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语交际习作二(第九册语文教案)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08537257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95.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口语交际习作二(第九册语文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口语交际习作二(第九册语文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口语交际习作二(第九册语文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口语交际习作二(第九册语文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口语交际习作二(第九册语文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口语交际习作二(第九册语文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口语交际习作二(第九册语文教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 堂 教 学 设 计 表 课题口语交际习作二主备人 授课时数3 时间2015年 月 日设计要素设 计 内 容教学内容分析本单元的口语交际和习作是根据本单元课文内容的特点而设计的。口语交际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来表达浓浓的乡情。习作写二十年后回故乡,是本组专题学习的延续通过美好的想象,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感情。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进行口语交际,表达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培养学生策划活动的能力。2、 指导写作,想象二十年后回故乡的情景,学会运用从课文中学到的表达感情的方法。过程与方法1、口语交际可以运用诗朗诵、唱歌曲等形式进行。2、指导写作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a:选材;b:如何运用学到的表达感情的方法

2、。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口语交际和写作表达自己对家乡的思念之情。教学分析教学重点1、口语交际应重点指导学生讨论怎样表演才能使节目更精彩,培养学生策划活动的能力。1、 指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材料,以及运用学到的表达方法表达感情。教学难点难点 指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材料,以及运用学到的表达方法表达感情。解决办法 这是想象作文,首先引导学生充分展开想象,其次是引导学生注意学习本组课文表达感情的方法,适当运用到自己的习作当中。教学策略口语交际的时候,先讨论用什么形式来表达浓浓的乡情,根据学生讨论的初步结果,分“朗诵诗词”“演唱歌曲”“家乡画展”等,小组具体商量内容、分工等事宜,这样既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3、也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特长。习作引导学生充分展开想像,用变化去促成想象,开启思路,注意学习课文的表达方法,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教学资源收集与“浓浓的乡情”相关的诗词、歌曲、故事等、了解班级同学的特长,以便策划活动、通过书籍、电视、网络等媒介,了解怎样策划才能搞好一次活动,可以事先参阅一些好的经验。板书设计介绍家乡美景小组表演家乡节目浓浓家乡情教 学 过 程第(一)课时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预期效果媒体使用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俗话说得好: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每个人对自己的家乡都有着深厚的感情.大诗人李白用诗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来表达自己对家乡的思念,而这诗句也成了表达思乡之情

4、的千古名句.今天也让我们来畅谈一下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吧。学生说说表达思乡之情的古诗句。激发学习兴趣。二、畅所欲言,抒发情感。 大家都这幺热爱家乡,那么我们就以“浓浓的乡情”为主题来策划一次活动,既然是活动,形式就要丰富多彩,要通过丰富的内容、精彩的节目来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之情。说说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吧。通过表达热爱之情,为交流前作铺垫。三、 小组交流讨论。1、 明确小组讨论内容:表演哪些节目;由哪些同学表演;怎样表演才能使节目更精彩。2、小结过渡:刚才老师参与了部分小组的讨论,看得出来同学们事先都做了精心的准备,而且在讨论的过程中非常热烈,每个小组都希望通过策划这次活动来表达对家乡的热爱,那现在就请

5、同学们来展示一下你们小组策划的活动方案吧。1、 重点讨论怎样演才能使节目更精彩,根据讨论情况列出节目表.老师参与部分小组的交流,给予指导。2、 小组展示活动方案。 通过讨论,自主学习,自主交流,既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可充分发挥学生的特长。四、展示活动方案。 师生共同评议,综合大家的意见,全班制定一个活动方案。1、以小组为单位展示活动方案。2、其他同学可以质疑,也可以和同学进行深入的交流。 资源共享,取长补短。教 学 过 程第(二、三)课时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预期效果媒体使用一、谈话导课,激发兴趣。 在策划“浓浓的乡情”活动中,同学们尽情抒发了自己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是呀,谁不爱自

6、己的家乡呢?今天让我们大胆地想象一下,通过我们的努力,二十年以后的家乡会是什幺样子?学生思考家乡的巨大变化。 激发学生习作兴趣。二、大胆想象。1、想象家乡发生的巨大变化.2、想象儿时的小伙伴会是怎样的.3、想象久别重逢的亲人会有怎样的感慨。 同桌互相说说二十年后的家乡。 给学生留下想象的空间,让学生大胆想象,为习作铺垫。三、阅读提示,明确要求。 学生默读提示,明确习作要求及内容。1、小组互说,打开思路。2、全班交流,教师适时点拨。 明确习作要求,做到心中有数。四、试写初稿.自行修改。1、回忆这组课文中作者运用的表达感情的方法,试着在自己的习作中加以运用。2、要求书写工整,语句通顺。 学生进行习

7、作,教师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加强习作指导,使学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得到教师的帮助。五、小组评议,互改。 教师提出小组评议的要求,重点应该是帮助同学进行修改作文中存在的问题,包括错别字、句子、以及段落等;评语要有针对性。1、小组内互读互改,提出修改建议。2、根据同学的建议再次进行修改。 接受别人的建议,找到自己的不足。六、佳作赏评。 每个小组推选好的作品进行全班赏评,可以是全文,可以是片断。学生认真倾听,找出自己与他人的差距。 学会吸取别人的优点,弥补自己习作上的不足。课 堂 教 学 设 计 表 课题拓展二主备人 授课时数1时间2014年月 日设计要素设 计 内 容教学内容分析 “交流平台”

8、在课文学完之后,整体交流几篇课文分别是怎样表达思想感情的,为学生习作奠定基础;“日积月累”安排的内容是积累表达乡思的诗句。使学生积累优美的诗句,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思乡、思友之情。教学目标知识 与技能1、针对要求进行交流,促进同学之间的合作探究。2、体会抒发感情的基本方法。3、读背表达思乡的诗句,积累语言,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思乡、思友之情。4、了解“趣味语文”中名人推敲文字的事,从中受到严谨治学的教育。过程与方法1、 回顾本组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用心体会课文作者是怎样用具体的景物或事情表达思乡之情的。2、 拓展学生视野,引导学生积累有关抒发思乡之情的诗文、佳句。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家乡之情。教学

9、分析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紧密围绕本组课文和自己的习作,交流如何表达思乡之情。2、积累优美诗句,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思乡、思友之情。教学难点难点 引导学生紧密围绕本组课文和自己的习作,交流如何表达思乡之情。解决办法 教师引导学生交流时,一边谈表达方法,一边读相关的段落或句子,其次与文章紧密联系,加深对表达方法的体会。教学策略除了联系课文,联系自己的习作,也可以联系读过的其他诗文,这样话题会更展开一点。交流时,可以一边谈表达方法,一边读相关的段落或句子,这样一是避免交流时语言枯燥,二是与文章紧密联系,会加深对表达方法的体会。学习“日积月累”时,先让学生自己反复读一读诗句,想想这些诗句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10、说说从哪儿体会出来的;在大致了解了诗句的意思后,练习把诗句背诵下来。教学资源 一些思念家乡的文章及诗句。板书设计一、 口语交际:浓浓家乡情。二、 日积月累:出示思乡名言名句。交流自己知道的其他关于思念家人的名言名句。三、趣味语文。教 学 过 程第(一)课时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预期效果媒体使用一、谈话导入,明确内容。1、思乡之情是人世间一种美好的情感,本组课文表达的都是思乡之情,通过课文的学习,我们收获了什么呢? 2、读着一篇篇思乡的课文,一些感人的描写深深地印在了我们的脑海里,下面这些内容还记得吗?出示相关语句。3、这些语句出自哪些课文?从这些描写中我们感受到了什么? 过渡:课文中

11、这样的描写还有哪些呢?本组的几篇课文是通过哪些人、事、景、物来表达思乡之情的?a、“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b“我很小的时候,外祖父常常抱着我,坐在梨花木大交椅上,一遍又一遍地教我读唐诗宋词。常会有一颗两颗冰凉的泪珠落在我的腮边、手背。”c“夏天,凉爽的清风从南窗里吹进来,太舒服了!更美的是,我由东窗可以望到那条小溪和小桥,还有那几株依依多情的杨柳。” (诗人触景生情;通过写具体的事表达外祖父的思乡之情;通过写景物抒发怀念故乡之情。) 明确内容,回顾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再次感悟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二、互相交流,各抒己见。1、你找到了哪些这样的描写? 全班交流,小组派代表发言。2、课文中通

12、过写景表达思乡之情的语句。3、小结:表达思乡之情不是空泛地抒情,应通过描写具体的事物或景物来体现。4、平时我们的习作是怎样表达感情(结合典型例子进行交流) 1、回顾课文内容,找出作者或写事或写景表达思乡之情的内容读一读,边读边批注。2、小组里互相交流,畅所欲言。学生回忆自己的习作是否也是通过描写具体的事物或景物来体现自己的思乡之情的,并说一说,进行交流。交流本单元学习收获。举一反三,进行知识的迁移,更好的为以后的习作打下基础。三、诗文链接,内化积累。1、回顾课文的学习,通过充分交流,我们收获了很多,不仅明白了抒情要用具体的事物或景物来表达,还积累了不少感人的片段,谁能背诵一两段?2、表达思乡情的诗文还有很多很多,你能把它们印在脑海里吗?你还读到过这样的诗文吗?练习背诵。(个人背,同桌背)指名读背。学生说说自己积累的表达思乡之情的古诗句。 引导学生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背诵,并为积累语言做好铺垫。四、趣味语文,激发兴趣。全班交流对“推敲”的理解,以及在生活中对语言文字进行推敲的实例。1、学生自读“推敲的来历”一文,不认识的字查字典。2、同桌互读,纠正字音;小组互问,解决不懂的问题。 拓展课外知识,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教学设计评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