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案-隋的统一.doc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08627121 上传时间:2023-07-26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教案-隋的统一.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历史教案-隋的统一.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历史教案-隋的统一.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历史教案-隋的统一.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历史教案-隋的统一.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历史教案-隋的统一.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教案-隋的统一.doc(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历史教案隋的统一历史教案隋的统一教 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一课隋的统一所用教材:北师大版所任年级: 七年级教案设计者:青岛试验区第四中学王玉华一、教材分析p :1、本课在教材中地位置:本课将把学生带入一个“繁荣 与开放的社会中国封建社会的隋唐时期。”隋唐时期不仅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繁荣和鼎盛时期,更是中华文明在各方面都获得宏大成就的辉煌灿烂时期。隋朝为唐朝的强盛在各方面奠定了坚实的根底。所以本课在整个古代史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2、课时安排:1课时。3、重点与难点:“贯穿南北的动脉”一目是本课教学的重点。隋统一的条件是本课的教学难点,这主要考虑教材没有明确涉及及这一问题,需要学生根据教材提供的材料

2、,结合前面所学的内容和查阅资料进展学习。以上对于初一的学生来说尚有一定难度,需要老师加以说明解释与指导。二、教材简介:以课程标准为根据学生通过学习隋的建立、隋的统一、隋朝大运河的开凿,理解隋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短命但又极其重要的朝代。一是他完成了中国历史上继秦汉以后又一次大规模的统一,完毕了从东汉末年以来持续近四百年的分裂割据状态;二是隋朝空前的繁荣富庶,正如古人云“国计之富者莫如隋”;三是隋朝创立了一系列重要制度入三省六部制、科举制等;四是隋朝开凿了举世出名的水利工程大运河;五是隋朝虽然短暂,但他为唐朝的强盛在各方面奠定了坚实的根底。三、学法与教法:学法:1、引导学生课前预习通过查阅与本课知识

3、有关的所有资料、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前提下,课堂上让学生走上讲台讲述自己自学的情况、课本中所设计的内容及自己设计的各种问题,并且请全班同学一起参与解决问题,在学习过程中给学生留有空间来讲述、来补充。从而培养、调动学生主动、自主、探究式学第1页习的习惯。尽量给学生提供终生锻炼的理论。学生的课前预习效果及课堂参与均纳入评价过程平时的总成绩。教法:1、在查阅有关本课知识时指导学生从哪方面入手,材料的出处及启发在阅读材料的根底上提出的问题和提出问题的价值等等。指导学生渐渐地学会自学,对他们的自学要给予肯定、赏识,给学生制造成功感的气氛。在学习中逐步培养学生正确认识和评价历史人物的才能、学习在解决问题过程中

4、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使他们会学。2、本节课用读、议、练、讲、看、的方式完成知识体系。用这种学习方式,很可能出现学生在学习与讨论中时间上不能自控的情况,老师要很好地驾驭课堂,注意到重难点时间上的搭配,起到老师的组织、示范、指导作用。四、知识与才能:1、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隋朝的建立、隋的统一,以及大运河的开凿。2、理解隋文帝、隋炀帝,逐步培养正确认识和评价历史人物的才能。3、通过识读“隋疆域图”和“隋大运河示意图”,逐步培养和进步识读历史地图的才能。五、学情分析p :由于学生参差不齐,在学习过程中,注意观察不同层次学生提出问题、答复下列问题、补充问题、总结问题的情况,如态度、才能、效果等,对

5、较好的学生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对在参与中不够理想的学生也应在肯定其优点和长处的根底上,指出其缺乏,指明其应注意的地方和努力方向,并做出相应评价。课堂上学生的参与和效果进展相应的记录,并载入教学与学生评价过程平日考核表中。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使学生懂得国家统一的重要性和民族团结的可贵,知道人无完人,任何一位历史人物总是功过集于一身,隋文帝、隋炀帝也如此;逐步培养正确认识和评价历史人物的才能。理解隋朝大运河是世界上最古老、最长的运河,是我国劳动人民辛勤劳动与智慧的结晶。她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又一重大奉献,是中华民族的骄傲。第2页七、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八、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23分钟师

6、:通过上一学期中国古代史的学习,学生们已理解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前期的根本情况,弄清了中华文明的起、国家的产生及相应的社会变革,统一国家的建立和封建社会前期的政权分立与民族大交融等重要内容。下面请同学们回忆上学期所学的南北朝时期的各朝代及国家分裂的情况。生:用大屏幕展示复习导入新课的内容师:北周的外戚杨坚夺取政权建立隋朝,这就是我们本课所要学习的知识。生:齐读课前提示。大屏幕二新授课:时间在28-30分钟一、隋的统一13分钟师:请学生带着自己预习学习的内容和问题先看隋的建立与隋的统一的录像大屏幕屏幕内容完毕后,请几位学生走上讲台讲述本标题的内容。根据学生的讲述及所设的各种问题,请全班同

7、学一起参与,在参与中给他们留有空间来讲述、来补充。要尊重每一位学生的参与,让他们满足自己的表现欲与成功欲。设计理由:通过课前预习查资料可以使学生理解的知识面多而广、书上与课外所查的内容可以结合起来;查阅整理材料后对课本的知识印象更深;课堂上让学生充分地展示自己,在参与中锻炼和进步了查阅、分析p 、总结、表达问题的才能;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考察、课以培养学生课堂上答复下列问题、分析p 问题、解决问题的才能。补充完毕之后,进展隋统一一目的稳固。大屏幕在稳固学习中老师要强调隋建立的时间与隋统一全国时间的区别。师:589年隋灭掉南方的陈朝,完毕了分裂割据场面,完成了继秦汉之后中国历史上又一次统一。这个时间

8、一定要与隋朝建立的时间相区分。生:时空思辩:下面请同学们分组进展讨论。大屏幕:1、隋为什么能完成统一大业?第3页2、隋统一后为什么能富强?设计理由:通过讨论解决以下:北方民族的大交融,南方经济的开展;长期的分裂格局,人民渴望统一; 南方陈政权统治_; 隋为灭陈作了充分准备,战略战术运用得当。隋建立后励精图治,采取一系列改革前朝制度的措施,加强中央集权,政治稳定,社会经济迅速开展,经济繁荣,军事强大国力强盛,人口与垦田面积大幅度增长。讨论完毕后师:我们看看宋元之际的史学家马端临是怎样评价隋朝的?大屏幕为更好地说明本目,请学生看书上的隋朝疆域图,生:在地图上标出隋朝的都城与重要城市。大屏幕这样设计

9、:一可以直观地看出隋的富庶,二可以使学生对隋朝疆域有大体的印象。这一问题虽不是重点也不是难点,但不可无视,一那么它突出了隋朝的“富庶”这一典型特征,二那么它是联络第一目与第二目的桥梁和纽带,为此在完成讨论后,可以巧妙地过渡到下一目的学习。师:隋的富庶与大运河的开凿有无必然的关系呢?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与自己预习学习的内容和问题一起看一段隋朝大运河的录像大屏幕屏幕内容完毕后,大屏幕打出隋朝大运河示意图。二、贯穿南北的动脉时间17分钟 请几位学生走上讲台结合图:讲述本标题的内容。学习的方式方法和设计理由与前面根本一样。以下几方面是本目需解决的问题:1、关于大运河开凿的原因与条件:学生可以结合地理课

10、学过的知识自古以来南北交通多有不便。隋统一后,南北政治、经济、文化和交流需加强。为稳固统一成果,必须加强对东北、东南地区的控制。隋的富庶为大运河的开凿提供了坚实的物质根底。2、大运河的开凿与概况:着重理解三个点:洛阳、涿郡、余杭。四个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五大水系: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既三点、四段、五大水系让学生记忆。3、大运河开凿与通航的影响。开通后不仅成为南北政治、经济、文化联络的纽带也成为沟通亚洲内陆“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枢纽。结合课本的第4页问题:生: 进展大运河对生态环境方面会有哪些影响的讨论大屏幕讨论提示:隋开凿大运河时充分利用天然河道、湖泊;运河

11、通航后两岸大规模植树造林,这些措施都有效的保护了生态环境。师:我们的祖先在1千多年前就知道保护生态环境,作为一个新时代的青少年应从古人身上得到一些启示,你应怎样做呢?是不是应当从我做起、从如今做起保护好我们的环境呢?这样设计可以把遥远的历史拉近,不仅贴近了学生的生活,而且又进展了保护我们环境的教育。下面进展本目的稳固大屏幕下面请同学们看一段隋朝_的录像大屏幕隋朝_的原因本课没有涉及到,用这种方式为下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下面让同学进展本课的小结大屏幕时间8-9分钟小结后大屏幕进展学习检测请同学们记下知识点:大屏幕根据课后的要求:每课一得:大屏幕自我测评:大屏幕拓展延伸:课后写出一篇小文章:大屏幕设计理由:通过写历史小论文可以考察和培养学生搜集、整理历史信息的才能和正确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才能。之后老师做出相应评价,并将作品存入学生个人成长档案袋。最后剩余2-3分钟学生自己安排:1、感悟一下所学的知识,2、议论一下看还有什么问题,3、或预习新课。第 页 共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