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常见海鱼品种(共100页)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08595963 上传时间:2022-08-23 格式:DOC 页数:93 大小:17.0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海南常见海鱼品种(共100页)_第1页
第1页 / 共93页
海南常见海鱼品种(共100页)_第2页
第2页 / 共93页
海南常见海鱼品种(共100页)_第3页
第3页 / 共93页
海南常见海鱼品种(共100页)_第4页
第4页 / 共93页
海南常见海鱼品种(共100页)_第5页
第5页 / 共9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海南常见海鱼品种(共100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海南常见海鱼品种(共100页)(9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海南常见海鱼品种黑棘鲷,又称黑鲷,海钓最常见的目标鱼,俗名乌格、黑格、厚唇,海鲋、青鳞加吉、青郎、乌颊、牛屎鱲、乌翅、黑加吉、黑立、海鲫、铜盆鱼等。是的其中一。本鱼分布于西区,包括、等海域。本鱼体侧扁,背缘弯曲,腹缘较平。背鳍单一,硬棘强大,与软条间缺刻不明显。侧线上方至背鳍硬棘中央部位有鳞片78枚,侧线起点有一不规则黑斑。体侧并有若干黑色纵带。背鳍硬棘1112枚,软条11枚;臀鳍硬棘3枚,软条8枚。侧线鳞片数4856枚。体长可达50厘米。本鱼属于热带、温带沿岸杂食性底栖鱼类,为广温、广盐性鱼类,喜栖息在沙泥底质水域,有时会进入河口内湾。幼鱼期全为雄性,到34年生才转变成雌性。春季到初秋为其产

2、卵期。性敏感多疑,警戒性强。 黑鲷的一种,黑沙立黑鲷也分黑沙立、白腊与黑牛之说,这一条广东人称黑牛,或称牛屎立大白腊黄花鱼的兄弟大白姑鱼,也叫日本白姑鱼大头叫姑鱼皮氏叫姑鱼 俗名:黑鮸、加网白叫姑鱼红牙,石首科,与黄花、叫姑鱼同科钝头叫姑鱼(团头叫姑鱼)俗名:黑加网道氏叫姑鱼(湾叫姑鱼)俗名:春子沙钻沙钻台湾人统计大概有35种之多,在北海常见的有两种,即是多鳞鱚和斑鱚(也叫杂色鱚),背部青色的为多鳞鱚,有花纹的叫斑鱚,还有一种金线鱚,但少见 金线鱚多鳞鱚多鳞鱚的背斑鱚,这是我在螺棚钓的褐菖鲉褐菖鲉,海口最常见,被叫做石狗公(也有叫石头公,石九公) 鯻鱼,多叫北立弓,町公, “沙牯头”,台湾叫花

3、身鸡鱼,也叫茂公鱼,唱歌婆,硬头浪,花甲,打烂碟,细分鯻鱼又分几种,分别是细鳞鯻,突吻鯻,六带牙鯻,四带牙鯻,最上面这条细鳞鯻就是我们常常钓获的那种 细鳞鯻突吻鯻六带牙鯻四带牙鯻把真鲷和二长棘鲷放在一起比较一下是有意义的,因为真鲷幼鱼和小一点的二长棘鲷粗看上去几乎没有区别,只有通过背上有没有那两根长棘才能分辨出来。我在北海钓到的巴掌大的红腊里面其实经常是两种鱼都有。还有一种四长棘鲷,背部四根棘 二长棘鲷,对比一下与真鲷的背部真鲷斑点鸡笼鲳。中文学名:斑点鸡笼鲳,俗名:鸡鲳、金龙鲳、花鲳、桨打鲳、臭屎鲳、龟笼鲳,属鲈形目鸡笼鲳科鸡笼鲳属。斑点鸡笼鲳体侧扁而高,呈菱形,背缘在背鳍起点处和腹缘在臀鳍

4、起点处最高。口小,眼大。体被栉鳞,并伸展至背鳍与臀鳍上。体呈浅灰褐色,体侧有410条成横带状排列的浅黑色斑点。背鳍连续,尾鳍弧形,各鳍均呈淡豆绿色。该鱼属暖水性鱼类,体长一般80150毫米,大者可达250毫米。生活于近岸浅海,有时会进入河口咸淡水中。斑点鸡笼鲳分布于印度洋和太平洋。我国产于东海和南海,在广东沿海产量较多。生活于1049米水深海域,栖息于沙泥底质的浅水区,常在港口或沙洲等地区出没,属中下水层鱼类,杂食性,以藻类及小型底栖无脊椎动物为主。斑点鸡笼鲳属于海产下杂鱼,营养价值一般,经济价值较低,部分鲜食,大部加工成咸干鱼。烹饪多用于红烧。 鲬鱼,北方多叫牛尾鱼,辫子鱼,牛鳅。也有叫沙甲

5、,刀甲,背部有一尖剌,锋利无比 黄鳍鲷(黄脚腊)红笛鲷经常被叫做红鱼,也有叫红鳍笛鲷,这两条鱼看着很清晰,个头儿也大,都两斤多红鱼红鳍火点红鳍火点灰黑鳍火点新月锦鱼 隆头鱼科,除了青衣,有人也叫它哨牙妹香港叫青衣的是这种,隆头鱼科,黑斑猪齿鱼鹦鹉鱼,台湾叫鹦哥鱼,也叫青衣这是条鹦鹉鱼青衣,给个特写,看看它的牙,突出且成整体一个板状再看看隆头鱼青衣的牙,是稀疏的颗粒状新月锦鱼 钱鱼俗称金鼓,也有叫太阳鱼 鳓鱼(曹白鱼)俗名鲙鱼、白鳞鱼、白力鱼、曹白鱼、春鱼、鲞鱼、网扁、火鳞酋、鳞子鱼。曹白银鲈,大陆叫短体银鲈,台湾叫短钻嘴鱼,香港叫连米;另外一种大陆叫长棘银鲈,台湾叫曳丝钻嘴鱼,香港叫银米。还有

6、一种长吻银鲈,我似乎在螺棚钓到过。 短体银鲈,连米,短钻嘴鱼短体银鲈,连米,短钻嘴鱼长棘银鲈,银米,曳丝钻嘴鱼长吻钻嘴鱼(长吻银鲈 ).都贴上看看小口副银鲈曳丝钻嘴鱼黄鸡鱼纵带髭鲷 斜带髭鲷 俗名:铜盆鱼横带髭鲷,石鲈科的另一种鱼泥猛泥猛学名蓝子鱼,又名臭肚。 这是最常见的一种这种也看着眼熟鳗前肛鳗也是广东沿海比较常见的浅海小型鳗鱼,体长多在15到43厘米尖吻蛇鳗也是比较常见的浅海小型鳗鱼,北部湾多产赤点石斑赤点石斑赤点石斑青石斑青石斑(点带石斑)泥斑(褐石斑,云纹石斑)泥斑金钱斑(网纹石斑,蜂巢石斑)油斑,吊桥石斑飞鱼肚皮飞鱼的背六齿金线鱼俗名叫红三、金线、拖三、金线鲤 鲻鱼和梭鱼鲻鱼美国红

7、鱼该鱼的英文名: red drum,即红鼓鱼,鼓是怎么回事呢?原来此鱼产卵时砰然不断,宛如击鼓,雄鱼先为击鼓,雌鱼继之,雌雄并游,产卵动作于是完成。受精卵浮游水面,一日之内,便能孵化。该鱼的俗名: 眼斑拟石首鱼、拟红石首鱼、红鼓鱼、红鱼、斑尾鲈、海峡鲈、黑斑红鲈、大西洋红鲈。首先要说明的是此种鱼非中国海洋原有鱼类,原本分布在美国大西洋一带,抗病力强、成长快速、存活率高、又耐低氧,非常适合高密度的养殖。它一年半即可长到36公分,两年则达55公分。台湾是在1987年由水试所引进鱼卵,1989年繁殖成功後,开始推广到民间养殖。但由於宗教放生的行为,自1998年起即已在台湾彰化一带的西海岸所钓获,正式

8、成为台湾海水鱼的外来种,中国大陆近些年来大规模养殖也造成了该鱼已经成为中国近海常见鱼类。针鱼北海钓到的针鱼学名鄂针鱼,属颔针鱼科,有俗称“针亮鱼”,也有叫它“梁鱼”,暖水性中上层鱼类。体长一般200450毫米。喜栖息在近海内湾或河口附近,为颌针鱼中个体较小的一种。分布于印度洋和太平洋西部。我国仅见于南海。弹涂鱼巴碟黃鯆宽身牙(鲾裸、牙鲾金钱仔)斑鲾(碗米仔、金钱仔)细纹鲾(金钱仔)粗纹鲾(花令仔、金钱仔颈带鲾(颈斑鲾 金钱仔)短吻鲾,在北海钓到的巴碟多是这种幽面幽面学名斐氏鲳鲹(音shn)、小斑鲳鲹,也称卵鲹、红鲹、油面仔、幽面仔、斐氏黄腊鲹、南风穴仔单带绯鲤单带绯鲤 (羊鱼科)也有俗称单线、

9、单带、藤丝、朱笔,北海当地人称蜡烛油,为广东、广西、海南等地近海底拖网渔业捕捞的四大科属鱼类(丁、三、线、立)中的“线”,即绯鲤属鱼类。金鲳金鲳属鲹(音shn)科,学名布氏鲳鲹、狮鼻鲳鲹,俗称金枪、金鲳、金仓、红杉、红沙瓜仔、黄腊鲹。北海有人在铁山新港钓获过。我本人在钦州矶钓过五条。 大斑石鲈(斑鸡鱼 )此鱼学名大斑石鲈,也叫斑鸡鱼,俗名鸡仔鱼、石鲈、厚鲈、石鲫仔、头鲈、猴鲈、海猴,主要栖息于沿岸靠近礁石的砂泥底质海域,以小鱼、虾、甲壳类或砂泥地中的软件动物为主食,我国南海和东海产之。主要渔场有北部湾海区及涠洲岛附近,渔汛期为每年的36月份,大斑石鲈为广东省沿海常见之经济鱼类之一,其肉质肥厚,

10、可供鲜食。食用方法以红烧、清蒸为主,也可加工制成咸干品。竹荚鱼图片中的竹荚鱼在北海经常被叫做滚子,按我对比的结果其学名应为真鲹,或称日本竹筴鱼,俗称巴拢、竹荚鱼、瓜仔鱼。在螺棚底钓多有所获,据称味道一般,常见吃法多为烧烤。 另一种黄尾1、吉打鲹,也叫及达副叶鲹,俗名甘仔鱼,虾池,该鱼最大体长29 cm,属近沿海礁区常见之鱼种,有时出现于混浊之水域,常聚集成群游动。以初级无脊椎动物,如虾子、水蚤及十足类为主食。大型鱼有时捕食小鱼。主要分布于非洲东岸、印度、斯里兰卡、印度尼西亚、泰国、菲律宾、中国大陆及台湾。该鱼为重要的食用鱼,一般煎食,亦可加工成盐渍品。渔法包括延绳钓、流刺网、定置网等。2、游鳍

11、叶鲹,俗称四破鲹仔、黄尾瓜仔、平瓜仔。游鳍叶鲹属暖水性中上层鱼类。喜栖息于珊瑚礁及岩礁海域。主要分布于印度洋和太平洋,我国只产于南海。该鱼体长一般为15-30CM,重为200-500G,喜食小活虾、虾肉、小鱿鱼片、贝类肉、鱼肉等。吉打鲹游鳍叶鲹四线天竺鲷垂带天竺鲷五线雀鲷五线雀鲷,辐鳍亚纲,鲈形目,雀鲷科,俗称厚壳仔,五间雀,荷包,石刹,台湾称五带豆娘鱼。这种鱼主要分布在印度和太平洋,中国仅见南海。 食性杂,体长最大可达20厘米。白天喜三五成群在水层中觅食浮游动物。也吃小虾、蟹、海藻等,易饲养。 花鲈花鲈属真鲈科,台湾称日本真鲈,大陆称花鲈,中国沿海均产军曹鱼(海鲡,海礼)看了香蕉鱼的贴子才知

12、道原来北海也能钓到军曹鱼。军曹鱼英文名为Cobia,亦称海鲡,鲸龙,海龙鱼等,也就是很多人叫的海礼(还有一种叫海里的鱼,指的是青干金枪鱼),隶属鲈形目、军曹鱼科、军曹鱼属,分布于大西洋、印度洋和太平洋(东太平洋除外)等热带水域,其个体最大可达1.5米、体重43千克。世界主要捕捞生产国为巴基斯坦、菲律宾、墨西哥等国,我国沿海亦有分布,但产量较低。军曹鱼易于驯化摄食人工饲料,其生长速度快,年增重可达6千克8千克,是海水网箱养殖中生长最快、最具产业化前景的鱼类之一。 伏氏眶棘鲈属鲈形目,金线鱼科,大陆称伏氏眶棘鲈,台湾称白颈赤尾冬,香港称为白颈老鸦,俗称红海鲫,赤尾冬仔,白颈鹿,该鱼最大约25CM,

13、体侧扁。体为棕色或褐色,各鳍均为黄色,特征是颈部具一条明显的白色宽横带,生活于225米深海域,栖息于礁沙混合区或礁岩外围的沙地上。游泳方式特殊,以一游一停的方式活动。肉食性,以小型底栖无脊椎动物为主。该鱼全年皆有产,可食用,可利用手钓或在礁岩外砂地放流刺网捕获,唯因其多单独活动,故捕获数量通常不多,也可做为观赏鱼。我国主要分布于东海南部和南海。 尖颌北梭鱼这条鱼是在螺棚打底钓时钓获。经询问珠海钓鱼网老兵版主,最后确认为尖颌北梭鱼。该鱼系狐鰮科,又称北梭鱼科,为辐鳍鱼纲北梭鱼目其中一科,北梭鱼属中的尖颌北梭鱼,该鱼头部区域裸露的,斑点与条纹在头部上不存在,鼻孔的边缘不是黑色的。钝锥形吻延伸超过下

14、方的嘴。胸鳍与腹鳍腋窝的羽翼鳞片呈现,侧线直走,该鱼栖息于沿岸浅水区,河口与海湾,砂与泥底部的上面。常形成鱼群, 吃底栖的蠕虫,甲壳动物与软件动物。食用鱼,但肉味极差,油炸较适合。该鱼遍布全球的温暖海域,也是全世界比较普遍的重要游钓鱼类之一。 我钓到的剥皮鱼单革角魨沙猛叉斑锉鳞魨丝背细鳞魨黑边角鳞魨大陆称为平鲷,台湾称为黄锡鲷,其身形和黄脚立有点儿相似。但头部与黄脚不同,它头部侧向轮廓是圆形的,眼睛大,身上有十数条横纹,当中亦有正丝立和金丝立之分。但其肉质较粗糙,与黄脚及黑腊没得比。该鱼喜欢在岩礁区域生活。四至六月为产卵期。成年鱼可达五十cm。 针鱼 针鱼学名鄂针鱼,属颔针鱼科,有俗称“针亮鱼”,也有叫它“梁鱼”,暖水性中上层鱼类。体长一般200450毫米。喜栖息在近海内湾或河口附近,为颌针鱼中个体较小的一种。分布于印度洋和太平洋西部。我国仅见于南海。两种金线鱼(赤尾冬)属于金线鱼科,一为黑带赤尾冬,一为黄带锥齿鲷。金线鱼一般都棲息于20米以内砂泥底质海域或生活在水域较浅的珊瑚礁或岩礁沿岸附近的沙地。通常活动在缓流的水域,不常出現在海流湍急的水域,其游动方式特殊,常一游一停的前进。群游性。属肉食性,以底棲性无脊椎动物,如甲壳类、软体动物等为食。 连尖连尖,也有叫连占,龙占,尖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