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玩游戏偷偷充值近7万 这个国庆代价大!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08532507 上传时间:2023-03-19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38.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孩子玩游戏偷偷充值近7万 这个国庆代价大!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孩子玩游戏偷偷充值近7万 这个国庆代价大!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孩子玩游戏偷偷充值近7万 这个国庆代价大!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孩子玩游戏偷偷充值近7万 这个国庆代价大!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孩子玩游戏偷偷充值近7万 这个国庆代价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孩子玩游戏偷偷充值近7万 这个国庆代价大!(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孩子玩游戏偷偷充值近7万 这个国庆代价大!孩子玩游戏偷偷充值近7万 这个国庆代价大! 这个国庆您带着孩子是怎么度过的呢?对于胡女士一家来说可谓是付出了大代价了,孩子玩游戏偷偷花掉了近7万元人民币!老师在此提醒各位家长,要关注孩子动向,多培养孩子好的兴趣爱好,多进行户外活动! 面对好不容易盼来的国庆长假,正是一家团聚享受欢乐时光的大好机会,可是酉阳县的冉先生一家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 x月x日下午,冉先生的妻子胡女士在网上购物时收到银行“余额不足”的提示短信,猛然发现账户里近7万元的现金不翼而飞,可夫妻俩最近并没有动过这笔钱事情到底怎么回事? 孩子微信转走6万多元 x月x日下午,冉先生的妻子胡女士

2、告诉他,最近一次银行提示短信里显示,卡里的6万多元现金没有了。两人跑到当地派出所报案,警方提醒需提供银行流水记录,让他俩明日再来。 回到家后,冉先生越想越不对,少了这么大一笔钱,银行怎么没有发送支出提示短信?冉先生拨打银行客服电话,客服表示每次变动都有发送信息。 “那第一次大数额转账是什么时间?”冉先生问。“今天上午10:53。” 这个时间,手机正在孩子小冉手里。一番逼问后,小冉承认是他使用母亲的微信把这笔钱花掉的。冉先生查看微信交易记录发现:x月x日,给微信用户“某某科技”转账40910元。x月x日,Q币充值950元,转账3000元 再往下翻看,在x月x日至x月x日之间,也有植物大战僵尸游戏

3、充值等消费转账共计16441元,支出总计68740.8元。 为刷游戏装备偷用母亲微信 原来,11岁的小冉一直沉溺于网络游戏“穿越火线”。前段时间,有个陌生网友加他QQ,告诉他花钱就能帮他刷游戏道具,不满意还可以退货。小冉信以为真。 3个多月以来,小冉一直背着母亲用其微信进行游戏、Q币充值等。2日,小冉一鼓作气通过母亲的微信转出4万多元。 转完钱后小冉有些后悔,想要把钱退回来。这个陌生网友告诉他,需要再付8000元才能退回已经付的40000多元现金。 “我想他应该是想付8000元的时候,卡里已经没钱了。”冉先生说起这件事相当地无奈,“我一听就觉得这是诈骗。” 删记录,瞒过大意父母 冉先生说,小冉

4、在QQ上将他母亲的微信号告诉这个陌生人,然后趁偷玩母亲手机时添加对方为好友。在那之后,小冉通过母亲的微信号与名为“山特诺伏科技”的微信用户一直保持着联系。害怕被发现,小冉每次和对方聊完天,都会删除聊天记录和微信支付提示消息。 “我们不晓得孩子怎么知道支付密码的,大概他看他母亲使用时偷偷记下。”由于胡女士近段期间没有使用过银行卡消费,也没有查看微信交易记录的习惯,直到2日下午的购物支出的提示短信才发现余额减少的事情。 随后,这个陌生网友将小冉的QQ和胡女士的微信都拉黑,小冉怕被父母责骂,也早将对方的QQ删除,现在已经联系不上这位陌生网友。 对此,相关机关已经介入调查。不过在此,老师还是要提醒家长

5、一句,孩子爱玩游戏一定要注意,未成年容易受到诱惑,家长一定要注意引导孩子分辩,引导孩子正确上网,特别是像十一这样的长假,最好不要让孩子一直与网络接触,多带孩子进行户外运动,培养其他爱好,或者是带着孩子外出旅行! 青少年儿童心理疾病越来越成为社会关注的重点,一起了解下几个常见心理疾病: 多动症:活动量过大的孩子容易坐立不定、整天跑东跑西、爬上爬下、话多、手势多、父母或老师往往非常讨厌这种孩子,他们有时会认为这些孩子是故意捣蛋的。 自闭症:典型自闭症的孩子,目光与言行都不与人接触,常使自己活在自我的世界里,而且脾气异常强烈,他们同时会固执的爱听某种旋律或某种玩具,甚至具有灵巧的动作及想法。 儿童情绪障碍:发生在儿童少年时期以焦虑、恐怖、抑郁或躯体功能障碍,婴幼儿至青少年均可发生。 考试综合症:考试前精神过度紧张,出现失眠、头痛,参加考试的时候头脑发胀、心跳过速,手脚不自主地颤抖,口干舌燥,出汗多等症状,严重者甚至两眼发黑,发生昏厥。 七院张永华院长提醒各位家长: 家长要多陪伴孩子,了解孩子的生活起居以及内心感受; 在日常生活中,正确引导孩子,锻炼足够的抗压能力; 不给孩子在意愿外,添加过多的学业负担; 发生孩子有生理上、情绪上的明显变化时,及早就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