缸窑小学信息提升工程2.0校本研修考核方案 (2).doc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08523428 上传时间:2023-08-10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757.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缸窑小学信息提升工程2.0校本研修考核方案 (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缸窑小学信息提升工程2.0校本研修考核方案 (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缸窑小学信息提升工程2.0校本研修考核方案 (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缸窑小学信息提升工程2.0校本研修考核方案 (2).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缸窑小学信息提升工程2.0校本研修考核方案 (2).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缸窑小学信息提升工程2.0校本研修考核方案 (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缸窑小学信息提升工程2.0校本研修考核方案 (2).doc(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缸窑镇中心小学信息提升工程2.0校本研修考核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为进一步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 2.0的意见(教师20191号)精神,按照吉林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 2.0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和“吉林省提升工程 2.0项目协同实施对接工作会”的相关工作要求,依据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用)中设计的“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学情分析、教学设计、学法指导和学业评价等30项微能力”,结合区、校实际,制定我校信息提升工程2.0校本研修考核实施方案。二、研修目标了解信息提升工程2.0的目标和要求,通过培训和学习,完成网上的25学时及校本的25学时

2、学习内容,并全部通过信息提升工程2.0考核。掌握比如百度搜索引擎、谷歌搜索引擎、图片处理、视频处理等相关软件的使用,掌握一门学科软件。初步尝试用集体教向集体学的转变。初步建立校本教学资源库;用好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以及区域教育资源平台。三、研修内容结合区研修方案,结合学校实际,我校在30项微能力中选择了8项作为主要三个内容,内容涵盖学情分析、教学设计、学法指导和学业评价等四个维度,具体内容为:1.A1 技术支持下学情分析。(学情分析)2.A2数字教育资源获取与评价。(学法指导)3.A6技术支持下的课堂讲授。(学法指导)4.B1技术支持的测验与练习。(学情分析)5.B2 微课程设计与制作。(

3、教学设计)6.B5学习小组组织管理。(学法指导)7.B9自评与互评活动的组织。(学业评价)8.B10 档案袋评价。(学业评价)四、研修方法以教研组为单位开展研修(我校结合学校实际共划分为五个教研组,分别为:语文、数学、英语、专科、艺术组)。以组为单位在上面8个选题中任选两个进行研修,要求体现出层次, 在四个不同维度中任选两个且不相同维度的内容进行研修。研修学习共分为两个部分:一是网络研修,二是校本线下研修。(一)网络研修(25学时)1.九月初组织教师进行研修网的网络学习,并开展相关校本培训。(搜索引擎、视频下载、图片处理、视频编辑、录屏、针对所选能力点的专项培训)2.按研修网时间结点要求上传成

4、果或作业。3.根据每位教师所选能力点不同,依据微能力测评规范由考核领导小组进行考核,考核结果分为:优秀、合格和不合格三个等级(微能力测评规范见附件)。(二)校本线下学习(25学时)校本线下学习主要由两个部分组成:一是信息化教学研磨课,二是信息化教学展示与分享。1.信息化教学研磨课(1)结合学校青兰工程,开始师傅指导徒弟授课活动。(五个教研组,保证每个教研组至少有两名教师进行授课,共10人,10节教研课。)(2)结合教研组活动,开始集体备课活动,指导教师授课。(3)注重过程材料的收集整理,如教案,二次备课教案,师徒指导记录,教研组教研记录等。2.学校信息化教学展示与分享。(1)进行青兰工程教学竞

5、赛。(2)利用录播室资源平台进行网络评课。(3)同学科现场参与评课。(4)现在听评课的需要上交评课记录。线下研修的考核方案由考核领导小组依据参加活动考勤、活动中表现、活动中过程材料的积累等,进行评价。10次教研活动全部参加,并能守时守纪,在活动中积极发言,有建设性意见,过程材料积累全面者为优秀。10次教研活动参加5-8次者,能够守时守纪,在活动中表现较好,过程材料积累比较者为合格。15次教研活动中,不满5次者为不合格。五、研修保障(一)组织保障充分认识实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重要意义,成立组织机构,指定专人负责,做好校情分析,了解学校硬件设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基本情

6、况,结合学校实际开展研修。信息提升工程2.0校本研修领导小组组 长:闫丽娟(校长)副组长:张艳艳(教导主任)郎漫红(教导主任)、咸立岩(教导主任)成 员:张艺、边秀娟、孙海燕、张淑梅、郎漫红、咸立岩、张家歧、翟晨霖、邹运(信息技术支持)。(二)学习保障1.网络研修主要采取教师利用课后、课余、下班和周末休息时间个人参与线上学习为主,本人空堂时可在各办公室进行线上学习。线下实践应用采取全校统筹进行,由教研组制定教研计划,具体安排根据上级相应要求同步落实。2.确实无上网条件的教师,可联系学校管理员利用晚上或其它休息时间在学校网络教室进行学习。3.对于研修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可在内部QQ群和微术群交流讨

7、论或寻求信息技术教师帮助解决。(三)制度保障参培人员必须按照上级相关规定和网络研修时间节点完成相应网络研修和线下实践应用任务,培训结果与教师职务(职称)评聘和年度考核、教研业绩考核等挂钩,凡未合格者或被上级通报影响学校考核的,一律按学校规章制度处理。 龙潭区缸窑镇中心小学2019年9月3日附件:微能力测评规范A1 技术支持的学情分析能力维度 学情分析 教学设计 学法指导 学业评价所属环境 多媒体教学环境 混合学习环境 智慧学习环境合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辅助分析学情,从而l 从多个方面分析学情,包括学生经验、知识储备、学习能力、学习风格以及学习条能力描述件等l 精准确定教学的适切目标l 为教学重难

8、点的突破、教学策略的选择和教学活动的设计提供科学依据l 为教学中动态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提供参考1. 学情分析方案:提交一份针对某一教学主题的学情分析方案,包括学情分析目的、内容(教学主题、教学对象、教学重点、学习难点等)、学情分析方法和工具。优秀 合格 方案要素完整,表述清晰; 方案要素完整,表述清晰; 方案能够有效支持学情分析目的达成; 方案能够支持学情分析目的达成; 工具设计/选用科学合理,操作便捷,分析 工具设计/选用合理,操作便捷。结果易于导出使用; 技术支持方式富有创新性,有学习与借鉴提交指南和 价值。评价标准 2. 学情分析报告:提交一份针对上述方案的学情分析报告解读视频,说明分析

9、对象、工具应用过程与方法、结果呈现与分析等报告主要内容,视频时间不超过 5分钟。优秀 合格 讲解内容完备、逻辑清晰; 讲解内容完备、逻辑清晰; 对工具应用过程有完整描述; 对工具应用过程有完整描述; 应用图表呈现了分析结果,可读性强; 对结果的分析客观、合理; 对结果分析客观、合理、有逻辑,有助于确定教学目标和突破教学重难点; 视频清晰流畅,画面稳定,无冗余信息。 视频清晰流畅,画面稳定。学情分析是课堂教学的起点,一般包括对学生的学习经验、知识储备、学习能力、学习风格以及学习条件的分析。信息技术可以扩大学情分析范围、丰富学情分析形式、提升学情分析效率。例如,为了解学生的已有知识基础,教师在新课

10、讲授前可运用在线实践建议问卷工具设计调查问卷,通过 QQ、微信、晓黑板等即时沟通工具组织学生填写问卷,快速收集和分析学生信息,有效了解学情,从而改进教学设计;又如,在复习课前,教师可通过思维导图(如 MindMap、Inspiration等)提供结构化的思维支持框架,一方面帮助学生梳理学习内容、形成知识结构,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学生填写的思维导图捕捉学生系统知识框架中存在的漏洞,以便把握学情。A2 数字教育资源获取与评价能力维度 学情分析 教学设计 学法指导 学业评价所属环境 多媒体教学环境 混合学习环境 智慧学习环境 掌握数字教育资源的获取与评价方法,从而l 熟练运用信息检索方法 能力描述 l

11、 丰富教育教学资源的媒体形式 l 根据教学主题判断资源的适用性l 保证数字教育资源的科学性和时效性1. 主题说明:教师自主选择一个教学主题,描述其主要内容、教学对象、教学环境等。2. 资源及资源信息表:提交 2份从英特网上获得的、可用于上述教学主题的数字资源,2份资源必须是不同的媒体形式;以表格形式说明资源名称、资源媒体形式、来源渠道、在该主题教学中的作用或意义,以及科学性判断。优秀 合格 信息表填写完整准确; 信息表填写完整准确; 提交了两份不同形式的资源; 提交了两份不同形式的资源; 资源给学生以正面积极的引导; 资源给学生以正面积极的引导; 资源与主题契合,对支持达成教学目 资源与主题较

12、为契合,能够支持教学 标不可或缺; 主题的学习;提交指南 结合教学主题准确、清晰地说明了资 对资源的适用性和科学性做了简要 与评价标源的适用性和科学性的判断依据。 分析。 准3. 资源获取方法说明视频:选择其中一份数字资源,以视频形式(可采用录像或录屏方式)介绍资源获取方法和步骤。视频需出现教师个人形象,时间不超过 10分钟。优秀 合格 资源获取方法恰当、步骤清晰、渠道合 资源获取方法恰当、步骤清晰、渠道理; 合理; 在获取过程中结合教学主题清晰准确 对资源检索方法做了简要分析;地说明了资源检索的方法与资源判断的理由; 获取方式与策略有借鉴与学习意义; 视频清晰流畅,画面稳定,解说明确到 视频

13、清晰流畅,画面稳定。位,无冗余信息。数字教育资源的媒体呈现形式多样,主要包括文本、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等,教师可根据不同媒体呈现形式利用搜索引擎、专题网站、区域资源网站、社交网络和专业图书馆等相应的途径获取所需资源,如利用百度、谷歌等搜索引擎获得多媒体材料,利用全景网、素材中国、昵图网等专业图片网站获取图片资源,在公开课、网易云课堂、实践建议 TED等视频资源平台获取视频课程资源,利用期刊网、百度文库、豆瓣读书获取文献、书籍类资源等。由于网络数字资源数量庞大、种类丰富、来源复杂,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引用资源时需要评估数字资源的适用性,可从资源发布机构的权威性和可信度,内容的科学性、契合度、时效性

14、、教育意义等方面判断。A6 技术支持的课堂讲授能力维度 学情分析 教学设计 学法指导 学业评价所属环境 多媒体教学环境 混合学习环境 智慧学习环境教师借助合适的信息技术手段设计与优化讲解、启发、示范、指导、评价等课堂讲授活动,从而l 有助于知识和技能的形象化与直观化能力描述l 通过多种方式建立知识之间的关联l 有助于学生理解重点和关键问题l 为学生参与知识理解和建构提供了丰富的学习支持l 关注学生的不同需要l 引发学生感知、记忆、想象、创造等思维活动1. 教学设计:请提交一份课堂讲授环节的教学设计,需包括教学主题、教学内容及分析、教学对象及特点、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所选技术以及技术使用的目的等

15、。优秀 合格o 教学设计要素完备,表述清晰,设计科学合理, o 教学设计要素完备,表述清晰,活动序列具有高度的连贯性; 设计合理,活动序列较为连贯;o 结合主题、内容以及学生特点清晰地阐明了技 o 结合主题、内容以及学生特点术工具选用的目的; 阐明了技术工具选用的目的;o 技术工具的使用体现了学科特点和学生认知规 o 技术工具的选用体现了学科特律,有效突破了教学重难点; 点和学生认知规律,有助于突o 为学生认知和思维发展提供丰富的学习支持; 破教学重难点。o 对不同个体和群体的学生有差异化的考虑;提交指南与 o 技术工具的选用具有创新性,值得学习与借鉴。评价标准 2. 课堂实录:依据上述教学设计,选取课堂代表性实录片段(需同时出现教师和学生),视频原则上不超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医学现状与发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