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民事诉讼法与刑事诉讼法证据制度的异同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08569340 上传时间:2023-08-07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0.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比较民事诉讼法与刑事诉讼法证据制度的异同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比较民事诉讼法与刑事诉讼法证据制度的异同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比较民事诉讼法与刑事诉讼法证据制度的异同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比较民事诉讼法与刑事诉讼法证据制度的异同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比较民事诉讼法与刑事诉讼法证据制度的异同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比较民事诉讼法与刑事诉讼法证据制度的异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比较民事诉讼法与刑事诉讼法证据制度的异同(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比较民事诉讼法与刑事诉讼法证据制度的异同一、证据概述(一)概念:证据是指用来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材料,广义的证据制度包 括证据和证明两部分。(二)证据的构成要件:刑事诉讼证据和民事诉讼证据一样,都要具备客观性、关联性、合法 性,这“三性”是司法实践中证据质证、认证的三项基本标准。所谓客观 性,是指证据必须是客观存在的事实,而非主观臆想或者理论推测。关联 性,则是指证据与待证事实之间必须具有相关性,具有证明上的因果关系。 判断有无关联性的标准应当是:证据的存在,使得待证事实的真实或虚假 变得更为清晰,从而有助于证明待证事实的真伪。所谓合法性,又称法律 性,是指证据本身必须是合法的。其包括三层含义:

2、一是指取得证据的手 段本身必须是合法的;二是证据本身的表现形式必须是合法的;三是证据 必须依法质证,只有查证属实才可以作为定案的根据。(三)证据的证据能力和证明力证据能力又称证据资格、证据的适格性,指事实材料成为诉讼中的证 据必须具备的条件。只有具有证据能力的事实材料才是诉讼证据,才能用 来证明案件事实。在刑事诉讼中,虚假的事实材料、没有相关性的事实材 料、根据法定证据规则应当排除的事实材料,都不具有证据能力,比如, 通过刑讯逼供获取的证据,根据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应当被排除,即没有 证据能力;而在民事诉讼中,当事人在向他人收集证据时,采用的方式、 手段可能会违反法律的禁止性规定或者侵害他人的合

3、法权益,由此也产生了民事诉讼中的非法证据问题,即证据是否具有证据能力的问题。证据的证明力,又称证据力、证据价值,是指证据对于待证事实的证 明作用的有无及大小,对证明力大小的判断基于法律的规定和法官内心的 判断。二、证据分类的对比分类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学理上1.本证与反证1.原始证据与传来证2.直接证据与间接证据据2.言词证据与实物证3.原始证据与传来证据据3.控诉证据与辩护证据4.直接证据与间接证据法律上1.当事人的陈述;1.物证;2.书证;2.书证;3.物证;3.证人证言;4.视听资料;4.被害人陈述;5.电子数据;5.犯罪嫌疑人、被告6.证人证言;人供述和辩解;7.鉴定意见;6.鉴定意见

4、;8.勘验笔录7勘验、检查、辨认、侦查实验等笔录;&视听资料、电子数据通过比较民事诉讼证据和刑事诉讼证据在学理上以及法律上的分类, 总结差异如下:(一)学理上,民事诉讼的直接证据与间接证据与刑事诉讼的直接证据与 间接证据存在很大的不同。民事诉讼中,直接证据是指与待证的事实具有 直接的联系,能够单独证明案件事实的证据,间接证据是指与待证的案件 事实之间具有间接联系,不能单独证明案件事实,因而需要与其他证据结 合起来才能证明案件事实的证据。而在刑事诉讼中,直接证据是指能够独 立地、直接地说明案件主要事实的证据,间接证据是不能够独立地、直接 地证明,而需要通过推论并与其他证据结合起来才能证明案件主要

5、事实的 证据。所谓的主要事实,包括犯罪事实是否发生和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是 否实施了该犯罪行为这两个方面。在运用间接证据认定案件事实所遵循的规则上,二者也存在不同,民 事诉讼中运用间接证据需遵循:1.各个间接证据本身必须真实可靠;2.间 接证据需具备一定的数量;3.间接证据本身须具有一致性,相互之间不存 在矛盾。而刑事诉讼中运用间接证据的规则为:1.据以定案的每一间接证 据必须客观、相关、合法;2.所有间接证据必须形成一个完整的证明体系, 即案件事实的各个部分均有相应的间接证据加以证明;3.依照间接证据形 成的证明体系足以对案件事实得出确定的结论,并排除其他可能性。(二)法律上,民事诉讼法和刑事

6、诉讼法均规定了 8种类型的证据,但是这8 种证据在民诉法和刑诉法中不完全一样,排序也不一样。其中,犯罪嫌 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检查、辨认、侦查实验笔录是刑事诉讼法特有 的证据种类,而在民事诉讼中,只有当事人陈述和勘验笔录。并且民事诉 讼法将当事人陈述放在证据种类的第一位,而刑事诉讼法将物证放在证据 种类的第一位,充分体现了民事诉讼法更重视人证。三、证明的对比(一)证明对象的对比证明对象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需要证明的事项1. 实体事实:如合同 的订立、变更等;2. 程序事实:当事人 是否符合条件、管 辖等;3. 证据事实:证明证 据本身是否真实、 合法的事实;4. 外国法和地方性法 规;5.

7、 不为常人知晓的经 验法则1. 实体事实:包括定罪 的事实(犯罪构成要件 的事实)和量刑的事实(法定和酌定的量刑 情节)两方面;2. 程序事实:管辖、回 避、米取强制措施等免证事项1. 众所周知的事实;2. 自然规律及定理、1.为一般人知晓的常识性事实;定律;2.法院生效裁判所确3.推定;认的并且未依审判监4.已为人民法院发生督程序重新审理的事法律效力的裁判所实;确认的事实;3.法律、法规的内容5.已为仲裁机构的生以及适用等属于审判效裁判所确认的事人员履行职务所应当实;知晓的事实;6.已为有效公证文书4.在法庭审理中不存所证明的事实;在异议的程序事实;7.自认。5. 法律规定的推定事实6. 自

8、然规律或者定律通过比较刑事诉讼与民事诉讼的证明对象,我们可以发现,民事诉讼 和刑事诉讼一样,均需要证明实体事实与程序事实,刑事诉讼的实体事实 侧重于定罪量刑方面的事实,而民事诉讼的实体事实侧重于民事法律关系 的产生、变更、消灭。除此之外,民事诉讼中还需要证明证据事实、外国 法和地方性法规、不为常人知晓的经验法则。在免证事项上,民事诉讼法较刑事诉讼法特殊的是关于自认的规定。 民事诉讼的自认,是指一方当事人在诉讼中向法院承认对方当事人所主张 的不利于自己的案件主要事实。证据规定第 8 条第 1 款:“诉讼过程 中,一方当事人对另一方当事人陈述的案件事实明确表示承认的,另一方当事人无需举证。但涉及身

9、份关系的案件除外。”而在刑事诉讼法中,则 没有类似的规定。因为刑事诉讼一般是控方举证,被告对控方所举事实的承认一般认为是被告人供述。二)证明责任的对比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一“谁主张,谁举证”1有非的证明责任:公诉案般件由检察院承担;自诉案件规由自诉人承担则2.被告人不承担证明自己有 罪的证明责任,也不承担自 己无罪的责任,不得强迫任 何人证实自己有罪特1.合同纠纷的举证责任分配:对于某些特定罪名,被告人殊(1)主张合同关系成立并生也要承担一部分证明责任。规效的一方当事人对合同订立如: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则和生效的事实承担举证责任;非法持有型犯罪、环境污染(2)主张合同关系变更、解 除、终止、撤

10、销的一方当事人 对引起合同变动的事实承担 举证责任;对合同是否履行发 生争议的,由负有履行义务的 当事人承担举证责任;(4)对犯罪。代理权发生争议的,由主张有代理权一方当事人承担举证责任。2劳动争议纠纷案件中,因用 人单位作出开除、除名、辞退、 解除劳动合冋、减少劳动报 酬、计算劳动者工作年限等决 定而发生劳动争议的,由用人 单位负举证责任。3.举证责任倒置:证据规定 第四条规定的八种侵权诉讼 举证责任(侵权责任法已对 部分条款作出修改)通过比较民事诉讼与刑事诉讼举证责任分配上的异同,我们可以发现 本质上,民事诉讼与刑事诉讼一样,都是“谁主张,谁举证”,只是民事 诉讼和刑事诉讼相比,举证责任分

11、配上存在较大差异,民事诉讼上常常用 到举证责任倒置,而且在法律没有具体规定,并且依该规定及其他司法解 释无法确定举证责任承担时,法官有权裁量证明责任的分配,而在刑事诉 讼中,一般都是控方举证,不得强迫让任何人自证其罪,除了少数特定的 罪名如持有型犯罪、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等,被告需要承担一部分举证责 任。产生差异的主要原因我认为在于民事诉讼法和刑事诉讼法作为两种不 同的程序法,其要解决的实体问题是不同的,通过民事诉讼这一途径,解决民事纠纷,重在保护私益;通过刑事诉讼法,惩罚犯罪,维护社会秩序,重在保护公益,保护人权。(三)证明标准的对比民事诉讼法证 明 标准1. 负有证明责任一方对主张 事实的证

12、明标准:对于负有 举证责任的当事人提供的证 据,审判人员经审查并结合 相关事实,确信待证事实的 存在具有咼度可能性的,应 当认定该事实存在;2. 反驳负有证明责任的当事 人所主张的事实的证明标 准:对一方当事人为反驳负 有举证证明责任的当事人所 主张的事实而提供的证据, 审判人员经审查并结合相关 事实,认为待证事实真伪不 明的,应当认定该事实不存 在;3. 待证事实的证明标准:当 事人对于欺诈、胁迫、恶意串刑事诉讼法立案有犯罪事实逮捕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1.有证据证明发生了犯 罪事实;2.有证据证明该 犯罪事实是犯罪嫌疑人 实施的;3.证明犯罪嫌疑 人实施犯罪行为的证据 已经杳证属实的。侦查

13、终结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 充分:1.定罪量刑的事实 都有证据证明;2. 据以定案的证据均经 法定程序查证属实;3. 综合全案证据,对所认 定事实已排除合理怀疑。审查起诉有罪判决通事实的证明,以及对于口 头遗嘱或者赠予事实的证 明,审判人员确信该待证事 实存在的可能性能够排除合 理怀疑的,应当认定该事实 存在;4.法律对于待证事实所应达 到的证明标准另有规定的, 从其规定。所谓证明标准,就是法院在诉讼中认定案件事实所要达到的证明程度。通过比较民事诉讼与刑事诉讼的证明标准,我们可以看到,民事诉讼和刑事诉讼一样,都是要求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所不同是,民事诉讼所要证明的是待证事实,而刑事诉讼所要

14、证明的是犯罪事实,另外,刑事诉讼阶段要比民事诉讼多,每个阶段的证明标准有所不同,而且刑事诉讼的证明标准要比民事诉讼的证明标准严格得多,主要是基于刑罚的严厉性,刑事诉讼必须要严格证明标准,以保障被告的人权四)证明过程的对比(只比较证据规则)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证1.非法证据排除规则1.直接言词证据规则据2.和解、调解不利豁免原则2.非法证据排除规则规3.补强证据规则3.补强规则则4.最佳证据规则4.意见排除规则5. 证明力原则6. 证据持有推定规则证明过程包括取证、举证、质证、认证,而前三个阶段在民事诉讼与 刑事诉讼中的规定非常繁杂,差异也比较大,不再赘述,这里只比较认证, 而认证主要是通过证据规则对证据的证据能力和证明力进行认证。民事诉讼的证据规则与刑事诉讼的证据规则差异比较大,民事诉讼特 有的规则为:和解、调解不利豁免原则和证据持有推定规则;刑事诉讼特 有的规则为直接言词证据规则、意见排除规则。所谓和解、调解不利豁免原则,是指在诉讼中,当事人为达成调解协 议或者和解的目的作出妥协所涉及的对案件事实的认可,不得在其后的诉 讼中作为对其不利的证据。在一般的公诉案件中,不存在调解,也故刑事 诉讼法没有这一证据规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