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宁波市第二中学选修课程选课指导手册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08600865 上传时间:2022-07-29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99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宁波市第二中学选修课程选课指导手册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浙江省宁波市第二中学选修课程选课指导手册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浙江省宁波市第二中学选修课程选课指导手册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浙江省宁波市第二中学选修课程选课指导手册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浙江省宁波市第二中学选修课程选课指导手册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浙江省宁波市第二中学选修课程选课指导手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宁波市第二中学选修课程选课指导手册(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浙江省宁波市第二中学选修课程选课指导手册(2012学年第一学期)一、指导思想浙江省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提出了深化课程改革的4个基本原则,其中的“选择性原则”提出要“推进选课走班,建立多层次、多元化、可选择的课程体系和自主选择课程制度,为学生自主学习、个性发展创造条件”。 我校的宁波二中选修课程建设规划也规定了实施选修课程的“针对性原则”,提出“选修课程的开发要从我校的实际和学生需要出发,强调有利于形成学校特色,发展学生个性特长和需要。”以上两个文件为我校实施选修课程与管理提供了指导思想。为正确地引导学生形成全面而有个性化的课程修习计划,进一步加强高中教学管理,特制定本制度。二、实行多样化选

2、修课程体系的目的与意义选课与走班是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核心与重要特征,学校在保证每个学生达到共同基础的前提下,分类别、分层次设计多样的、可供不同发展潜能学生选择的课程内容,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要。从长远来看,选课走班有助于优化育人模式,推进普通高中特色化多样化发展,提高普通高中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适应社会对多样化人才的需求。对学生选课进行指导,对学生来讲,通过增强选课的计划性和合理性,选择适合自己发展方向的修习课程,促进了学习的自主性和责任感,有助于学生对未来职业的选择和人生规划;对教师来讲,教师的个性与特长能进一步得到解放,有助于课堂教学模式的转变,实现师生共同发展的教育目标;对学校来讲,

3、为学校提供了自主开发课程的平台,通过学校课的程文化建设,改变一元化的评价模式,使育人模式由抽象的“优秀生” 变为具体的“特长生”,有助于和谐校园的形成。二、浙江省普通高中课程与学分结构必 修选 修学习领域科 目学 分类别内 容学 分语言与文学语 文10知识拓展类包括必修拓展课程、大学初级课程、学科发展前沿课程、学科研究性学习等。至少48外 语10数 学数 学10人文与社会思想政治8历 史6地 理6职业技能类包括生活技能、职业技术、地方经济技术等课程。科 学物 理6化 学6生 物6兴趣特长类包括体育、艺术、健康教育、休闲生活、知识应用等课程。技 术信息技术4通用技术4艺 术艺术或音乐、美术6社会

4、实践类包括调查探究活动、社会实践活动、校园文化活动等课程。体育与健康体育与健康12专题教育2主要包括国家有关部门和教育部规定普通高中必须组织开展的各类教育内容。二、我校选修课程体系的类别与结构普通高中选修课程分为知识拓展类、职业技能类、兴趣特长类和社会实践类等四大类。(一)知识拓展类选修课程包括必修内容的拓展课程、大学初级课程、介绍学科最新成果的课程和学科应用性课程等,旨在让学生形成更为扎实的学科知识基础。这类课程主要为语文、数学、英语、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和生物等9个学科的选修课程。课程开发的总体办法是从国家选修课程模块中选用,并适当进行二次开发。其课程开设占总选修课程的比例在5

5、5%左右,26-27学分。(二)职业技能类选修课程是从职业教育引入的操作类课程,包括职业技能类、生活技能类和地方经济技术等,旨在增强学生动手实践能力,为形成专业兴趣与倾向奠定基础,增强生活情趣与生活能力,提升生活品质。职业技能类部分课程与职高联合开发,并到职高习训场地参加实习。其课程开设占总选修课程的比例不少于15%,8个学分。(三)兴趣特长类选修课程主要是体育、艺术、健康教育、休闲生活及知识应用等,旨在培养各方面的素质和潜能,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兴趣特长类课程以本校教师开发为主,兼以利用社会资源等形式进行开发。其课程学分为78个学分。(四)社会实践类选修课程指社会调查、社团活动、社会实践等活动

6、类课程,旨在引导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提升服务社会的意识和能力。该类课程以项目的形式来实施,由学生会、团委政教处及各教研组、年级组及综合实践课老师来设计、完成,一般安排在课外活动、节、假期及平时集中时间来进行。其课程开设占总选修课程的比例不少于10%比例,即6-7学分。三、我校选修课程目录及开设方案(2015届高一)(一)知识拓展类选修课程开设方案:2015届高一知识拓展类为指定选修课,实行按行政班授课方式,不实行选课走班。(二)职业技能类选修课程课程目录开发学校课题人数限定条件限定地点宁波市职教中心工业产品设计40人不限职教中心原址:桑田路885号影视编导与制作40人不限职教中心新址:老三

7、中(姚隘路128号)外贸六日通50人不限职教中心新址:老三中(姚隘路128号)汽车使用常识50人不限职教中心分部:原文艺学校(姚江公园附近)海报制作40人不限职教中心新址:老三中(姚隘路128号)宁波市甬江职高Flash动画制作40人不限甬江职高(翠柏路309号)服装表演技巧30人限女性甬江职高(翠柏路309号)鸡尾酒基础知识与调制40人不限甬江职高(翠柏路309号)商务礼仪45人限女性甬江职高(翠柏路309号)缩褶绣40人不限甬江职高(翠柏路309号)西式点心知识与制作30人不限甬江职高(翠柏路309号)中式点心知识与制作40人不限甬江职高(翠柏路309号)开设方案:2015届高一职业技能类

8、课程由我校依托宁波市职教中心、宁波市甬江职高的课程资源联合开发,采用双休日(隔周半天)到指定学校进行修习,本校教师进行跟班管理。第一周学生学习课程内容及修习要求;第二周开始选课,每个学生可以根据专业兴趣和交通状况等因素在两所职高开发的共12门课程中总共选择1门课程(两所学校不得复选);第三周开始正式授课。授课时间为半个学期,期中考试后再次进行选课。(三)兴趣特长类选修课程课程目录:时间段类别序号课程任课教师开发组别人数限定选报说明周二体育类1定向运动谷平体育组20无2篮球游戏与裁判姚霖体育组30无3排 球张志东体育组35无4健美操朱威仪体育组30无5羽毛球陈小红体育组28无6武术陈先军体育组3

9、0无非体育类1活色生香宁波话周燕语文组40无2趣味数学与数学建模丁益数学组35无3Travel Around the World 环球风情-程菁华外语组30无4地理实验史小燕、杨武振地理组40无5评说清朝十二帝童松飞、冯旗红历史组30无6中外经典戏剧欣赏与表演查婺波、王淑娅语文组外语组30戏剧社成员建议选报周四体育类1定向运动谷平体育组20无2篮球游戏与裁判姚霖体育组30无3排 球张志东体育组35无4健美操朱威仪体育组30无5羽毛球陈小红体育组28无6武术陈先军体育组30无非体育类1辩论与口才李敏语文组40无2数学应用岑启学、徐文虎数学组30无3英语国家选讲(英国与美国)曹亚萍等高一教师外语组

10、30无4高中生必备文史知识概览虞亚琴历史组30无5红楼梦阅读入门指导童尧凤语文组40无6从钓鱼岛问题看我国的海上领土争端薛鹏政治组40无周五体育类1定向运动谷平体育组20无2篮球游戏与裁判姚霖体育组30无3排 球张志东体育组35无4健美操朱威仪体育组30无5羽毛球陈小红体育组28无6武术陈先军体育组30无非体育类1普通话语言艺术韦琳语文组30广播社成员建议选报2化学实验的开发与设计化学组全体化学组30准备向理科发展的学生建议选报3天文观测王静地理组40天文社成员建议选报4合唱与指挥艺术李泉波音美组36有一定的音乐基础知识,音色较好5基础素描费霞音美组20向美术类方向发展的学生建议选报6航模制作

11、戎松挺综合组30收费500元,多退少补,选报者必须参加1次以上市级及以上比赛。开设方案:2015届高一每个学生须在兴趣特长类选修课程中选报3门,其中周二、周四、周五各一门。三门课程中必须包括体育类选报1个,非体育类选报1个,另外一门任选。授课时间为一个学期,授课地点在本校。(四)社会实践类选修课程社会实践类选修课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调查探究活动。(2)社会实践活动。(3)校园文化活动。1、调查探究活动(1)课程内容:调查探究活动是学生基于自身兴趣,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探究专题,通过学生自身实践,分析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的社会实践类活动,它既可

12、以是学生个体的活动,也可以由学生组成活动小组共同完成调查探究活动。探究活动的主题或项目既可以由学生自行确定,也可以由教师提供选题或项目建议,要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重视与社会生活实际的联系,引导他们从自然、社会、自我等方面提出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探究。调查探究活动主要可以分为课题研究和项目设计两大类。课题研究是以认识和解决某一问题为主要目的,通过调查、实验和文献研究等方式;项目设计是以解决一个比较复杂的操作问题为主要目的,包括社会性活动设计、科技项目设计等。 (2)课程开设:调查研究活动实行导师制。学校根据学生确定的探究活动主题指定(或学生自主寻找)相关指导教师。指导教师全面负责对学

13、生所选课题的认定,帮助学生确定研究范围、内容、方法与方案等,指导学生合理有序安排实践探究过程,撰写研究报告。(3)学分认定:学生在调查探究过程中,必须详细记录活动过程,包括提交开题报告、过程记录、结题报告、信息搜集记录、心得体会等,指导教师根据学生的活动记录给予评价和总结,并作出是否给予学分的提议交校学分认定委员会。完成一个调查研究课题为2学分。2、社会实践活动(1)课程内容:社会实践活动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参与社区和社会实践活动,以获得直接经验、发展实践能力、培养社会服务意识、增强公民责任感为主旨的学习领域。 社会实践活动内容主要包括以社会调查和考察为主的社会体验性活动、以社会参与为主的实践性活动、以社区服务为主的公益性活动等。学校传统活动如军训、社会生产劳动、参观、励志活动、志愿者服务、社会公益活动等内容;参加社区服务包括拥军优属、敬老服务、帮贫扶困、环境保护、主题宣传、科普活动、定向服务以及维持交通秩序等其他志愿活动。社会实践与社区服务的重点在于通过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体验和实践的机会,促使他们关心和了解社会,培养他们认识社会、探究社会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公民意识、参与意识、服务社会的意识、社会责任感和主人翁精神;培养他们善于沟通、乐于合作以及适应环境的能力;促使他们形成关心他人、诚恳助人、乐于奉献的积极态度和情感,养成综合思考问题的习惯和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