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章制度村民自治制度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08569791 上传时间:2023-03-30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规章制度村民自治制度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规章制度村民自治制度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规章制度村民自治制度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规章制度村民自治制度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规章制度村民自治制度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规章制度村民自治制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规章制度村民自治制度(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村民自治制度篇一:村民自治制度董棕河村村民自治制度为了促进村民会议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依法保障村民的民主决策权利,加强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物质文明(“三文明”)建设,依据村委会组织法有关规定制订本制度。第一章 村民会议制度第一条 根据联华村村民自治章程第四至第七条等有关规定制订本制度。第二条 村民会议是本村的最高权力机构。村民会议接受村党总支的领导。第三条 村民会议由本村十八周岁以上的村民组成。第四条 村民会议的职权:1选举村民委员会成员,罢免和补选村民委员会成员;2听取和审议村民委员会工作报告,评议村民委员会成员;3制订和修订村民自治章程。向村民代表会议的授权事项;4讨论、决定涉及村民利

2、益的重大事项和村民会议认为应当由其决定的其他事项。村民会议讨论决定的事项不得与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的政策相抵触,不得有侵犯村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合法财产权利的内容;5、讨论决定村民委员会、村务监督小组和十分之一以上村民提议召开的村民会议议题作出决定;6纠正村民委员会和村民代表会议作出的错误决定。第五条 村民会议每年一般召开一次,村民会议由村民委员会召集。有十分之一以上的村民或村务监督小组提议,应当自提议之日起15日内召集村民会议。召开村民会议,应当有本村十八周岁以上村民的过半数参加,或者有本村三分之二以上的户的代表参加,受场地限制时可分片或分批召开。所作的决定应当经到会人员的过半数通过。村

3、民会议的决定由村民委员会负责实施,所有村民组织和村民都应当服从村民会议的决定,支持村民委员会实施村民会议决定。第六条 村民会议的议程:1听取和审议村民委员会的工作报告;2听取和审议村财务收支报告;4讨论决定其他重要事项。第七条 村民会议由村民委员会召集并主持。村民委员会应当认真研究提请村民会议民主决策的事项,并充分做好召集村民会议的其他各项准备工作;应当在召开村民会议的五天以前,向村民公告召开村民会议的事项。第八条 凡参加会议的村民须到各自的联组长处签到。第二章 村民代表会议制度第九条根据联华村村民自治章程第七条规定制定本制度。第十条 村民代表会议是村民会议的重要补充,两者同为村民发扬民主的组

4、织制度和民主决策的组织形式,村民代表会议在村民会议闭会期间,经村民会议授权对重要村务进行民主决策,对村民委员会工作实行民主监督。第十一条 村民委员会是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的执行机构,向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负责并报告工作。第十二条 村民代表会议由村民代表和村里的各级人大代表、村民委员会成员、村民组长等组成,后者为当然代表。必要时可邀请驻地部队代表和驻本村的公安等部门的代表参加。第十三条 村民代表的产生由各村民小组召开小组村民会议民主推选产生,名额一般按15户左右产生一名,根据本村现状,大约在50名左右。民主推选村民代表的办法,应当经小组村民会议通过。民主推选产生的村民代表要具有代表性,其中妇

5、女应占有一定比例。第十四条 村民代表任期三年,与村民委员会同时换届,可以连选连任。第十五条 村民代表应具备以下条件:1 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2遵章守法,作风正派;3关心集体、办事公道;4关心群众生活,反映群众要求,有群众基础和威信;5有一定的参政议政能力;6依法具有选举和被选举权。第十六条 村民代表会议的职权如下:1讨论、决定本村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及年度工作目标、任务;2讨论、决定完成国家任务的各项措施;3讨论、决定本村集体经济组织各种形式承包责任制的完善和村经济合同的签订;4讨论、决定新建、扩建工程项目的公益事业;5讨论、决定村1万元以上的财务开支;6听取并审议村民委员会的工作报告和

6、财务收支报告,评议村民委员会人员;7制定和修改除章程以外的村民自治制度(规定、办法、守则);8讨论决定村民委员会成员因故出缺,其成员满三人的是否要补选;9、涉及村民利益的其他重要事项;10、纠正村民委员会在日常工作中作出的不当决定。第十七条 村民代表会议一般半年召开一次。村民委员会认为有必要或者有三分之二以上村民代表(含当然代表)提议时,应该召开。村民代表会议由村民委员会召集并主持,村民委员会应在召开村民代表会议五天前书面通知代表,并告知会议议题,便于代表征求村民意见。第十八条 村民代表会议必须有半数以上的代表参加方可召开,村民代表会议的决定必须由参加代表的过半数通过方能生效。第十九条 村民代

7、表的权利:1对村民委员会的批评、监督的权利;2对村民委员会提意见和建议的权利;3在村民代表会上表决的权利。第二十条 村民代表的义务:1听取和反映村民的意见、建议和批评;2宣传贯彻党和政府的路线、方针、政策;3宣传和贯彻村民代表会议的决定;4建立村民代表联系户制度,确保村民代表真正篇二:论中国村民自治制度与论中国村民自治制度与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重构一、村民自治中国社会转型的出发点。认为不论是村民自治还是地方自治的理念和制度都是从西方引进的“舶来品”。分析了20世纪初和80年代两次引入村民自治的特点和区别。提出村民自治是团体自治的一种形式,是国家和社会分离的必然结果。建设中国村民自治制度是20世纪

8、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财富,并使民主化成为今后一段时间内中国政治发展的主题。二、我国现行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立法缺陷。一是“小马拉大车”。用组织法去规范村民自治制度的全部内容,结果只能是“小马拉大车”不堪重负。二是所谓农村“两委”问题。认为这是一个伪命题,是一个由制度安排造成的根本无解的命题。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中就不应该出现有关党支部的条款。三、重构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自治法。不主张在现行村民委员组织法的基础上作所谓“条款”的修改、更不主张那种只作个别文字置换式的修改。重构的含义是真正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村民自治制度,落实宪法111条的规定,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自治法,这是一部规

9、范村民自治的基本法,通过基本法确立村民自治是我国的基本社会制度。世界近代历史发展表明,个人自治和团体自治是宪政制度和民主政治的基础,它的学理基础就是人民主权的思想。村民自治是团体自治的一种形式,是国家和社会分离的必然结果。建设中国村民自治制度是20世纪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财富,并使民主化成为今后一段时间内中国政治发展的主题。自人民公社体制解体后,村民自治(村民委员会)由农民自发的行为逐步成为我国农村社区法定的组织形式,1982年写入宪法,到1987年村委会组织法(试行)出台,以及1998年村委会组织法正式颁布实施,村民自治成为我国农村社区的基本制度。经过一百余年的社会转型,中国已经积累了一定

10、的物质资源、体制资源、素质储备和文化准备,在广大的农村实行的村民自治在世纪末的全面活跃,为中国民主政治在新世纪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逻辑起点和现实基点。但是,随着农村民主改革的深化,村民自治与现有的政治体制的制度性矛盾日益突出,村民自治发展进程中出现的问题远远超出人们的预料。九十年代后期开始,三农问题日益突出,村民自治作为农民最广泛的自我管理形式也引起理论界的质疑和否定。人们不禁疑问:实行村民自治对我国而言究竟有何裨益?应当以何种方式促进村民的自治才能在最大程度上发挥其效能?一、村民自治中国社会转型的出发点(一)村民自治的第一次引入自治作为政治概念与专制集权相对应,是指一定的主体有权自主地处理自身

11、范围内的事务,该权力受法律保障。村民自治就是村落居民有权自主地决定本区域的事务,上级机关非因法定事由不得干涉。村民自治从某种意义上讲是地方自治的延伸,在我国不论是村民自治还是地方自治的理念和制度都是从西方引进的“舶来品”,从源流上追溯是发轫于中世纪欧洲的城市自治。事实上,在一般政治学文献中,自治也多用来描述中世纪欧洲城市的政治特征。自治权作为一个法律概念,最早出现在这些欧洲城市的宪章和特许状里。城市宪章是一种具有宪法性质的法律文献,它一般由封建国王或一个有立法特权的大主教颁发给取得一定自治权的城市,用以从法律上确认城市的自治特权。特许状同样由国王或城市所属的封建主颁发。城市宪章和特许状是城市获

12、得自治权、城市市民获得自由权和财产权的法律凭证,这在当时被归纳成为一个原则,即“城市之空气使人自由”(the air makes free)。1罗马帝国时期,欧洲的一些城市通过城市宪章或特许权取得自治特权而成为自治市。自治市是一个社会,是一个具有法人资格,并拥有自己特殊的法律和制度的自治共同体。按照享有自治权程度的不同,自治城市可分为不同类型,主要有:城市共和国,这种城市不仅有自治权,还控制着郊区农业区域,类似古代城邦国家;城市公社,享有完全自治权,但不控制郊区,只拥有城区;只有不完全自治权的城市,由国王或所属区域的大贵族派代表和城市代表共同管理。获得完全自治权的城市,只向国王或领主交纳定额赋

13、税。市民选举产生的市议会成为最高权力机构,有权制定政策、法令和铸造货币。城市有自己的法庭和武装,有权宣战、媾和。城市通过选举产生市长、法官等管理人员,行使行政、司法、财政大权。这种城市组织形式,是由原来的马尔克脱胎而来的。2自治市是由市民单独组成的,“根据单个无权的但是平等的人自愿联合的愿望而获得权力和政治自主权的城市,形成一个聚合体并持续地运转”。3这样,城市要求拥有事实上的共同的权力,也就是说,附属的单个个人只是借助其他成员的力量,才能够在一个组成的集体中作为统一体来行动。“事实上,在所有的城市中市民组成一个团体全城公会(universities)、共同体(communities)、公社,

14、其全体成员相互依赖,构成一个整体中不可分离的各个部分。”4市民能运用选举权,选举市议会与市长及官员,管理本地方事务,和自然人一样,能成为权利义务的主体,能凭借自己的意思,处理本市公共事务。这种自主处理公共事务的权力,就是城市宪章或特许状给予的自治权。地方自治的概念是19世纪初清政府“预备立宪”时,为了推行“新政”从西方国家引入的。1905年6月,清政府派五大臣出洋考察。在考察期间,对英国的地方自治尤为关注,载泽当时深为感触的认为:“夫伦敦地方自治,为英国宪法之起点,英之立宪,先于各国。其地方自治,又为各国所推崇取法者”。5回国后他们建言朝廷,“宜取各国地方自治制度,择其尤便者,酌订专书,著为令

15、典,克日颂行,各省督抚分别照行,限期蒇事”。6光绪三十四年十二月二十七日颁布了城镇乡地方自治章程(共9章112条),同时颁布的还有城镇乡地方自治选举章程(共6章81条)。这是中国法制史上第一个有关地方自治的法律,也是有文献记载的“地方自治”概念正式引入的肇始。民国时期,南京国民政府根据自身政治需要,将乡村自治纳入地方自治制度,从而贯彻了孙中山三民主义理论。按照孙中山的构想,县为中国传统的国家行政管理单位,地方自治也当以县为单位,以实行民权、民生两主义为目的。只有实行县自治才能实现直接民权。他认为:“无分县自治,则人民无所凭藉,所谓全民政治,必无由实现,无全民政治,则虽有五权分立、国民大会,亦终未由举主权在民之实也。以是之故,吾夙定革命方略,以为建设之事,当始于一县,县与县联,以成一国,如此,则建设之基础,在于人民,非官僚所得而窃,非军阀所得而夺”7。在其思想的影响以及当局的推动和宣传下,一些省份纷纷进行乡村自治实践。山西省推行乡村自治最早,各地视其村制为乡村自治制度的范例,纷纷效仿。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之前,阎锡山就将山西村制(村政)与三民主义联系起来。随后,为扩大山西村制的政治影响,捞取政治资本,他进一步修订了村制法规,完善了关于村民会议、村公所、息讼会、监察委员会等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