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中语文《归去来兮辞》教案1 沪教版第五册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08595363 上传时间:2023-03-27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8.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高中语文《归去来兮辞》教案1 沪教版第五册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2022年高中语文《归去来兮辞》教案1 沪教版第五册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2年高中语文《归去来兮辞》教案1 沪教版第五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高中语文《归去来兮辞》教案1 沪教版第五册(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2年高中语文归去来兮辞教案1 沪教版第五册教学目标 一、掌握文中“行、引、乘、策”等四个词的含义,归纳文中“以”的用法。 二、了解“辞”的特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三、品读诗句,领悟“田园”之乐。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教学难点 文中渗透出的或喜或哀,或自责或坚决的复杂感情。教具准备 投影仪、电脑。课时安排 一课时 今天,我们学习归去来兮辞。 陶渊明,东晋诗人,一名潜,字元亮,自号五柳先生,世称靖节先生。“靖节先生”是人们对他高尚节操伟大人格的崇高评价。 教师出示陶渊明的名句。 或有斗数酒,闲饮自欢然。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 云无心以出岫,鸟倦

2、飞而知还。 设问:你喜欢哪一句?描述一下诗句展示的意境。 教师总结。陶渊明家境贫寒,迫于生计,外出务官,但心向自然,不愿受束缚,于是躬耕陇,安于田园。他安于生活,乐于生活,融于生活。在他身上表现出来的是鄙弃权贵遭遇挫折后的坦然,抛弃富贵回归田园的闲适,他是一掬轻泉,一朵淡雅的菊花。 苏轼:“欲仕则仕,不以求之为嫌,欲隐则隐,不以隐之为高,古今贤之,贵其真也。” 今天, 陶渊明已经成为中国士大夫摆脱挫折升华人生价值的一座精神堡垒。这堂课,让我们在朗诵中行走于 陶渊明的田园去感受 陶渊明的那份淡定与自然。 教师有感情地朗读。 要求:学生小声跟读。 学生模仿老师朗读。要求放开大胆。 教师指导学生朗读

3、。 古文强调朗读,朗读时要抑扬顿挫读出感情,感情体现在什么地方? 语气的轻重,语调的高低,节奏的快慢,停顿的长短。 找一学生朗读第一自然段,鼓励其读出感情。 教师就其朗读情况作出评价。设问:怎样才能读出感情来? 教师指导。 一、从内容入手,理清层次,把握情感。 二、从节拍、音韵入手,读出节奏。 本文是一篇辞。辞,一种文体,具有如下特点。两句一组,四句一节,每节表达一个完整意思。多为六字句,每句读三拍,音韵和谐,具有节奏美。 指导学生朗读第一自然段。 第一,从内容入手,理清层次,把握情感。设问:第一段有八句,按辞的特点可分为两层,是哪两层?揭示了诗人怎样的心理? 第一层:“归去来兮”-“奚惆怅而

4、独悲”。 心理:自责、后悔。语气稍重,语调稍高,节奏稍快。 第二层:“悟已往之不谏”-“觉今是而昨非”。 心理:自恕、欣慰。语气稍轻,语调稍低,节奏稍慢。 学生朗读,抽一学生朗读并评价。 节奏如何把握?按辞的特点,这儿押的韵有“ui”(归、追)“ei”(悲、非),非常和谐。每句读三拍,多字照样,四字句声音拖的长一点。节与节之间停顿稍长一点。 学生朗读,抽一学生朗读并评价。 师生齐读。 按照老师介绍的方法,学生揣摩并朗读第二三自然段。 要求:一、放下包袱,大胆朗读。 二、按辞的特点,四句一节归纳内容,理清层次,把握情感,读出语气,注意语调。 三、以组为单位,每组推荐一名朗读优秀者,进行朗读比赛。

5、 教师针对学生的课堂朗读,进行点拨指导。并让学生反复朗读体会,读出感情。 第二段用三韵,全段可分三层:第一层开头到“熹微”,押i/ui韵,韵脚有“衣”“微”,写作者昼夜兼程,归心似箭,心情的愉快尽显其中;第二层“乃瞻横宇有酒盈樽”押un韵,韵脚有“奔”“门”“存”“樽”,写刚入家门的热烈场面,充盈着浓郁的亲情和欢悦的气氛;第三层“引壶殇以自酌抚孤松而盘桓”,押an韵,韵脚有“颜”“安”“关”“观”“还”“桓”,写归家后的日常生活,闲适淡泊,怡然自得。本段以路途家门居室庭院的顺序来写,表面写景,实际抒情,营造了一个旷达悠然美妙和谐的境界。 第三段用一韵,押ou韵,韵脚有“游”“求”“忧”“畴”“舟”“丘”“流”“休”,写回乡定居后的生活情况。“游”“求”两韵述志;“忧”韵乐以忘忧;“畴”“舟”“丘”“流”是一段充满诗意的描绘;“休”韵写春来万物复苏,有感于自然生生不息,由此想到人生短暂与匆促,顿生感慨。 总之,第二、第三段,自安自乐,有喜悦之情,也是自得之意,基调是静谥而愉快的,应该读得“气满声高”。 师生齐读,争取背诵。 布置课外作业。 一、就文中你最喜欢的语句写一段鉴赏性的文字。 二、翻译最后一段,谈谈你对“聊乘化以归尽,乐天天命复奚疑”的理解。 备用资料。名句默写。 悟已往之不谏,-。-,觉今是而昨非。 -,鸟倦飞而知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