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十三五文化改革发展规划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08594936 上传时间:2022-11-22 格式:DOC 页数:39 大小:5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西十三五文化改革发展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山西十三五文化改革发展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山西十三五文化改革发展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山西十三五文化改革发展规划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山西十三五文化改革发展规划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西十三五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西十三五文化改革发展规划(3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山西省“十三五”文化改革发展规划“十三五 ”( 2016-2020 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时期,也是文化改革发展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文化改革发展的部署, 根据山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编制本规划。一、发展基础和面临形势(一) “十二五 ”山西文化发展概况。文化体制改革持续深入。 省级合并成立省新闻出版广电局。市县两级文化与新闻出版广电机构合并, 部分还与文物、 体育机构合并,国有文艺院团和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完成改制任务。大力推进简政放权、 放管结合和优化服务。 文化行业协会管理进一步规范。文化设施建设扎实推进。 “省、市、县三级公益文

2、化设施建设达标率 ”提升到 80.06%,比 “十一五 ”末提高 28 个百分点。山西大剧院、山西省图书馆等 10 大省级文化设施投入使用。全省博物馆、 纪念馆达到 130 座。广播电视无线发射台站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 广播电视村村通任务全面完成, 全省广播综合覆盖率达到 98.04% 。地级市实现城市影院全覆盖,县级影院覆盖率显著提高。 2 文艺创作生产持续繁荣。舞剧粉墨春秋 、说唱剧解放、图书乍放的玫瑰少年的荣耀、电视剧革命人永远是年轻幸福生活万年长、动画片终极大冒险、广播剧种树人、歌曲阳光路上荣获中宣部精神文明建设 “五个一工程奖 ”;粉墨春秋解放分获 “文华大奖 ”和 “文华优秀剧目奖

3、 ”,我省入选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资助剧目位居全国前列。10 台优秀新创舞台剧晋京展演获得广泛好评。新出版图书14272种、5.5 亿余册,出版发行报纸84.86 亿余份、 期刊近 1.35 亿册、音像电子出版物281.5 余万盒(张),拍摄电影57 部、电视剧36 部 1200 集。文化遗产保护成果丰硕。实施806 座文物本体保护工程和80 余处文物保护单位环境整治工程,全省不可移动文物保护状况明显改善。实施主动性考古发掘 19 项。修复保养珍贵文物 3600余件。出台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国家、省、市、县四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进一步完善,国家级 “晋中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 ”建设深入

4、推进。全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项目 116 项,保护单位 168 个,位居全国前列。文化服务能力显著提升。 全省 “三馆一站 ”(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美术馆、文化站)全部实现免费开放。政府购买公共演出等机制初步建立。 “文化惠民在三晋 ”、“书香三晋 文化山西 ”等主题活动蓬勃开展。文化科研教育与人才队伍建设取得显著成绩, 3 与中国戏曲学院、 上海戏剧学院等高等院校合作培养高层次紧缺艺术人才,艺术职业教育产教一体发展扎实推进。文化产业实力明显增强。组建 9 大国有文化产业集团, 培育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9 家、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41 家。太原高新区被认定为国家级科技与文化融合示

5、范基地。山西文化保税区等重大项目启动建设。设立文化产业发展投资基金。 一批文化企业入选国家重点出口企业。全省文化产品及服务出口比“十一五 ”末成倍增长,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全省GDP 比重大幅度提升。文化市场管理健康有序。下放行政审批事项2 项,承接文化部下放省级文化行政部门审批事项6 项。文化市场技术监管与服务平台建设、应用全面达标。 集中开展文化市场专项行动,打击违法经营行为。 文化市场综合执法能力显著提升。全省演出总计达 30 余万场次,其中涉外演出团体600 多家次。文化交流工作取得新成效。完成对外和对港澳台文化交流104 项, “情系三晋 两岸文化联谊行”等活动得到广泛好评。对口援疆工作

6、成绩显著,我省创排的话剧生命如歌为全国第一部大型援疆主题作品。(二) “十三五 ”文化建设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一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对文化建设提出了新目标。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求在改善文化民生的同时, 增强文化建设的全面性、 4 协调性和可持续性,补齐短板、兜好底线、提质增效,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二是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对文化建设提出了新要求。 推进转型综改实验区建设、 推动山西融入 “一带一路 ”战略以及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等兴晋强晋方略, 要求充分发挥文化的引领、 提升与支撑作用。 稳增长、调结构、转方式要求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步伐,使之成为国民经济支柱

7、产业。三是创新融合为文化建设注入了新动力。 科学技术特别是新媒体技术的发展、 文化与金融合作、 文化与科技融合创新等将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为山西文化改革发展提供强劲动力。四是新型城镇化对文化建设提出了新课题。新型城镇化进程中,丰富文化内涵、丰润文化滋养、提高居民文明素质、促进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等任务,要求搞好文化遗产和特色文化的传承保护,让优秀传统文化代代相传。五是扩大对外开放给文化建设赋予了新使命。开放发展的理念和实践要求山西文化加快“走出去 ”步伐,更多更好地参与国际文化交流与合作,在借鉴、吸收、创新、发展的同时,不断展示自身的独特魅力,提升山西形象与影响力。同时,我省文化改

8、革发展还面临不少差距和问题。一是城乡、 5 区域文化发展不平衡,公共文化建设现状与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要求还有较大差距。 二是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还不相适应, 打造精品力作的任务艰巨。三是文化产业离支柱产业目标还有较大差距, 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有待进一步提高。四是文化领域拔尖和领军人才短缺,基层文化队伍需要进一步充实。 五是文化体制改革需要进一步深化,体制机制创新任重道远。二、指导思想、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一)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 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为指引,坚持创新、协调、

9、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同步抓好 “构建良好政治生态 ”和 “推动经济稳定向好 ”这两个关键,以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为宗旨, 以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 以激发人民群众文化创造活力为中心环节,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充分发挥山西文化底蕴厚重、 资源丰富的优势, 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脱贫攻坚进程中更好地发挥文化的作用, 为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提供丰润的文化滋养, 促进全省文化建设呈现全新局面, 加快文化强省建设步伐。(二)总体要求。 6 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始

10、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 把服务群众同教育群众结合起来,把满足需求同提高素质结合起来, 着力提高人民群众文化参与度,提升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 充分发挥文化工作优势, 密切配合脱贫攻坚等中心工作,做好宣传发动, 凝聚全省精神, 提振群众信心,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做出文化新作为。坚持发扬优秀文化传统。 坚守中华文化立场、 传承中华文化基因,引导全省人民艰苦奋斗、久久为功, 实现三晋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坚持改革创新的发展路径。 以先觉、 先行、先倡的精神积极探索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

11、力的新举措、 新途径, 不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推动文化创新, 激发人民群众的文化创造力。(三)主要目标。到 2020 年,通过文化改革和创新,实现全省文化事业大繁荣大发展,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立,文化产业体系、 文化市场体系和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更加完善,优秀的山西历史文化资源得到进一步挖掘与宣传弘扬,公共文化、 文化产业、 文 7 化传播与对外交流、 文化艺术人才培养取得较大突破, 艺术创作、地方戏曲保护振兴、 红色文化传承发展、 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向全国一流水平迈进,实现由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的转变。省、市、县公益文化设施基本达标,公共文化服务能力显著增强

12、, 服务标准化、 均等化程度大幅提升; 文艺创作繁荣, 戏曲振兴发展;文物保护达到更高水平, 国有和享受政府资助的非国有文物保护单位免费开放率达 60%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手段更加丰富;新闻出版和广播影视社会思想舆论引导能力显著提升; 文化行政管理进一步规范,文化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进一步完善;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全省 GDP 比重显著增加,打造国民经济支柱产业步伐进一步加快;文化市场繁荣有序;文化科技创新对文化发展的支撑作用更加突出;文化人才队伍专兼结合、结构合理、门类较为齐全; 文化在塑造山西美好形象、实现山西振兴崛起中发挥出更大作用, 山西文化影响力显著提高,文化建设呈现全新局面。三、推

13、进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一)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重心下移、共建共享,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按照公共文化服务指导标准, 规范各级公共文化服务机构、项目和流程,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人员队伍建设,健全监管平台和服务网点,逐步形成“县级以上有机构管理、乡 8 镇有网点支撑、村组有专人负责 ”的长效运行维护体系。坚持送文化下乡, 促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均衡发展。 开发和提供公益性文化艺术培训、 展演和科普等适合老年人、 未成年人、 残障人士、农民工、 农村留守妇女儿童、 生活困难群众等群体的公共文化产品与服务。(二)加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按照城乡人口发展和分布,合理规划建设各类公共文化设施。充分发挥省级公共文化设施示范引领作用,完善市、县两级公共图书馆、 文化馆、博物馆(纪念馆) 、科技馆、体育馆(场)、剧院(场)以及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等设施。实现市、县两级基本公共文化设施达标。完善乡镇(街道)综合性文化设施,在明确产权、保证服务接续的基础上, 推进建设集宣传文化、党员教育、科学普及、普法教育、 体育健身等功能于一体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