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论述文把握结构思路学案学生版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08545775 上传时间:2023-08-0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论述文把握结构思路学案学生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3论述文把握结构思路学案学生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3论述文把握结构思路学案学生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3论述文把握结构思路学案学生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3论述文把握结构思路学案学生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3论述文把握结构思路学案学生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论述文把握结构思路学案学生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如何整体把握论述文的中心和结构思路、学习目标序号要达到的学习目标目标达成判定1学会整体把握一篇论述文的中心和结构思路2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小题。(2008年广东高考)创新与想象王生平艺术贵在创造,科学贵在创新。艺术是情感的表达,追求的是美:科学是理性的事业,追求的是真,二者似乎不搭界,但都离不开人类的想象力,是相互渗透、相互补充的。艺术不是科学,但艺术创作却具有科学的品格,所谓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就 是这个意思。古人的“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的深沉慨叹;今人把“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 中的“是”改成“这”,而提议者被尊为“一字之师”;著名钢琴家因演奏成名的钢琴曲错了一 音

2、而后悔:这一切都说明了艺术上的一字之差、半拍之慢,是美感强弱的构成因素、决定成分。 尽管艺术采用的是形象的表达方式,但它的表达也有一个基本的技巧适中问题,也要符合客观的 规律即科学问题,无科学性,艺术表达就不会有美感,也就难以为人所理解。科学不是艺术,但科学发现也常有某种艺术创造的品格,即使有了新的突破、价值和意义, 也会是“睫在眼前常不见”,只是有些“美妙”感,至于到底是什么东西,还是不能说清楚、道 明白。杨振宁20世纪50年代关于“交换规范场论”的论文就经历了一个由不理解到理解的过程。“在20世纪50年代,我们只觉得这篇文章很美妙: 到了 60年代,才觉察到它的重要性。 我到1964 年以

3、后才清楚认识到它跟数学的关系。”(杨振宁文集)电报的发明者美国人莫尔斯原本就是画家,1832年10月他在由法国返回美国的轮船上,一名叫杰克逊的医生在介绍一种叫“电磁铁”的新器件时说:“实验已经证明,不管电线有多长,电流都可以神速地通过。”正是这句话使莫 尔斯沉浸在神奇的幻想之中,他大胆设想:既然电流可以在瞬间通过导线,那么我们是否可以用 电流来远距离传输信息呢?这个想法使他坐卧不安,从此以后,他告别了艺术,投身到科学领域, 专门研究电流传输信息的问题,最终发明了电报。美国发明家郝奥发明缝纫机的针头,德国化学 家凯库勒发现“苯环”结构,都是在“无意识”的梦中完成的。钢筋混凝土的发明者既不是著名

4、的建筑师,也不是卓越的力学家,而是一位整天摆弄花草的法国园艺家约瑟夫莫尼埃。这些事 例意味着,科学发现并不只是理性思维的产物,它还依赖于艺术的想象力、创造力,依赖于人们 的灵感和顿悟。上述的创造和发现说明,艺术与科学、美与真,有重叠、有交融,二者是形象思维与理性思 维的统一。王国维曾提到了这一现象,他通过对辛弃疾词木兰花慢“可怜今夕月,向何 处、去悠悠?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影东头”的研究,认为“词人想象,直悟月轮绕地之理, 与科学家密合,可谓神悟”。 1964 年 8 月,毛泽东在同周培源、于光远谈哲学时也认为,“这 诗含有地圆的意思”。西方物理学家海森堡说“美是真理的光辉”,而爱因斯坦直

5、接把科学发现 称为“自由创造”,表达的均是同样的意思。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审美与科学殊途而同归:同归 于历史、实践和生活,分途在求真、抽象与求美、具体的社会分工上。分工的优点是产生了专业 和特长,缺欠是出现了职业的痴呆。中外先贤、学者给了我们以忠告。达尔文说,若有来生,不 再成为制造公司的机器,每周要读诗、赏画、学音乐。工程院院士许国志诗云:“他生倘得从吾 愿,甘为诗书再献身。”由于社会在发展、历史在前进,又由于生活、实践是整体的、不能分割 的,产生了专业和特长的强强联盟,消化着消极的弊病,使二者互补成为主流,于是便有了科学 与艺术的相得益彰态势。科技美学的诞生标志着这一点,而美育学科的建立,则

6、意味着我国在促 进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方面将大有作为。|因此,艺术与科学的关系启示我们,不论是理论创新、科技创新还是其他创新,都不仅需要科学的 逻辑推理,而且需要艺术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不仅需要理性,而且需要感性、直觉、顿悟。 我们要不断提高理性思维能力,不断提高艺术品味和形象思维能力,这也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 内容。1213 题为选择题,请在答题卡“选择题答题区”作答。 12根据文意,以下说法正确的两项是(6 分 )A. 艺术追求的是美,但也离不开真。B. 有了科学性,艺术表达就会有美感。C. 科学家在追求“真”的同时,有时也会感受到“美”。D. 科技创新主要是形象思维的产物,但也离不开理性思

7、维的辅助。E. 文中所说的“职业的痴呆”,是指对自己从事的职业缺乏了解。F. 科学与艺术是相互依存的,二者没有本质的区别。13下列各项中不能作为论据证明“艺术与科学、美与真,有重叠、有交融”的是(3 分)A. 美国人莫尔斯发明了电报。B. 毛泽东说,木兰花慢含有地圆的意思。C.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美学诞生了。D. 艺术创新需要感性、直觉与顿悟。14本文第二段和第四段都谈到了艺术的科学性问题,这是重复吗?请说明理由。(4 分)15从事科学研究与艺术创作的人,要分别怎么做,才更有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才更有利于促 进人的全面发展 ?(5 分)三、自主探究复习问题一:试分析本文思路课文思路分析:第一

8、段主要内容是: 第二段主要内容是: 第三段主要内容是第四段主要内容是:第五段主要内容是: 文章总体思路:四、知识方法整理问题二:如何整体把握一篇论述文的中心和结构思路?1、2、把握思路抓关键信息: 五、学习效果检测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2-15小题.(2012广东高考)In tillectual是人要建立新人生观,除了养成道德的勇气而外,还要能负起知识的责任( Responsibilty )本来责任是人人都有的,无论是耕田的、做工的、从军的,还是任政府官吏的, 都各有各的责任。为什么我要特别提出“知识的责任”来讲?知识是人类最高智慧发展的结晶, 类经验中最可珍贵的宝藏,不是人人都能取得、都能

9、具备的;因此凡有求得知识机会的人,都可 说是得天独厚,享受人间特惠的人,所以都应该负一种特殊的责任。而且知识是精神生活的要素, 是指挥物质生活的原动力,是我们一切行为的最高标准。倘使有知识的人不能负起他特殊的责任, 那他的知识就是无用的,不但无用,并且受了糟蹋。糟蹋知识是人间的罪恶,因为这是阻碍了人 类文化的发达和进步。所以知识的责任问题,值得我们加以特别的注意。我们忝属于所谓知识分 子,尤其觉得这是一个切身问题。所谓知识的责任,包含三层意义:第一是要有负责的思想。思想不是空想,不是幻想,不是梦想,而是搜集各种事实的根据, 加以严格逻辑的审核,而后构成的一种有周密系统的精神结晶。所以一知半解,

10、不足以称为成熟 的思想,强不知以为知,更不能称为成熟的思想。思想是不容易成立的,必须要经过逻辑的陶熔, 科学的锻炼。凡是思想家,都是从艰难困苦中奋斗出来的他们为求真理而蒙受的牺牲,决不亚 于在战场上塵战的牺牲。譬如在实验室里试验炸药的人,被炸伤或炸死者,不知多少;至慌僻的 地方调查地质、生物、人种的人,或遇天灾而死,或染疾而死,或遭盗匪蛮族杀害而死的,也不 知多少。他们对从这种艰苦危难之中得来的思想,自然更觉得亲切而可以负责。西洋学者发表一 篇学术报告或论文,都要自己签字,这正是负责的表现。其次是除有负责的思想而外,还要能对负责的思想去负责。思想既是不易得到的真理,则一旦得到以后,就应该负一种

11、推进和扩充的责任。真理是不应埋没的,是要发表的。在发表以前,固 应首先考虑它是不是真理,可不可以发表;但是既已考虑发表以后,苟无新事实、新理论的发现 和修正,或是为他人更精辟的学说所折服,那就应当本着大无畏的精神把它更尖锐地推进,更广 大地扩充。我们读西洋科学史,都知道科学家为真理的推进和扩充而奋斗牺牲的事迹,真是“史不 绝书”。譬如哥白尼最先发现地动学说,他就因此受了教会许多的阻碍。后来布鲁诺出来,继续研 究,承认了这个真理,极力传播,弄到教会大怒,不仅是被捕入狱,而且被判火刑而死。伽利略 继起,更加以物理学的证明,去阐扬这种学说,到老年还铁锁琅珰,饱受铁窗的风味。他们虽受尽压迫和困辱,但始

12、终都坚持原来的信仰。他们虽因此而牺牲,但是科学上的真理,却因为他们 的牺牲而确定。像这种对于思想负责的精神,才正是推动人类文化的伟大动力.再进一层说,知识分子既然得天独厚,受了人间的特惠,就应该对于国家民族社会人群,负 起更重大的责任来。世间亦唯有知识分子才有机会去发掘人类文化的宝藏,才有特权去承受过去 时代留下最好的精神遗产。知识分子是民族最优秀的分子,如果不比常人负更重更大的责任,如 何对得起自己天然的禀赋?如何对得起国家民族的赐予?又如何对得起历代先哲的伟大遗留?知 识分子在中国向称为士”,曾子说: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身为知识分子,就应

13、该抱一种舍我其谁至死无悔的态度,去担当领导群伦继往开来的责任。当民族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知识分子的责任尤为重大。范仲淹主张“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必须有这种抱负,才配做知识分子。(选自罗家伦历史的先见,学林出版社,有删改)12-13题为选择题,请在答题卡“选择题答题区”作答。(12题选对一项给2分,选对两项给5分,多选不给分)12 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两项是A .负起知识的责任,是为了建立一种新的人生观,养成道德的勇气。B 有求得知识机会的人,都应负起一种特殊的责任。C.有学者签字的学术报告或论文就是负责的思想。D .历史上的一些知识分子在坚持真理时不惧牺牲,是出于对知识的责任感。

14、E. 文中用布鲁诺、伽利略的例子,是为了说明科学真理的发现推动了人类文化的进步。13 根据文意,下列推断中合理的一项是A 掌握了再多的知识,如果不能“指挥物质生活”,同样不能被称作知识分子。B 从艰苦困难之中得来的思想总是让人觉得亲切,因此是负责的思想。C.某科学家经过严密的论证,得出了划时代的科学真理,虽然一直没有拿出来发表,但他同样是 对国家民族社会负责的知识分子。14 .作者认为,知识分子“还要能对负责的思想去负责”。请指出两个“负责”的不同意思。(4分)15 为解决中国人的吃饭问题,袁隆平经过长期试验与探索,培育出了高产杂交水稻稻种;并且 克服重重困难,向全国大面积推广杂交稻。他不满足

15、已有的成绩,面对世界范围的粮食短缺问题,又提出杂交水稻超高产育种的新课题。依据文意,分析袁隆平怎样负起了“知识的责任”。(4分)六、课后巩固指引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诗经与伊利亚特战争审美倾向之比较倪乐雄把诗经中的战争题材诗篇同伊利亚特作一比较,明显会感到东西方两大民族对战争审美的旨趣迥然相异。战争审美倾向是一个重要环节,它一方面联系着历史文化背景,并由这种背景所决定,另一方面联系着艺术领域里战争题材作品的特征 和风格,并给以直接的影响。多少年来,北方各部落一波一波不断地涌向希腊半岛,人口与生存空间的冲突显示出尖锐性,使地区保持着一股强大而持续的对外扩张力,直到亚历山大远征东方, 这股力量才得以彻底释放。这种环境遵循的是“弱肉强食”的法则,各民族、部落的关系完全由暴力来决定,即使是平等的关系,也是力量的平衡所致。战争暴力既是获 得生存权利的第一工具,又是保持独立地位的唯一手段。汉民族因生存空间的幅员辽阔,虽偶有扩张性战争之举,然而极其有限。农耕社 会追求安宁和谐的生活境界,这种生活秩序又被道德伦理所肯定。战争掠夺从根本上 与农耕生活的秩序相悖。因此,从社会控制角度而论,战争是维护农耕社会秩序的最 高手段,并在伦理道德的层面上得到了充分的肯定。在这种社会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