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与灭火案例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08565513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燃烧与灭火案例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燃烧与灭火案例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燃烧与灭火案例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燃烧与灭火案例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燃烧与灭火案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燃烧与灭火案例(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 题1 燃烧与灭火 金寨初中 孙敏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初步学会灭火器的选择和使用;了解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认识探究问题方法;利用实验学习对比在化学学习中作用;通过活动和探究,体会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燃烧实质及其对生活产生重大影响;了解火灾危害与防护方法,了解逃生一般方法。教学重难点重点: 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难点: 利用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解释一些日常现象。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和讲述法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你听说过刘谦吗?刘谦在春晚表演的精彩魔术,着实让他火了一把,今天老师也为大

2、家表演一个魔术。想看吗?学生观察现象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兴趣1、参与小组活动并指导学生实验,宏观了解学生的实验进展。2、与同学一起讨论和交流,引导学生完成实验报告。3、组织学生交流和讨论,初步得出燃烧所需要的条件。4、解答刚开始做的棉布燃烧的原因的原理。活动与探究一: (约8 min)1、分组实验(1)用镊子分别夹取一根小木条和一块小石子,在酒精灯上点燃。(2)用镊子分别夹取一个蘸有水、一个没蘸水的小棉花团,放到酒精灯的火焰上片刻。(3)分别点燃两支小蜡烛,将其中的一支用烧杯罩住。2、完成实验报告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1) (2) (3)3、交流与讨论通过上述实验,你能得出物质燃烧与

3、哪些因素有关?4、活动小结燃烧需要的条件是: 。1、通过简单的实验,从活动中思考并悟出燃烧的条件。2、培养学生实验与探究的能力。1、 引导学生讨论与交流。2、 指导学生进行实验。并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理解燃烧与灭火的关系,从而得出灭火的原理或方法。3、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与交流,并对每个问题进行小结。4、幻灯片播放让“家庭远离火灾”(科普资料)及“火场逃生方法”活动与探究二:约15 min1讨论与交流:在日常生活中,同学们有过灭火的经验吗?谈谈你在生活中采取的一些灭火措施。2、分组实验:如图点燃三支蜡烛,在其中一支蜡烛上扣一只烧杯;将另两支蜡烛放在烧杯中,然后向其中一只烧杯中加适量碳酸钠和盐酸,

4、观察现象并分析原因。3、 讨论与交流(1)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如何处理?为什么? (2)堆放杂物的纸箱着火了,如何处理?为什么?(3)扑灭森林火灾时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将大火蔓延线路前的一片树木砍掉,为什么?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经验入手,了解燃烧与灭火的关系。在通过一组简单的实验,进一步分析得出几种常见的灭火方法。通过讨论并解释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灭火措施,理论联系实际,进一步理解燃烧与灭火的关系,突破难点。了解火灾危害与防护方法,了解逃生一般方法。演示灭火器原理活动与探究三: 约4 min阅读教材(P127)与交流:几种常见的灭火器原理和使用范围让学生初步了解灭火器的原理以及初步学会灭火器的选择

5、和使用。实验7-2:面粉爆炸实验活动与探究五:常见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约5 min1、观察实验现象2、学生阅读P128-129内容。3、 讨论与交流:了解生活中常见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认识一些与燃烧和爆炸有关的图标。让学生了解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课后拓展与实践1、根据自己住宅的特点,设计预防火灾的方案(包括万一发生火灾时需采取的灭火或自救施)。 2、作业:课本P131习题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对火灾的安全防范意识。板书设计 课题1 燃烧和灭火1燃烧: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2燃烧的三个条件:(缺一不可)(1)可燃物;(2)要有氧气或空气;(3)温

6、度要达到着火点。3灭火的原理:(具备一点即可)(1)清除可燃物;(2)隔绝氧气或空气;(3)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4易燃易爆物安全知识教学实施(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引入】你听说过刘谦吗?刘谦在春晚表演的精彩魔术,着实让他火了一把,今天老师也为大家表演一个魔术。想看吗? 【老师】表演“烧不坏的手帕” 【学生】观察魔术 【老师】在熊熊火焰中手帕为什么没有被烧坏呢?这其中蕴含着一定的化学原理,你想为这一魔术解密吗?本节课我们就来探究7.1燃烧和灭火【老师】请大家回忆一下,你见过哪些燃烧现象? 【学生】回忆学过的物质与氧气反应的现象:如木炭,硫,铁丝等在氧气中燃烧。 【老师】引导学生根据物质燃烧时

7、的共同现象总结出燃烧的定义。 【老师】你们知道为什么会发生燃烧吗?能猜一猜燃烧需要什么条件吗? (二) 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学生】分组做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实验1.用镊子分别夹取一根小木条和一块小石子,在酒精灯上点燃。实验2.用镊子分别夹取一个蘸有水、一个没蘸水的小棉花团,放到酒精灯的火焰上片刻。实验3.分别点燃两支蜡烛,将其中一支蜡烛用烧杯罩住。 【教师】在讨论试验2时穿插着火点的概念。【学生】通过讨论归纳燃烧的条件。 【老师】从刚才的实验中我们看到燃烧的三个条件缺一不可,在数学中三角形是最稳定的图形,现在我们也构建一个三角形,缺少任何一条边也不能形成“火”,我们称之为“火三角”。 【老师

8、】火能造福人类,也能给人类带来灾难,现在我们能让燃烧发生,能不能根据燃烧的条件让燃烧停止呢?结合你的生活经验,小组合作讨论交流。 【学生】各小组讨论交流生活中燃烧的现象和灭火的方法。 【老师】多媒体展示搜集的图片:燃烧的酒精灯、蜡烛、燃气灶、篝火、草原着火、森林着火,我们是如何熄灭这些火焰的?【学生】各小组讨论交流灭火的方法。 【老师】以上是生活中灭火的例子。现在老师给你们一些燃烧的蜡烛,你们会运用不同方法熄灭吗?老师为大家准备了烧杯、石棉网、沙子、剪刀和水,根据老师提供的实验用品,小组讨论灭火方案,完成实验,并思考这些方法为什么能够灭火。 【老师】请大家思考上述不同的方法中蕴含着怎样的化学原

9、理?它们为何能让火焰熄灭呢?【学生】学生思考方法中存在的共性,总结出灭火的原理。【老师】看到同学们设计的方案我不禁想到一个故事:名字叫小猴学样,说一天小猴玩火不小心点燃了一个草堆,猴妈妈急忙拎起一桶水将火浇灭。这一切被小猴看在了眼里。晚上睡觉的时候,猴妈妈让小猴熄灭蜡烛,小猴拎起一桶水倒在了蜡烛上,蜡烛是熄灭了,而小猴挨了妈妈一顿揍。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实际灭火过程中,我们要具体情况具体对待。【学生】听故事,并从中感悟,在灭火中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老师】同学们,你是否发现燃烧与灭火的原理之间有什么关系?不论采用什么样的方法灭火,其原理都是阻止燃烧反应的发生,破坏燃烧所需要的条件,灭火时只需阻

10、止一个条件即可。 【老师】同学们知道了灭火的方法和原理,还有专门的灭火器具呢,我们学校就有,对于灭火器你们一定很陌生, 老师演示灭火器原理。 【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学生阅读P128-129内容。 讨论与交流:了解生活中常见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认识一些与燃烧和爆炸有关的图标。(三)深化练习,拓展延伸 1、纸比煤易点燃的原因是( ) A纸比煤接触空气面积大 B纸比煤的着火点高 C纸比煤的着火点低 D纸比煤的密度小2、下列灭火方法不恰当的是( ) A.不慎打翻酒精灯起火,立即用湿抹布扑灭B.图书档案起火,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 C.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可用锅盖盖灭D.石油油井着火,用大量水浇

11、灭 3、下列关于燃烧的叙述正确的是( )A有放热、发光现象的变化一定是燃烧B在氧气中能燃烧的物质在空气中也一定能燃烧C可燃物燃烧时一定有发光放热现象D可燃物燃烧时一定有火焰和发光的现象4、在空气中敞口放置的一瓶无水酒精,没有燃烧的原因是( )A.没有达到着火点 B.无水酒精是液态C.没有与氧气接触 D.无水酒精挥发快5、三国演义中的“赤壁之战”,曹操率百万水师乘船横渡长江,声势浩大,却被周瑜的火攻和孔明“借”来的东风弄得大败而逃。用燃烧三条件回答:(1)周瑜使用了“火箭”射进曹军的连环木船上,“火箭”能使木船着火的原因是_。(2)起火后曹军的部分船只逃脱,这些船没有被烧的原因是_。(3)孔明“

12、借”来的“东风”不仅使火势吹向曹营,还为燃烧提供了_,使火烧得更旺。10、请用“燃烧和灭火”的化学知识解释下面的成语:釜底抽薪、杯水车薪、钻木取火。 (四)小结学完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五)布置作业1、根据自己住宅的特点,设计预防火灾的方案(包括万一发生火灾时需采取的灭火或自救施)。 2、作业:课本P131习题教学反思 引言部分,我让学生自己当魔术师,做了类似于魔术表演手绢的燃烧,提供学生施展的舞台,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课题被自然引出。这节课的教学设计是在课堂中注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以生活实际和知识应用为背景,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从学生熟悉的化学变化燃烧入手,用实验探究的方法引导学生分析、归纳燃烧的条件,从而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通过实践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探究活动的过程。但由于个人能力及水平有限,使教学环节中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如放手的幅度不够大,有些问题处理的不够到位,忘了把引言的实验加以解释,没有把燃烧的条件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