地平线的尝试中使

14、构图更有变化。(4)出现重迭重迭的出现是幼儿作品从二维空间向三维空间发展的重要标志。幼儿对三维空间的认识与表现仅处于萌芽状态,他们只能注意物体之间明显的重迭,而且这种认识也是从直接观察出发,他们对物体前后位置与地平线的关系及物体的透视等三维空间尚不能理解。因此作品中会出现许多不合理的表现,但这种探索有利于发展幼儿的空间知觉能力,也为构图开辟了新的途径。(5)平衡构图的平衡是一种心理体验,幼儿在主动探索多种构图方法中体会画面的平衡,并在打破绝对均衡的呆板构图中寻求构图的变化,使作品图像的组合更灵活多变,达到更为丰富多彩的境界,表现为主观感受和审美能力的提高。4幼儿在绘画构思中的发展轨迹 幼儿构图

15、能力与思维逻辑性的发展密切有关,受年龄特点的制约特别明显。精品.(1)边想边画,随情绪与环境变化,不断变化作品内容,在作品上常出现众多相对独立、互不关联的图像(4岁前)。(2)出现最原始的主题,以一个图像为主题,其他图像均围绕中心图像展开,它们之间常没有关联(4岁4岁半)。(3)围绕主题思考,表示简单的人与人、人与物之间的关系(4岁半5岁)。(4)开始构思简单情节,在作品中表现某些因果关系(5岁以后)。(5)爱好表现情节,围绕展开丰富的想象,努力在作品上较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6岁左右)。(三)幼儿之间存在着不同的发展速率 发展心理学认为:在人生最初五六年中,个体心理的发展最为迅速,即使年龄相差较小,其心理发展水平也会表现出较大的差异。同时,尽管幼儿心理发展遵循着同样的阶段顺序,但发展速度总是因人而异的。 在幼儿美术的发展中,幼儿之间同样存在着不同的发展速率,在色彩、造型、构图、构思能力上均存在着差异。现以色彩为例,在美术表现能力上的差异作过统计比较:44.6岁4.75岁5.15.6岁5.76岁6.16.6岁作品数150张549张430张334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