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课前检测题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08609295 上传时间:2023-12-1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2.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课前检测题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课前检测题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课前检测题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课前检测题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课前检测题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课前检测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课前检测题(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复习检测题(九上)一、字词烂 (mn) (fi)红 (n)名 (ji)责 宽 (sh) (gn g) 热(ch) 粗制 (ln)造 (zh)留 繁 (yn) 迁 (x) 食(m) (ln li) (kng ki) (p n) 污 (hu) (po xio) (pang hung) (jun)念 千山万 (h)干 (h) 相形见 (ch) (jin)默 (mu)取 (xun xio) 招 (li) 如法 (po)制 阴 (y) (gng)筹交错 抑扬顿 (cu) 正 (jn)危坐 (n)然失色 ( yun )飞 ( l )天 (ch) (du) (jn)裂二、默写1. ,病树前头万木春。 2.东

2、风不与周郎便, 。3. ,零丁洋里叹零丁。 4. , ,此事古难全。5.伤心秦汉经行处, 。 6.山气日夕佳, 。三、课内文言文(一)、通假字1、蝉则千转不穷: 2、窥谷忘反: 3、才美不外见: 4、食之不能尽其材: 5、其真无马邪: 6、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7、四支僵劲不能动: 8、同舍生皆被绮绣: 9、百废具兴: 10、属予作文以记之: 11、玉盘珍羞直万钱: 12、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二)、阅读送东阳马生序,回答15题。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

3、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1.解释下面加点的字词

4、。弗之怠 门人弟子填其室 援疑质理 卒获有所闻 同舍生皆被绮绣 腰白玉之环 2.翻译下面各句。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3.本文中作者从哪三个方面来表现自己求学的勤且艰?我的概括: 4. 文章给你最强烈的感受是什么?作者求学的经历给了我们怎样的启迪?我的感受: 5. 思考任意写出一句与“磨难”有关的古诗文或名言警句,并谈谈你对这句话的认识。我的积累: 作者家贫嗜学,乐以忘忧,在老师面前毕恭毕敬,不敢出言,当代中学生应该如何看待这种学习态度和从师尊师方式?我的观念: 四、课外练习(一)文言文 刘南垣开喻

5、门生国朝尚书刘南垣公,请老家居。有直指使者,以饮食苛求属吏,郡县患之。公曰:“此吾门生,当开谕之。”俟其来,款之,曰:“老夫欲设席,恐妨公务,特留此一饭。但老妻他往,无人治具,家常便饭能对食乎?”直指以师命,不敢辞。自朝过午,饭尚未出,直指饥甚。比食至,唯脱粟饭,豆腐一器而已。各食三碗,直指觉过饱。少顷,佳肴美酝,罗列盈前,不能下箸。公强之,对曰:“已饱甚,不能也。”公笑曰:“可见饮馔原无精粗,饥时易为食,饱时难为味,时使然耳。”直指喻其训,后不敢以盘餐责人。注释国朝:指明朝。老:告老。直指使者:官名,亦称直指。治具:下厨房,烧饭。脱粟饭:即糙米饭。饮馔:指酒肴。盘飧:盘中之食物,亦称盘餐;在

6、此引申为饮食。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比食至 ( )(2)公强之 ( )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的画线句。(1)直指以师命,不敢辞 (2)直指喻其训,后不敢以盘餐责人 3下列与“比食至”中的“比”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其两膝相比者(B)比其反也 (C)天涯若比邻(D)鳞次栉比4阅读本文,从一个方面,说说你的体会。 (二)现代文说竹青山不可无绿水,古木不可无藤萝,野花不可无蜂蝶,江南不可无竹。若说梅令人洁,兰令人幽,菊令人淡,莲令人清;若说松令人傲,柳令人柔,枫令人豪爽,梧桐令人高远;那么,竹,便是集山川岩骨精英秀气于一身。雪压冬云之际,竹挺拔如常,冻土之下,新笋已待破土而出,只说春花秋月是

7、良辰美景,殊不知新笋破新泥更可谓赏心悦目。一夜春雨,千竿新竹。桃红李白,柳影婆娑,怎抵得住十里竹林勃勃生机,一片青翠无限风光。逢夏,老竹新篁,绿阴可人,舒枝密叶,清风翠微;日光月影,浮动其间;可以立石旁,可以依水湄。待到秋至,群芳落尽,而竹青碧依然。摇风弄雨,铿然有声。无论低矮数寸,高直数丈,或零落数枝,或赫然巨簇,皆不媚不俗,不卑不亢,浑身劲节,凛凛然有君子之风。再淡雅的花,终究是花。便是有九分素洁,也还有一分的妖媚。再灵性的树,也还是树,不然,汉字的“朴”何以用“木”表意?并非贬低。草自有草的优势。只是品位再高的草,也无法走出草的局限。竹,非花非草非木,实在是造物主的一件绝活儿。可如天然去

8、雕饰的素妆少女婀娜娉婷;可如浩浩然有英雄气的须眉男子枝横云梦,叶拍苍天。月下听箫,城头闻笛,都是竹的境界。竹,实在是渗透了我们民族的精神情韵。难怪高唱出“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苏东坡,同样也吟出了“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的另一番向往。中国画中的写意墨竹,相传就是这位大学士大文豪首创。没有什么比写意墨竹更能体现竹的情韵了。在这里,竹已摈弃了一切外在的形式和颜色,惟留人间风骨。将墨竹画绝的“扬州八怪”郑板桥,干脆以竹为友:茅屋一间,新篁数竿,雪白窗纸,微浸绿色,此时独坐其中,一盏雨前茶,一方端砚石,一张宣州纸,几笔折枝花。朋友来至,风声竹响,愈喧愈静;家僮扫地,侍女焚香,往来竹阴中,清

9、光映于画上,绝可怜爱。话虽这么说,这位想为百姓做点好事的士大夫,并不想真隐逸山林。他还有一番大的抱负:画根竹枝插过石,石比竹枝高一尺。虽然一尺让他高,来年看我掀天力。这便可知郑板桥的墨竹,何以幅幅为精品,枝枝见精神。“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中国古代知识分子崇尚的立身立世之道,岂非是受了竹的品性渲染?竹,确实和我们民族有着不解的因缘。竹简、毛笔,成就了中国古文化源远流长的功果。而百姓们的日常生活,又何曾须臾离开过竹?竹箫、竹笛,是竹之灵性的吟唱。竹筏、竹帘、竹席、竹床、竹椅、竹筷、竹帚有着质朴无华的贡献。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此乃竹。东方的竹。1作者认为“月下听箫,城头闻笛,都是竹的境界”。请根据文中相关内容回答:竹达到了怎样的境界?“听萧”“闻笛”与“竹的境界”有什么联系?(4分)答: 2文中谈及郑板桥时说“他还有一番大的抱负”。根据上文内容说说郑板桥的“抱负”是什么?(4分)答: 3作者说“竹,实在是渗透了我们民族的精神情韵”,分三条列出竹渗透的我们民族的“精神情韵”(6分)答: 4对这篇文章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文章既写出了竹的神“枝横云梦,叶拍苍天”,又写出了竹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