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如何指导学生开展调查研究活动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08623278 上传时间:2023-02-2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如何指导学生开展调查研究活动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如何指导学生开展调查研究活动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如何指导学生开展调查研究活动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如何指导学生开展调查研究活动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如何指导学生开展调查研究活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如何指导学生开展调查研究活动(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如何指导学生开展调查研究活动白庙河镇鸡鸣小学课题组 许爱军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综合性课程,它不同于以知识为中心的分科课程,又不同于结构化、知识化的综合课程,也不同于分科化的实践活动课程,它具有多元性、发展性、灵活性、开放性、创新性、实践性、整合性和全程性等明显特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基于学生的自主探索和研究、面向全体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实践,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科学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基本价值追求的新型课程教学范式。学生通过参与活动,立体式的学习新知识,运用新知识,多位的展示能力,发展能力。它适应了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又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求,为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创造了空间,为学

2、生参与、探究、理解新的社会问题提供了机会。它是一种新型的课程,从学生的反映来看,他们对新课程充满了好奇、向往,并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产生了前所未有的愉悦感、满足感。学生自设小组,自行设计,自己搜集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合作性和开拓性、创造性学习,真正做到寓乐于活动之中,寓教于活动之中,寓收获于活动之中。调查研究活动是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经常性的学习活动方式,教师要加强对学生进行调查活动方法的有效指导,应全面了解调查研究法,学会运用调查研究法。在学生活动实施之前,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调查研究法的专题讲座,向学生简要介绍调查研究法,让学生了解调查研究法的实施过程和基本规范、注意事项和操作要领,重点是指

3、导学生制定调查研究活动计划、指导学生设计简要而较规范的调查问卷、访谈提纲,指导学生进行调查数据的整理与分析,从而提高教师指导的针对性和学生调查活动的有效性。调查研究法是一种实证研究方法,是社会学的一种经典研究方法,因而通常也称为“社会调查法”,是指在一定科学思想的指导下,研究者通过运用一定的手段,向社会有关人员了解某种社会现象的状况,在搜集关于社会现象及其状况数据的基础上,分析社会现象问题的一种研究方法。因而,调查研究法的核心活动是调查和研究两个部分。调查研究的具体方式很多,但使用最经常的是问卷调查法和访谈调查法两种具体方式。那么,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如何指导学生开展调查研究活动?一、引导学生制定

4、好调查研究计划。调查研究计划主要包括:研究主题或课题的提出、研究方法的设计、研究过程的设计、研究资料的搜集、研究的任务分工、研究的时间安排等内容。中小学生进行的调查研究课题一般以某种具体的、单一的社会要素、社会现象为主。中小学生的调查研究课题不易过于庞杂,涉及的问题层次不易过多,否则,学生难以驾驭和操作。指导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具体研究主题或课题,进行基本研究方法的指导。要指导学生应用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系统化与综合化、概念分析、命题分析与推理逻辑等基本逻辑方法。要指导学生学会搜集、整理、分析与运用信息或资料的方法,提高学生的方法意识和方法操作的规范性,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发展创新意识

5、和创新能力。一旦调查研究课题提出并确定后,指导教师应指导学生对调查的课题或问题进行分解,引导学生把所要调查的问题适当分解成具体的层次、要素,使学生明确该问题需要搜集哪些方面的数据或资料。比如,某小学六年级一个班级的学生要进行“城镇居民读书现状的调查研究”,指导教师应引导学生分解“读书状况”的分析纬度:读书的数量(年平均读书量、家庭成员的读书总量、家庭藏书量、年购买图书量等)、读书的类型和图书的来源(喜欢读哪些书籍、每年进图书馆的次数、书籍的交换等)、读书的方式(读书的习惯、平均每天的读书时间)、读书与个人生活与工作的关系(读书与职业或工作的关系、读书与日常休闲生活的关系等)。二、引导学生做好调

6、查研究准备。1、确定调查对象和调查方式。选择和确定所要调查的对象的人群类型,即明确调查哪些领域、哪些部门、哪些工种的人。确定调查样本数量,即所要抽取的调查人数。确定调查方式,即明确调查的方法样式(是问卷调查还是访谈调查),确定调查的地点和时间,以及与调查对象的联络(公共场所下随机的大众调查除外)。2、准备必要的调查工具。调查工具除了调查问卷和访谈提纲外,还包括录音设备、记录设备等必要的工具,这也是调查方案中需要明确的。3、引导学生设计好调查问卷或访谈提纲。调查问卷的设计是一门技术,调查研究能否获取真实可靠的数据资料,与调查问卷的合理性直接相关。指导教师应学会设计调查问卷的方法,并指导学生在调查

7、实施之前,研制出简要而较规范的调查问卷。调查问卷一般包括题目、指导语、题干、答案、结束语等部分组成。题目置于问卷之首。指导语要简要说明调查的主要内容和调查目的、答题的基本要求。题干即对被调查者提出的问题。答案是为被调查者提供的与题干相应的选项。开放式的问题只留足必要的答题空间。结束语要对被调查者的合作表示感谢。调查问题及答案的设计。问题是问卷的核心,问题的设计要注意问卷问题的数量或问卷的容量,一般来说,一份问卷的问题数量不易过多,以30个左右的问题为宜。中小学生说设计的调查问卷的问题数量可以适当减少。问题的表述要注意语句简洁、明瞭,语义单一清晰。答案的设计格式是多样的,中小学生的调查问卷可以以

8、单项选择为主。准备选择的答案以3-5个为宜。访谈提纲主要设计需要向被调查者询问的主要问题。在访谈调查中,要注意记录有效的调查信息或资料。三、指导学生根据调查研究计划,顺利完成调查研究活动。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开展调查研究,目的不在于学习或学会“调查研究”方法本身,而在于通过调查研究,走进社会,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提高对他们感兴趣的社会要素、社会关系、社会现象、社会结构和社会活动的整体认识;在于通过调查研究活动,培养学生的“综合学力”,发展实践能力。因此,在调查研究活动的指导过程中,指导教师应注意以下几点。1、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科学态度。调查作为一种实证研究方法和工作方法,其合理性基础就

9、在于事实的客观性,用事实说话,用数据说话。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这是一种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在学生开展调查研究活动的过程中,指导教师要有意识地 2、培养学生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启迪学生的社会良知,增强学生对社会的责任感。调查活动的主题往往是以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为主,通过调查,引导学生合理地认识了解社会、认识社会。通过调查,关注社会现实,理解人间冷暖,走进社会不同的领域和社会活动,调查研究活动难免使学生认识到社会发展中的某些阴暗面,或者社会发展进程中不可避免的局限性,对此,指导教师应注重对学生的社会认知予以合理的引导,辩证地分析,以便启迪学生的社会良知。3、精心组织调查实施过程,提高

10、调查活动的有效性。调查活动往往要走出校园,走进社会场所,因而,指导教师应注重调查过程的有效组织,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提高调查过程的活动效率,使学生在真实的调查场景中获得有效的信息。四、指导学生撰写研究报告,总结归纳,得出调查结论。1、调查数据的整理与分析。鉴于中小学生不同的数学知识基础,指导教师要非常重视引导学生进行数据的整理与分析工作。数据的整理与分析要注意与问题提出部分的问题分解纬度相应。指导学生运用百分比、图、表等方式进行数据呈现。通过分析,得出初步的调查结论。2、撰写调查研究报告。调查研究报告的基本格式包括:a.问题的提出:说明调查的主要目的和调查内容。b.调查方法的设计:说明调查对象

11、、人数、调查的具体方式及调查过程;c.调查数据的整理与分析;d.调查结果;e.问题讨论;f.附件。调查研究报告、实验研究报告、小论文等研究结论的呈现方式都具有基本的格式或规范,指导教师应指导学生学会撰写研究报告,指导学生合理作注释,培养学生良好的文风和科学精神,禁止简单的“剪刀加浆糊”的不良文风。综合实践活动是正在探索中的一类新型课程,是面向全体学生开设的,以塑造学生完美人格,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实现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追求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相融合为价值取向,以贴近学生现实生活中最为关注的自然现象和社会问题为基本内容的非科学性综合课程。课程的基本特点是使学生不局限在书本里、课堂上、学校中,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交流、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活动,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真正把装进学生书包里的知识通过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的形式展现给学生,使学生能在对社会实现问题的思考、探究、尝试、参考和解决的自主性活动中获得积极的、生动活泼的发展,这是全面落实素质教育的关键所在。所以作我们在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中,要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地指导学生开展调查研究活动,从而培养学生观察、调查、分析整理、质疑、归纳、动手操作、创造等多方面的能力和培养学生顽强、环保意识、安全自保意识、团结合作等等优良品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