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国工业化发展阶段的判断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08550117 上传时间:2023-01-09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我国工业化发展阶段的判断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对我国工业化发展阶段的判断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对我国工业化发展阶段的判断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对我国工业化发展阶段的判断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对我国工业化发展阶段的判断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对我国工业化发展阶段的判断》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我国工业化发展阶段的判断(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对国内工业化发展阶段的判断 刊登日期:8月1日 作者:冯 飞 王晓明王金照 【编辑录入:jw】 判断工业化发展阶段的重要根据 (一)划分工业化阶段的典型理论 经济发展过程中,产业构造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变化,即第一产业的比重不断下降;第二产业比重是先上升,后保持稳定,再持续下降;第三产业比重则是先略微下降,后基本平稳,再持续上升。 对此现象,国外经济学家钱纳里、库兹涅兹、赛尔奎等人,基于几十、上百个国家的案例,采用实证分析的措施,得出了经济发展阶段和工业化发展阶段的经验性判据,进而得出了“原则构造”。不同窗者对发展阶段的划分不尽相似,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钱纳里和赛尔奎的措施,她们将经济发展阶段划分

2、为前工业化、工业化实现和后工业化三个阶段,其中工业化实现阶段又分为初期、中期、后期三个时期。判断根据重要有人均收入水平、三次产业构造、就业构造、都市化水平等原则(见表1)。具体而言,完毕工业化进入后工业化阶段的重要标志是:人均GP超过11170万美元(美元,购买力平价);农业在三次产业构造中的比重不不小于1%,并且第三产业的比重高于第二产业;农业就业人口比重不不小于10%;都市化水平超过75。进入工业化后期的标志是:农业在三次产业构造中的比重不不小于10,但第二产业的比重仍然不小于第三产业;农业就业人口比重为10%-30%;都市化水平为60%-75%。 按此原则,美国完毕工业化并进入后工业化阶

3、段的时间是1年,当年工业(不涉及建筑业)比重为9.,达到最高值。日本、韩国进入相似阶段的时间分别为197年、195年,工业比重的最高值分别为.6%、41.9。 此外,工业内部构造也发生明显变化。工业化初期,纺织、食品等轻工业比重较高,之后比重持续下降;工业化中期,钢铁、水泥、电力等能源原材料工业比重较大,之后开始下降;工业化后期,装备制造等高加工度的制造业比重明显上升。对工业内部构造的变化,德国经济学家霍夫曼提出了“霍夫曼定理”在工业化进程中,霍夫曼比率或霍夫曼系数(消费品工业的净产值与资本品工业净产值之比)是不断下降的,特别是进入工业化中期,霍夫曼比率不不小于1,呈现出重化工业加速发展的阶段

4、性特性。需求构造、供应构造和比较优势的变化是导致构造变化的主线因素。从需求的角度来看,消费是沿着衣食住行以及非物质消费的方向升级;从供应和比较优势的角度来看,一种国家要素禀赋优势是沿着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知识升级。消费和供应两方面的共同作用使得经济增长呈现出农业轻工业能源原材料工业高加工度工业服务业的变化轨迹。 (二)典型理论面临的挑战 上述划分工业化发展阶段的典型理论,是基于几十年前的时代背景得出的经验性结论。而新的时代特性却对典型理论形成了一定的挑战,重要有: 一是全球化的影响。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不断向纵深发展的全球化浪潮,使得国际产业分工转变为产业链的垂直分工,市场的边界得到了极大的

5、扩展。发达国家重要从事研发、设计、品牌以及管理组织的环节,这些环节多属于服务业;而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新兴经济体重要从事加工和组装,这些环节多属于制造业。全球化使得发达国家形成了服务于全球的服务业,使其服务业比重更高;新兴经济体形成了服务于全球的制造业,其制造业比重也更高。这样,就在一定限度上偏离了典型理论的“原则构造”。 二是产业分工细化的影响。更多地体目前服务业不断地从制造业部门分离出来,形成了独立且服务于制造业的服务业新门类,例如,浮现了大量的独立设计、研发、创意公司,使得有关的服务业得到迅速发展。此外,专业分工的细化产生了对生产性服务业的大量需求。例如,对第三方物流、商务征询等服务需求的迅

6、速增长。最后,现代产业形态还浮现了制造业服务化的特点。这样,就使得后起国家的工业与服务业的内涵与几十年前先行工业化国家有区别,浮现拐点的时间也有偏差。 三是后发优势的影响。后发国家工业化过程中面临着更为广阔的技术选择,浮现了消费构造升级、都市化等需求层面以及新技术等供应层面叠加影响工业主导产业的现象,使得工业化进程在时间上被高度压缩。英国、美国完毕工业化的时间分别花了2、35年,而日本、韩国仅分别花了5年、3年。 对国内所处工业化发展阶段的判断 (一)不同的结识 国内某些政府机构和学术单位对国内工业化所处阶段进行了分析,其结论存在着一定限度的分歧,不同之处重要体目前,是处在工业化“中期阶段”还

7、是处在工业化“中后期阶段”。 主张国内处在工业中期阶段的重要是政府某些部门。如工业和信息化部觉得,中国目前仍处在工业化中期阶段,工业化进程远没有结束;国家记录局觉得,中国的工业化指数不到6(完毕工业化时工业化指数为00),工业化仍可持续较长时期。主张工业化处在由中期向后期过渡阶段的重要是学术研究机构和部分学者。例如中国社科院课题组的分析觉得,中国处在工业化中期的后半阶段,并估计前后中国完毕工业化。国家信息中心部分专家觉得,中国在1995年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并于结束工业化中期阶段,进入工业化后期阶段。尚有的学者觉得,中国在1994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后来,工业化进入中后期阶段。 导致观点分歧的

8、因素重要在于对国内工业化发展的特点以及偏离“原则构造”限度把握的不同。国内工业化发展阶段的特点,除了前文提到的后起国家共同具有的三个时代特性并有所放大之外,尚有地区工业化发展水平差别大的特点,北京、上海处在后工业化阶段,而西藏还处在前工业化阶段。 (二)我们对工业化阶段的判断1. 基于人均指标衡量,国内已处在工业化后期阶段,国内的人均GDP达2994元,按当年平均汇率计算为443美元,按不变价计算为396美元,按美元购买力平价计算为806美元,已经处在钱纳里模型中的工业化后期阶段。 2. 从三次产业构造判断,国内处在工业化后期的起步阶段 按照三次产业产值构造来看,第一产业产值占比为101%,基

9、本接近于10;第二产业产值占比为4.8%,比重高于第三产业的431%,相差.个百分点。根据产业构造可以判断,国内目前处在工业化后期的起步阶段。 3 第一产业就业比重较大,处在工业化中期阶段 改革开放以来,国内第一产业的就业比重持续下降,但受都市化水平低、农村人口多、三次产业发展滞后等因素的影响,国内第一产业就业比重仍处在较高水平,为.7%,高于第三产业21个百分点,高于第二产业8个百分点,处在工业化中期0%-45%的范畴内。 4.都市化水平低,刚迈入工业化中期门槛 由于国内社会经济“城乡二元构造”的不平衡性,国内都市化率始终处在较低水平。,国内都市化率初次超过50%,迈入工业化中期的5%60范

10、畴内,但低于工业化后期至少10个百分点。因而,如果基于都市化水平判断,国内目前刚进入工业化中期的初始阶段。可见,国内都市化水平严重滞后于工业化的整体进程。基于人均GP指标衡量,国内已处在工业化后期阶段,但采用购买力平价的人均GDP高估了工业化发展水平;从三次产业构造判断,国内处在工业化后期的起步阶段;从就业构造看,处在工业化中期阶段;从都市化水平看则是刚迈入工业化中期门槛,但存在着因都市化滞后于工业化和都市化率记录数据的偏差而低估了工业化发展阶段。综合来看,我们觉得,国内的工业化总体上处在中期阶段,但已浮现向后期阶段过渡的明显特性,左右基本实现工业化。理论上并不存在工业化“中后期”的阶段划分,所谓“中后期”是指由工业化的中期向后期过渡。工业化发展阶段的变化,意味着经济发展的驱动因素将发生变化,工业化中期阶段的经济增长重要依托资本投入,而后期阶段就转变到重要依托技术进步上来(见表3)。换句话说,源自经济系统的、依托技术进步驱动经济发展的内生倒逼机制正在形成过程中。 作者单位: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