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 陕西省安康市九年级化学上册1.3物质的变化教案粤教版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08544580 上传时间:2022-11-0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9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 陕西省安康市九年级化学上册1.3物质的变化教案粤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最新 陕西省安康市九年级化学上册1.3物质的变化教案粤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最新 陕西省安康市九年级化学上册1.3物质的变化教案粤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最新 陕西省安康市九年级化学上册1.3物质的变化教案粤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最新 陕西省安康市九年级化学上册1.3物质的变化教案粤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最新 陕西省安康市九年级化学上册1.3物质的变化教案粤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 陕西省安康市九年级化学上册1.3物质的变化教案粤教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最新精品文档 最新精品文档 最新精品文档1.3 物质的变化课标依据认识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一、教材分析在学生学习化学课程之前,学生已经接触过大量的化学变化实例,只不过他们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及他们的区别没有思考过,对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没有根本的认识。因此本节课的基本任务就是要帮助学生建立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本课题位于九年级化学上册起始部分,是学生接触到的第一个化学实验。学生刚接触化学不久,对化学学科只有一个初步印象,知道什么是化学,但是怎样研究、利用什么方法研究物质并不清楚。在毫无化学基础、从来没接触化学实验的前提下,如何正确演示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引导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将是重要环

2、节。同时在这节课中,学生将会与化学实验第一次亲密接触,怎么进行实验,科学探究的方法是什么,将会直接影响到学生以后实验探究的学习。二、学情分析本课题结合学生日常生活的一些典型事例,并通过实验、观察记录分析等活动,帮助学生建立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透过化学变化时发生的现象揭示和抓住化学变化的特征,从而初步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变化的概念,了解化学学科研究问题的角度和方法。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区别,并能运用概念判断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学会归纳整理;用化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变化。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兴趣,培养

3、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培养严谨务实的科学作风。四、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判断教学难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判断五、教法学法主要通过教师或者学生的演示实验,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再进行归类,第一类变化是具备什么特征,引导学生分析,第二类变化是具备什么特征,引导学生分析,再进行对比,得出它们的不同点。然后再引出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概念,这样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概念的得出就显得自然,学生更容易理解,其中采用的方法有:实验法,交流讨论法,归类法,对比分析法。六、教学过程设计师生活动设计意图教学过程观察活动请一位同学在老师事先准备好的白纸上,用装有另一种无色溶液的喷雾

4、器向纸上喷雾,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提出问题1.白纸上是否已用什么化学药液写下了隐形字? 2.喷雾器里装的是什么化学药品? 3.两种化学药品接触后发生了什么变化,使白纸上显出字来? 想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就让我们从“物质的变化”开始,学习这门有趣而又和生活密切相关的化学课。观察活动变化1 火柴梗被折断现象:火柴梗形状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变化2 水的三态变化现象:水的状态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变化3 石蜡熔化成液态蜡油现象:石蜡形状和状态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变化4 玻璃破碎现象:玻璃形状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 讲 述上述变化过程中,有的只发生物质形状或状态的变化,有的物质的形状和状态都发生了变化

5、,但它们的本质没有变化,即没有生成新物质。板 书物质发生变化时没有生成新物质,这种变化叫做物理变化。检 查请举出生活中物理变化的例子。观察活动【实验1-5】 火柴梗燃烧 燃烧前:火柴梗 燃烧时:有明亮的火焰,有发光发热现象。 燃烧后:黑色物质 【实验1-6】 镁条燃烧 燃烧前:镁条是银白色的固体 燃烧时:发出耀眼的强白光,并且放出热量。 燃烧后:生成的是白色的粉末状物质。讲 述火柴梗燃燒后生成黑色的灰燼、水蒸气和二氧化碳(后两者散发到空气中),它们是不同于火柴梗的新物质。镁条燃烧时,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大量的热,并生成白色粉末氧化镁,它是一种不同于镁的新物质。板 书物质发生变化时生成新物质,这

6、种变化叫做化学变化,又叫做化学反应。板 书化学变化的表达方法文字表达式 镁 氧气 氧化镁 Mg O2 MgO讲 述在文字表达式中,“+”读作“和、与、跟”,“”读作“生成”。带领学生读以上表达式。讨论交流完成下表后回答:从哪些方面比较镁条燃烧前后的不同点?颜色形状镁条燃烧前银白色固体条状镁条燃烧后白色粉末状最能说明镁条燃烧发生化学变化的证据是:生成白色粉末状新物质 讲 述观察化学反应通常要注意以下三个阶段的现象:反应前的现象反应进行时的现象反应后的现象。观察活动【实验1-7】 在盛有少量小苏打(碳酸氢钠)固体的试管中,滴加几滴稀盐酸。 观察:产生气泡 判断:发生化学变化 【实验1-8】 在盛有

7、无色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中,加入无色氯化镁溶液。 观察:产生白色沉淀 判断:发生化学变化【实验1-9】将可乐中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观察:产生白色沉淀 判断:发生化学变化 讲 述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会伴随产生某些现象,这些现象可以帮助我们判断有没有化学变化发生,但这些现象并不是判断发生化学变化的依据。板 书化学变化伴随现象:发光、发热、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 化学变化的判断依据(即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有无新物质生成讲 述在化学变化过程中一定伴有物理变化,在物理变化过程中不一定有化学变化。 布置作业必做题:练习册基础达标部分。选做题:综合提升部分。 通过小魔术,增加新奇感,吸引学

8、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思维迅速进入课堂学习中。使整个导入有效化。通过4个小实验,让学生观察和记录现象,养成注意观察实验现象和记录现象的习惯,并尝试去分析实验现象,找出这些变化的特征。最后引出物理变化的概念。总结归纳得出实验结论过5个小实验,让学生观察和记录现象,养成注意观察实验现象和记录现象的习惯,并尝试去分析实验现象,找出这些变化的特征,最后引出物理变化的概念。尝试去书写文字表达式,为后面化学变化文字表达式的书写作点铺垫。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镁条燃烧的实验现象,得出判断化学变化的依据是什么 ?通过延展实验再次得出判断化学变化的重要依据有哪些?然后总结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什么。通过练习和作业来做知识巩固。最新精品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