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教育子女-小故事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08536100 上传时间:2022-12-30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名人教育子女-小故事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名人教育子女-小故事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名人教育子女-小故事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名人教育子女-小故事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名人教育子女-小故事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名人教育子女-小故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名人教育子女-小故事(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名人教育子女-小故事】撰写人:_时间:_说明: 欢迎您阅读【名人教育子女-小故事】,希望该资料能给您的学习和生活带来帮助,文档可以直 接下载或修改,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1、孟母三迁孟子,名柯。战国时期鲁国人(现在的山东省境内)。三岁时父亲去世,由母亲一 手抚养长大。孟子小时候很贪玩,模仿性很强。他家原来住在坟地附近,他常常玩筑坟墓或学别人哭拜的游戏。母亲认为这样不好,就把家搬到集市附近,孟子又模仿别人做生意和 杀猪的游戏。孟母认为这个环境也不好,就把家搬到学堂旁边。孟子就跟着学生们学习礼节和知 识。孟母认为这才是孩子应该学习的,心里很高兴,就不再搬家了。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孟母三迁”的故事

2、。2、岳母刺字岳飞,宋相州汤阴县(今河南汤阴县)人,抗金名将,中国历史上著名军事家、战 略家、书法家、诗人、抗金英雄,民族英雄,位列南宋中兴四将之首。宋元帅宗泽病重,以印信交岳飞代管,吐血而死。杜充奉旨代印,抗金不利,岳飞心情郁闷,私自回家探母。岳母促其回营抗敌,并在岳飞背上刺“精忠报国”四字, 使其永以报国为志,终身报效祖国。3、曹操教子魏文帝曹丕,字子桓,豫州沛国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 家、文学家,曹魏开国皇帝(220 年-226 年在位)。魏武帝曹操次子。曹操教育孩子目标明确,他要培养的是治国平天下的万乘之才。为了激励孩子发愤学习,他曾颁布诸儿令:“儿虽小时见爱,而

3、长大能善,必用之,吾非有二言也。 不但不私臣吏,儿子亦不欲有所私。”意思是说,儿子们小的时候,我都喜欢,但是长大了,我会量才而用,说到做到。对部下,我不偏心,对你们,我也公正,唯才是举,最有才能的人,才配当我的接班 人。曹丕“博闻强识,才艺兼备”,跟曹操重视家庭教育是分不开的。4、司马光教子司马康,字公休,陕州夏县(今属山西)人。司马光大哥司马旦之子,后来过继给 司马光为子。司马光在工作和生活中都十分注意教育孩子力戒奢侈,谨身节用。为了完成资治通鉴这部历史巨着,他不但找来范祖禹、刘恕、刘敛当助手,还 要自己的儿子司马康参加这项工作。当他看到儿子读书用指甲抓书页时,非常生气,认真地传授了他爱护书

4、籍的经验与方法:读书前,先要把书桌擦干净,垫上桌布;读书时,要坐得端端正正;翻书页时, 要先用右手拇指的侧面把书页的边缘托起,再用食指轻轻盖住以揭开一页。他教诫儿子说:做生意的人要多积蓄一些本钱,读书人就应该好好爱护书籍。在生活方面,司马光节俭纯朴,“平生衣取蔽寒,食取充腹”,但却“不敢服垢弊 以矫俗于名”。他常常教育儿子说,食丰而生奢,阔盛而生侈。为了使儿子认识祟尚俭朴的重要,他以家书的体裁写了一篇论俭约的文章。在文章 中他强烈反对生活奢痱,极力提倡节俭朴实。他还不断告诫孩子说:读书要认真,工作要踏实,生活要俭朴,表面上看来皆不是经国大事,然而,实质上是兴家繁国之基业。司马光关于“由俭入奢易

5、,由奢入俭难” 的警句,已成为世人传诵的名言。在他的教育下,儿子司马康从小就懂得俭朴的重要性,并以俭朴自律。他历任校书 郎、着作郎兼任侍讲,也以博古通今、为人廉洁和生活俭朴而称誊于后世。5、画荻教子欧阳修是北宋卓越的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他的成就也离不开他母亲的伟大教 育。欧母是一位单亲母亲,她丈夫在儿子四岁那年便去逝了,留下她孤身一人辛苦拉扯 儿子。欧阳修父亲在世时,家中经济比较宽裕,可自从他去世后,家境便一落千丈,日渐贫寒,后来竟到了“房无一间,地无一垄”的地步。孤儿寡母在这样的境况下生活, 困难可想而知。欧母是一个意志坚强的女人,她家穷志不穷,靠自己的辛勤劳动,将儿子养大,并 用最原始

6、的方式教欧阳修识字。这便是著名的“画荻教子”:欧阳修五岁时,欧母便教他读书识字、做人处事的道理。只是当时家里穷,家里没钱买笔墨纸砚,欧母只好用芦苇杆代替,然后在地上铺 一些沙,把地当纸,一笔一画地教欧阳修写字。欧阳修在母亲的悉心教导下,特别懂事,于是奋发图强,学习成绩优异,他于仁宗 天圣八年(公元 1030 年)高中进士。孟母三迁:即孟轲的母亲为选择良好的环境教育孩子,多次迁居。三字经里说:“昔孟母,择邻处”。孟母三迁便出自于此。词语解释信息为孟子的母亲为了使孩子拥有一个真正好的教育环境,煞费苦心,曾两迁三地,现在有时用来指父母用 心良苦,竭尽全力培养孩子。推荐你看二本书,一本书是傅雷的家书,

7、另一本是曾国潘传,还有现 代龙应台的亲爱的安德烈相信对你有所帮助。孟母三迁孟子,名柯。战国时期鲁国人(现在的山东省境内)。三岁时父亲去世,由母亲一 手抚养长大。孟子小时候很贪玩,模仿性很强。他家原来住在坟地附近,他常常玩筑坟墓或学别人哭拜的游戏。母亲认为这样不好,就把家搬到集市附近,孟子又模仿别人做生意和杀猪的游戏。孟母认为这个环境也不好,就把家搬到学堂旁边。孟子就跟着学生们学习礼节和知识。孟母认为这才是孩子应该学习的,心里很高兴,就不再搬家了。这就 是历史上著名的“孟母三迁”的故事。对于孟子的教育,孟母更是重视。除了送他上学外,还督促他学习。有一天,孟子从老师子思那里逃学回家,孟母正在织布,

8、看见孟子逃学,非常生气,拿起一把剪刀,就把织布机上的布匹割断了。孟子看了很惶恐,跪在地上请问原因。孟母责备他说:“你读书就像我织布一样。织布要一线一线地连成一寸,再连成一尺,再连成一丈、一匹,织完后才是有用的东西。学问也必须靠日积月累,不分昼夜勤求而来的。你如果偷懒,不好好读书,半途而废,就像这段被割断的布匹一样变成了没有用的东西。”孟子听了母亲的教诲,深感惭愧。从此以后专心读书,发愤用功,身体力行、实践 圣人的教诲,终于成为一代大儒,被后人称为“亚圣”。王羲之教子习书法尤克勤王献之是王羲之的第七个儿子,自幼聪明好学,在书法上专工草书隶书,也善画画儿。他七八岁时始学书法,师承父亲。有一次,王羲

9、之看献之正聚精会神地练习书法,便悄悄走到背后,突然伸手去抽献之手中的毛笔,献之握笔很牢,没被抽掉。父亲很高兴,夸赞道:“此儿后当复有大名。”小献之听后心中沾沾自喜。还有一次,羲之的一位朋友让献之在扇子上写字,献之挥笔便写,突然笔落扇上,把字污染了,小献之灵机一动,一只小牛栩栩如生于扇面上。再加上众人对献之书法绘画赞不绝口,小 献之滋长了骄傲情绪。献之的父母看此情景,若有所思一天,小献之问母亲郗氏:“我只要再写上三年就行了吧?”妈妈摇摇头。“五年总行了吧?”妈妈又摇摇头。献之急了,冲着妈妈说:“那您说究竟要多长时间?”“你要记住,写完院里这 18 缸水,你的字才会有筋有骨,有血有肉,才会站得直立

10、得稳。”献之一回头,原来父亲站在了他的背后。王献之心中不服,啥都没说,一咬牙又练了5年,把一大堆写好的字给父亲看,希望听到几句表扬的话。谁知,王羲之一张张掀过,一个劲地摇头。掀到一个“大”字,父亲现出了较满意的表情,随手在“大”字下填 了一个点,然后把字稿全部退还给献之。小献之心中仍然不服,又将全部习字抱给母亲看,并说:“我又练了 5 年,并且是完全按照父亲的字样练的。您仔细看看,我和父亲的字还有什么不同?”母亲果然认真地看了 3 天,最后指着王羲之在“大”字下加的那个点儿,叹了口气说:“吾儿磨尽 三缸水,惟有一点似羲之。”献之听后泄气了,有气无力地说:“难啊!这样下去,啥时候才能有好结果呢?”母亲见他的骄气已经消尽了,就鼓励他说:“孩子,只要功夫深,就没有过不去的河、翻不过的山。你只要像这几年一样坚持不懈地练下去,就一定会达到目的的!”献之听完后深受感动,又锲而不舍地练下去。功夫不负有心人,献之练字用尽了 18大缸水,在书法上突飞猛进。后来,王献之的字也到了力透纸背、炉火纯青的程度, 他的字和王羲之的字并列,被人们称为“二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