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病虫害防治技术要点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08614926 上传时间:2023-11-10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稻病虫害防治技术要点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水稻病虫害防治技术要点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水稻病虫害防治技术要点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水稻病虫害防治技术要点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水稻病虫害防治技术要点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水稻病虫害防治技术要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稻病虫害防治技术要点(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水稻病虫害防治技术要点一、稻瘟病的防治:稻瘟病是一种消灭性的病害,在防治上主要的抓好叶稻瘟和穗稻瘟的防治。1、叶稻瘟的防治:当田间出现病斑时,用20%三环唑可湿性粉剂100克,兑水45公斤喷雾防治;30%洁苗乳油15毫升,兑水45公斤喷雾防治,50%硫磺唑200250毫升/亩,连防二次,隔57天一次。2、穗稻瘟的防治:防治稻瘟病的最正确时期是破口期,药剂选用:175%三环唑可湿性粉剂亩用30克;240%富士一号乳油亩用150毫升;321、2%加收热必亩用100克。三种药剂任选一种,兑水45公斤喷雾防治,连防三次,隔57天一次。二、白叶枯、细菌性条斑病的防治:当田间出现病斑时,立即施药防治,药剂

2、选用:125%川化018可湿性粉剂亩用100克,兑水45公斤喷雾防治;2农用链霉素亩用2包兑水45公斤喷雾防治。三、纹枯病的防治:防治最正确时期为孕穗期。药剂选用:1亩用井冈霉素2包,兑水45公斤喷雾防治;275%稻曲纹枯灵可湿性粉剂亩用40克,兑水45公斤喷雾防治;330%洁苗乳油20毫升兑水45公斤喷雾防治。四、稻曲病的防治:稻曲病主要发生在生长后期,防治时期应抓住孕穗期或抽穗期,药剂选用:1亩用井冈霉素2包加15%粉锈宁100克,兑水45公斤喷雾防治;230%洁苗乳油25毫升兑水45公斤喷雾防治。370%纳斯津可湿性粉剂亩用40克兑水45公斤喷雾防治。五、稻飞虱的防治:稻飞虱主要栖息在稻

3、丛基部,吸取植株汁液,使水稻植株变黄,影响产量,防治药剂选用:25%优乐得可湿性粉剂亩用30克:225%速灭威可湿性粉剂亩用100克,兑水45公斤喷雾防治;320%蚜螨灵乳油亩用100毫升兑水45公斤喷雾防治。4赛嗪酮或10%吡虫啉30克/亩兑水45公斤喷雾。六、稻螟虫的防治:稻螟虫为害水稻后造成枯心或白穗,防治药剂选用:198%巴丹原粉亩用30克拌细土25公斤撒施;250%螟怕可湿性粉剂亩用80克兑水45公斤喷雾防治;325%喹硫磷乳油150毫升兑水45公斤喷雾防治。七、粘虫的防治:粘虫是一种迁飞性害虫,主要以幼虫咬食叶子,造成缺刻,甚至吃光叶片,防治药剂选用:25%敌杀死乳油亩用40毫升,

4、兑水喷雾防治;250%二嗪农乳油,亩用50毫升兑水45公斤喷雾防治。稻曲病的发生与防治摘要:稻曲病是水稻后期发生的一种真菌性病害。近年来,在各地稻区普遍发生,而且逐年加重,危害较大。一、发病规律稻曲病主要以菌核在土壤中越冬,其次也可借厚垣孢子在被害谷粒或健谷颖壳上越冬。次年78月,当菌核和厚垣孢子遇到适宜条件时,即可萌发产生子囊孢子和稻曲病是水稻后期发生的一种真菌性病害。近年来,在各地稻区普遍发生,而且逐年加重,危害较大。一、发病规律稻曲病主要以菌核在土壤中越冬,其次也可借厚垣孢子在被害谷粒或健谷颖壳上越冬。次年78月,当菌核和厚垣孢子遇到适宜条件时,即可萌发产生子囊孢子和分生孢子,侵入水稻花

5、器及幼颖。病菌早期侵害子房、花柱及柱头,后期侵入幼嫩颖果的外表皮,蔓延到胚乳中,然后大量繁殖并形成子座。病菌侵染后,首先在颖壳合缝处露出淡黄色菌块,后膨大如球,包裹全颖壳成墨绿色,最后龟裂,散出墨绿色粉末。二、影响发病因素1.气候条件。气候条件是影响稻曲病菌发育和侵染的重要因素。稻曲病菌在温度为2432均能发育,以2628最为适宜,34以上不能生长。同时,稻曲病菌的子囊孢子和分生孢子均借风雨侵入花器,因此影响稻曲病菌发育和侵染的气候因素以降雨为主。在水稻抽穗花期雨日、雨量偏多,田间湿度大,日照少一般发病较重。2.品种。一般晚熟品种比早熟品种发病重;秆矮、穗大、叶片较宽而角度小,耐肥抗倒伏和适宜

6、密植的品种,有利于稻曲病的发生。此外,颖壳外表粗糙无茸毛的品种发病重。 3.栽培管理。栽培管理粗放,密度过大,灌水过深,排水不良,尤其在水稻颖花分泌期至始穗期,稻株生长茂盛,假设氮肥施用过多,造成水稻贪青晚熟,剑叶含氮量偏多,会加重病性的开展,病穗病粒亦相应增多。三、防治对策1.选用抗病品种。淘汰感病品种,因地制宜地选用抗病品种和比拟抗病品种。 2.消灭初侵染源。翻耕整地时,结合防治纹枯病,捞除浮渣,消来越冬菌核。并做好种子消毒工作,用2%3%石灰水或50%多菌屡500倍液或采用500倍液强氯精浸种12小时。3.合理追肥,科学管水。在施肥上应施足基肥,早施追肥,增强稻株抗病能力,切忌迟施、偏施

7、氮肥。在水浆管理上宜干干湿湿灌溉,适时适度晒田,增强稻株根系活力,降低田间湿度,提高水稻的抗病性。4.适时喷药防治。老病区或杂交稻种植集中的地区,或水稻在抽穗场花遇到雨日多、湿度大的天气,应在孕穗末期至破口期前23d及时喷药防治,一般每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g对水70kg喷雾。或在始穗前6d左右每亩用50%甲基托布津加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雾防治。稻穗颈瘟的防治误区摘要:稻穗颈瘟是发生在穗颈穗轴与稻穗连接部位上的稻瘟稻穗颈瘟是发生在穗颈穗轴与稻穗连接部位上的稻瘟病。稻穗颈是将稻叶制造的光合产物输送到穗部的必经之道,也是稻株最易感染稻瘟病的部位。始穗后,叶鞘松弛,为稻瘟菌侵入开了方便之门

8、。同时穗轴刚伸长时穗颈部位比拟幼嫩,是稻株最薄弱的地方。对于一些感瘟品种或抗性较差的品种,稻瘟病菌很容易从穗颈节侵入而染上稻瘟病。染病后,随着病菌的繁殖和危害,穗颈节坏死,输送到穗子的养分通道便被阻断,于是形成白穗或瘪粒的稻穗,农民称之为“卡掌卡脖子。一旦穗颈染上稻瘟病,轻者严重减产,重者根本失收。近年来之所以稻穗颈瘟发病严重,主要原因是防治不力,在防治上存在以下误区。白穗时才施药稻瘟病病菌刚侵入时,一般不表现病症,发病初期表现不明显。而等到穗颈因病坏死而出现白穗时再防治,为时已晚。防治稻颈瘟一般要在破口始穗期用药,感瘟品种或不抗瘟品种或生长过旺的丘块,还要在齐穗期抽穗达80%左右时再用药一次

9、。苗瘟不严重的丘块抽穗时不用药。苗瘟是发生在苗期分蘖期的稻瘟病,与穗颈瘟相比,仅是发生时间和部位不同而已。有些品种,较抗苗瘟,但未必抗穗颈瘟。且稻瘟病发生受环境影响较大,分蘖期发病条件不适宜,苗瘟发生也可能并不严重;如穗期条件适宜,又可能表现出感病。如果是感瘟品种或不抗病品种,穗期又遇阴雨温湿条件,无论苗瘟发生轻重,都可能导致穗颈瘟的大流行。因此,如果是感瘟品种或不抗瘟品种,或者是历年稻瘟病发生严重的地区或丘块,即使苗瘟不严重,也要加强对穗颈瘟的防治,抓住破口始穗期齐穗期、各用药1次。抗瘟较强的品种在抽穗时不用药对稻瘟病绝对抗病的品种是没有的,抗性是相对的。虽然抗瘟品种发病率明显低于感病品种,

10、但是如果种植在常年发病严重的地方或丘块农民称之为稻瘟病的老窝,或偏施氮肥、营养生长过旺、抽穗期遇上阴雨连绵的天气,也可能发病。对于常年发病丘块,即使是抗性品种,也要注意防治穗颈瘟;偏施氮肥、营养生长过旺的丘块,无论是抗病品种还是感病品种,都不可无视对穗颈瘟的防治。抽穗期遇雨不用药抽穗期出现阴雨天气有可能严重发病,如感瘟品种种植面积较大的地方,还可能引起穗颈瘟的大流行。因此,防治穗颈瘟要在水稻破口始穗期和齐穗期各施药1次,施药后8小时遇雨还要补施。即使是阴雨天,也要抢住雨中间隙用药。优质稻、多年种植的品种或组合、苗瘟比拟严重的丘块、植株生长过旺的稻田、山阴田、冷浸田及抽穗期降雨的丘块,都要在破口

11、始穗期、齐穗期各用药1次。一般每667平方米每次用20%三环唑150克或40%富士一号100克,对水60-70公斤配成药液喷施,将植株喷透。交替使用对口农药可以提高防治效果。水稻纹枯病各部位发病病症摘要:叶鞘染病:近水面处产生暗绿色水浸状边缘模糊小斑,后渐扩大呈椭圆形或云纹形,中部呈灰绿或灰褐色,湿度低时中部呈淡黄或灰白色,中部组织破坏呈半透明状,边缘暗褐。发病严重时数个病斑融合形成大病斑,呈不规则状云纹斑,常致叶片发黄枯死。叶部病症:病斑呈云纹状叶鞘染病:近水面处产生暗绿色水浸状边缘模糊小斑,后渐扩大呈椭圆形或云纹形,中部呈灰绿或灰褐色,湿度低时中部呈淡黄或灰白色,中部组织破坏呈半透明状,边

12、缘暗褐。发病严重时数个病斑融合形成大病斑,呈不规则状云纹斑,常致叶片发黄枯死。叶部病症:病斑呈云纹状,边缘褪黄,发病快时病斑呈污绿色叶片很快腐烂。茎秆受害:初为污绿色,后变灰褐色,常不能抽穗,抽穗的秕谷较多。湿度大病部长出白色网状菌丝,后会聚成白色菌丝团并形成菌核,菌核深褐色,易脱落。高温条件下病斑上产生一层白色粉霉层。发生规律:病菌主要以菌核在土壤中越冬,也能以菌丝体在病残体上或在田间杂草等其它寄主上越冬。第二年春春灌时菌核飘浮于水面与其它杂物混在一起,插秧后菌核粘附于稻株近水面的叶鞘上,条件适宜生出菌丝侵入叶鞘组织为害,气生菌丝又侵染邻近植株。早稻菌核是晚稻纹枯病的主要侵染源。菌核数量是引

13、起发病的主要原因。每亩有6万粒以上菌核,遇适宜条件就可引发纹枯病流行。高温高湿是发病的另一主要因素,气温1834都可发生,以2228最适。发病相对湿度7096%,90%以上最适。长期深灌,偏施、迟施氮肥,水稻郁闭,徒长促进纹枯病发生和蔓延。防治方法:1. 打涝菌核,减少菌源。要每季大面积打涝并带出田外深埋。2.加强栽培管理,施足基肥,早施追肥,不可偏施氮肥,增施磷钾肥。采用配方施肥技术,使水稻前期不披叶,中期不徒长,后期不贪青。灌水做到浅水分蘖、够苗露田。晒田促根、肥田重晒、瘦田轻晒、湿润长穗,不提前断水、防止早衰,要掌握“前浅、中晒、后湿润的原则。3.药剂防治方一: 2.5%井冈霉素100m

14、l。用法:对水50公斤喷雾或对水400公斤泼浇。4.药剂防治方二:120%粉锈宁乳油5076ml;2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0g;3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g;430%纹枯利可湿性粉剂5075g;550%甲基立枯灵(利克菌)可湿性粉剂200g。用量:每667用药液50公斤。水稻恶苗病的防治摘要:恶苗病又称公稻子,从苗期到抽穗期均可发生。恶苗病菌寄生或附着在种子上,种子带菌是恶苗病发病的主要原因。重病种子往往不能发芽,或萌发后不久幼苗即可死亡。轻病的种子长出的病苗徒长,比健株高出1/3,植株细弱,全株呈黄绿色,根系发育不良,局部病苗在插秧前后死恶苗病又称公稻子,从苗期到抽穗期均可发生。

15、恶苗病菌寄生或附着在种子上,种子带菌是恶苗病发病的主要原因。重病种子往往不能发芽,或萌发后不久幼苗即可死亡。轻病的种子长出的病苗徒长,比健株高出1/3,植株细弱,全株呈黄绿色,根系发育不良,局部病苗在插秧前后死亡。成株期一般在插秧后一月左右出现病株,病状与苗期相似,病株分蘖少或不分蘖,节间显著伸长,下部几个茎节上生有许多倒生的不定根。病株抽穗后剑叶开角度比正常株大。重病在孕穗期枯死,轻病常提早抽穗,穗形短小籽粒不实。天气潮湿时,在枯死病株的叶鞘上长满淡红色或白色霉状物为恶苗病病菌。防治方法:水稻恶苗病是以种子传播为主的病害,种子带菌是主要的侵染来源,因此建立无病留种田,选留无病种子和做好种子处

16、理是防治的关键。 1.建立无病留种田:留种田应选择无病或发病轻的田块,单打单收。2.种子消毒处理:10%浸种灵10毫升对水50公斤浸稻种40公斤,种子和药液比为1:1.25,水面要高出种子10厘米,在室温10-15条件下浸种5-7天。每天早、晚各搅拌一次,浸种后可直接催芽播种。25%施保克、25%使百克、25%菌威均为同一类药剂。分别用10毫升对水50公斤浸稻种40公斤。浸种方法同浸种灵。同一类杀菌剂使用时间长容易引起病菌的抗药性,如恶苗灵、901等药剂由于在我省使用时间过长对恶苗病的防效明显下降,应及时更换新的药剂。更换药剂要注意不能更换一样成分的同一类药剂,要选择不同成分的新药剂。目前浸种灵和米酰胺类杀菌剂如施保克、使百克、菌威等药剂药效高且本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