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楼记》教学案例设计(DOC 9页)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08585103 上传时间:2023-09-24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7.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岳阳楼记》教学案例设计(DOC 9页)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岳阳楼记》教学案例设计(DOC 9页)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岳阳楼记》教学案例设计(DOC 9页)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岳阳楼记》教学案例设计(DOC 9页)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岳阳楼记》教学案例设计(DOC 9页)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岳阳楼记》教学案例设计(DOC 9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岳阳楼记》教学案例设计(DOC 9页)(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岳阳楼记教学案例设计案例二:岳阳楼记【案例信息】案例名称:岳阳楼记授课教师:刘茜玉(北京市八十中学初中部,一级教师)【教学设计】岳阳楼记教学设计北京第八十中学初中刘茜玉教学目标:1赏析三、四段的景物描写并体会迁客骚人产生这两种心情的原因,培养学生赏析文言文景物描写的能力,2领会文中警句所表达的思想,理解作者所阐述的主要观点.教学重点:赏析景物描写,理解作者表达的思想和阐述的主要观点.教学难点:学会赏析文言文的一些方法;能形成对文章内容的深入思考.教学方法:朗读,讨论,探究教学过程:一、导入咱们这节课接着来学习岳阳楼记,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岳阳楼凭借范仲淹的这篇文章而名扬天下.同学们提的问题

2、当中有一个问题特别集中,就是范仲淹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说起这篇文章还有个小来历呢!范仲淹和滕子京是非常要好的朋友.滕子京被贬官在巴陵郡后,把巴陵郡治理的井井有条,于是他重修岳阳楼.在古代,修造亭台楼阁,往往会请名人写篇文章来记述一下,滕子京便请朋友范仲淹来写.好朋友相邀,岂有不答应的道理?此时的范仲淹,也正被贬在邓州,真可谓“同是天涯沦落人”.但他和滕子京的性格有很大差异.滕子京很有才华,但是他的脾气很大,也不够洒脱,很难听进别人的意见,他对自己的无端被贬始终耿耿于怀,作为滕子京的朋友,范仲淹总想对他进行规劝却一直无缘开口.这次滕子京给范仲淹去信,要他为岳阳楼写记,范仲淹觉得这是个好机会,所以

3、他欣然答应,于是有了这篇传颂千古的岳阳楼记.二、探究文章内容从课文中咱们知道岳阳楼上刻了许多诗词歌赋,期中有一幅对联的上联中有这么一句:“范希文两字关情,滕子京百废俱兴”.这里边提到了范仲淹的文、滕子京的政绩.那么“范希文两字关情”中的“两字”,你认为是文中哪两个字?提示:这两个字提领全篇,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1引导理解悲、喜二字问题设置:1)在文中找到出现悲、喜的地方.2)分析迁客骚人“悲”的原因小结答题思路:所见所思所感指导学生完整表述播放朗读的片段视屏,体会感受.3)分析第四段指导学生朗读分析为何而喜?(“至若”领起另一种情景的描写,形式与第三段相似,类似于排比段,或曰洞庭湖变奏曲,因

4、此赏析方法可向第三段借鉴)师小结:感物而动,因物悲喜是人之常情,我们似乎也无可厚非,日常生活中即使没有抑郁不平之事,看到刮风下雨或者是晴空万里,我们都会有不同的情绪反应.但是就有人不这样,他们并不受外界阴晴、自己得失的影响,他们是谁呢?从哪里看出来的?2探究古仁人的思想问题设置:1)五段中说到古仁人不同于迁客骚人,那他们的不同体现在哪里呢?2)他们以什么为悲喜呢?具体表现是什么?3)问题探究以学生问题切入:“悲”、“喜”和“忧”、“乐”有什么区别?二者能否互换?总结:“悲”“喜”是人情感的直接体现,是感性认识,都是因己悲(个人的遭遇宦海沉浮),因物喜(景物阴晴),都受环境的影响,并无本质区别.

5、而“忧”“乐”则经过深入理性的思考的,因民因君而忧,因民因君而乐,君和民加起来不就是国家、天下吗?二者的境界是不同的.4)为什么前边用那么大的篇幅写迁客骚人?由此分析我们可以确定范仲淹这篇文章醉翁之意不在迁客骚人、不在悲喜,而是想表现“忧”“乐”的情怀和志向.(范希文两字关情-揭晓答案:忧和乐.)三、课堂小结范仲淹也正是由于有这样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远大理想,成为了历史上备受人推崇、尊重的一代名臣,为官的楷模,也可以说是我们中国历史的脊梁,这对当时及后世的一切有志之士,都具有巨大的鞭策和鼓舞作用,直到今天都仍有其积极意义.当我们生活中遭遇挫折,我们要说:

6、当我们志存高远,想为国家社会做贡献时,我们要说: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四、拓展延伸作业.(二选一)1.远在江湖砺心志,从来贬官多妙文.范仲淹的经历和心胸还能让你想起哪些古代文人呢?结合作品谈一谈.附板书设计:【教学实录】岳阳楼记教学实录指教者:北京第八十中学初中刘茜玉师:同学们,咱们这节课接着来学习岳阳楼记.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岳阳楼因为范仲淹的这篇文章而名扬天下.我看同学们在给老师提的问题当中有一个问题特别集中,就是范仲淹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这篇文章有什么来历?说起这篇文章还真有一个小故事呢.范仲淹和滕子京是非常要好的朋友.滕子京被贬官到巴陵郡后,把巴陵郡治

7、理的井井有条,于是他就重修了岳阳楼.在古代,修造亭台楼阁,往往会请名人写篇文章来记述一下,滕子京就想起了范仲淹这位才高八斗的老朋友.此时的范仲淹,也正被贬在邓州,真可谓“同是天涯沦落人”.但这两个人的性格有很大差异.滕子京很有才华,但是他的脾气很大,也不够洒脱,很难听进别人的意见,他对自己的无端被贬始终难以释怀,作为滕子京的朋友,范仲淹总想对他进行规劝却一直无缘开口.这次滕子京要他为岳阳楼写记,范仲淹觉得这是个好机会,所以他欣然答应,于是一篇传颂千古的岳阳楼记诞生了!师:从课文中咱们知道岳阳楼上刻了许多诗词歌赋,其中有一幅对联的上联中有这么一句:“范希文两字关情,滕子京百废俱兴”这里边提到了范

8、仲淹的文、滕子京的政绩.那么“范希文两字关情”中的“两字”,你认为是文中哪两个字?提示一下:这两个字提领全篇,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生1:我觉得是“先天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乐”二字.生2:我觉得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悲”和“喜”.师:看来咱们在这两个字的理解上出了分歧,到底是哪两个字呢?我们要在下面的学习研读中得出结论.咱们先从“悲”“喜”入手进行分析.请同学们找到文中出现“悲”“喜”的地方.生:出现在第五段,“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生2:出现在三段,“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还有第四段“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把酒临风,宠辱偕忘,其喜

9、洋洋者矣”.师:咱们先来研读一下第三段的“悲”.请同学们齐读第三段,同时思考两个问题:这一段写的是洞庭湖什么样的天气?读完之后给人一种什么样的感受?(生大声齐读第三段)生1:这一段写的是洞庭湖阴天的景象.文中写道连续下雨,整月都不放晴.生2:字里行间给人一种萧条凄凉的感受,并且还包含着一种感伤之情.生3:给人一种茫然的感觉.师:老师也有这样的感受,总体给人一种凄凉、压抑、沉重的感觉.那你是从文中哪些地方感受到了压抑沉重的呢?生1:我是从“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这一句感受到沉重压抑的,一直在下雨,天气很阴沉,整月都不放晴,人们都生活在压抑之中.生2:我是从“商旅不行,樯倾楫

10、摧”看出来的,商人和旅客都不能出行了,桅杆倒下,船桨断折,天气打破了人们的正常出行,商人和旅客都只能呆在家里,所以给人沉重悲伤之感.师:你能联想到商人旅客的日常生活,非常好.生3:我也是从“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看出来的,我觉得阴冷的风,浑浊的浪拍击着天空,下雨天本来就觉得天压得很低,再加上阴冷、浑浊,更烘托了一种悲伤沉重的气氛.生4:我是从“日星隐耀,山岳潜行”有这种感觉的,这两句的意思是太阳和星星隐藏起了光辉,山岳隐没了它的形体,感觉一片昏暗,没有一点光,全是雾蒙蒙的,感觉很压抑.生5:我是从“虎啸猿啼”感觉到的,翻译为老虎吼叫,猿猴哀啼,连猿猴的叫声听来都觉得是哀伤

11、,体现出非常伤感的情绪.生5:我是从“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看出来的,离开国都,怀念家长,担心人家说坏话,害怕人家批评指责,所以感到很悲伤.师:是谁觉得悲伤?是不是你呢?老师刚才的问题是你为什么会有沉重压抑的感受,对不对?再想想.生5:是范仲淹觉得悲伤.(其他学生有争议,认为是迁客骚人)师:看来这个地方有歧义,那请同学们思考,到底是谁在悲伤?生1:我认为是迁客骚人,文章第五段“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说明作者心里当时的情感是不同于以上两种的,而以上两种是说迁客骚人,而不是范仲淹自己.生2:我从第二段的“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

12、之情,得无异乎”看出来的,这句话统领了下面两段,“悲”和“喜”都是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师:你们同意她的看法吗?生:同意.师:那咱们可以确定就是指迁客骚人,你明白了吗?(生点头)师:刚才咱们通过这些文字的描述感受到了沉重和压抑,那么亲眼见到这些景物的迁客骚人们,他们又会产生怎样的感受呢?生:感极而悲.师:他们为什么悲呢?生1:“迁客骚人”中的“迁客”本身解释就是迁谪的人,骚人指的是那些不得志的诗人,他们联想到自己的境遇,所以悲伤.师:由什么联系到自己的境遇?生:由眼前凄惨的景象联想到自己非常惨淡的境遇.师:你是由“迁客骚人”这个词本身来推测的,如果用文中的内容,课文中哪些地方体现了他们的不幸遭遇

13、?生:去国怀乡,离开国都,怀念家乡.师:为什么要离开国都呢?生:被皇上贬官了.师:迁客骚人有这样的遭遇,他的情绪本来就很敏感.同学们想一下咱们刚学过的一篇文章小石潭记,你看柳宗元看到周边凄凉的景象,他有怎样的反应呀?生:不可久居,记之而去.师:咱们普通人都觉得很沉重,他们这么敏感,看到这样的景象之后,当然会是悲从心中来呀!师:同学们刚才的回答中非常值得表扬的一点就是,能够结合课文中的景物描写,联系到他们的遭遇来分析他们的一些情感.但是在同学们的回答中有些小小的遗憾,咱们是一个同学说了一个句子,这样回答不够完整,不够饱满,而且顺序也不太清楚,其实这段咱们在表达式上,可以按照很清晰的头绪去说,(和

14、学生一起分析)先是描写的景象,所见,然后是所思,最后是有所感,按这个顺序答就清楚多了.你能按顺序来整理一下答案吗?(生有难度,讨论)(师提示:景物比较多,可以概括)生1:迁客骚人在看到了洞庭湖阴雨时阴沉的天气,便触景生情想到了自己悲惨的境遇,感伤到了极点就悲痛万分了.(生乐)师:他的总结好概括!生2:作者首先是通过自己所见到的(其他学生纠正是迁客骚人)天气整天都不放晴,阴风怒号,太阳山岳都看不见了等景象,再由自己的遭遇想到了自己的家乡和国都,感慨万分,所以十分悲伤.师:他给补充了很多内容,其他同学还有补充吗?生3:迁客骚人见到凄风苦雨,不见天日,天色昏暗,人们出行受阻的情景,感到离开国都和家乡

15、的忧伤.对别人说坏话和讥讽很担心害怕,因此看到的景象都是很萧条的,感慨到极点所以悲愤不已了.师:你回答时用了很多的优美的词语.同学们注意到没有,其实在前面的景物描写中,作者是刻意地把沉重的气氛进行了夸张和渲染,同学们看看他是怎样渲染的?生1:他写“阴风怒号,浊浪排空”用了拟人,风狂怒的号叫;浑浊的浪冲向天空,还用了夸张,现实的浪没有这么大.师:风是阴冷的,浪是浑浊的,用这两个词来渲染,不但使日月无光,山岳潜形,还让商旅寸步难行,作者为什么要极力渲染这些景物呢?生:为了表现迁客骚人悲凉的感受.师:原来描写景物是为了抒发情感,借景来抒情.这是很多文章的一个规律.老师给您们找了一段视频,你们再来感受一下那种阴惨的悲凉的景象.(播放视频)加上这样的画面、音乐和朗读,的确给人一种压抑的感觉,也难怪迁客骚人会发出那样的感慨了.看完了洞庭湖的阴天,下面我们再来领略一些洞庭湖的晴天.读这段的时候我们还能哭丧着脸吗?生(乐):不能师:那应该是怎样的呢?生:愉悦的,心境开阔的.师:下边我找个同学来读一下这一段,注意读出轻松喜悦来.其他同学思考:我们怎么判断出要读出轻松、喜悦来?(生带感情朗读)师:我刚才注意到你读的时候,脸上洋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