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化学上学期知识点总结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08620641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41.9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二化学上学期知识点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初二化学上学期知识点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初二化学上学期知识点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初二化学上学期知识点总结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初二化学上学期知识点总结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二化学上学期知识点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二化学上学期知识点总结(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二化学上学期知识点总结初二化学第一学期知识点总结 一、初中化学实验常用仪器: 1.仪器名称 2.取用药品的仪器: 托盘天平:取用一定质量的固体药品。 量筒:取用一定体积的液体药品。 胶头滴管:取用少量液体药品。 药匙或纸槽:取用粉末状药品。 镊子:取用块状固体药品。 3.仪器洗涤干净的标志:洗过的玻璃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二、实验基本操作: 1、药品的取用 取用药品的原则: 取用药品的“三不”原则:不能用手接触药品;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味;不能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取用药品注意节约:取用药品应严格按规定用量。若无说明,应取最少量,即:液体取12ml;固体只需盖

2、满试管底部。 用剩的药品要做到“三不”:既不能放回原瓶,也不要随意丢弃,更不能拿出实验室,要放在指定的容器里。 取用方法: 固体药品的取用方法 A、块状固体或密度较大金属颗粒:操作要领是一横、二放、三慢竖。 一横:容器横放; 二放:用镊子把块状药品放到容器口;三慢竖:把容器慢慢竖立起来,使药品或金属颗粒缓缓地滑到容器的底部,以免打破容器。 B、粉末状固体:操作时,做到“一斜、二送、三直立”。 往试管里装入固体粉未时,为避免药品沾在管口和管壁上,可先使试管倾斜,把盛有药品的药匙小心地送至试管底部,然后使试管直立起来。 液体药品的取用: 较多量:用细口瓶倾倒液体药品。 a细口瓶的塞子要倒放在桌子上

3、; b倾倒液体时,瓶口要紧挨着试管口,应该缓慢地倒; c拿细口瓶倒液时,贴标签的一面要朝向手心处; d倒完液体后,要立即盖紧瓶塞,并把瓶子放回原处。 较少量:用胶头滴管滴加,注意要“垂直悬空”,不能伸入到容器内部或接触容器内壁。 取用一定量的药品 液体用量筒:a量筒应放平稳,先向量筒内倾倒液体至接近所需刻度时,停止倾倒,改用胶头滴管滴加药液至所需刻度线; b读数时,视线应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1 若视线偏高,则读数实际量,读数偏大;若视线偏低,则读数实际量,读数偏小; 固体用 托盘天平 托盘天平:称量药品准确到0.1g 。 a 将游码拨零,调节天平平衡;b称量物放左盘,砝码放右

4、盘。称量物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应放在相同质量的纸片上;砝码要从大到小加,用镊子拨动游码; 称量物的质量=砝码的质量+游码的质量。 b. 注意:若左物右码放反,则称量物的质量=砝码的质量游码的质量。 2、物质的加热 酒精灯的使用:“两查、两禁、一不可” a、使用时先将灯放稳,灯帽取下正放在灯的右侧,以防止滚动和便于取用。 b、两查:查灯芯是否平整。 查酒精不可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也不应少于1/4。 c、两禁: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 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直接点燃另一酒精灯,。 d、一不可:用完酒精灯后,必须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吹灭。 e、用完后,立即盖上灯帽。 f、另外:酒精灯的火焰分为外

5、焰、内焰和焰心三部,外焰温度最高,给物质加热,应用外焰。 不要碰倒酒精灯,若有酒精洒到桌面并燃烧起来,应立即用湿抹布扑盖扑灭火焰。 、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试管、蒸发皿、坩埚、燃烧匙等。可以加热但必须垫上石棉网的仪器:烧杯、烧瓶、锥形瓶等。不能加热的仪器:量筒、集气瓶、漏斗等。 、固体的加热 加热前,先把玻璃容器外壁的水擦干,以免炸裂试管; 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防止 药品中湿存的水分受热后变成水蒸气后冷凝,冷凝水回流到热的试管底部,引起试管炸裂; 先给试管均匀加热,受热均匀后再固定在药品部位加热。 液体的加热 加热前,先把玻璃容器外壁的水擦干,以免炸裂试管; 试管内液体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3;

6、先给试管均匀加热,受热均匀后再加热试管的中下部 液体加热时,试管与桌面成45度角,试管口不能对着自己或有人的方向; 加热完毕不能立刻用冷水冲洗,以防容器炸裂。 三、仪器的连接及装置气密性的检查 1实验装置的连接及固定顺序:从下往上,从左往右 2装置气密性的检查: 操作要领:导管一端先入水,用手紧握试管,导管口不断冒气泡,手离试管,导管内水柱上升,可知装置气密性好。 四、物质的分离 1过滤:适用于可溶性物质与难溶性物质的分离。 (1)注意事项 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 二低:滤纸边缘低于漏斗边缘;漏斗中液面要低于滤纸边缘。 三靠:倾倒液体时烧杯嘴紧靠玻璃棒;玻璃棒下端靠在三层滤滤纸处; 漏斗下端

7、靠在烧杯内壁上。 2.本实验4次用到玻璃棒 ,玻璃棒的作用: 溶解时:搅拌,加速溶解 .过滤时:引流 .蒸发时:搅拌,使液体均匀受热,防止液体沸腾飞溅 .称量精盐时:转移固体 五、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1.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和联系 2 概念 本质区别 外观区别 举例 物理变化 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化学变化 变化时生成了其他物质的变化 有没有新物质生成 状态、形状、大小的改变 常伴随发光、放热、变色、生成气体、生成沉淀等。 水的三态变化,汽油挥发 镁条燃烧、碱式碳酸铜分解、铁生锈 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往往同时发生,在化学变化中,一定发生物理变化;在物理变化中,不联系 一定发生化学变化 2.

8、 物质的性质 、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光泽、味道、气味、密度、硬度、熔点、沸点、溶解性、延展性、导电性、导热性、磁性等。 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反应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如物质的可燃性、活泼性、稳定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毒性、抗腐蚀性等,或指能否与氢气、氧气、金属、非金属、氧化物、酸、碱、盐等发生化学反应。 、区别物质的性质和变化 物质的性质和变化是两组不同的概念。性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是变化的内因,而变化是一个过程,是性质的具体表现。在汉语表述中常常用“能”“会”“可以”等词加以区别。如“硫在氧气中燃烧”表述的是化学

9、变化;而“硫能在氧气中燃烧”表述的是硫的化学性质可燃性。 六、氧气的性质和制取 1. 氧气性质: 物理性质 通常状况下 色 无 味 无 态 气 密度 比空气略大 水溶性 不易溶于水 三态变化 淡蓝液体,淡蓝雪花状固体 液氧为了便于贮存、运输、使用,贮存在蓝色钢瓶中。 氧气的化学性质。 化学方程式 点燃C + O2 = CO2 木炭 氧气 二氧化碳 点燃S + O2 = SO2 硫 氧气 二氧化硫 现象 剧烈燃烧,放热,氧发出白光,生成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燃烧,放热,空气燃烧发出中淡蓝色火焰,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气体 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热量,产生白点燃2Mg +

10、O2 = 2MgO 色固体 点燃3Fe + 2O2 = Fe3O4 四氧化三铁 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注意事项 燃烧的木炭缓缓伸入集气瓶中。 集气瓶中放少量水,吸收二氧化硫气体 备注 表中化学反应均为化合反应 结论:氧气是化学性质在装置中放少量水或沙子,防止熔化的溅落物炸裂瓶底。 比较活泼的气体。氧气在氧化反应中提供氧,具有氧化性,是一种常见常用氧化剂。 2、氧气的用途: 供给呼吸,如医疗急救、登山、潜水。 支持燃烧,如炼钢、宇航、燃料燃烧。 3、氧气的制取: 氧气的工业制法:分离液态空气法 原理:液态氮和液态氧的沸点不同。 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反应原理: 加热高锰酸钾:2KMn

11、O4 K2MnO4+MnO2+O2 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2KClO3 2KCl+3O2 分解反应:由一种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 2 2HO+O 他物质的反应。 分解过氧化氢制取氧气:2H2O2 MnO 22MnO2 催化剂: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叫催化剂。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叫催化作用。催化剂可以重复循环使用。 3 制取装置: 发生装置 收集装置 固液常温型 固固加热型 排水法 向上排空气法 因为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略大) 检验: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到集气瓶中,如果木条复燃,则气体是氧气。 验满:把带火星的

12、木条伸入到集气瓶口,如果木条复燃,则氧气已收集满。 盛满氧气的集气瓶的放置:正立放置 :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1.实验步骤: 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用手握住试管的外壁,导管放入水中,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松手导管内有一段水柱回升,则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装:向大试管中装药品,试管口放棉花 定:固定在铁架上 点:点燃酒精 收:收集气体 离:将导管撤离水槽 熄 :熄灭酒精灯 2. 注意事项: 、铁夹应夹在离管口约1/3处 试管口略向下倾斜。 导气管不能伸入试管、集气瓶内太长。 酒精灯要用外焰加热药品所在部位 试管口要塞一团棉花。 收集氧气前,集气瓶要装满水,倒置于水槽中,集气瓶内不能有气泡。 刚开始加

13、热导管口有气泡冒出,不宜立即收集,要等到气泡连续并且均匀时再收集。 实验结束时,要先把导管从水中取出,再熄灭酒精灯。 七、元素符号 1.元素组成物质。如水(H2O)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高锰酸钾(KMnO4)有钾、锰、氧三种元素组成。 2.元素的存在。地壳中元素有多到少依次为:O、Si、Al、Fe、Ca;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氧;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铝(Al); 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氧;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钙。3.元素的分类:金属元素如Fe、Cu、Ca、Mg等; 非金属元素如H、O、Cl、Si等; 稀有气体元素如He、Ne、Ar等 4.元素的书写及表示方式 、元素国际上统一采用元素拉丁文名称的第一个字母表示,如果几种元素的第一个字母相同,就附加一个小写字母来区别。 、书写元素符号时应注意: 有一个字母的元素符号用大写字母表示;有两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第一个字母大写,第二个字母小写。 元素符号表示的意义:元素符号表示一种元素,还表示这种元素是一个原子。 如:“N”既表示氮元素,又表示一个氮原子 元素符号前的数字,只具有微观含义,表示原子的个数。如:“3H”表示三个氢原子;“2Fe”表示两个铁原子。 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