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中医内科主治医师考试大纲——基础知识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08622902 上传时间:2023-03-04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5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中医内科主治医师考试大纲——基础知识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2018中医内科主治医师考试大纲——基础知识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2018中医内科主治医师考试大纲——基础知识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2018中医内科主治医师考试大纲——基础知识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2018中医内科主治医师考试大纲——基础知识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中医内科主治医师考试大纲——基础知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中医内科主治医师考试大纲——基础知识(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8年中医内科主治大纲-第一部分基础知识考试学科单元细目要 点考试科目中医基础理论一、阴阳五行学说一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1.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12.说明人体的生理功能13.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14.用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1二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1.说明五脏生理功能与相互关系12.说明五脏病变的相互影响13.指导疾病的诊断14.指导疾病的治疗1二、藏象一藏象学说的概念和特点1.藏象的基本概念12.藏象学说的特点13.五脏、六腑、奇恒之腑的功能特点1二心1.主要生理功能12.生理特性13.与形、窍、志、液、时的关系1三肺1.主要生理功能12.生理特性13.与形、窍、志、液、时的关系1四脾1

2、.主要生理功能12.生理特性13.与形、窍、志、液、时的关系1五肝1.主要生理功能12.生理特性13.与形、窍、志、液、时的关系1六肾1.主要生理功能12.生理特性1六肾3.与形、窍、志、液、时的关系1七胆胆的生理功能1八胃胃的生理功能1九小肠小肠的生理功能1十大肠大肠的生理功能1十一膀胱膀胱的生理功能1十二三焦三焦的生理功能1十三脑脑的生理功能1十四女子胞女子胞的生理功能1十五脏腑之间的关系1.脏与脏之间的关系12.腑与腑之间的关系13.脏与腑之间的关系1三、精气血津液神一精1.人体之精的生成、贮藏与施泄12.人体之精分类与功能1二气1.气的生成12.气的生理功能13.气的运动14.气的分类

3、1三血1.血的生成12.血的运行13.血的生理功能1四津液1.津液的生成、输布与排泄12.津液的生理功能1五神神的生成与功能1六气与血的关系1.气为血帅12.血为气母1七气与津液的关系1.气能生津12.气能行津13.气能摄津14.津能生气15.津能载气1八精血津液之间的关系1.精血同源12.津血同源1九精气神之间的关系1.气能生精、摄精12.精能化气13.精气化神14.神驭精气1四、经络一经络学说1.经脉与络脉的区别12.经络系统的组成1二十二经脉1.十二经脉的走向交接规律12.十二经脉的分布规律13.十二经脉的表里关系14.十二经脉的流注次序1三奇经八脉1.奇经八脉的主要特点12.督脉的循行

4、部位与基本功能13.任脉的循行部位与基本功能14.冲脉的循行部位与基本功能15.带脉的循行部位与基本功能1四经络的生理功能1.沟通联系作用12.运输渗灌作用13.感应传导作用14.调节作用1五经络学说的应用1.阐释病理变化与其传变12.指导疾病的诊断13.指导疾病的治疗1五、病因一六淫1.六淫共同的致病特点12.六淫各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1二疠气1.疠气的致病特点12.疫疠发生与流行的因素1三七情内伤七情内伤致病的特点1四饮食失宜1.饮食不节12.饮食不洁13.饮食偏嗜1五劳逸失度1.过度劳累12.过度安逸1六痰饮1.痰饮的形成12.痰饮的致病特点1七瘀血1.瘀血的形成12.瘀血的致病特点13.

5、瘀血的病证特点1八先天因素1.胎弱12.胎毒1六、发病一发病的基本原理1.正气不足是疾病发生的内在因素12.邪气是发病的重要条件1二影响发病的主要因素1.环境与发病12.体质与发病13.精神状态与发病1三发病类型1.感邪即发12.徐发13.伏发14.继发15.复发16.合病与并病1七、病机一邪正盛衰1.邪正盛衰与虚实变化12.邪正盛衰与疾病转归1二阴阳失调1.阴阳偏胜12.阴阳偏衰13.阴阳互损14.阴阳格拒15.阴阳亡失1三气的失常1.气虚12.气滞13.气逆14.气陷15.气闭气脱1四血的失常1.血虚12.血行失常13.血热1五气与血关系失调1.气滞血瘀12.气虚血瘀13.气不摄血14.气

6、随血脱15.气血两虚1六津液代谢失常1.津液不足12.津液输布、排泄障碍七津液与气血关系失调1.水停气阻12.气随津脱13.津枯血燥14.津亏血瘀1八内生五邪1.风气内动12.寒从中生13.湿浊内生14.津伤化燥15.火热内生九疾病传变1.疾病传变的概念12.病位传变13.病性转化14.影响疾病传变的因素1八、防治原则一预防1.未病先防12.既病防变1二治则1.正治与反治12.治标与治本13.扶正与祛邪14.调整阴阳15.调理精气血津液16.三因制宜1内经一、气阴阳五行阴阳的基本概念、属性特征1二、藏象1.奇恒之腑、五脏、六腑的生理功能特点12.藏象的概念、藏象学说的基本内容13.谷食精气的输

7、布运行过程14.宗气、卫气、营气的循行与作用1三、病机1.阳虚则外寒,阴虚则内热,阳盛则外热,阴盛则内寒的机理12.百病生于气的发病学观点13.六淫的致病特点14.病机十九条15.五脏藏五神与五腑虚实证候1四、病证1.热病治疗大法与饮食宜忌12.五脏六腑皆令人咳的病机13.行痹、痛痹、着痹的成因1五、诊法辨别阴阳属性的重要性与四诊合参1六、论治1.正治法与反治法12.因势利导治则1七、养生1.人生长壮老的规律,肾气与生长、发育、生殖的关系12.养生原则与意义1伤寒论一、太阳病辨证论治一太阳病本证1.中风表虚证桂枝汤证12.伤寒表实证麻黄汤证、大青龙汤证、小青龙汤证1二太阳病变证1.太阳蓄水证五

8、苓散证12.太阳蓄血证桃核承气汤证13.热证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证、葛根黄芩黄连汤证14.脾虚证小建中汤证15.阴阳两虚证炙甘草汤证16.热实结胸证小陷胸汤证17.痞证半夏泻心汤证、旋覆代赭汤证1二、阳明病辨证论治一阳明病本证1.阳明病热证白虎加人参汤证12.阳明病实证调胃承气汤证、小承气汤证、大承气汤证1二阳明病变证湿热发黄证茵陈蒿汤证1三、少阳病辨证论治一少阳病本证少阳病本证小柴胡汤证1二少阳病兼变证少阳病兼变证大柴胡汤证1四、太阴病辨证论治太阴腹痛证太阴腹痛证桂枝加芍药汤证1五、少阴病辨证论治一少阴病本证1.少阴寒化证四逆汤证、真武汤证12.少阴热化证黄连阿胶汤证、猪苓汤证1二少阴病兼变证

9、1.兼表证麻黄细辛附子汤证12.疑似证四逆散证1六、厥阴病辨证论治厥阴病本证1.寒热错杂证乌梅丸证12.厥阴病寒证当归四逆汤证、吴茱萸汤证13.厥阴热利白头翁汤证1七、霍乱病辨证论治霍乱病辨治霍乱病辨治理中丸证1八、阴阳易瘥后劳复病辨证论治瘥后劳复证瘥后劳复证竹叶石膏汤证1金匮要略一、痉湿暍病篇一痉病证治柔痉证治瓜蒌桂枝汤证1二湿病证治1.风湿在表证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证12.风湿兼气虚证防己黄芪汤证1二、中风历节病篇历节病证治1.风湿历节证桂枝芍药知母汤证12.寒湿历节证乌头汤证1三、血痹虚劳病篇一血痹证治血痹重证黄芪桂枝五物汤证1二虚劳病证治1.虚劳失精证桂枝加龙骨牡蛎汤证1温病学一、温热类

10、温病二温热类温病主要证治5.热盛动风证治羚角钩藤汤16.血分证治犀角地黄汤17.真阴耗竭证治加减复脉汤18.虚风内动证治三甲复脉汤、大定风珠19.后期正虚邪恋证治黄连阿胶汤、青蒿鳖甲汤1二、湿热类温病一主要湿热类温病的传变规律1.湿温病的传变规律12.伏暑病的传变规律1二湿热类温病主要证治1.湿温病初发证治三仁汤、藿朴夏苓汤12.湿困中焦证治雷氏芳香化浊法、三仁汤13.湿阻膜原证治雷氏宣透膜原法14.湿热中阻证治王氏连朴饮15.湿热蕴毒证治甘露消毒丹16.湿热酿痰蒙蔽心包证治菖蒲郁金汤、苏合香丸、至宝丹17.暑湿郁阻少阳证治蒿芩清胆汤18.暑湿弥漫三焦证治三石汤19.余湿留恋证治薛氏五叶芦根汤

11、1三、温毒类温病温毒类温病主要证治1.大头瘟毒盛肺胃证治普济消毒饮12.烂喉痧毒燔气营血证治凉营清气汤1中药学一、中药的产地产地主要道地药材1二、中药炮制炮制目的与方法1.炮制目的12.常用炮制方法1三、药性理论一四气1.四气所表示药物的作用12.四气对临床用药的指导意义1二五味五味所表示药物的作用1三升降浮沉1.影响升降浮沉的因素12.升浮与沉降的不同作用13.升浮沉降对临床用药的指导意义1四归经1.归经的理论基础和依据1四归经2.归经理论对临床用药的指导意义1五毒性1.毒性的含义12.不良反应与副作用13.正确对待中药的毒性14.引起中药中毒的主要原因15.掌握药物毒性对指导临床用药的意义1四、中药的配伍与用药禁忌一中药的配伍1.配伍的意义12.配伍的内容1二中药的用药禁忌1.配伍禁忌12.妊娠用药禁忌13.证候用药禁忌14.服药时的饮食禁忌1五、中药的剂量与用法一剂量确定剂量的因素1二用法1.特殊煎法12.服药法1六、解表药一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