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钟表》教学设计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08584275 上传时间:2022-10-2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认识钟表》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认识钟表》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认识钟表》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认识钟表》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认识钟表》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认识钟表》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认识钟表》教学设计(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学设计表学科 数学 授课年级 一年级 学校 商州城关二小 教师姓名 王红莉章节名称一年级上册第七单元84-85页内容计划学时1课时学习内容分析本节课是认识时间的第一课时,要求学生认识整时,它是学生建立时间观念的初次尝试。教材先给出妈妈叫女儿起床的情境图,再并排呈现钟表和电子表形式的时刻,从而归纳认识整时的方法,学习整时的两种表示方法。学习者分析虽然大部分孩子在学前教育或家庭教育中多多少少都接受过一些关于时间的知识,钟面、表面对于他们来说也并不陌生,但时间比较抽象,因此在教学时要把时间的认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并结合大量的操作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认识钟表。教学目标课程标准:选取密切联系学

2、生生活、生动有趣的素材,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感受生活处处有数学。知识与技能:初步认识钟表的面,知道时针、分针及钟面上的数字;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通过交流、合作学会认、读、写整时,知道整时的两种表示方法。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比较等活动,培养观察能力和探究合作的学习意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初步建立时间观念,从小养成珍惜和遵守时间的良好习惯。教学重点及解决措施重点:整时的认读方法。措施:依托经验,强化比较,总结方法教学难点及解决措施难点:初步建立时间观念,会看钟表上的整时。措施:依托经验,自主探究教学设计

3、思路(一)创设情境,诱发兴趣。(二)结合实物,抽象钟面。(三)依托经验,自主探究,认读整时(四)思维拓展(五)课堂延伸(六)课堂小结(七)布置作业依据的理论选取密切联系学生生活、生动有趣的素材,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通过延伸,介绍有关的数学背景知识,从而受到思想熏陶和教育。信息技术应用分析知识点学习水平媒体内容与形式使用方式使用效果钟面认识ppt集体观看好钟面和电子表整时的记录认识、理解、学会应用ppt集体观看好古代计时工具认识、了解ppt集体观看好教学过程(可续页)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所用时间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创设情境,诱发兴趣。认识各种各样的钟表3

4、分钟出示谜语,介绍各种钟表。猜谜,认识各种钟表通过谜语诱发学生学习兴趣,再结合学生谈话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过渡自然。(二)结合实物,抽象钟面。认识钟面5分钟引导认识不同的针,牢记数字的顺序和方向观察钟面,认识针和数字这一层次安排了观察、讨论、交流等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在感性经验的支撑下建立起钟表面的直观模型,之后设有学生填表盘数字、认分针、时针练习,符合儿童的思维特点,使学生在交流中互相借鉴、互相补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了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三)依托经验,自主探究,认读整时认识钟面和电子表整时的整时,会用不同方法记录10分钟引导整时认识和记录方法介绍自己认识整时的方法,并用不同

5、方式记录介绍自己认识整时的方法,学会自主交流(四)思维拓展认识整时、记录整时,学会应用10分钟出示不同难度的练习题应用所学,完成练习题通过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等一系列的趣味活动,让学生经历不同层次的练习,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五)课堂延伸了解古代计时方法2分钟出示古代计时工具并介绍认识古代计时工具了解我国古代的计时工具,使其在了解计时工具的同时感受古代人的聪明才智。(六)课堂小结小结课堂内容2分钟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小结本节课上收获总结课堂内容,渗透珍惜时间、遵守时间的思想教育。(七)布置作业布置作业1分钟布置作业完成作业应用本节所学,学会制定合理的作息时间表,学会合理安排时间。课堂教学流程图

6、(一)创设情境,诱发兴趣。1、今天一大早,老师就遇到了一个难题,你们愿意帮助老师吗?课件出示谜语:嘀哒嘀哒,嘀哒嘀哒, 会走没有腿,会说没有嘴,它会告诉我,什么时候起,什么时候睡。2、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谜语中的 “它”是谁吗?(钟表或闹钟)那你知道钟表有什么用吗? 3、为了感谢大家,老师带同学们去美羊羊钟表店看看。出示各种各样的钟表,介绍:挂钟、手表、电子表、摆钟。4、钟表已成为我们身边不可缺少的朋友。那咱们必须先认识它,才能使用它。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认识钟表。(板书课题:认识钟表)【设计意图:通过谜语诱发学生学习兴趣,再结合学生谈话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过渡自然。】(二)结合实物,抽

7、象钟面。1、观察钟面,你会发现:钟面上有什么?完成板书:钟面上有12个数字,时针和分针。(又长又细是分针,又粗又短是时针。)时针和分针在钟面上是怎样运动的?请你用手比划一下。(教师介绍顺时针方向。)2、即时填空,主要填1-12个数字,认分针、时针。(课件出示)【设计意图:这一层次安排了观察、讨论、交流等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在感性经验的支撑下建立起钟表面的直观模型,之后设有学生填表盘数字、认分针、时针练习,符合儿童的思维特点,使学生在交流中互相借鉴、互相补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了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三)依托经验,自主探究,认读整时1、结合生活,认读整时。(1) 课件出示多个整时钟

8、面,问:你们有谁认识钟面上的时刻?你是怎么认识的?请把你的方法说给大家听。【设计意图:有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认识针表的经验,但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掌握了这方面的知识。针对这一情况,在教学中,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熟悉的生活情境,整个过程由学生充当小老师角色得出结论。学生在小组学习中得到帮助,轻松愉快地获得知识。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构建自己的认识体系,同时,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2)总结概况:分针指12,时针指几就是几时。(齐读,加强理解记忆),(板书)(3)即时练习拨钟:老师说几时,学生拨,说说你怎么拨的?【设计意图:通过不同层次的练习,巩固钟面上整时的认识,让学生在活动中掌握知识。通过趣

9、味性的练习,动手拨一个自己喜欢的时刻,并说说这个时刻在干什么,既联系了学生生活实际,又突出了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2、认读电子表时间。(1)出示电子表面,说说是几时?你又是怎么来认的?(2)总结概况: 几:003、反馈练习:钟面、电子表面与几时连线。4、出示特殊时刻,学习两种计时法。(1)出示图片,认读6时,12时。(2)教学两种计时法:数字+汉字计时法电子计时法: 两个小圆点,时针放在前,00跟在后。(3)即时练习:听师说时间,用两种方法记录时间。5、即时练习:课本85页,小明的一天 看图,说说图上的小明在几时干什么事?完成填空。 观察发现:一天中有几个9时? 告诉学生:一个是早上9

10、时,一个是晚上9时。一天有24小时,钟表转两圈。要准确地表达时刻,还得会用上午、下午这些词语。【设计意图:数学教学中,要做到数学知识教育与人文思想熏陶的和谐统一。在有趣的故事情境中,学生既巩固了知识,又潜移默化地接受了作息要有规律,要珍惜时间的思想教育。】(四)思维拓展1、做个小小修理匠。不完整的钟表,按指定时间补上分针或时针。2、一小时后是几时?3、喜洋洋邀请羊族成员去看电影,它对大家说:再过1个小时,森林电影院就开始放映了,请大家准时到达!小动物们看了看表,这时,时针和分针都指着12。你们知道电影什么时候开始吗?(1时)电影要放映3个小时,你们知道什么时候结束吗?(4时)【设计意图:通过解

11、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等一系列的趣味活动,让学生经历不同层次的练习,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五)课堂延伸介绍我国古代的计时工具日晷、铜漏壶(图文结合,课件出示)【设计意图:了解我国古代的计时工具,使其在了解计时工具的同时感受古代人的聪明才智。】(六)课堂小结问:通过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师:时光一去不复返,时间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很宝贵的,我们要像明明那样,不但要珍惜时间,还要合理利用时间,准确掌握时间,按时起床,按时睡觉,不浪费时间,做个遵守时间的好学生。【设计意图:总结课堂内容,渗透珍惜时间、遵守时间的思想教育。】(七)布置作业给自己制定一个作息时间表。教学反思认识整时是学生建立时间观念的初次

12、尝试。虽然他们在入学前对钟表有一些认识基础,但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认识表是比较困难的:首先学生的知识储备少,理解能力还较弱;其次钟表是一个复杂的度量工具,表盘比较复杂。因此教学中我从以下来做:一、创设生动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一直在思索,怎样从一上课就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学习上呢?于是,我用猜谜语作为引入,让学生猜猜是什么,意在能吸引学生的注意,根据一年级小朋友的心理特点,他们会积极开动脑筋,尽力表现自己,在学生的猜测中,很自然的引入新课。二、充分利用学生的已有经验。 学生在入学前对钟表有一些认识基础,因此在教学中,我以这些经验为起点,使课堂的学习活动成为他们原有

13、经验的总结和提升。如课堂上,我出示钟面,让认识钟表的学生说说自己是怎么来认钟表的,学生教会学生认识钟表,不仅能让好学生充分展示自我,充分体验成功的乐趣,还能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就有数学。三、充分利用好学具,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在认识钟面后,为学生提供了动手实践、积极表现的机会,同时也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学生的拨钟练习,不光会拨,还要会说,学生将整时的学习与生活紧密练习,充分体验生活中就有数学。四、在活动中认识钟表。由于时间和时刻都是比较抽象的概念,学生学起来有一定难度,因此还要结合大量的操作活动来学习。因此我将抽象的时间特性转化为学生可见、可触摸、可理解的活动,如猜一猜、看一看、连一

14、连、拨一拨、说一说、找朋友等活动,使教学更有效、更有价值。大家全身心地投入到游戏和学习中,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体性和积极性,使学生感到学习数学并不是很难,从而激发他们学数学的热情,增添他们学习数学的乐趣。五、知识拓展体现课内外生活紧密相关。本节课课本知识教学完后,我安排了两个生活中常遇到的时间问题,既是对课堂教学的检验,又能有所拓展与提高,使学生充分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紧密相关。但在教学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和不足:在小组活动中,学生的合作意识较差,有的学生只顾自己,有的学生从动手操作到自主探索到用语言文学表达出来,学生有点不适应,语言不够完整。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教学的每一个环节,要扎扎实实,不能“拔苗助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