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上县经济发展构想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08527306 上传时间:2023-06-1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汶上县经济发展构想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汶上县经济发展构想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汶上县经济发展构想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汶上县经济发展构想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汶上县经济发展构想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汶上县经济发展构想》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汶上县经济发展构想(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汶上县经济发展构想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促进经济战略转型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要求和根本保证。汶上作为经济欠发达县,经济总量小、基础相对薄弱、发展质量不高,面临着加快速度与提升质量的双重压力。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进经济社会跨越崛起,必须坚定“产业兴县”不动摇,更加注重城乡统筹、更加注重生态建设、更加注重民生和谐,在发展中加快转变,在转变中加速发展,探索走出一条速度、结构与效益相统一的可持续发展路子。一、 坚持以新型产业化为主导,培育转型跨越新引擎立足产业基础优势,围绕培育高端、高质、高效产业,提升一产,优化二产,繁荣三产,加快形成结构合理、节能环保、效益良好、

2、独具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一是打造现代产业体系。加快培育新兴产业。以发展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节能环保产业为重点,科学编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强化政策扶持,加快推进新风光产业园、LED、太阳能光伏组件、锂离子动力电池等项目建设,尽快形成一批新兴产业优势技术和优势品牌,抢占新兴产业的发展先机。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立足做优做强煤电化工、机械电子、纺织服装三大百亿产业,依托如意天容、万发服饰、金成机械、祥远机械等行业龙头企业,规划实施一批技术改造项目,利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促进企业向研发设计和销售服务两端延伸,加快传统产业向特色产业升级,提升传统产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按照

3、“科学化、集约化、市场化、产业化”要求,实施农业“六大工程”,优化产业发展布局,加快发展一批优质、高效、精品、生态农业。壮大大汶河现代农业、利生面业等企业规模,扩大奶牛、生猪、芦花鸡等特色养殖和山药、白莲藕、核桃等经济作物的种植规模,打响生态和绿色品牌,带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升级。聚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抓住省加大扶持50个服务业重点城区的有利机遇,最大限度地推进服务业发展提速、结构提升和比重提高。以大运河申遗为契机,高标准规划建设南旺运河枢纽大遗址公园,加快推进宝相宫、莲花湖湿地公园等项目建设,全力打造以佛苑景区为核心、泉河景观带为轴线、运河文化旅游区和北部生态度假区、乡村田园旅游区为两翼的

4、“一核一带三区”大旅游框架。加快圣泽国际大厦、中都大厦等项目建设,积极发展物流仓储、科技信息、金融商务等新兴服务业,推动工业企业剥离非核心业务,提高新兴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二是构筑转型升级平台。按照“布局集中、用地集约、项目集群、产业集聚”的原则,进一步明确园区产业布局和功能定位,加快形成互为配套、集群发展的产业布局。加快县经济开发区机械电子产业园、纺织服装产业园、节能产品产业园等“区中园”建设,构建“一区多园”发展格局。加快完善次丘、康驿、白石等乡镇产业协作区,大幅提升产业协作配套和集群发展能力。加快联想化工区基础设施建设进度,全面拉开发展框架,不断提升承载能力;按照“煤盐结合,高端发

5、展”的产业定位,采用国内外先进、绿色、环保新技术,大力发展煤化工、盐化工、精细化工三大主导产业,倾力打造省内一流、特色鲜明的化工园区。三是提高招商引资质量。牢固树立“突破靠产业,产业靠项目,项目靠招商”的理念,坚持招商选资,提高招商门槛,紧紧围绕煤电化工、机械电子、纺织服装、文化旅游、现代农业、商贸流通等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着力引进一批带动能力强、示范作用大、节能环保类大项目,全面提高招商引资成效。确保年内引进亿元以上项目5个、5亿元以上项目2个、10亿元以上项目1个;每个乡镇至少新上3000万元以上产业项目1个。二、坚持以城乡一体化为引领,打造转型跨越新基础牢固树立“以城带乡,城乡一体”发

6、展理念,围绕“儒释圣地、生态水城”城市发展定位,加速推进城镇化进程,全力打造跨越转型的强力支撑。一是打造优美城乡环境。做活城区“佛”与“水”的文章,突出佛苑景区、政务新区两大中心地位,建设泉河、东护城河、佛苑景区三大主线景观带,加快打造北部生态观光区、中部商贸旅游区、东部文化政务区、南部工业区、西部仓储物流区五大城市板块,形成水景相融、环境优美的生态水城。推进大汶河湿地开发保护,加快泉河、南泉河、小汶河人工湿地修复工程;结合南旺运河枢纽工程大遗址公园建设,启动小汶河疏浚工程,再现当年九曲十八弯的自然风貌。二是完善城市功能。坚持控老城促新城、建新城带老城,同步推进旧城改造与新城建设,快速拉开6.

7、5平方公里的新区框架。进一步完善城市道路、公共交通、供电、供水、供热、供气等设施;加快推进城区道路与环城路的互通连接,力争实现县城到中心城镇二级路连接,乡镇之间三级以上公路连接。改善教育、文化、娱乐设施,推进绿化美化工程,确保绿化有层次、亮化有特色、美化有品位。创新城市管理方式,建立城市管理长效机制,全面提升城市管理水平,扩大城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提升城市综合承载能力。三是提升新型农村社区档次。牢固树立低碳、环保理念,严格按照市委、市政府“五个重点”、“五个暂缓”的指导意见,本着成熟一批,改造一批,以点带面,有序推进的原则,采取整村迁建、合村并点、村企合一等形式,重点推进城中村、城边村、乡镇驻

8、地村、园(区)中村、经济强村和压煤村的整体改造,加快新开工的23处新型农村社区市级示范点建设进度,确保年内竣工面积180万平方米,配套建设社区服务中心16处。积极探索创新管理体制,完善农村土地流转、户籍管理、教育、就业、医疗、社保等各项配套政策,科学布局产业项目区和基础服务设施建设,争创省城乡一体化综合改革试点县,加快形成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三、坚持以要素集约化为支撑,提供转型跨越新动力创新体制机制,发挥优势,借势借力,多方聚合发展要素,努力实现发展速度与发展质量的双提升。一是推动自主创新。大力实施创新发展战略,立足汶上资源优势和产业特色,加大科技投入,支持发展创新产业,走创新驱动、内生增长

9、的发展道路。完善“产学研政金”一体化投入体系,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全力建设创新型城市。二是打造人才强县。大力实施人才强县战略,编制完善“十二五”人才发展规划。创新人才引进、培养、评价、选拔、激励、投入机制,以重大科技工程和重点科技创新项目为载体,有目标、有针对性地引进、培养和集聚经济社会发展急需人才;在实践中锻炼、培养、造就一批高层次、专家型的领军人物,形成结构合理、专业齐全的人才团队,为转型跨越提供智力支撑。三是推进节能减排。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暂行规定,强化对煤炭、电力、纺织、化工等行业调控,坚决淘汰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及过剩落后产能,全面推进建筑、交通、服务业等领域节能降耗和

10、机关、社区等公共机构节能。加强准入管理,对新上项目做好能源消耗和环境影响评价,严格控制新上高耗能高污染项目。四是建设生态优县。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抓好循环经济试点园区建设,推动煤、铁、石材等优势资源精深加工和循环利用,加快构建循环经济产业体系。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和绿色消费,推进生物质能、太阳能、沼气的开发和利用,全面推行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确保综合利用率达到95以上。加快污水处理厂、垃圾中转站等环保设施建设,推动垃圾中转清运向农村社区延伸。扎实推进生态林带、生态水系建设,恢复河流生态功能。四、坚持以社会和谐化为取向,构筑转型跨越新保障改善民生,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出发点与落脚点,也是转型跨越的

11、坚强保障。始终把发展民生事业作为第一出发点,增加民生投入,扩大公共服务,加快构建城乡繁荣发展的和谐社会。一是加大民生保障力度。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建立健全市场主导就业、政府促进创业、个人自谋职业机制,多渠道增加就业岗位,突出解决高校毕业生、失业人员、农民工就业问题。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和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制度,提高新农合、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社会统筹层次,逐步建立覆盖城乡的社保体系。深入实施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增加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供应,有序推进城市棚户区改造和农村危房改造。加强社会福利事业建设,完善优抚保障机制和社会救助体系,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二是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坚持教育优先战略,扎实推进素质教育,提升义务教育和高中教育水平,扩大职业教育规模,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加快建设教育强县。完善县乡文体基础设施,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促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切实抓好计划生育工作,依法严厉打击违法生育,稳定低生育水平。三是营造和谐社会环境。完善社会利益协调和纠纷调处机制,高度重视安全生产,科学防控各类传染性疾病,坚决遏制重大事故发生。完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建立健全社会预警体系和应急救援机制,提高处置突发性事件的能力。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开展平安创建活动,切实维护社会稳定,为经济社会转型跨越提供有力保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