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体力学综合实验指示书版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08626991 上传时间:2023-10-08 格式:DOC 页数:50 大小:51.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流体力学综合实验指示书版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流体力学综合实验指示书版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流体力学综合实验指示书版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流体力学综合实验指示书版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流体力学综合实验指示书版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流体力学综合实验指示书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流体力学综合实验指示书版(5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流体力学综合实验指示书(2014年版) 流体力学综合 实 验 指 示 书 向文英 江岸 城市建设与环境工程学院 二O一四年十一月 目 录 实验一 流体静力学实验 实验二 不可压缩恒定流能量方程实验 实验三 文丘里流量系数校正实验 实验四 不可压缩恒定流动量方程 实验五 实验六 实验七 实验八 实验九 实验十 沿程水头损失实验 局部水头损失实验 孔口与管嘴出流实验 雷诺与渗流实验 水面曲线与流动现象演示实验 明渠流动与堰流实验 实验一 流体静力学实验 一、实验目的 1、验证静力学的基本方程; 2、学会使用测压管与差压计的量测技能; 3、理解绝对压强与相对压强及毛细管现象; 4、灵活应用静力学的基

2、本知识进行实际工程量测。 二、实验原理 1、重力作用下不可压缩流体静力学基本方程: z? p ? ?c 2、静压强分布规律: p?p0?h 式中:z被测点相对于基准面的位置高度; p被测点的静水压强,用相对压强表示,以下同; p0水箱中液面压强; ? 液体容重; h被测点在液体中的淹没深度。 3、等压面原理:对于连续的同种介质,流体处于静止状态时,水平面即等压面。 三、实验仪器设备 实验仪器:流体静力学实验仪 仪器元件:测压管、U型测压管、打气球、通气阀、放水阀、截止阀、量杯 流体介质:水、油、气 实验装置如图: 128 四、实验要求 1、熟练并能准确进行测压管的读数; 2、控制与测定液面的绝

3、对压强或相对压强; 3、分析测定介质容重; 4、验证静力学基本方程; 5、由等压面原理分析压差值。 五、实验步骤与方法 1、熟悉实验装置各部分的功能与作用; 2、打开通气阀,使液面与大气相通。记录水箱液面高程 ?0和测压管液面高程? H 。 3、液面增压。关闭通气阀、放水阀、截止阀,用打气球加压,记录水箱液面高程?0和测压管液面高程 ?H,计算各点压强 pa ? 、 pb ? 、 pc ? 及各点测压管水头za? pa ? 、zb? pb ? 、zc? pc ? ;继续加压数次并 记录计算。 4、液面减压。关闭通气阀和截止阀,打开放水阀放出一定水量后关闭放水阀,记录水箱液面高程 ?0和 pc

4、测压管液面高程?H,计算各点压强 pa ? 、 pb ? 、 pc ? 及各点测压管水头za? pa ? 、zb? pb ? 、zc? ? ; 继续减压数次并记录计算。 5、分别加压三次,使U型测压管中水面与油水交界面齐平,记录水箱液面高程并计算其平均值,要求三次差值间的误差2mm。 6、分别减压三次,使U型测压管中水面与油面齐平,记录水箱液面高程算其平均值,要求三次差值间的误差2mm。 7、计算油容重?。 ?0和测压管液面高程? H H ?0和测压管液面高程? 并计 六、实验记录及数据处理 1、基本参数: 测点标高:?a? cm,?b? cm,?c? cm 基准面选在: 测点位能:Za?,Z

5、b?,Zc? 129 水溶重:?水?N/cm3 2、记录计算: 表1 压强水头与测压管水头测量成果表 单位:cm 七、问题及分析 1、在毛细管现象影响下,测压管的读数如何减少误差? 2、静止流体中,不同断面测压管水头线如何变化? 3、根据等压面原理,找出几个等压面。 4、当p0?0,求出p0绝对压强与相对压强;当p0?0,求出p0的相对压强、绝对压强和真空值。 130 实验二 不可压缩恒定流能量方程实验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均匀流的压强分布规律以及非均匀流的压强分布特性; 2、验证不可压缩流体恒定流动中各种能量间的相互转换; 3、学会使用测压管与测速管测量压强水头、流速水头与总水头; 4、了

6、解毕托管测速原理。 二、实验原理 1、均匀流断面压强分布规律: z? 2、不可压缩流体恒定流动能量方程: p?c z1?p1 ?1?21 2g?z2?p2 ?2?2?2 2g?hw 3、毕托管点流速: u?2g 式中:z被测点相对于基准面的位置高度; p被测点的静水压强,ps?p?2gh p?为压强水头;p s为滞止点的压强,用相对压强表示; ?2 2g ? 流速水头,?为动能修正系数; 液体容重;hw两断面间的水头损失; 比托管修正系数。 h两断面间的测压管水头差;? 三、实验仪器设备 实验仪器:能量方程实验仪 仪器元件:自循环供水系统、测压管、测速管、滑动测量尺、放水阀、秒表、水桶、电子秤

7、 流体介质:水、气 实验装置如图: 131 能量方程实验仪 四、实验要求 1、掌握均匀流过流断面的测压管水头分布规律; 2、分析非均匀流动转弯段上过流断面的测压管水头的变化规律; 3、分析测定各断面的压强水头、流速水头与总水头值及其相互转换; 4、测定点流速,了解毕托管测速原理; 5、绘制测压管水头线和总水头线。 五、实验步骤与方法 1、熟悉实验装置各部分的功能,记录有关常数; 2、启动供水系统,检查测压管液面读数并排气; 3、全开调节阀,稳定后利用体积时间法测定流量; 4、记录各点测压管水头、测速管值,计算相应水力要素如压强水头、流速水头、总水头、及测压管水头差和总水头差。 5、比较均匀流与

8、非均匀流断面的测压管水头值。 六、实验记录及数据处理 1、基本参数 水箱液面高程:?0? cm,上管道轴线高程?上? cm, 下管道轴线高程?下? cm 管道直径:d1?cm,d2?,d3? 2、记录计算 132 表1 测点液面读数与断面能量转换记录计算表 单位:cm 体积:V= cm3,测流时间:t= s,流量:Q= cm3/s 根据表1数据用方格纸绘制出总水头线H-H和测压管水头线P-P(见下图)。 133 表2 毕托管测速实验记录计算表 单位:cm 体积:V= cm,测流时间:t= s,流量:Q= cm3/s 七、问题及分析 1、均匀流断面测压管水头、压强分布与非均匀流断面测压管水头与压

9、强分布是否相同? 2、实际流体测压管水头沿程是否可以升高?总水头沿程变化如何?各部分能量如何进行转换? 3、当流量增加,测压管水头线是否变化? 4、如何利用现有的测压管与测速管测量某点的点流速? 5、毕托管测定的流速是否准确?原因何在? 6、沿程水头损失与局部水头损失如何测定? 134 135 实验三 文丘里流量系数校正实验 一、实验目的 1、通过测定流量系数,掌握文丘里流量计测量管道流量的计能; 2、掌握复式压差计量测压差的技能。 二、实验原理 1、不可压缩流体恒定流动能量方程: z1?p1 ?1?21 2g?z2?p2 ?2?2?2 2g?hw 2、连续性方程: ?1A1?2A2 3、文丘

10、里管流量测量原理: Q理论? 其中: K?d12d224d?d41422g(z1?p1?)?(z2?p2?)?K?h ?d12d22 4d?d4 142g , ?h?h1?h2?h3?h4 ?Q实 K?h Q实?K?h 式中:z被测点相对于基准面的位置高度; p被测点的静水压强,p?为压强水头;p s为滞止点的压强,用相对压强表示; ?2 ?g流速水头,?为动能修正系数; 液体容重;hw两断面间的水头损失; ?h两断面间的测压管水头差; K文丘里常数;?流量系数。 三、实验仪器设备 实验仪器: 文丘里实验仪 仪器元件:自循环供水系统、文丘里流量计、复式压差计、滑动测量尺、放水阀、秒表、水桶、电

11、子秤 136 1、测定管道实际流量; 2、绘制流量压差曲线图(Qh)、雷诺数与流量系数曲线图(Rel)。 五、实验步骤与方法 1、熟悉实验仪器,记录有关参数。 2、启动电源供水,全开流量调节阀,排除管道内气体;同时观察多管压差计液面是否全部处于滑动测量尺标尺读数范围内,若是则照步骤3继续;若不是则需: 3、关闭流量调节阀,待多管压差计液面稳定后逐次松开压差计上的两气阀,使1、4测管液面大约为28.5cm,2、3测管液面大约为24.5cm后拧紧压差计气阀,然后再全开流量调节阀检查压差计液面直至符合要求为止。 4、校核。关闭流量调节阀,检查多管压差计压差是否为零,即:?h=h1-h2+h3-h4=0。由于毛细现象的存在,容许校核时?h2mm。 5、全开流量调节阀,待流量稳定后测记流量、压差计读数并记入记录表中。 6、调节流量,照步骤5再测记多次。 7、实验完成后关闭流量调节阀,再次校核压差计压差是否在容许误差以内;若超过则应当排除故障重新实验。确认无误后关闭电源,将仪器恢复到实验前状态。 六、实验记录及数据处理 1、基本参数: 恒定液面高程:?0? cm,管道轴线高程:? cm 137 管道直径:d1?cm, 喉道直径:d2?, 水温: /1?0.0337T?0.000221T 运动粘度:?0.01775 2、记录计算: 表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