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2021五项管理工作实施方案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08555652 上传时间:2023-09-30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33.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双减政策2021五项管理工作实施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双减政策2021五项管理工作实施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双减政策2021五项管理工作实施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双减政策2021五项管理工作实施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双减政策2021五项管理工作实施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双减政策2021五项管理工作实施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双减政策2021五项管理工作实施方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双减政策2021五项管理工作实施方案为进一步深化课程改,促进学校更加注重内涵发展,强化教学制度建设,规范教学常规和教师的教学行为,增强教研活动实效,提高教学效率,提升教学质量,特制定XX县ZZ中心小学作业布置与批改管理制度(试行)。一、指导思想根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认真贯彻市教委关于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以下简称“双减)的指示精神,落实区教育主管部门工作要求,全面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眼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深化校外培训机构治理,坚决防止侵害群众利益行为,构建教育良好生态,有效缓解

2、家长焦虑情绪,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二、成立“五项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学校成立“五项管理”“作业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统畴推进学校“五项管理”工作全面、高效、有序进行,学校认真做好教师思想工作,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积极性、创造性,全体党员积极参与,起到先锋作用。学校“双减“作业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组长:XXX(校长)副组长:XXX(副校长)、XXX(副校长)、XXX(副校长)、XXX(教导主任)组员:各学科主任,各班班主任三、工作遵循基本原则(一)坚持目标导向和评价导向原则。准确把握“五项管理”核心要义,确立科学的育人目标,确保正确的教育发展方向,全方位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完善我校教育质量评价制

3、度体系,以评价导向引导学校可持续发展,以评价改撬动我校学生健康发展指数的提升。以“小切口推动“大改,深化育人方式改,解决广大家长急难愁盼的问题,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教育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二)坚持基础性和科学性并重的原则。学生的作业布置要基于课程标准、注重核心素养、体现课程性质。(三)坚持科学性和专业性原则。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发展规律,分类指导、精准施策,结合“五项管理”的专业性和教育的专业性,科学指导教师、学生、家长做好“五项管理”相关工作。坚持“刚性约束”和“柔性管理”相结合,提高工作的精准化精细化水平。(四)持立德树人和全面发展同行的原则。坚持立德树人,落实“五育并举,认真执行课

4、程计划,科学合理设计和布置作业,切实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五)坚持目标导向和评价导向原则。准确把握“五项管理”核心要义,确立科学的育人目标,确保正确的教育发展方向,全方位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完善我校教育质量评价制度体系,以评价导向引导学校可持续发展,以评价改撬动我校学生健康发展指数的提升。以“小切口推动“大改,深化育人方式改,解决广大家长急难愁盼的问题,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教育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四、目标要求以凝聚人心、完善人格、开发人力、培育人才、造福人民为目标,切实加强学校管理,规范办学行为,推进育人方式改,大力发展素质教育,提髙教育教学质量。贯彻落实国家新课程方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5、,完成课程标准规定的学习内容。切实扭转扭转”唯分数”唯升学”等不科学的评价导向,引导全社会树立科学教育质量观和人才培养观,减轻因强化应试、机械刷题、超前超标培训等造成的不必要、不合理、违背教育教学规律、有损中小学生身心健康的过重学业负担,促进中小学生健康成长,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建设者。五、具体工作(一)手机管理为保护学生视力,防止沉迷网络和游戏,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文件要求。1、严格禁止学生带手机进入教室,充分利用家校微信群做好宣传教育,争取家长的配合和支持。2、中小学校出台加强手机管理相关举措或办法;制定手机管理以及带入校园申请制度;对学生

6、合理使用手机进行教育引导;严格执行学生手机不得带入课堂的规定;设立手机统一管理场所、保管装置和安排手机保管责任人;原则上不得用手机布置作业,不得要求学生利用手机完成作业。3、如发现学生在校期间,未经允许使用手机,班主任老师有权将学生手机收缴代管并及时告知家长;其他学校管理人员、任课老师、教职工发现学生使用手机,有权询问情况,并及时将情况通报给班主任。4、学校要通过多种形式加强教育引导,让学生科学理性对待并合理使用手机,提高学生信息素养和自我管理能力,避免简单粗暴的管理行为。学校要将手机管理的有关要求告知学生家长,讲清过度使用手机的危害性和加强管理的必要性。5、广泛听取各方意见建议,细化手机管理

7、规定,及时解决学校手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将学校手机管理情况纳入班级日常监督范围,确保有关要求全面落实到位,促进学生健康成长。6、有限带入校园。原则上学生不得将个人手机带入校园,禁止将手机带入课堂。(二)作业管理为全面贯彻落实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双减”)和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的通知精神,严格执行教学常规和教研常规,聚焦课堂教学质量提升,大力倡导因材施教,积极建构针对不同学生实际、不同教学内容的多样化的课堂教学模式,全面推进减负提质各项工作,切实加强作业管理。1、对标依规,确保落实制定作业布置、批阅、检查具体

8、细则,并作为考核指标。学校将面向家长、学生、教师开展不定期地随访或问卷调查,了解教师作业布置和学生作业完成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及时整改。2、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作业习惯统一作业格式,规范作业书写学会认真审题,提高作业的效率和正确率,杜绝抄袭作业和不交作业现象。3、对标依规,确保落实制定作业布置、批阅、检查具体细则,并作为考核指标。学校将面向家长、学生、教师开展不定期地随访或问卷调查,了解教师作业布置和学生作业完成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及时整改。4、加强作业设计指导。将作业设计纳入教研体系,系统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学习规律、体现素质教育导向、涵盖德智体美劳全面育人的基础性作业,鼓励布置分层

9、、弹性、个性化作业。教师要指导小学生在校内基本完成书面作业,初中生在校内完成大多数书面作业。不得要求学生自批自改作业。5、规范作业布置。加强课堂教学和作业管理,教师应通过课堂板书方式给学生当面布置作业,不得用手机布置作业,不得要求学生利用手机完成作业。6、不断提高课堂教学实效组织教师认真研读课标,钻研教材,研究教法,课堂上努力做到讲练结合、精讲精练,在不增加学生课业负担的基础上实现课堂教学提质增效。7、严控书面家庭作业总量。加强各学科作业统筹,总量控制。适合儿童年龄特点的作业,如课外阅读、口语交际、探究活动、手工制作等阅读、实践体验类作业,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8、严格落实作业批阅责任教师不得要

10、求家长检查批阅作业,不得要求家长在作业上签字。9、严控书面作业总量一、二年级不留书面家庭作业教师根据每天的教学内容设计以听、说、读、操作和体育锻炼为主的家庭作业,引导学生每天坚持很多于20分钟的阅读和很多于10分钟的体育锻炼;三至六年级每周由班级各科教师协调,以中等水平的学生为标准,严格控制好每天作业总量,书面作业时间不超过60分钟。禁止教帅布置惩罚性、重复性作业,不得通过家长微信群等布置作业。鼓励教师针对不同层度、不同潜质、不同爱好的学生布置弹性作业、分层作业、特色作业。10、各科教师要认真开展本学科作业情况自查,除家庭作业外,不允许布置其他形式的家庭作业。11、给学生选择的权力尊重学生学习

11、上的差异性,提倡把作业形式划分为“必做作业+鼓励做作业+选做作业”模式,使各层次的学生都有收获。12、要避免因作业过多,造成学生作业负担过重,从而影响学生睡眠时间,甚至引发学生厌学心理和心理疾病。(三)读物管理依据教育部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的通知,在先期开展中小学图书馆图书审查清理工作的基础上,做好选用课外读物全面排查工作。1、学校制定大课间活动制度,并按照要求全面落实,每天大课间及体育活动时间很多于1小时。2、营造书香校园氛围,学校开展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学校对学生带入校园的读物进行管理,消除不良影响。3、学校每学年参照教育部推荐新课标中小学课外阅读书目向孩子推荐课外读物,班主任对孩子带到班级的读物进行严格审核,发现问题读物及时处置。4、按照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中列出的12条负面清单,对校园推荐图书进行清理,做到有方案、有措施、有成效;对通过举办讲座、培训等活动在校园内销售课外读物现象以及对强制或变相强制学生购买课外读物行为进行有效管控;进校园课外读物推荐程序包括初选、评议、确认、备案等环节,推荐目录向学生家长公开;开展读书节、书香校园等阅读活动。5、严格图书管理严格遵守图书室和班级图书增新剔旧和进室、进班审查制度,及时补充更新适合学生阅读的图书。6、进校园课外读物推荐目录向学生家长公开,坚持自愿购买原则,禁止强制或变相强制学生购买课外读物,学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