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泉城》教学反思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08613049 上传时间:2023-01-18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32.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选)《泉城》教学反思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精选)《泉城》教学反思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精选)《泉城》教学反思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精选)《泉城》教学反思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精选)《泉城》教学反思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选)《泉城》教学反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选)《泉城》教学反思(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泉城教学反思 泉城教学反思1(2002字)泉城一课,位于苏教版语文教材第五册的第二单元。课文以“总分总”的构段方式,介绍了泉城济南最具特色的自然景观,并以优美的笔调,赞美了济南泉水的奇丽。 _介绍的是第一课时中对第一段的教学思考,教例如下:说起济南,自然会想起济南的七十二泉。这些泉,有的白浪翻滚,好象银花盛开;有的晶莹剔透,好象明珠散落;有的声音洪大,听起来如虎啸狮吼;有的声音低细,听起来如秋雨潇潇。其中最著名的要数珍珠泉、五龙潭、黑虎泉和趵突泉了。该段共三句,第一句点明泉多,第二句用“有的有的”句式,从形态,声音等不同角度,反映济南名泉的全貌,第三句点明其中的四大泉水是七十二泉中最负盛名的。

2、 在读过教材后,我落笔写教案,却发现久难下笔,心中一直缠绕着这么几个问题:1、语文课我们到底要教给学生什么?仅仅是领着学生在课文内容上纠缠不清吗?实验部接受课程改革后,每周仅安排8节语文课。去掉一节写字课,一节作文课后,阅读课也就所剩无几了。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得到有效的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恐怕在教学方式及教学内容的安排上需作新的取舍。2、“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这话说得没错。但是,没有足够思维活动的读,是否有效?读的外显形式仅仅是照文出声地朗读吗?是否应该增加说、演、画等读的其它外显形式?3、综观泉城一课,语言美则美矣,但是,那是以成年人的体验与眼光抒发的美,三年级的孩子有足够的生

3、活体验去感受这份美吗?我们怎样把课文语言转化得更为贴近学生生活经验呢?4、新一轮课程改革方案要求我们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我校“生活教育理念”也一贯强调:要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师生之间要建立一种平等的对话关系。但是细看语文课堂教学,尤其是一些公开课、展示课,或许是为了追求过程的流畅,形式的完美,能尊重学生思维方式,允许学生当堂提出问题的,微乎其微!我们怎样才能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呢?鉴于以上考虑,根据教材特点,我制订了如下教学目标:读中有思,引导提问,读懂感悟第一自然段。模仿第一段构段方式,观察课外活动场面,用“有的有的有的有的”练习说话、写话。在实施该目标时,我作如下教学操作:1、读中

4、仿句,帮助积累句式。在读过第一句后,我出示如下句式让学生仿说:说起无锡,自然会。说起北京,自然会。说起杭州,自然会。说起,自然会。这不仅帮助学生积累句式、扩充知识,还对活跃课堂气氛有一定帮助。2、读中有思,培养质疑解疑能力。古人说得好:“读书无疑须有疑,有疑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疑问是思维的契机,创新质疑则是创新的先导。人类的思维活动往往是由于要解决当前面临的问题而引发的。因此,在读准第二句后,我鼓励学生:“有什么不懂的地方,请提出来。”此时,往往是课堂上最活跃的时候,学生在提问与解疑的过程中,尽享学习乐趣:他们提出:“白浪翻滚”一词不懂,我引导学生联系“银花盛开”配上动作,加以想象感悟

5、;又提出“晶莹剔透”一词不懂,我以实物演示;还有同学提出“虎啸狮吼”“秋雨潇潇”不明白,我领着学生在拟音中感悟。在理解之后,学生再进行感情朗读,学生便显得劲头十足。3、读中有悟,发现句式特征。在以往的阅读教学中,学生只要理解词义,能感情朗读,便大功告成了。久而久之,学生的思维必定僵化。这一次,我让学生再仔细读这一句,找一找是否有什么相同之处。学生一般能找出:有四个“有的”。前两个“有的”是讲泉的形态,后两个“有的”是描述泉的声音。每一个“有的”都是先讲看到或听到的情景,再讲作者的想象。4、读中仿说,完成迁移练习。帮助学生悟透句式特征之后,我引导学生“将目光转移到欢腾的操场上”,仔细看看同学们开

6、展了哪些活动,是怎么开展的?又采用先扶后放的方式,引导学生先说说第一个“有的”。有了前一段教学的铺垫,学生还是很愿意说的,请听:“同学们有的正在踢足球,一位同学凌空一脚,那球像长了翅膀一样,直向球门飞去,守门员来个?猛虎扑食?,把球牢牢抱住。”此时,我又引导学生拓展思路-既能对运动器材展开想象,又能对运动时的动作展开想象,观察其它运动项目,用四个“有的”说话、写话。这样的教学活动,也许过程不够完美。但是,学生确实乐意投身其间,读、思、说、写合一,在这一过程中提高了语文能力。泉城教学反思2(697字)泉城是一篇写景状物的散文,介绍了泉城济南最具特色的自然景观。济南泉水多如繁星,却各具风采。作者在

7、细致观察的基础上,描写了济南名泉的奇丽景色,抒发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_是很典型的总分总结构的课文,各段的布局及写法也很相似。2-5段分别介绍了珍珠泉、五龙潭、黑虎泉和趵突泉这四大名泉,都是先介绍泉的位置,再抓住各自特点重点勾勒和描绘。写珍珠泉抓住它的神奇,五龙潭则体现其泉多的特点,黑虎泉展示了它的气势大,趵突泉则详细地介绍它的面积大、池水清及泉的美。作者用词准确,描绘得相当细致:一个“涌”字仿佛让读者感受到珍珠泉水流势快及水的多;“冒”则让人感受到泉水少而缓。“汇注”则是说泉水从几个方向流入,而“喷吐”则是强调泉水流量多流势猛。如何让学生体悟作者遣词造句的妙处,课上我让学生去细细地品读

8、_的语言文字,抓住关键词句体会泉水的特点,并采用了对比法和情境法,让学生感受到了全文的语言魅力。比如:在比较“涌”与“冒”时,学生认识到二者意思接近,但对于二者区别却不清楚。这时显然学生还不能深入文本,了解珍珠泉和趵突泉水流特点。这时我提出“这两个词可以互换吗?学生众说纷纭。我引导学生再读课文,通过比较,学生从“忽聚忽散,忽断忽续,忽急忽缓”感受到珍珠泉水流相对少而急用“涌”,而用“冒”是因为趵突泉泉水多而缓。二者是不可互换的!在理解的基础上,再通过读,丰富孩子的情感想象。我引导学生开展了赛读,评读。通过赛读、评读,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朗读水平,最终达到通过读,丰富学生情感想象的目标。泉城教学反

9、思3(715字)关于济南的泉水,很小的时候就有听闻,上师范的时候,有机会去了济南,亲眼见到了那姿态各异的泉水,惊叹之余,真想写下它来,可是在教科书中就知道老舍先生已经写下趵突泉这一名篇。今天又一次走进济南泉城,遗忘了的记忆如潮水般涌出。泉城中多眼泉水,在作者的细致的描绘中各展丰姿。教学本课,首先通过自读了解全文内容,学生说说在济南看到了那些著名的泉池?整体掌握全文。接着步入文本语言文字,学生通过细致读自身喜欢的“泉池”,从文本的字里行间中找出喜欢的原由,给大家介绍介绍。在深入文本时,抓住作者如何将不同泉池的特点描写得生动详尽的,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的教学。片断:一个学生在读“泉水便从老虎口中不时

10、地喷吐出来”时,将“喷吐”读成了“喷”,抓住这个契机,因势利导,请学生联系上下文,说说是此处是用“喷吐”好,还是“喷”好。生:我觉得“喷吐”好,因为这段中有这样一句“水声暄腾,昼夜不息”这里说明水量很大,喷的时候,一定还有些水从虎口中流出,所以才是“喷吐”生:我也觉得“喷吐”好。因为这里的水是从老虎口中流出的,老虎的威风都在这两个字中表示了。生:我觉得“喷吐”好,这一句中有个“不时”的词,说明水没有间断,而喷有时要停歇一下。最后,我们一同到课文的第一段,欣赏没有看到的,作者没有机会描绘到的“泉眼”。体会泉水的声音,姿态不同,加深对泉水的整体印象。学生课堂表示十分积极,对语言文字的理解也有独到之

11、处。泉城教学反思4(1063字)说实话,当我开始备这课时,我就后悔了。当初选公开课课题时,我并没有认真斟酌,仅仅因为自己暑期亲眼目睹过“泉城”的风姿,就草草地定下了这个课题。真到备课时,才发现这课看似简单,但想要上出亮点,实在太难!在导入环节,我以两位大文豪的名言入手,目的是激起孩子们对泉城的观赏欲能值得大文豪如此赞美的景色一定是顶呱呱的!接着,我将整个新课教授部分分成“教师主导讲解”和“学生自己游览”两部分来进行。毕竟是中年级的孩子了,课堂上给予他们一定的自主环节还是很必要的。在教师主导讲解部分,我选择了笔墨相对较多,文字相对较美,名气相对较大的珍珠泉和趵突泉作为主讲对象。我通过小导游介绍、

12、美文诵读、关键字解析、句式填空、采撷镜头、课外延伸等方式带着孩子们较为完整地游览了这两大名泉。从孩子们的反应来看,整个课堂还是很轻松、很活跃的。毕竟,作为老师的我,还是很了解他们的,将问题的设计尽量地简单化,明确化,才能调动他们在课堂上的表现欲望。接着,通过学习方法的总结,我自然而然地引导孩子们进入了自学环节,课前发的那张表格此时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所以关于黑虎泉和五龙潭的讲解,我并没有花过多的时间,因为孩子们完全有能力按照一定的学习方法自主完成学习,老师要做的只是给予他们更多的肯定和赞美。说到这,我不得不提到那张贯穿整个课堂的“表格”,这张表格既给孩子们提供了一个采撷泉水关键镜头的平台

13、,也是孩子们完成自学任务的很好体现,应该说,这张表格还是与这节课相得益彰的。对于课文中唯一一段写得很美的文字第一自然段,我自然不能放过指导孩子们朗读的机会,我通过教师范读,指名朗读、集体诵读等方式,再加上一段优美的音乐,让这段文字立刻活跃在课堂上。对于泉水描写的两个方面,我则通过句式填空的方式来呈现,这样的设计对于孩子们来说,回答起来会显得游刃有余。语文课讲究的文本之外的延伸,所以,课前我搜索了祖国另外几处“神奇”的泉水,并在课堂上进行展示,无论是图片,还是关于“喷鱼泉”的视频,都在让“小伙伴们惊呆了”的同时,将整节课推上了高潮,也有力地激发了孩子们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和探索之趣。我相信:

14、课堂是有限的,但方法是无限的,只要我们多思索,一定会设计出更多新颖的教学方法,让孩子们受益于课堂的。接下来,我会静心聆听来自各位老师的点评,你们的点评一定会让我的课堂更加精彩!泉城教学反思5(457字)在珍珠泉的处理上,我引导学生去品读_的语言文字,抓住“涌”“忽聚忽散,忽断忽续,忽急忽缓”等关键词,让学生想象体会珍珠泉的美丽和神奇,再通过朗读表现出来。我觉得非常好。学生没有见过珍珠泉,我们就必须借助文本描写引导学生想象,让语文的学习有更广阔的空间。在教学中,我对泉水的特点,特别是像“涌”“汇注”“喷吐”“冒”这些词的把握不够。在以后的教学中可以这样处理:学习珍珠泉和趵突泉时,引导学生想象。然

15、后放手让学生作小导游自学五龙潭和黑虎泉。由于课文对这两种泉的描写很简单,文字也很平白,因此可以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开发。自学前先引导学生找出写泉水特点的句子,抓住其中的“汇注”“喷吐”进行理解;然后结合图片让学生观察;再引导学生进行想象(可以从泉水的名称、样子等方面展开想象),紧接着就可以让学生选择其一撰写导游词,最后再进行导游的介绍活动。这样学生主动地钻入了书本,深入地挖掘文本,咬文嚼字,发挥想象,提高表达能力,使课堂更具语文味。泉城教学反思6(802字)本课作者用极富诗情画意的语言写出了济南神奇而美丽的泉水,重点写了做著名的四处泉水珍珠泉、黑虎泉、五龙潭、趵突泉。如何引导学生感受泉水的美而神奇是教学本课的重要任务。我本次执教的是第一课时,第一课时是第二课时的重要铺垫,所以我也是紧扣本课的“美”字展开教学的。我主要通过以下几点展开教学的。1、 调动生活体验,感受美。在检查词语的朗读时,我不仅出示了生字词,还花了大量时间去美读感悟文中的四字词语。为了能激发学生的词语的情感朗读,我引导学生根据词语想象画面,你曾经在哪看过词语多描绘的画面?有些离学生生活较远的词语我就通过画面,或播放声频来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