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干版火棉胶到纸质干版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08632188 上传时间:2022-11-22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5.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干版火棉胶到纸质干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从干版火棉胶到纸质干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从干版火棉胶到纸质干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从干版火棉胶到纸质干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从干版火棉胶到纸质干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从干版火棉胶到纸质干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干版火棉胶到纸质干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从干版火棉胶到纸质干版湿版火棉胶摄影方法,影像清晰、感光度提高,并且 可以随时随意地洗印出多张照片。但是它在使用过程中有一 个致命的缺陷 ,就是涂布之后必须立刻拍摄,不能存放。 所以需要在拍照前,现场在玻璃片上涂布火棉胶,然后及时 装入相机内拍摄。如果等到火棉胶干燥板结了,就不能再使 用了。为什么湿版火棉胶干了以后就不能使用了呢?因为干 燥后的底版中的火棉胶的分子结构改变,整个粘胶层凝固板 结,碘化银的作用消失。很长时间,人们都在寻找一种方法, 就是使火棉胶即使干了以后,也可以拍摄,众多的发明家进 行了多项试验,但是效果都不够理想。后来是物理学教授陶配诺(j.M.Taupenot),于1855

2、年, 把这个问题解决了,他的方法就是在火棉胶里面加上蛋清。 蛋清干版火棉胶的方法是:选择一块干净的玻璃板上,要比 湿版火棉胶更加精心地清理和磨洗这块玻璃板,不然会影响 照片质量。然后在玻璃上涂上碘化过的火棉胶,再涂上一层 蛋清加上溴化铵和碘化铵,还有冰糖的混合物。这个经过涂 层处理过的玻璃板晾干后,放在一个密封的带槽的盒子里。 使用时取出,在硝酸银的溶液里浸一下。其他的工序就和以 前的湿版方法一样了。这种干版拍摄方法,把摄影师从现场涂布感光版的尴尬 境地中彻底解放出来。虽然与湿版火棉胶相比,干版法的感 光度低,需要更长的曝光时间。但是比湿版摄影法方便的是, 外出拍摄时可以不必携带许多涂布感光版

3、的器材和暗房设 备。于是轻装简从的干版摄影法,大受从业者的欢迎,摄影 师们奔走相告,学习这种新的摄影方法。干版火棉胶的拍摄 需要长时间的曝光,显影要半个小时,拍摄人像比较困难。 但是拍摄风景和翻拍画作却很实用,蛋清的涂层使拍摄效果 十分细腻、均匀。这种玻璃版,还不能说是真正的干版,因为它需要在六 个小时之内使用。如果想存放几天后再用,就要在浸好硝酸 银后,用水轻轻冲洗,把多余的硝酸银冲掉,使感光版上只 有碘化银,再涂上一层保护层,干燥后,就可以像上面介绍 过的一样,放在存片箱里存放了。这样准备好的玻璃版,装 在密封的片盒里(图1),拍摄时放在相机后面,在阳光下拍 照,需要曝光 45 分钟。1、

4、火棉胶时代的木质片盒,可以在正反面存储两张感 光版,装在机身后部以后,可以把插板拉出来拍摄。然后把 插板插回,再到暗房里冲洗。干版火棉胶的最大贡献,就是使得感光版可以事先制作 好,供摄影者随时随地使用。它不但改变了现场涂布制作感 光版的不便和落后的拍摄方式,促进了室外摄影的普及,也 为现代摄影感光材料的工厂式生产,打下了基础。摄影术的发展日新月异,与时俱进。干版火棉胶的使用 也越来越普及,它与摄影初级阶段的达盖尔法相比,有了革 命性的飞跃,与它的前身湿版火棉胶相比,更加实用和方便。 干版火棉胶的实用性与摄影市场的飞速发展和消费者的不 断需求相比,也逐渐显现出它的不足之处。其中感光版的感 光度低

5、,就始终是使用者的一个遗憾。人们也在实践中,尝试了许多方法来对干版火棉胶摄影 法加以改进。有一种比较重要的方法就是使用鞣酸,发明人 是少校军官吕塞尔(Charls Russell )。他在摄影实践中,不 满足于现有的底片的感光度,希望找出一种光敏度更快的方 法,经过不断的研究和实践,终于获得了成功。他发现在制 作感光版时,在原有的碘化银里加上鞣酸,可以提高感光版 涂层的光敏度。这种鞣酸是传统的葡萄酒酿造过程中的添加 剂,把它放在感光材料当中,还可以延长感光版的保存时间, 也不会减弱感光涂层的化学变化。加了鞣酸的感光版的感光度提高了,根据不同的光线变 化,最多用两分钟,最少只用 35 秒的曝光时

6、间就行了。拍 摄后在显影之前,先把感光版在有硝酸银的溶液中浸泡,把 硝酸银的涂层浸透,把水控干,再进行显影。显影是用焦醅 酸(连苯三酚)溶液加上一点酒精显影。如果需要加强图像 的显现,可以加上一点柠檬酸和一点硝酸银溶液,效果会更 好。定影用大苏打。加用鞣酸的方法是在 1861 年发布出去, 后来又被人们在使用中不断地完善起来。1864 年,英国人塞 斯(B.J.Seyce)和博尔敦(W.B.Bolton)又发明出溴化银干 版火棉胶乳剂,把硝酸银直接加进溴化碘火棉胶。后来莱阿(Carey Lea, 1823-1897)在1868年又加以改进,使这种方 法更加简单,感光版的感光度也有所提高。虽然人

7、们对火棉胶做了许多改进,但是感光度较低的问 题还是没有彻底解决,数十秒钟的曝光时间,对于拍摄动起 来的物体。还是十分困难。于是有人想到用明胶代替火棉胶。 真正把这一想法付诸实际应用的是英国医生玛多克斯( RichardLeacheMaddox ) ,在 1871 年发明的。他利用动物的 皮骨熬制成明胶,然后加入溴化银,加热,趁热涂布到玻璃 版上。明胶乳剂膜作为载体,不但不会减弱感光版的光敏度, 反而可以使感光版的光敏度大大提高,也便于摄影师携带外 出拍摄。由于明胶在潮湿的状态下体积膨胀,很容易被显影 液和定影液渗透,使得摄影后期的冲洗加工的效果明显加 强。这种明胶干版模式,也为现代感光材料生产

8、打下了基础。明胶出现以后,感光片的光敏度有了极大的提高。1878 年,英国的贝耐特(Charles Bennett)又把乳剂加热的时间进 一步延长,使得感光度比湿版火棉胶的最快速度又提高了数 倍之多。这一发明十分重要,它为摄影的快速曝光,敞开了 大门,也为现代工业化生产感光材料,创造了条件。一些为 摄影师生产干版的厂商开始出现,他们根据市场的需求,生 产各种规格的摄影感光版。这也是摄影史上的一次重大的转 折,从此以后,感光版生产商正式走上摄影的历史舞台,他 们与摄影师有了明确的分工。而摄影师也从繁琐的预制感光 版的工作中解放出来,不必再事先准备和涂布感光乳剂,他 们可以随时在商店里买到现成的、

9、带包装的干版感光片(图 2),从而为摄影的迅速发展,提供了条件。也使得一些眼光 敏锐的商人,发现了摄影也是一个巨大的消费市场,这里面 蕴藏着无限的商机,他们在这一全新的商业领域里大展拳 脚,为了将来的远大目标和壮丽前景,奠定下基础。2.法国里昂生产的干版火棉胶感光版。在摄影术发明的过程中,用纸做负片,一直是发明家的 努力方向。从摄影发明初期的塔尔波特开始,就一直没有停 止过。但是由于塔尔波特的克罗式摄影法的影像,不如达盖 尔法的金属版照片细腻,所以始终没有流行起来。自从玻璃 干版摄影法成功之后,人们又回过头来,开始了对纸张代替 玻璃制作干版的研究,最终取得了成功。纸质干版的研制成 功,在摄影感

10、光材料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它不仅使得感光版的重量和体积大大减少,而且使得坚硬不 可弯曲的“感光板”,过渡到柔软可以卷曲的“感光片”。这 是摄影感光材料史上的一场革命,这场革命,也为后来进入 到世界上所有家庭的“胶卷”,奠定了基础。纸质感光版,就是把照相机里的玻璃感光版换成纸质感 光版。这种纸质的负片,虽然没有玻璃版细腻,但是拍摄出 来的影像还是比较清晰的。它的最大的好处是重量轻,节省 存放空间。摄影师外出拍摄时可以携带许多大幅面的底片, 而且不用放在专门的有许多隔槽的密封箱里,只要用一个大 纸夹子夹起来就行了。缺点是透明度比较低,曝光时间比较 长。纸质感光版的研制历史过程很长

11、。在塔尔波特之后,有 许多人做过这方面的尝试。有人曾经试用过在纸上涂淀粉, 效果不够理想。后来是勒格雷(Gustave le gray)先生于1851 年,在法国发明了一种比较好的方法。他用普通的腊,涂在 纸上,腊把纸张上的微小的孔隙填平,增加了纸张的透明度。 印出的照片效果不错,而且操作简单。最大的好处是重量减 轻了,可以比较容易地到室外拍摄风景和建筑。干版火棉胶和纸质干版时代,虽然可以在商店里买到成 品玻璃版感光片,但是硬挺的感光版和照相机内繁琐的换片 装置,一直是困扰摄影师的拍摄速度和影响拍摄数量的关键 问题。当年有许多照相机,换片的方式非常不方便。譬如当 时的德国的R Huttig木制

12、箱式相机(图3),转盘式的金属片 镜后快门,由拉线控制。使用9X 12cm感光版,换片系统, 需要打开机身后面的背板(图 4),把装载感光版的金属片盒 推进去,再把背板压紧。把底部的插板拔出(图5),第一快 感光版暴露在镜头后面。拍摄曝光后,推进插板,插板把曝 光后的感光版推入机身上部的黑色皮囊。再拔出插板,第二 块感光版在背板和金属簧片的挤压下向前移动,到达拍摄位 置,准备下一次拍摄。如此循环往复,十分复杂和不方便。3. R Huttig木制箱式相机。4. 相机的后部上方有存片的皮囊,打开背板,可以装入 承载感光版的金属片盒。5. 相机底部的插板。美国的一个年轻的银行职员伊斯曼( Georg

13、e Eastman), 学习用火棉胶拍摄照片。他在 1884年,发明了一台机器, 可以在感光版上涂布乳剂药膜。并且试验把纸用蓖麻油浸 泡,增加纸的透明度。制作出纸质的负片。由于这种纸质负 片柔韧度非常好,聪明的伊斯曼由此萌生了一个大胆的想 法,如果能够制作出可以卷曲的“感光版”,不但使得摄影 师可以轻易地连续拍摄照片,而且可以把照相机的体积大大 减少。伊斯曼被这种卷曲的“感光版”的市场前景鼓舞着,很 快就试验制作出了卷装的纸质感光胶卷。也就是从这时开 始,人们开始改口,把这种能够卷曲的胶片,称作“胶卷”, 这个称谓也一直延续至今。当然,现在的胶卷,受到了数码 摄影的存储卡的冲击,不知道将来的前

14、景如何?不过,在胶 卷刚刚问世的时候,立刻引起了人们的注意。这种新兴的卷 装的纸质胶卷,可以装在特制的、相对小巧的片盒里,把片 盒的后背打开,把胶卷装入片轴,再通过滚轴,挂到另一个 片轴上。然后盖上后背,装到相机上,拉开插板,就可以拍 摄了。这种方法,就是我们现在使用的 135 和 120 相机的前 身。而在此之前的各种摄影法,如达盖尔银版法、湿版火棉 胶玻璃版、干版火棉胶玻璃版等,都是平板、硬性、不能弯 曲的感光版。伊斯曼创造性地把它们改装成柔韧、软性、可 以卷曲的感光胶卷。适时地利用纸质负片的卷曲性能,把照 相机的连续拍摄时的换片装置进行了革命性的变革,也为现 代感光胶卷的诞生,奠定了基础

15、,对推动摄影的普及,起到了重要作用。1886 年,伊斯曼的公司开张,批量生产这种纸 质的感光胶卷。这时候,有一位美国人古德温(Hannibal Goodwin, 1822 1900)先生,发现了一种更加理想的制作感光胶卷的物 质赛璐珞。它的特点是轻、软、透明,非常适合做感光胶卷的化学涂剂的载体。他在1 887年5月2日,申请了专 利,专利的名称是硝酸纤维素,或称纤维素硝酸酯。差不多 同一时间,伊斯曼公司也开始着手试制这种新型的感光片, 图 6、图 7 就是柯达早期的木箱式胶卷分装器。由于这种胶 片柔韧性好,易于卷曲,所以又被称之为“软片”。伊斯曼 公司又生产出自己的柯达品牌照相机The Kodak (图8),使 用卷装的胶卷,并且不断改革创新,为银盐感光材料开创出 全新的领域。6. 柯达早期的木箱式胶卷分装器。7. 胶卷分装器的内部。8. 柯达第一台照相机 The Kodak。本文摘自作者的新书摄影史话,中国摄影出版社出 版,略有删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