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院校文化教育论文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08600978 上传时间:2023-11-2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等教育院校文化教育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高等教育院校文化教育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高等教育院校文化教育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高等教育院校文化教育论文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等教育院校文化教育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等教育院校文化教育论文(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高等教育院校文化教育论文 一、高等教育院校开展文化教育的必要性 1.开展文化教育是触碰时代脉搏的需要触碰时代脉搏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现代科学文化的接受和关注,时代在发展,我国的科学技术也在不断提高,我国社会正朝着数字化,信息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大学生作为接触时代前沿的先锋军,只有不断的去接触新兴事物才能不断更新自己的思想,才能提高自己的能力,才能不被社会所淘汰。二是文化具有交融性,世界文化正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及时接触世界其他区域的文化,同他人去交流,才能发现自身问题,才能提升自己文化的内涵。 2.开展文化教育是培养学生素质的需要文化素质培养是现代教育中素质教

2、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等院校人才培养体系中处于基础性地位,文化素质的培养体现了教育观念、教育思想、教育实践和人才观的改革创新,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切入点。积极开展文化教育,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培养,对于全面实施“大学生素质教育”,构建以提高学生素质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高等教育院校开展文化教育的现状分析 为了全面掌握和了解高等教育院校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现状,就要及时同学生去沟通,同学校去交流,同时,还可以通过走访用人单位,或通过参加专业发展研讨会来了解毕业生文化认知程度。通过我国高等教育的基本情况和有关部门的调查显示,在开展文化教育工作时

3、还存在着一系列问题,主要可以通过学生、学校和教师三个主体去分析,同时还有一些社会机构的问题,具体情况如下: 1.学生文化意识薄弱现在社会中存在着对大学生素质的质疑问题,这不是个案,而是普遍存在,这反映了我国大学生在重视了“成绩”的同时忽视了自身文化素质的培养。突出表现在一是对 传统文化历史不够深刻,比如绝大部分学生对论语的大概思想都有所了解,但是真正完整读过论语的只有学生总数的%不到,能背诵其中几个章节的更是少之又少。二是对文化教育的热情不高,文化道德缺失。 2学校对文化教育不重视新文化运动以来,如何正确认识和充分理解中国文化,始终是学界讨论的一个重要命题。基于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和教育导向

4、,部分高等院校存在重专业、轻素质,重学术、轻人文的现象。过分重视专业技能和学术能力的培养,忽视对学生的文化教育。特别是在现在的课程设置上,部分院校根本就没有开设相关文化教育的课程。在加上学校对文化教育的不重视,即使开设了相关课程,学生在进行文化教育考试时也会无情无感,无病呻吟,拷贝抄袭现象频发,失去了传统文化教育的意义。 3教师文化素养有待提升教师方面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人文素养较高的师资队伍缺乏,高学历、高技能的教师较多,高素质、高文化的教师相对不足,影响了文化教育的开展。二是教学模式的单一。现在的文化教育大多选择在课堂教学,教学模式就是单一的“老实讲、学生听,老师念、学生记”。

5、三、探索合理的高等教育院校开展文化教育的办法 1.提高文化教育认识,唤醒文化学习热情提高对文化的认同感,才能有效的开展文化教育,主要途径有:一是领导层面要提高认识。科学认识和全面把握传统文化教育的现状,以及开展文化教育的重要意义,研究方法途径,加强组织领导。二是学生提高认识,唤醒道德成长的内在自觉,努力从“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汲取”,提高学习传统文化的热情。 2着眼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强化素质,是开展传统教育的基础,丰富的民族文化结晶,是高等院校培养高素质人才的生动教材,它培养学生“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仁爱、诚信的民族品质,“和谐、统一”的价值取向等。

6、 3.课内课外有机结合,优化文化教育环境课堂教学是开展文化教育的主阵地、主渠道,因此我们要重视课堂教育,努力做到学生学习文化知识与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的有机结合。同时要注重课外教育,通过开列传统文化名篇诵读书目、开展优秀文化电影展播等活动,提高学生自身传统文化素养。高等院校要把优秀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中去,围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着眼专业化人才培养,加强校园静态和动态文化,建设努力营造富有高校特色的校园文化氛围。未来几年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攻坚阶段和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关键阶段,在这一宏大背景下,我们的高等教育院校更应该着重加强素质人才的培养,积极探索并创兴教育模式,为我国现代化教育建设作出自身应有的贡献。 第 1 页 共 1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