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业供应链金融研究上篇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08593760 上传时间:2023-01-23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65.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筑业供应链金融研究上篇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建筑业供应链金融研究上篇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建筑业供应链金融研究上篇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建筑业供应链金融研究上篇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建筑业供应链金融研究上篇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建筑业供应链金融研究上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业供应链金融研究上篇(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供应链金融服务是契合于建筑业发展的融资方式,在建筑行业融资困境愈发凸显的当下,建筑业供应链金融服务将代替传统融资方式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们试图在对供应链金融各种模式进行考察的基础上,讨论其在建筑业融资中的实践作用,以作参考。本篇主要对建筑供应链金融的追溯,以兹更好理解建筑供应链金融的定位。1.我国建筑行业发展现状建筑业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尤其为GDP得以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做出了巨大贡献,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大英雄”。建筑业涉及广,其中的建筑施工企业随着我国对基础设施建设的加强,前景广阔。我国中小建筑企业数量众多且体量庞大、从业人员众多,在吸纳农村转移人口就业、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和维护

2、社会稳定等方面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截止到2015年,全国共有建筑企业80911家,其中相对规模较大的国有及国有控股建筑业企业仅6789家,中小规模企业占比在%,中小建筑企业己成为中国建筑业的主体。然而相对于其在行业乃至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中小建筑企业所获得的融资待遇却要明显不如。国家社科基金资助项目我国中小型企业转型升级问题研究在对我国包括建筑企业在内的两千多家中小企业进行了问卷调查后发现,阻碍中小建筑企业发展的因素中,资金上的短缺是其中极为重要的制约条件。鉴于中小建筑企业的自身因素和外部环境的各方面影响作用,使其呈现明显的融资成本高,风险和难度很大的特征。进入新常态以来,建筑业粗放型发展模

3、式已出现疲态:一方面,传统建筑业受制于产业链和服务周期过长,规避招标、虚假招标围标、转包和违法分包等现象在传统管理模式下难以改变;另一方面,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推进,建筑业“去产能”措施不断加码,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逐渐浮出水面并日益加重,多数中小企业资金链紧张,转型步履维艰。具体而言,当前建筑施工企业的资金运用流转大致呈现如下特点:1. 建筑施工企业经营需大量资金。由于建筑施工企业生产具有流动性、机械化程度低、施工技术复杂和产品形式多样的特点,使得其产品在建造过程中需要耗用大量的物资设备。再由于其产品在建成后只有经验收合格交付使用后,才能发挥效益,同时得以回款;建筑项目通过招投标确定合作

4、建筑施工企业,而由于市场竞争加剧,建筑企业通常被要求垫资施工,另一方面即使完成项目却仍存在工程款拖欠难收的问题。整个建筑项目从立项到投入使用进而运营,过程耗资巨大,因此建筑施工企业经营需要大量资金作保证。2. 建筑施工企业资金使用效率低。工程项目分布点多、面广、线长,施工作业队随着工程项目坐落的位置变化而转移生产点,移至省外或是世界各地。作业队伍的转移分散,建筑施工企业机构庞大,大部分建筑施工企业采用集中管理资金,但企业内部法人多级化资金分散;信息不对称、环境恶劣或是人为等因素,建筑施工企业投资失误,无法实现资金时间价值;下属公司多出开户,货币资金无法集中,造成资金闲置。以上原因使得建筑施工企

5、业资金使用效率较低。3. 建筑施工企业资金周转困难。我国限购令、提高二套房贷款利率和抑制房价等政策的实施,建筑产品销售不畅,存货质押,资金无法兑现,资金周转率下降;参与招投标,最低合理价中标利润被压低,前期投入资金多,资金回收慢,使得建筑施工企业资金周转更加困难。建筑施工企业融资困难。银行等金融机构对企业提供授信,首要考虑的是资金的风险性和可盈利性。虽然建筑施工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出产业,但随着竞争的加剧其属于微利产业。目前,我国建筑市场还不规范,加之建筑施工企业的自身原因,各银行等金融机构对市场调查分析,认为对建筑施工企业授信信贷资金风险比较高,将其归为借贷资金发放的的非重要客户。如此,建

6、筑施工企业既不能在市场上融资,亦无法或很难得到银行贷款。相较于传统的制造业,建筑业是一种生产过程相似但产品种类截然不同的订单式生产活动。由于建筑业产品的特殊性,使得建筑生产与其他传统制造业间存在着很大差异。建筑生产过程具备一次性、复杂性、生产地点固定、参与方众多、产品庞大、生产周期长等特性。而以往的建筑生产管理方法存在很多问题, 需要管理方式的根本性变革。供应链金融模式有望成为解决建筑业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最佳方案之一。供应链金融业务模式已经在制造业取得不少成绩,对于亟待拓宽建筑行业中小企业市场的商业银行来说,供应链金融业务模式便成为银行寄予厚望的新型信贷安排:供应链融资可以大型建筑企业为风险控

7、制主体,通过责任捆绑,将银行信用有效地注入产业链中的核心企业以及其上下游配套中小企业。2.建筑供应链金融的起源“供应链金融”是指金融机构(如商业银行、互联网金融平台)通过引入核心企业、第三方企业(如物流公司)等,实现对信息、资金、物流等资源的整合,有针对性地为供应链的某个环节或全链条提供定制化的金融服务,达到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为各方创造价值,并把单个企业的不可控风险转变为供应链企业整体的可控风险。建筑供应链管理的发展脉络从功能角度出发,“供应链金融”就是整合资金流和供应链管理,为企业提供一般的资金服务的同时为融资困难企业提供新型信贷服务模式。因此弄清建筑行业供应链管理的发展脉络,对于理解建筑供

8、应链金融的起源和推行有其必要性。在19世纪60年代前,建筑业采购一直采用一种90年代初期产生的单一阶段(single-stage)的形式,当时这种方法被%的承包商采用。这种采购方式形成一种短期的、对抗型关系,使得建筑行业呈现破碎性。在六十年代,传统采购方式带来的众多问题和业主需求的变化,大量的可选择性的采购方式及各种合同式样开始出现。这些方法如“两阶段竞争式招标”、“设计建造模型”、“建筑管理式”等引起了设计者、造价咨询师及总承包商之间以及总承包商或管理承包商与专业分包商间的关系、地位及权力的变化。这些方法也对形成更大的协作圈起到了促进作用。然而运用这些采购方法仍然不能解决行业依赖于价格竞争及

9、公司契约的问题,而且大多数关系仍然处于针锋相对及短期关系状态。合作理念(Partnering)在建筑业中的引入一直被认为是建筑行业接受供应链管理理念的一个开端。八十年代后期,项目特定合作方式的出现,使建筑业向与供应链管理相关的协作关系及集成化过程的方向发展。早期建筑业合作理念包括三个原则:设定共同目标、透明式决策及运用项目建设初约定的方式解决问题,并以提高整体绩效为目标。合作关系管理在建筑业的推广为建筑供应链管理理念的诞生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九十年代初出现的“第二代合作理念”,已与供应链管理原则相当靠近。该理念包括了与项目核心参与方进行协商的决策策略,这种策略强调基于更宽范围内绩效指标的一种全盘

10、决策方法,这些绩效指标包括工期、质量、费用及长期业务关系带来的收益。而且,这种合作理念更加具有“第五代革命”的特征,例如在整个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发展更强大的外部联系网和组织内部关系。然而,这种合作理念仍然不能被整个行业从业者所理解,有时甚至会被认为是原始采购方式自然发展的一种产物。这种理念只是会偶尔被那些实力雄厚的业主进行重复或循环的项目建设中运用,而那种一次性建成的项目很少运用这种合作理念,而且这种方式也只是通常被用在上游的业主、咨询顾问及总承包商间,而下游企业如各类分包商等则很少被纳入其中。九十年代中页,建筑供应链管理的概念正式形成。建设项目中的供应链是以业主为核心,施工单位为组织协调者,在

11、建设过程中,分别通过对供应链的三种表现形式,即物流、信息流及资金流的实时控制,在建设项目的全生命期内,将建设项目的所有参与方,包括业主、设计方、监理方、专业分包商及供应商集合成为一个整体的网络组织。建筑项目的全生命期内会在不同的节点处产生大量的、形式复杂的信息,这些信息一般都不是单一存在的,信息的流动往往伴随着资金与物料的流动,按照一定的建设项目自身的规律不断变化,并被传输到相关的部门以供参考使用。建筑项目中有关信息的流动是建筑项目在全生命期中的基础及支撑,建筑项目的管理就是通过各参与方之间的信息交换来协调管理系统的内部及外部资源和目标,以实现管理系统的功能。信息在建筑项目的供应链上的流动是双

12、向的,是物流及资金流的基础。简而言之,建筑供应链管理是以实现业主需求及供应链整体效益最大化为管理目标,运用供应链管理理念,基于现代信息技术,对建设过程中供应链上跨部门、跨企业、跨产业运作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进行整体规划及运作管理的管理行为。它强调各节点企业之间的协作共赢的商务战略,通过建立企业间共同的战略目标,完善的信任与合作机制,协同的工作模式和信息共享机制,提升供应链整体效益,减少浪费,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建筑供应链管理的关键任务有四:1、实现施工现场活动与供应链的连接;2、提高建筑供应链的自身性能;3、加强从现场到供应链的运输过程;4、施工现场与供应链的整合管理。1.建筑供应链的特点建

13、筑供应链是以业主对建筑项目要求为目标,从业主产生项目需求开始,经过项目定义、项目融资、项目设计、项目施工、项目竣工、验收交付、使用维护等阶段,直至改建扩建,最后拆除的这一系列建设过程中所有涉及的有关组织机构组成的功能性网链结构。建筑供应链区分为内部供应链和外部供应链: 内部供应链是指局限在单个建筑企业内部,强调建筑企业内部市场、财务、计划、工程和采购等部门之间的协调; 外部供应链则超越了单个建筑企业的范围,从建设项目的角度出发,由业主、设计院、监理公司等咨询机构、总承包商、分包商、材料及设备构配件等供应商、银行、政府部门、保险公司等企业与组织,共同形成的围绕着建设项目的各项供给。建筑供应链的特

14、有属性建筑供应链的集中性。建筑供应链将构成建筑产品多需要的所有材料都集中在现场,建筑施工方的工作对象是一次性的,没有往返及重复的特性,工作完成后,建筑产品就移交到业主手中去了;建筑产品的一次性属性,这意味着建筑供应链不像一般产品供应链存在流程的反复执行,建筑供应链只经历一次全生命期活动,具有临时特性,项目结束后工作团体也将解散。同时由于项目的设计和施工具有的独立性,以至于在临时的特点上又增加了分散的特点。建筑供应链的复杂性。建筑供应链由业主、施工方、分包商、供应商以及相关政府等多方参与构成,参与成员复杂多变,水平不一。这使得在项目建设中,各参与方协调的困难,导致供应链活动执行以及整体管理上的困

15、难。更具体来说,与传统制造业供应链相比,建筑供应链在组织关系、主导供应链的核心、产品特性、信息流以及过程管理等方面,存在较为明显的不同:组织关系上,建筑供应链呈现多边双向交叉网络关系,链条较复杂,协调难度较大,而制造业供应链构建在上下游直线契约关系之上,链条较简单,协调难度较小;主导供应链的核心上,建筑供应链存在双主导核心以业主为主导的服务核心,以总包商为核心的建设核心;而传统制造业则一般为围绕产业链上龙头企业的单一主导核心推动供应链良性运行;产品特性方面,建筑供应链以提供服务为主,多单件定制化、临时性强,返工难度大、成本高;而制造业以提供产品为主,多标准化、大批量、长期供应;信息流方面,建筑

16、项目信息复杂、量大,需要双向反馈、长期保存和共享,供应链上的组织既要提供信息,又要使用链条上多个组织的信息,信息化水平低;相对的,传统制造业信息更为简单,多为单向流动,一般不需要长期保存和信息共享,信息化水平较高;在过程管理上,建筑业的链条衔接紧密,相互影响大,有很多隐蔽工程,过程管理更重要,工期和质量安全管理难度大;而制造业多为显性产品,节点管理即可,过程管理难度相对较小。2.建筑供应链的构成与传统制造业供应链相同,建筑供应链亦主要包括物流、信息流及资金流三个方面内容。物流主要包括项目在建造过程中所需的各种建筑材料、设备及能源等。这些材料由外部输入,经过建造这项工作的转变,使建筑材料最后变成建筑产品。物流主要表现在物资的生产过程中。资金流指的是建设项目在建造过程中的价值转换。资金的流动是推进建设项目建造的主要动力,资金完成了从钱到物,再由物到钱的有效转变,推进项目进程。信息流是指建设项目在建造实施的过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